中医学专业(五年制)
五年制(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上)讲课讲稿

五年制(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上)《中医内科学(上)》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编码:1050101A学时与学分:3学分/90学时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方向):五年制(中医)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以中医学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以及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法则。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篇总论第一章导言目的要求【熟悉】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1、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
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辩证论治纲要自学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目的要求【掌握】中医内科疾病总的辨证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1、辨证原则: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治疗原则:调节整体平衡、审证求机论治、明辨标本缓急、把握动态变化、顺应异法方宜、据证因势利导、先期治疗未病、重视调摄互利。
教学方式以自学为主。
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目的要求【熟悉】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病证特点及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病证特点及治法方药。
教学方式以自学为主。
第三节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自学目的要求【熟悉】内生五气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病证特点及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内生五气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病证特点及治法方药。
关于中医的专业有哪些?

关于中医的专业有哪些?关于中医的专业有哪些?中医,也称汉医,是研究⼈体⽣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门学科,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的理论便形成并运⽤⾄今,并在医学中有着重⼤的重⽤。
现如今医学专业是热门专业,选择中医的同学也不在少数,那么对中医专业的选择你有了解么?中医不但只有中医这⼀个专业,⽽是在中医这个类⽬中包含着与中医相关的其它专业。
如:医学临床专业(七年制,中西医结合⽅向)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基本理论与技能,能熟练运⽤中医、西医理法⽅药处理临床疾病,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作,具有医学硕⼠⽔平的⾼层次复合型中西医结合⼈才。
要求学⽣完整、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体系,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及必要的现代科研⽅法,具有较⼴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宽厚的⾃然科学知识,掌握⼀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能⼒。
医学临床专业(七年制,中医学⽅向)培养具有医学硕⼠⽔平的⾼级中医临床型⼈才。
要求学⽣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诊治技能,掌握必要的现代科研⽅法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然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并具有较⼴泛的社会⼈⽂科学知识,掌握⼀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作能⼒。
医学临床专业(七年制,针灸⽅向,国际交流型)实⾏“七年⼀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强化英语、⾯向临床”的培养⽅式,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针灸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熟练掌握英语,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际⼯作能达到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硕⼠⽔平的⾼层次⼈才。
要求学⽣熟练掌握英语的读、写、听、说、译,熟练运⽤英语进⾏中医药、针灸国际交流。
毕业⽣应具有较强的中医针灸临床、科研能⼒。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临床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中药和中药资源研究开发机构、⾼等院校、制药企业、流通领域及⾏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开发、科学研究、综合利⽤、⽣产加⼯、质量监控、营销与管理的⾼级中药资源学专门⼈才。
新加坡中医学院五年全日制(本科学历)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新加坡中医学院中医学士学位课程纲要1.《中医基础理论》(120学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
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2.《中医诊断学》(120学时)《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3.《中药学》(140学时)《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4.《方剂学》(140学时)《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成方和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学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5.《内经学》(120学时)《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和思维方法,不仅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有学术研究和临床指导的重要价值,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浙江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

浙江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较高,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为进入毕业后教育和专科实践奠定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公共卫生及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与方法。
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积极实践,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学生要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要求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的要求。
特别强调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及医学人文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树立为医学事业敬业终身的精神。
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同情病人、尊重病人、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
具有人际交流的能力,乐于向他人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2)掌握医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①与医学相关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②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知识;③维持机体稳态的分子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理论;④引起疾病的各种原因:遗传发育、代谢、中毒、微生物、免疫、肿瘤、老化、损伤等;⑤人体主要器官系统在疾病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的知识;⑥药物体内过程、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不良反应的知识;⑦理解科学实验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中医本科五年制 课程内容

4学分。
8学分。
7.5学分。
1.5学分。
6.5学分。
6学分。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9学分。
4学分。42)中医医案学
43)预防医学概论
44)中医口腔科学
45)西医外科学
46)中医骨伤科学
47)中医皮肤科学
48)营养学概论
49)中医耳鼻喉科学
50)中医眼科学(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72学时
72学时Biblioteka 90学时54学时27学时
72学时
320学时
132学时
27学时
114学时
106学时
57学时
72学时
57学时
162学时
72学时
4."5学分。
4.5学分。
2学分。
6学分。
4学分。
4.5学分。
2学分。
4学分。
4学分。
5.5分。
2学分。
5学分。
4.5学分。
2学分。
4学分。
4学分。
5学分。
3学分。
36学时
40学时
27学时
18学时
18学时
27学时
18学时
45学时
27学时
72学时
1."5学分。
2学分。
2学分。
2.5学分。
1学分。
1学分。
1.5学分。
1学分。
2.5学分。
1.5学分。
4学分。
81学时
81学时
36学时
108学时
72学时
81学时
36学时
72学时
72学时
中医学课程

