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成长》学习体会

《教师成长》学习体会
阅读《教师成长》这本书给我留下了许多的学习体会。
首先,书中提到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是一个永远在成长的职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书中分享了许多教师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包括参加研讨会、培训课程、读教育类书籍等。
通过学习,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书中提到了一些方法,如录制自己的课堂,与同事进行反思讨论等。
通过反思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教师成长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也是一个集体的事情。
教师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互相观摩等方式,共同促进自己的成长。
书中提到了一些教师团队的实践经验,如合作备课、互访课等。
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的来说,阅读《教师成长》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和合作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反思和评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同时与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着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这一讲有着深刻感触。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
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与父母的影响力相提并论。
学生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就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
所以,教师能否与学生很好的沟通,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就如刘教授所讲,教师应该有人格魅力,也就是教师要有美好的内在形象。
如果说较好的外在形象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的素养,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识。
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
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
因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自身的言谈举止、道德风貌、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生活作风,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榜样示范的力量。
一般说来,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所付出的时间越少,得到的东西越多,学生学得越易,兴趣越高,效果也越好。
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是不同一般的了。
此外,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到自己的外在仪表形象,也要具备美好的内在形象。
然而如果除了上课,绝少与学生接触,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学生就会对你敬而远之。
那么,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不完美的。
为此,教师应有博大的心胸、豁达的心态,要常与学生接触交谈,善于倾听学生心声,虚心接受学生意见;尊重、关怀和理解学生,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读后感刘老师的这份演讲录我花了一个小时看完,脑海中一直在回荡着传道、授业、解惑三个词。
这三个词在高中语文课上我已经学到过,它们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的确,这三个词简洁明了地道明了作为老师的职责,也为我这个准老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做老师,要能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和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但要授业,传授与学生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还要引起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引导他们解决困惑。
这就和我们教学法等课程的内容相吻合了。
虽然这三个词,六个字,看起来很简单明了,但是要真正做到,就要求老师有足够的知识,深厚的功底。
首先,足够的知识。
渊博的专业知识,是一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这一点要求老师本身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并且了解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轨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
一个老师,对于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不能良好地掌握,可能会产生讲解含糊,对学生的提问瞠目结舌的窘境,这是十分可耻的。
当然,盲目填鸭是不行的。
足够的知识就相当于一个知识库,老师要从中甄选出适合学生在现阶段学习的内容来进行教学。
这就需要考虑到教材。
老师要掌握好教材,吃透教材的同时,要补充教材,甚至在教材已不适用时勇于更新教材。
老师常说,要给你的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先得有一桶水。
现在我仔细一想,确实是这样,并且这水原本是河里打上来的水,得经过一番沉淀之后,汲取最上层、最清澈的水,才能对学生最有帮助。
第二,深厚的功底。
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高低,除了取决于本身的知识基础外,还取决于教学方法。
教学法这一门功课教会了我很多科学的技巧,然而,真正的优秀教师,是从实践中磨练出来的。
刘老师在他的专题中提到,教师要有自强不息的工作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胸襟,养成自己的人格魅力。
自强不息的主动精神,能够提高老师的执行力和创造力,推动老师有创造力地去工作;一个具有主动精神的老师,会将自己的工作条例串联起来形成一整个工作范围,以整个工作面代替一个个工作点,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素养时代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素养时代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In the era of literacy,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is essenti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在素养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的进步至关重要。
Reading the book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 the Era of Literacy" has inspired me deeply.阅读《素养时代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continuously updating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meet the changing demands of the modern educational landscape.它强调了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的重要性。
The book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teachers to cultivate their own literacy and foster a love of learning among their students.这本书强调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素养,并在学生中培养热爱学习的态度。
By doing so, teachers can better guide their students in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adaptability.通过这样做,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Moreover, the book underscores the role of teachers as lifelong learners, constantly seeking new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to enrich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此外,这本书强调了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寻求新的知识和经验来丰富他们的教学实践。
2023年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2023年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2023年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这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的追求,也是普通教师的追求。
