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四川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建议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建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
为建立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本文提出了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主要内容、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对当前各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所启示。
标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当前,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劃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承上启下,它不仅要对县级辖区国土空间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等内容做出总体安排和统筹部署,还要受到省市两级规划战略指标具体落实等诸多因素约束。
本人根据中央文件规定,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对实施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出如下一些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1、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县(市)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主要有五大任务:1.1评估现行规划实施成效开展深入调研和现状分析,对现行各类规划实施以来本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均衡发展、土地利用方式、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用地产出效益、多规融合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取得的主要成效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为本县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目标建议。
1.2开展重点专题研究针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突出重点问题、重大布局导向、围绕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县域发展战略主要控制指标、生态环境与耕地保护、乡村振兴、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等多项重点内容开展专题研究。
1.3编制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县域国土面积范围内落实省、市上位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和自然资源利用控制指标,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
江西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江西省县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江西省县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江西省⾃然资源厅2020年3⽉前⾔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国⼟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民政府关于建⽴全省国⼟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要求,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空间规划的细化落实,是对本⾏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详细规划的依据。
为指导各地开展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保证规划成果科学、规范、有效,遵循科学、简明、可操作的原则,江西省⾃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赣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然资源厅国⼟资源勘测规划院、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录1总则 (1)1.1适⽤范围 (1)1.2地位作⽤ (1)1.3规划期限 (1)1.4规划范围 (2)1.5规划层次 (2)1.6编制原则 (2)2编制要求 (3)2.1⼯作组织 (3)2.2编制程序 (4)2.3成果审查 (5)2.4规划基数 (5)2.5基础研究 (6)3编制内容 (6)3.1现状分析与形势研判 (6)3.2战略⽬标与协同发展 (7)3.2.1战略定位与⽬标体系 (7)3.2.2区域协同发展 (7)3.3全域国⼟空间格局 (7)3.3.1国⼟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7) 3.3.2国⼟空间规划分区 (8)3.3.3控制线划定 (9)3.3.4城乡⽤地结构和布局优化 (11) 3.4⾃然资源保护与利⽤ (11)3.4.1⽔资源利⽤与湿地保护 (11) 3.4.2森林资源保护与利⽤ (11)3.4.3耕地资源保护与利⽤ (11)3.4.4矿产资源保护与利⽤ (12)3.4.5⾃然保护地体系 (12)3.4.6⼟地节约集约利⽤ (12)3.5国⼟综合整治与⽣态修复 (12) 3.5.1国⼟综合整治 (12)3.5.2国⼟空间⽣态修复 (13)3.6城乡功能结构优化提升 (14)3.6.1产业体系布局 (14)3.6.2综合交通体系 (14)3.6.3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4)3.6.4绿⾊空间⽹络与⼭⽔格局 (14) 3.6.5历史⽂化保护体系 (15)3.6.6乡村振兴发展策略 (15)3.6.7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15)3.6.8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15)3.7中⼼城区空间布局 (16)3.7.1中⼼城区范围划定 (16)3.7.2城市⽤地布局 (16)3.7.3居住与住房保障 (16)3.7.4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活圈 (16) 3.7.5历史⽂化资源保护和利⽤ (17) 3.7.6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 (17)3.7.7城市风貌引导与管控 (17)3.7.8城市更新 (17)3.7.9地下空间开发利⽤ (17)3.7.10城市道路交通组织 (18)3.7.11城市基础设施布局 (18)3.7.12综合防灾设施布局 (18)3.7.13城市“四线”管控 (18)3.7.14乡镇发展指引 (19)4规划实施 (19)4.1规划传导 (19)4.1.1对下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 (19) 4.1.2对相关专项规划的传导 (19)4.1.3对详细规划的传导 (20)4.2分期实施与⾏动计划 (20)4.3信息化建设 (20)5成果要求 (20)5.1报批成果 (21)5.1.1规划⽂本 (21)5.1.2规划图件 (21)5.1.3 数据库 (23)5.1.4 附件 (23)5.2技术成果 (23)5.2.1规划说明 (23)5.2.2专题报告 (24)5.2.3分析图件 (24)5.2.4其他材料 (25)5.3公众读本 (25)5.4乡镇规划指引成果要求 (26)5.4.1报批成果 (26)5.4.2技术成果 (27)6 附录 (29)附录1:规划指标体系 (29)附录2:国⼟空间规划分区 (32)附录3:规划⽂本附表 (33)表1规划指标表 (33)表2国⼟空间⽤途结构调整表 (33)表3基本规划分区统计表 (33)表4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表 (34)表5镇村体系规划表 (34)表6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结构表 (34)表7历史⽂化资源统计表 (35)表8⾃然保护地名录表 (35)表9重点建设项⽬规划表 (36)表10国⼟综合整治和⽣态修复重⼤⼯程安排表 (36)表11(中⼼城区)建设⽤地结构平衡表 (36)表12(中⼼城区)“四线”汇总表 (37)附录4:专项规划编制任务表 (38)附录5:基础资料清单(参考) (39)1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国⼟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民政府关于建⽴全省国⼟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赣发〔2019〕23号)、《⾃然资源部关于全⾯开展国⼟空间规划⼯作的通知》(⾃然资发〔2019〕87号)的要求,加强县级国⼟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作指导,提⾼规划科学性、协调性与操作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技术指南。
