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解说(12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15篇汇总)

茶艺表演解说词第1篇各位嘉宾你们好!(行礼)欢迎来到沁和会馆品茗赏艺,我是沁和会馆的茶艺员***,今日由我和我的助泡为大家演艺绿茶茶艺,。
今日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吴县的碧螺春。
一、巧布器皿茶道组茶匙,于量取茶叶;茶夹,于洗杯洁具;茶拨,于把茶叶导入壶中;茶针,于疏通壶嘴,使出水通畅;茶漏,放置茶壶上,避免投茶时茶叶外漏。
茶样罐于盛装茶叶;赏茶荷控制投茶量的器皿,观看干茶样和掷茶分样;茶巾于擦洗抹拭茶具、抹干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玻璃杯冲泡高档绿茶要透明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和碧绿的汤色;水盂于盛装废弃水、茶渣等;提梁壶烧水器皿。
二、叶嘉酬宾请大家鉴赏干茶的外观形状碧螺春外观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
三、冰心去凡尘(洗杯)茶,至清至洁,是天函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的器皿也必须是至清至洁。
“冰心去凡尘”就是开水烫洗一遍洁净的玻璃杯,做到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以表示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四、清宫迎佳人(投茶)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清宫迎佳人”就是茶导把茶叶拨入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五、甘露润莲心(润茶)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
“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
六、凤凰行礼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提梁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想客人点头致意。
七、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八、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中传说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
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各位一生平安。
九、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
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的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
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
茶艺表演解说词优秀参考

茶艺表演解说词优秀参考茶艺表演是我国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衍生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了我国茶文化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茶艺表演解说词,仅供参考。
茶艺表演解说词【篇一】福鼎大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白毫银针的始祖。
相传尧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避战乱逃至山中,栖身鸿雪洞,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
那年山里麻疹流行,无数患儿因无药救治夭折。
一日夜里,蓝姑梦见南极仙翁,仙翁告诉她:鸿雪洞顶有一株小树叫茶,是我几年前给王母娘娘御花园运送茶种时掉下的一粒种子长成的,它的叶子是治疗麻疹的良药。
蓝姑惊喜醒来,趁月色煞费苦心攀上洞顶,在榛莽之中找到那株与众不同的茶树,迫不及待地采下绿叶,晒干后送到每个山村。
神奇的白茶终于战胜了麻疹患魔。
从此,蓝姑精心培育这株仙茶,并教四周的乡亲一起种茶。
很快,整个太姥山区就变成了茶乡。
晚年,蓝姑在南极仙翁的指点下羽化升天,人们感其恩德,尊称她为太姥娘娘,太姥山也因此而得名。
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亲手培植的古茶树――福鼎大白茶母株。
一、焚香礼圣,净气凝神。
唐代撰写《茶经》的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
点燃一柱高香,以示对这位茶学家的崇敬。
二、白毫银针,芳华初展。
白毫银针是茶叶珍品,融茶之美味,花香于一体。
白毫银针采摘于华茶1号、华茶2号明前肥壮之单芽,经萎凋、低温烘(晒)干、捡剔、复火等工序制作而成。
这里选用的“白毫银针”是福鼎所产的珍品白茶,曾多次荣获国家名茶称号,请鉴赏她全身满披白毫、纤纤芬芳的外形。
三、流云佛月,洁具清尘。
冲泡白茶可用玻璃杯或瓷壶为佳。