五年制中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医经典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脉经》、《华氏中藏经》、《神农本草经》、《濒湖脉学》、《医宗金鉴》、《医古文》;中医教科书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经络学》、《中医针灸学》、《中药学》、《方剂学》、《养生学》、《中国医药百科全书》;◇返回◇中医精品课程网址大全★★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202.112.190.68/shipin.htm★★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资料方剂学视频:/jpkj/fjx/shikuang.htm方剂学网络课件:/jpkj/fjx/index.htm实验中医学视频:/jpkj/syzyx/shikuang.htm 中医内科学课件:/jpkj/zynk/cai/ctm.rar 安装须知:/jpkj/zynk/cai/setup.rtf内科学视频:/jpkj/zynk/shikuang.htm针灸学网络课程http://61.129.75.54/zhenjiu/zj_demo/index.htm ★★辽宁中医学精品课程/jpkc/article_index.asp★★天津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学网络教学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 帐号:test/密码:test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50.htm里面的视频都可以下载!★★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http://210.38.96.15/index.htmhttp://210.38.96.15/zjtn/index.htmhttp://210.38.96.15/zynkx/CONTENT/SHIPIN.HTMhttp://210.38.96.15/shl/index.htm★★福建中医学院精品课程/JPKC/JPKC.HTM★★暨南大学精品课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胚教研室精品课程/jxlx/jxlx.htm★★海南医学院精品课程http://210.37.79.3/jingpin/index.htm★★四川大学精品课程---医学部分诊断学http://219.221.200.61/2003/58/classonline.htm药物化学http://219.221.200.61/2003/show.asp?id=63病理学http://219.221.200.61/g2003/show.asp?id=57护理学基础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47生理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33生物化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45口腔修复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52★★河北省精品课程网站http://218.11.76.26/★★河北医科大学/jpkc/jpkt.htm★★中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curriculum/★★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医学部分武汉大学精品课程网站/人体解剖学/jpkc/rtjp/病理生理学/jpkc/blslx/asp/药理学/jpkc/ylx/index.htm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shenbao/lcyx/lcyx01.htm★★中医学基础/zykj/~czzyk/jichu/index.htm★★中医基础http://202.192.159.146/zyjcgl/中药 http://202.192.159.146/zyx/first.htm★★中医诊断学-远程教育网/zhongzhen/index.htm答案补充/ 丁香园也很不错/cgi-bin/leobbs.cgi 民间中医推荐中医网站:[推荐]中医在线网址 Post By:2008-12-2 14:41:57和大家分享刚发现的一个网站,是一个中医回答问题的网站,提的问题都会回答的,网址:/thread.php?fid-353.html这是黑龙江都市女性频率网站/中论坛里面的一个板块答案补充中医网址中医网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home/home.htm长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ChineseMedicine_College/index.asp陕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structure/index答案补充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Main.asp?ClassID=16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www/index.php 贵阳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答案补充/wangzhi.htm答案补充丁香园社区爱爱医中国护士论坛医学全在线医学教育网老百姓大药房中国医药网生物谷中国心血管网卫生部药监局中药网好医生生物通苗圃医学社区医药英才网红丝带福瑞医生医教网。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继承与创新精神和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中医学人才。
基本培养要求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好的新安医学优良传统和学术素养。
2、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
3、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并且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具有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安全、有效、有道德地进行医疗活动的能力。
4、具有获取和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2、热爱中医事业,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尊重患者及家属,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4、在职业实践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5、具有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6、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7、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8、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9、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谨慎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设置