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1.18•【文号】国函〔2024〕9号•【施行日期】2024.01.1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四川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四川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四川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42.5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306.8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85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70.0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市县国土总体空间规划编制指南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国土空间规划局2019.06.12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1)2 术语与定义 (1)2.1 国土空间 (1)2.2 国土空间规划 (1)2.3 生态保护红线 (2)2.4 永久基本农田 (2)2.5 城镇开发边界 (2)2.6 中心城区 (2)2.7 城镇功能控制区 (2)3 总则 (3)3.1 规划定位 (3)3.2 编制原则 (3)3.3 规划任务 (4)3.4 规划范围 (5)3.5 规划期限 (5)3.6 编制主体 (5)3.7 编制程序 (5)3.8 技术约定 (6)3.9 其他要求 (6)4 准备工作 (6)4.1 组织准备 (6)4.2 技术准备 (7)5 基础研究 (8)5.1 一般规定 (8)5.2 形成基期用地底数底图 (8)5.3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8)5.4 规划分析与评估 (9)5.5 重大问题研究 (9)6 方案编制 (10)6.1 明确规划层级 (10)6.2 战略目标 (10)6.2.1 总体定位 (10)6.2.2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10)6.2.3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10)6.2.4 城市性质 (10)6.2.5 指标体系 (10)6.3 区域协同发展 (11)6.4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11)6.4.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 (11)6.4.2 规划分区和控制线 (11)6.4.3 绿色空间网络与山水格局 (12)6.4.4 城乡居民点格局 (12)6.4.5 陆海一体化格局 (12)6.5 城镇功能结构优化 (12)6.5.1 优化策略 (12)6.5.2 高质量产业体系布局 (13)6.5.3 高品质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 (13)6.5.4 高水准公共空间与游憩体系 (14)6.6 乡村振兴发展 (14)6.6.1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4)6.6.2 耕地保护与现代农业 (15)6.6.3 美丽乡村建设 (15)6.7 土地利用控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5)6.7.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15)6.7.2 山水林田湖草矿保护利用 (16)6.7.3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8)6.7.4 城市地下空间复合利用 (19)6.7.5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19)6.8绿色高效综合交通体系 (20)6.8.1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20)6.8.2 城乡交通网络体系 (20)6.8.3 中心城区交通设施 (21)6.8.4 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21)6.9城市文化与风貌保护 (21)6.9.1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21)6.9.2 文化展示与传承体系 (22)6.9.3 城市风貌特色塑造 (22)6.10 安全韧性与基础设施 (22)6.10.1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22)6.10.2 绿色市政基础设施 (23)6.1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23)6.12 规划实施 (24)6.12.1 分区管制 (24)6.12.2 规划传导 (24)6.12.3 分期实施与行动计划 (26)6.12.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6)6.12.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7)7 成果要求 (27)7.1 规划成果 (27)7.2 规划文本 (27)7.3 规划图件 (27)7.3.1 现状图 (27)7.3.2 规划图 (28)7.4 规划说明 (29)7.5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30)7.6 专题研究报告 (30)7.7 其他材料 (30)8 成果报批与应用 (30)8.1 审批及公告 (30)8.2 评估监测和预警 (31)8.3 规划成果的调整修改 (31)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市县规划编制流程 (32)附录 B (资料性附录)基础数据要求 (33)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重大问题研究要求 (34)附录 D (资料性附录)城镇功能控制区划定要求 (35)附录 E (规范性附录)规划指标体系 (40)附录 F (资料性附录)人口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43)附录 G (资料性附录)规划文本参考框架 (45)附录 H (规范性附录)规划文本附表 (46)前言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规范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公布日期】2016.05.18•【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起草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提高规章立法质量,现将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在2016年6月19日前,通过三种方式提出意见:一是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进入首页左侧的“部门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提出意见。
二是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邮编100812),并在信封上注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字样。
三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cn.2016年5月18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作用及地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和管控空间资源,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城乡建设、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相关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三条【基本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应当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统筹城乡,因地制宜,改善环境,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自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自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2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自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2号自贡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自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自贡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着力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川南渝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区域性物流中心,打造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自贡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58.1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32.8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0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2.4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两区两屏两廊、一主两副一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加强西部粮经与东部稻粱种植区建设,筑牢俩母山、尖山青山岭生态屏障,打造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走廊与旭水—釜溪河生态文化走廊。