我们选用的是玻璃怀,可以观赏银针在热水中上下翻腾,相溶交错的情景。
用沸腾的水“温杯”,不仅为了清洁,也为了茶叶内含物能更快地析放。
四、静心置茶,纤手播芳。
置茶要有心思。
要看杯的大小,也要考虑饮者的喜好。
北方人和外国人饮白茶,讲究香高浓醇,大杯可置茶7-8克,南方喜欢清醇,置茶量可适当减少,即使冲泡量多,但也不会对肠胃产生刺激。
茶艺表演解说词范文

茶艺表演解说词范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解说词,解说词可以帮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发挥听觉作用。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艺表演解说词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叫XXX,是XXX的茶艺师,很高兴为大家献上一道浪漫音乐红茶茶艺—碧血丹心,在这道茶艺中我们借助祁门红茶、相思梅和小蜜枣来讲述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第一道:洗净凡尘(洗杯)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无悔的赤诚,爱是纯洁无瑕心灵的碰撞,在冲泡前,我们要特别细心地洗净每一件茶具,使它们像相爱的心一样一尘不染。
第二道:喜遇知音(赏茶)相传祝英台是一位好学不倦的女子,她摆脱了封建风俗的偏见和家庭的束缚;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求学,在途中与梁山泊相遇并一见如故,义结金兰,就好比茶人看到了好茶一样,一见钟情,一往情深。
今天为大家冲泡的是曾风靡世界,在国际上被称为“灵魂之饮”的安徽祁门红茶,请各位嘉宾仔细观赏。
第三道:十八相送(投茶)十八相送讲的是梁祝分别时,十八里长亭祝英台送了梁山伯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恰似茶人投茶时的心情。
第四道:相思血泪(洗茶)洗茶倾出的茶汤红亮艳丽,像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相思血泪,点点滴滴在倾述着古老而缠绵的爱情故事,点点滴滴打动着我们的心。
第五道:楼台相会(投梅)把两颗相思梅放入玻璃壶中与茶合泡,好比梁祝在楼台相会,俩人心相印,情相融。
第六道:红豆送喜(投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
”我们用小蜜枣代表红豆,把蜜枣分到各个杯中,送上我们的祝福,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祝所有的家庭美满、和睦、幸福!第七道:英灵化蝶(出汤)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梁祝有情化茶水,洒向人间都是爱。
第八道:情满人间(奉茶)我们将冲泡好的“碧血丹心”敬奉给大家,梁祝虽千苦,真情留人间,这杯茶是酸酸的,甜甜的,甜甜的,酸酸的,希望各位来宾都能从这杯“碧血丹心”中品悟出妙不可言的爱情故事。
茶艺表演解说词【范例15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范例15篇】茶艺表演解说词1信阳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周时期,两千多年的种茶和饮茶历史,构成了独具地方色彩的信阳茶文化。
千古国珍流芳远,天生丽质盖群英。
细备深山珍茗,准备茶席是信阳人传统的待客之道。
此刻表演的是备茶设具,从茶水、茶具都一一准备好。
锋毫初展:信阳茶叶网供给的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有“茶王之乡”美誉的浉河港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传统精细的手工制作造就了她“细、圆、紧、直”的外形特征,请各位慢慢鉴赏,锋苗纤细,白毫满披的翠芽,好似佳人着纱,委婉典雅。
烹泉请杯:信阳毛尖绿茶茶艺表演为各位沏茶用的.水便是取自浉河上游的南湾山泉水,信阳茶、信阳水原滋原味,口感独特。
信阳毛尖茶“色绿、形美、毫多、汤鲜”,为使其完美展现,故准备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沏泡,此时如同琼楼晶宫,等待佳人登临。
流云拂月:温杯是沏茶的重要步骤,杯体升温后不至于茶汤骤冷,影响汤味,然后旋转杯体,将温杯之水倒出。
同时,也有洁净之意,愿能为远客涤去一路风尘,静心享受一杯好茶。
南湖蒸腾:高档的信阳毛尖,极其细嫩,沏泡水温要求在85°C 左右,所以沸水要晾冷,这个过程犹如南湾湖在艳阳高照下水汽蒸腾,也示意信阳茶艺事业蒸蒸日上,香飘五洲,友遍天下。
龙潭飞瀑:是悬壶高冲,入杯五分满,形如龙潭飞瀑,亦为高山流水,同时也是为了使水快速降温,以免烫伤茶叶。
移步汤泉:茶叶纷纷入杯,好似佳人轻移莲步,徐徐入池,在汤泉中沐浴,同时也是为了使茶香散发。
涤尽凡尘:这是一道润茶的过程,好茶独得天地之精华,润茶,能够使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香气散发,同时,也有利茶汤浸出。
随乡入境:此时,茶叶已初步舒展,清香散发,其形若兰芽,香气清高,合目细嗅,仿佛置身于迷朦的茶山之中,渐入佳境。
有凤来仪:沏泡采用凤凰三点头注水法,犹如三鞠躬,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滚,茶汤尽出,同时,也示意对贵客光临的欢迎与敬意。
敬奉香茗:茶香袅袅的一杯翠绿,如同春山薄雾,可望而不可及。
茶艺表演解说12篇

茶艺表演解说12 篇茶艺表演解说(一):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孕育出不一样风格的茶艺文化。