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这一章节后,我深受启发。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课堂教学中语言不严谨,缺少幽默感;与学生沟通时总是感觉到方法单一。
与同事交往时,缺少交往艺术;对待孩子教育上缺少系统的方法……,看完肖川教授的这一段__后,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更加知道了知识结构对一个老师的必要性,因此,我先从剖析自己开始,来完成自己的职业构想:首先,教学视野上缺少通识性知识的支撑,突破这一瓶颈的方法,就是接受肖川教授的建议: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与经典为友。
正如肖川教授所说,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
这是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内涵,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源泉。
其次,“我的身份”不到位。
读了肖川教授的关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后,我明白了: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应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应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只有这样,教师在应对学科教学时才能方法科学,方式多样。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块”,我的最短的一块在哪?读了肖川教授的这一段__后,我深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于老师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知学生所想,洞学生所思,查学生所趣,方知劲往哪里使,力往哪里出,劲、力怎样出,才能得到最大效益。
行动着,美丽着,让我们从这里起步,发现教学中的乐趣,用小笔头记录这一个个闪光点,用教师的眼光去发现,用理性的眼光去叙事,用学者的眼光去加工,或许,属于我们的幸福就这样迎面扑来。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专业成长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深受启发。
在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些我从中学到的东西。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技术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便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学生。
专业成长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发展,更是为了学生的未来。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许多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参加培训、研讨会,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与同行交流等。
这些途径和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同时,书中也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
每一堂课结束后,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障碍和挑战。
在现实中,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着许多障碍和挑战,比如时间紧张、资源有限、学生差异大等。
这些障碍和挑战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专业成长。
但是,书中也提到了克服这些障碍和挑战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资源,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等。
只要我们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克服这些障碍和挑战,实现专业成长。
最后,书中强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专业成长不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是为了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
当每一个教师都能不断地成长,整个教育系统也会得到提升。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重视专业成长,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二)

【最新】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二)>是刘良华老师的教育讲演录.刘良华老师是一位有着教育哲学的人.他思维活跃,见解深刻,从他撰文的字里行间,深切感到他对教育深深的理性思考和对教师职业使命感深切的认识.他说:教师是一种高位职业,它可以成全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可以损害孩子的一生.那么,如履薄冰,时时提醒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当教师应该有特别明确的原则,或者应该时时具备的一种教师警觉.是啊,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以此为鉴.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若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效率低下,实属误人子弟,严重来说,无异于谋财害命.刘良华老师是对学习和课堂有独到见解的人.刘老师对学习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至少有三点:有效.开心.主动.要做到传道.授业与引起主动学习三者的有机统一,他通俗易懂的解释道:学习就是打游戏 ,与之相关的概念是及时反馈与矫正 .学生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其中隐含的学习秘密之一就是任何游戏总是为游戏者提供及时地反馈;隐含的秘密之二是任何游戏总是让游戏者满怀希望.学习要如此,肯定效果差不了.所以当教师的就要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另外还要让学生心中留有希望.学习就是认地图.认地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掌握主干道,再去学习分支和分岔的街道,这就是整体学习 .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否则会迷路的.学习就是学走路.学走路,意味着亲自尝试,主动学习.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的错误是成长的正常代价.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但无法代替.正如叶圣陶所言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以上三个隐喻,切中了学习的实质,通俗形象,值得教育者和学习者深思.刘老师认为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形象为自我发展,使教师生涯为幸福的.快乐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其次,要转变学生观,尊重关爱学生自不必言,要警惕的是不能抱着反正我是为你好想法去施教于人,要站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常说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同时值得反思的是,学生也是人,是有别于成人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适宜于儿童心理,适用于儿童成长规律.把儿童看作儿童.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刘老师说教师要记录自己的教师生涯.用笔记录自己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这是使很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经验之谈.教师工作是平凡的.辛苦的.琐碎的,但又是鲜活的.常新的.用心用笔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定成气候.刘老师有其自己的网站,名曰:教育叙事研究.多登陆肯定有收获.还要多读书,当然读书要有计划,有目的.就像刘老师谈到学习如打游戏一样,要及时反馈与矫正,也就是要急用先学,为什么学生时期学习效率高,成人教育就差得多?根本一点是,及时反馈不够,成人读书学习没有人督促了,是一大幸福,但没有考试检验监督了,如自我加压.专题研究意识不够,学习效果也就差了.我反思自己,也是如此.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专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要把心用在思想观念的提高上,把手抓在做正确的事情上,把脚踏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把功夫下在自身素质提高上.多读书,读好书,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教师专业成长书籍读后感5篇

教师专业成长书籍读后感5篇教师专业成长书籍读后感5篇教师专业成长书籍读后感篇1寒假这几天,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关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境界得以升华。
