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西汉三遗址9-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西汉三遗址

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

汉中,古称天汉。公元前206年,那场扣人心弦的鸿门宴,迫使刘邦南越秦岭,立足汉中,成为统治西南的汉王。为了实现天下归汉的宏志,刘邦坐镇汉中,重整旗鼓,厉兵秣马,广纳人才,接受萧何的推荐,重用神通兵法深谙谋略的韩信,设坛拜韩信为大将,结交运筹帷幄之张良,最终建立两汉四百年天下。从此,汉文化如潮流般滚滚向前,一浪高过一浪,奔腾不息。天汉、汉朝、汉族、汉人、汉字、汉语、汉服、汉文化......一个“汉”字,一脉传承几千载,经历朝历代几千年而久盛不衰,以至于今天,我们仍然以汉族、汉人、汉字、汉文化,宣示于世界。

汉中是镶嵌在秦岭、巴山之间一块美丽而富饶的盆地,被誉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这里是中华民族汉文化的起源地、汉高祖刘邦成就汉室基业的发祥地,诸葛亮六伐曹魏的战略大后方,“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以“两汉”、“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驰名中外。汉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和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而西汉三遗址则是这段辉煌历史中的重要印记。

中华民族的文化圣源城市文明的新高地

西汉三遗址项目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心区,北至东大街、东至南团结街、南至南一环路、西至将坛西路,占地面积约600亩,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十个重大文化项目、2017年国家旅游局全国优选旅游项目、汉中两汉三国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和绝佳的资源禀赋。项目区域内有“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三处西汉时期的重要遗址以及丁字街、中山街、饮马池巷等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街区等,也是汉中最具城市气质的显性存在,汉台街的文玩店,丁字街的四合院,将坛西巷的早市,建国路的热面皮……通过讲述汉中、讲述汉文化、讲述汉中与汉文化,进行新的整合、提升,复兴一座城市的文明与气质,城市新文明与历史人文在此和谐交融。项目由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汉中市人民政府共同实施,着力打造以汉文化为核心,集遗址保护与展示、文化传承与体验、城市休闲与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旅休闲中心,致力于成为全球华人的汉文化溯源地、中国汉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新标杆、汉中城市文明新高地。

(图1)

古时的秦巴栈道和汉江水运,使汉中凭借地缘优势在历史大交流、大融合中形成其独特的地位,这里巴蜀、秦陇文化交汇融合,特殊的地域分野使这里具备兼善南北、杂糅调和的禀赋特质,成为幽处于秦巴腹地而千年繁荣的商埠都会城市。汉中自古便是帝王建基兴业之地,更是三国魏、蜀相争的军事要冲。尤其在两汉三国时期,刘邦、

萧何、韩信、张良等历史名人在这里演绎了许多永载史册的动人故事。

著名学者余秋雨就曾感叹“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说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已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

(图2)

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刘邦当年在汉中时的行宫遗址,就是汉台,人们仰其历史久远,又称其为古汉台,后来人们常将古汉台视作汉朝基业的象征。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行宫残存的高台。

秦末战争中,项羽和刘邦约定,先攻入咸阳者为王。刘邦先入咸阳,但慑于项羽人多势众,只好退出咸阳,驻兵灞上。项羽入咸阳后,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阻止刘邦入秦。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众来到汉中,入汉中时,下令烧毁了栈道,向项羽表明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但是,当时的汉中还是蛮荒之地,刘邦心中自然不快。萧何劝说刘邦说:“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所以“愿大王王汉中。”刘邦听后十分高兴,于是重整旗鼓,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夺得天下,

拉开了汉王朝的大幕。在取得天下之后,刘邦定国号为“汉”。

(图3)

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

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区,距离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由南北两座石台组成,台高3米多,总面积为7840平方米。它是当年刘邦驻汉台拜韩信为汉大将军,举行隆重的授印仪式时所筑的纪念性建筑。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夜影神碑”(无字碑),立于西侧,碑体经两千多年风雨剥蚀,形成了神秘的天然石刻图案,虽其貌不扬,却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十二年初,汉高祖卧榻思信,为慰忠魂,钦赐地方上贡朝廷的红色发光宝石一方。萧何奉旨树此碑,碍于吕后权威,未刻碑文,仅将碑石置立拜将坛。初立时,碑身夜间发光现影(碑石含多种矿物质),传韩信魂灵附其碑,消灾驱邪灵验,故来此祭拜的人很多。

(图4)

公元前206年,刘邦为汉中王。韩信前来投靠刘邦,虽经萧何多次的引荐,但是刘邦并没有将韩信加以重用,韩信伤心就此逃走。萧何听到消息,在来不及禀报刘邦的情况下,亲自将韩信在现留坝县内的樊河边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韩信的利害,因此说服刘

邦,曰:“择良日,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正是这个拜将坛,把具有军事才能的韩信推到了楚汉相争这一军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咤疆场,所向披靡,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说,拜将坛实际上是汉王朝的奠基台,亦是中国历史上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

(图5)

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

饮马池原名“东湖”,位于汉中市城区南团结街中段西部,水域面积6358平方米。相传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以今古汉台为宫殿,常常饮马于东湖,故名“饮马池”。

饮马池四周的花墙顶覆以鱼脊形石条。西南墙中嵌有几方石刻,正中石刻为行书“有龙则灵”,两边石刻对联:“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清朝嘉庆年间,汉中知府严东园整修城墙得水洞,乃消积潦并于池周插以竹篱,在池东南城墙角上修建一座重檐复宇、秀丽雄壮的“三台阁”。登阁俯瞰湖水,朱楼画阁映入水中,景色十分美丽,尤其是皓月当空、碧水与皓月交相映辉时,阁影更加迷人,三台阁即成为人们夜游赏月之佳地。这一时期,曾任福建宁德县令的汉中进士楚文暻卸任,衣锦归里,目睹此景后有感而发,写下赞《东湖塔影》诗一首:“汉阴萧寺塔,飞影入东湖。波皱佛龛动,浪明宝顶孤。镜花多变幻,水月有虚无。悠悠奇景在,千载话浮图。”清初《汉中府志》中记载的汉中八景之一的“东塔西影”,即指东塔塔影映入湖中的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