今日我们为大家表演的是功夫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品茗赏艺,和我们共享茶艺的温馨和怡悦。
1 展示茶具1 茶船主泡小姐端起的底盘部分叫做茶船,是用来盛放茶具和方便接水的。
茶船上的是一套造型古朴别致的紫砂茶具。
(1) 茶壶是用来冲泡茶叶的。
(2) 茶盅(公道杯) 是用来传递茶汤和均匀茶汤浓淡的公用器具,意为启发做人公正,随遇而安。
(3) 闻香杯杯体细长,便于笼住香气,是用来闻香的。
(4) 品茗杯用来品茶汤和观色之用。
2 随手泡用来保温或增温,因冲泡不一样的茶对水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3 茶具组合(1) 茶则撮取干茶和观赏茶叶之用。
(2) 茶匙用来轻轻拨取干茶的。
(3) 茶针是疏通壶口的备用品。
(4) 茶漏放在壶口上以免茶叶外漏的(5) 茶筷用来夹洗杯子的。
所有这一切,放在茶盒里就是一套茶具组合。
最终是茶巾,用来擦干茶汁。
2 鉴赏佳茗茶小姐用茶则从茶盒里取出干茶,置于赏茶盘中。
有请茶艺小组以示各位来宾观赏干茶。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
今日茶艺表演所选用的茶叶是乌龙茶的一种-- 安溪铁观音铁观音茶条卷曲、沉重匀整、色泽油亮,有沙绿带白霜的特征。
还有[ 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
在泡茶之前,我们的茶艺小姐要先净手,以示尊敬和圣洁之意。
3 烫壶温杯因冲泡乌龙茶需100℃高温,所以在泡茶前先用开水烫壶,提高壶温,将壶水倒入茶盅内,再依次倒入闻香杯和品茗杯内。
4 乌龙入宫5 乌龙初展这是初泡也叫温润泡。
用开水浸泡茶叶使茶叶舒展,并提高壶温,然后迅速将茶水倒入茶盅内,又叫洗茶。
6 高山流水用悬壶高冲法激荡茶叶,使茶叶上下翻滚,茶汤浓淡均匀,味道纯正。
7 抽眉推泡用壶盖将壶口泡沫推掉,雅称-- 春风拂面。
8 重洗仙颜用刚才的茶汤再次淋壶,既能够将茶渣茶沫冲掉又能够提高壶温。
茶艺表演解说9篇

茶艺表演解说9篇(个人茶艺表演解说词)茶艺表演解说1绿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品种最多、产量最高、消费面最广的茶类。
这套茶艺师的绿茶茶艺表演解说词共有十一道程序。
1。
冰心去凡尘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需至清至洁。
用开水再烫洗一遍茶杯,做到冰清玉结,一尘不染。
2。
玉壶养太和绿茶属芽茶类,茶芽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则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所以将水温降至80摄氏度左右再进行冲泡,用这样的水泡出的茶才会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泡出的茶色、香、味具佳。
3。
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他把优质的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
[清宫迎佳人"即用茶匙将茶叶倾置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4。
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心,清代乾隆皇帝曾把茶叶称为[润心莲"。
[甘露润莲心"即是在开泡前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5。
凤凰三点头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
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犹如凤凰向各位嘉宾点头致意。
6。
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绿茶先是浮在水面,而后慢慢沉入杯底,将这一景象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7。
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中传说观世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
现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各位,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8。
春波展旗枪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千姿百态的茶芽在杯中随波晃动,栩栩如生宛如春兰初绽,又似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趣味。
9。
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
在欣赏了[春波展旗枪"之后,再闻一闻茶香。
绿茶与花茶和乌龙茶有所不一样,绿茶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所以必须要用心灵去感悟,才能闻到绿茶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10。
淡中品至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茶韵醉人。