强化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荣县、富顺市域副中心,推进产城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灾害风险评估内涵解读与实例思考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2期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灾害风险评估内涵解读 与实例思考张 阳1,谢来荣2,黎懿贤1(1.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双评估”工作中的灾害风险评估作为新提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前期工作,目前尚无相关技术指南和标准准则指引,其评估思路、技术方法、内容框架等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本文推演了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演变,结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的灾害风险评估内容及指南官方解读,总结出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中应满足的共性要求,归纳出“评估体系构建—风险等级研判—风险综合评估—风险举措应对”灾害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本文以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市、县、镇三个不同编制层级的灾害风险评估实例进行评析,提出灾害风险评估在实际运用中应注重的四个方面:内容上侧重“复合系统”,强调预测性;流程上做好连接桥梁,明确传承性;操作上精简指标体系,把控标准性;特色上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地方性。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灾害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实例;评估实际应用[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5.04Interpretation on the Connotation of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Planning and Thought on Corresponding CasesZhang Yang1, Xie Lairong2, Li Yixian1(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2.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Abstract: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in the “dual assessm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reliminary work of the newly proposed spatial plan. There are currently no relevant technical guidelines and standard guidelines, and its assessment ideas, technical methods, content frameworks, etc.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This paper deduc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 of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i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Municipal Spatial Plan (Trial)” and the off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guidelines, and summarizes the common requirements that should be met in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work. The basic process of “assess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 risk grade research and judgment -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 risk response” of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is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three different compilation levels of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cases of Sichu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patial Plan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four aspect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the content focuses on “composite systems” and emphasizes predictability; makes good connection bridges in process and clears inheritance; streamlines the index system in operation and controls standards; in terms of characteristics, takes local reality as basis and highlights locality.Key words: spatial planning;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 cases; risk assessment applications2020年9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市级指南》)提出要将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市级总规编制的基础工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全新的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做好规划编制“基底”的重要方式,正式进入规划人的视野。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践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践发布时间:2021-09-24T06:39:29.77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7期作者:李辰颖[导读] 研究其编制技术路径,对于当前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以宾阳县为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中,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侧重于实施的重要层级,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对全县域、全要素、全过程的空间管控。
本文以宾阳县为例指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总体规划编制中基于县域发展战略导向的用地策略,总结编制经验,望为现阶段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些许借鉴方法。
关键词: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编制;宾阳县1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良好的规划技术和实践对规划编制高效开展具有积极影响。
结合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实保障了政府部门的建设要求,从而使土地资源利用价值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因此有必要从实践探索的角度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编制技术路径,对于当前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2宾阳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探索2.1宾阳县概况宾阳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为南宁市管辖县。
县域东西最大横距 75.2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60.6 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地宾州镇,距南宁市区 80 公里,交通便利,湘桂、黎湛铁路横贯县境,黎塘是广西自治区第二大编组站,客货运较为繁忙。
宾阳县在构造上处于广西弧形山脉顶部西侧之北缘,形成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为开阔平原的地表结构。
宾阳县随着强首府战略的实施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产业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总体来看,宾阳县目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2.2编制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2.2.1组织问题宾阳县财政原因,导致宾阳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工作经费没有落实,编制人员在没有收到规划款项的情形下已经工作了两年,同时项目组成员稳定性也收到了严重影响,项目组成员流动性较大,技术人员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能动基础正在逐渐丧失,影响到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研究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