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肖教授指出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一样,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这样教师才能获得更多安全感和满足感,促进专业发展。
我觉得在我专业成长过程中起了最大影响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肖教授提到的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因素—人际关系。
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生活在与他人共同交往的社会中,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特征。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学校领导者、学生、同事和学生家长。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学校的领导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和关怀,也给予我一定的认可,让我感觉很温暖和充满不断努力工作的力量。
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同事关系特别和谐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让人舒服又开心,而且同事们总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在我迷惑的时候给我很多鼓励和建议,帮我走出困境;在我做得不足的时候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并给以指导,这有助于我的教育专业成长。
我和学生一直都是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虽然有时候他们很淘气会惹我生气,但是我对他们还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在解决和他们之间的摩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怎样处理同类型的问题,也更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更加懂得如何和他们接触,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多和更开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大部分家长都是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对老师的工作都是积极配合的,这让我觉得有了坚强的后盾,更加有助于我的教学,在不断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掌握技巧,同时也加快了我的专业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积识”中“成智”,做个快乐的教书人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心得
郭靖这个学期我有幸加入了兴安二小这支优秀的队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同时更是被浓浓的书香氛围所感染。
我利用十一长假读完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
合上书本,那土黄的封面泛出的淡淡墨香宛如午后宁静的心灵,我沉醉在书中30位优秀教师的一件件案例情景中,心中感到无比的振奋。
也让我明白了原来老师可以这样自信、诗意、非凡地工作和生活。
读此书后,我被他们专业成长的途径所吸引,没想到一向被自己视为游戏、聊天工具的网络,在他们的手中成了学习的圣地,求知的乐土。
书中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了30位教师借助网络成长、进步的真实故事,是真爱的堆砌。
从书中你看不到任何的虚假空洞的理论和矫揉造作的人物形态,有的都是每位老师成功、失败的真实再现,有的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习、交流、进步。
正是通过案例展示了这些特征,让我明了当今为师之道,知晓教师何以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
他们都是在反思中提高、在锤炼中升华、在“积识”中“成智”。
在这本书中我还读到了三个关键词:网络、勤奋、坚持。
这30位教师,大多数都来自一线的教师,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
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网络唤醒专业意识,然后,有自觉地去实现专业化追求。
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勤奋,实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这些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
其中有三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感触良多。
比如:张曼凌老师的教学日记《一个普通老师快乐而充实的一天》我两次读起。
10分钟+10分钟+10分钟>30分钟理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而她充实的一天更是让我汗颜。
因为自参加工至今已有十一个年头了,在我的意识中课堂就是干活,课间就是批改、处理班务、深入学生的,从未想到利用它。
写教学反思、随笔、备公开课都会另找时间去完成,而往往因为失去了灵感语言平淡,缺乏智慧的灵动。
也常会遇到苦于从何说起、苦于没有头绪。
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我能利用好每个10分钟把上课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哪怕只有几行字,日积月累下来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张老师的班级有69人,一切事务被安排的井井有条,几乎周周是模范班,这也的得益于10分钟+10分钟+10分钟》30分钟的理
论,润物于无声之间。
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工作,计划颇少随意很多、谈心没有命令很多。
工作琐碎无章,总是管了这样丢了那样,管了那样又忽视了这样,被“小豆包们”折磨的咽喉肿痛、身心疲惫。
这下好了,凌曼老师的兵法我要挪上阵啦!相信我也会成为一位轻松而快乐的班主任。
有计划、有步骤点点滴滴的把时间都利用起来,这是我看过这个案例后最大的体会。
我也清醒的认识到了应该坚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实在在去记录、积累些什么了。
并以此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我想这样长此以往的坚持下来,我的教育实践之路也会“路越走越宽,景色越来越宜人”。
我沉思着、翻阅着。
当我看到朱国红。
一个通过网络一炮打红的典型时。
没有羡慕她的“一炮打红”。
打动我的,是她的这番话:“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地工作着,多年没有开公开课的机会,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一次次被领导安排所谓的滚刀肉班,我都泰然地走过了,从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我在寂寞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读懂了李镇西……”如果没有网络,如果没有一个机缘成全,恐怕今天,我也不会知道有个“朱国红”。
正是因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钻研、探索,才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师,着不正给了我以启示么?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植根在兴二这片热土,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在平凡中成就自我。
迎着浓浓墨香,又一行文字夺目而入,曹丽玉:“学会一笑而过”是她的成长格言。
嘿,“一笑而过”正是我的网名,真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呀!说是“一笑而过”,可谈何容易?又是何等的境界呀?我自然是做不到。
从曹丽玉幽默诙谐的文字之中,很难发现这是一位已经38岁的女老师,那飞扬的激情,那充满情趣的家庭生活,真让人羡慕。
是啊,只会工作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幸福的家庭生活必不可少。
不能用心体味生活中点点酸甜的女人也不会成为学生前行的真正领
路人。
健康的心态,年轻的心态,向上的心态多么重要!
这30名同行的专业成长历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成长借助网络,通过论坛这个平台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他们中有年龄与我相仿的,有的与我有着相似的经历,可是他们却从网络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在网络中显示了教师的魅力,成了学者型教师,甚至教育专家。
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我深深地感到了网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多进入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汲取名家名师经验,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更感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它及时点醒了我昏睡的心灵、麻木的神经。
它清楚地指明了我的努力方向——课堂上,走下讲台,关注全体走近学生;课堂外,惜时勤奋,并能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
我相信,在书中众多优秀教师的激励下,我会开始成长,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最后将书中常作印老师的格言与大家分享:计划每一天!新鲜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收获每一天!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