2
【中医临床方向】各类课程课时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数
通识教育平台
833
学科基础平台
706
专业基础平台
748/706
专业方向模块
639
限定选修课
442
公共选修课
306
合
计
3632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22% 19% 21% 18% 12% 8% 100%
【中医骨伤方向】各类课程课时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数
通识教育平台
专业 01200 诊断影像临床见习课
基础 02106 △针灸学 B
平台 16209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01117 西医内科学 B
01115 西医外科学(含总论)
考试 68 62 6 4 考试 68 56 12 4
706 572 134 40.5 6 考试 68 59 9 4 考试 60 48 12 3.5 考查 34 0 34 1 考试 68 56 12 4 考试 34 31 3 2 考试 85 85 0 5 考试 85 73 12 5
五、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按周计算):五年共 249 周。
学年
入学教育/ 毕业教育
课内教学
毕业实习
一
1
32
二
34
三
34
四
35
五
1
1
49
合计
2
136
49
考试
4 4 4 4 1 17
小学期 4 8 4
16
假期 10 6 10 3
29
合计
51 52 52 42 52 249
注:①第五学年毕业实习,具体要求参照实习大纲,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②小学 期安排:第一学年军训与专业公益劳动,各 2 周(军训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安排,专业公益劳动 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第二学年医院临床见习 8 周,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 第三学年社会实践 4 周(含社区医疗实践 2 周),由教务处、团委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通过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 步辨证论治的能力,同时逐步树立中医治未病等健康养护理念,并能对公众作中医药相关知识的教育 宣传。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保持良好的中医药价值取向,能系统 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 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中 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事业工作的初步合格的中医师,并为他们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 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早临床、多临床”实践模式,其具体体现为: 早期接触临床——初步了解中医。学生从第一学年专业学习开始,每年在小学期临床指导教师 带领下,通过中医特色人文社会实践课程、中医社区服务及健康教育宣讲活动、社会(临床)实践、中医 四诊训练、方药运用观察、临床护理实践等教学方式,激发中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 和技能的意识。 课程临床见习——深入体验中医。在临床理论学习阶段,采取床边教学、案例讨论等,让学生直 接接触病人,直接观察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对疾病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 实践和临床思维技能。 临床技能训练——强化中医技能。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中医诊断数字案例库、中医辨证思维人 机对话系统、医患沟通技能课程、临床技能实训课程等,进一步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 思维,为进入临床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毕业临床实习——进入专业实践。临床实习包括临床科室轮转、选科实习和毕业加强实习(自主
-6-
选择 1-2 个学科)、跟师实践(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总结)、临床综述或临床观察研究等。通过实际的 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4、学校建立教学实验中心,设置基本实验技能训练、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三大模块,同时设置 本科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科学研究训练教学环节。
(四)不断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学习,体现中医药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 中医药多学科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注重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使学生能顺应中医药 国际化发展趋势,具备跟踪获取专业学术发展信息和基本分析处理能力。
(五)培养中努力体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不断加强体现中医药院校特色的人文及通 识教育,强化医学伦理、医患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环的保健手段,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 保持人才发展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基本要求】
1、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现代科学基本知识、中医基础及临床基本知识、西医基础及临床基本 知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外语计算机基本工具类知识、学生人文及身心素养教育等课程模块构成。
2、德育及文化素质:贯彻德育为先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开设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同时积极运用形势报告、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教学方式,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素质教 育,除设置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以及进入教学计划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系列外,同时开展课外多 种形式的素质教育,并进行考核。诸如在课余举办系列讲座、专题报告,向学生开列各类推荐书目,指 导学生阅读,定期举办学生艺术节、学术节、传统保健体育节和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等。
5、经典课程与传承:加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中医古典医籍课程的教学,克服理论与实际脱离 的弊端,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系统组织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在具有相当中医学理论水平和丰富临床经 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
中医学专业 (五年制)
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 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 要求,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按照学校以培养学生较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 力为主体、以较宽广的现代科学和医学知识以及创新思维为一翼、以较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另 一翼的“一体两翼”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分制实施规定》,特制定本专业 教学计划。
三、指导性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 5 年(允许延长至 7 年)。
四、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分为两大类:即必修课类与选修课类。
-5-
必修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类、英语或日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伦理学。 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典课类、中药学、 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小学期中医临床实践(含社区预 防医学)、临床技能训练及实习。 西医基础与临床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 医用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外科学。 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开设思想与政治、人文与社会、自然与科技、文化传承与发展、人生与价值观、外 语与跨文化交流等课程模块,并设置了各模块最低修读要求。 限制性选修课程:开设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模块,并设置了各模块最低修读要求。 任意选修课程:专业类任意选修课程。 交叉学科课程:中医工程学、中医信息检索、实验中医学、实验针推学、腧穴解剖学、医学伦理学、 中医英语等。 中医特色人文教育课程:开设中医特色人文社会实践课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与 哲学类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实践课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 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