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茶艺表演解说词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 ---品茶赏艺。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性纯洁,客来敬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由我给大家表演中国茶艺,也就是陆羽茶道。
欢迎各位的到来。
第一道:首先,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的泡茶经验说:“活水还须活水烹”,即用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在这里我们用电热水壶代替,它在茶艺当中称之为“随手泡”。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在这里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大家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大家请看,这是闻香杯,是用来嗅闻茶叶的香气,品茗杯,是用来品茶汤的,公道杯,是用来均匀茶汤香气与浓度的,宜兴紫砂壶,雅称孟臣壶。
茶艺组。
业嘉酬宾,让客人鉴赏一下茶叶的外形,这是您们点的“铁观音”。
铁观音茶条索卷,由重实呈蜻蜓头状,叶鲜浓,因此也称之为“青茶”。
第三道:大彬沐淋。
泡饮乌龙茶对壶的温度要求特别的讲究,这样做是保持壶内外的温度平衡一致。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温壶洗杯。
现在,可以放茶叶了,“乌龙入宫”,乌龙茶是放茶量最多的一种,每次投入量是壶容积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第五道:乌龙入海,重冼仙颜,以上整个过程叫做“温壶冼杯,接风洗尘”。
第六道:玉液彩壶,再注甘露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鲤鱼越过龙门,去寻找美好的未来,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愿在座的各位夫妻和合,家庭幸福。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乌龙茶的茶汤是金黄明亮色,喜闻高香是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闻一温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高香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用食指、拇指分别握住杯环,中指托住杯底,称之为“三龙护鼎”的指法来品茶,第一次品茶,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应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
茶艺表演解说词

茶艺表演解说词第一道:典雅别致醴陵瓷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茶具是历史悠久的湖南醴陵陶瓷。
第一件:三才杯,杯盖为天,杯把为地,杯身为人,此为天地才三才合一。
瓷质晶莹润泽,细腻美观,色泽典雅,造型别致。
被誉为“东方明珠”。
用它来冲泡千两茶,可谓珠联璧合。
第二道:美人卷帘登华堂即赏茶,“千两茶”是产自湖南益阳,呈圆柱的状,身长约为165厘米,重31.25公斤,采用三级以上黑毛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整个茶身由三层卷包而成,内两层是蓼叶、棕叶,外层是手工编制的花格蔑篓,有诗赞云:“貌似树干却是茶,神奇之棒谁敢攀”。
现层层剥开,宛如揭起卷帘,幽居深庭的黑美人款款而来。
观其色,外层乌润,锯成片状茶饼,取下适量茶叶备用。
第三道:洁杯净具和清境泡茶之前,须洁杯净具,一来表达对客人的敬重,二来提高杯温使茶性更好发挥,三来营造品茶的氛围。
此刻耳边音乐轻柔飘渺,眼前茶具洁净晶莹,引人进入到一个“清、洁、静、和”的品茶境界。
第四道:资水清清育佳茗茶是天含地蕴之灵物,千两茶的优异品质是益阳灵山秀水所孕育,今天选用益阳的山泉水,用此来冲泡千两茶,更能体现其色、香、味。
第五道:玉叶金枝飘然至将茶投入茶壶中,投茶量以壶的五分之一(依茶叶的存放时间及品质而定),茶叶伴着金枝飘然而下,宛若玉叶金枝的佳人随风而至,今人暇想。
第六道:洗去沧桑素心洁将100摄氏度的`开水注入壶中,并刮去泡沫,随即将茶汤倾出,因千两茶经存放而成,茶身紧洁,洗茶可以让其初步舒展,同时体现茶的真香真味。
第七道:激流回荡求琼浆以高冲的手法向杯中注水。
水直冲入壶中激起水花,茶叶随之翻转,激荡茶叶加速茶汁的浸出。
第八道:甘露点点润心田将茶汤依次均匀注入品茗杯中,茶是少数民族同胞的生命之液,点点茶汁正如甘露滋润着各民族,借此道程序预祝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建和谐社会,同享太平盛世。
第九道:细品“茶王”论天下千两茶汤色红艳,陈香扑鼻,细细品啜,滋味醇厚滑爽,回甘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表演解说(12篇)茶艺表演解说第1篇:欢迎来到---品茶赏艺。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性纯洁,客来敬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日由我给大家表演我国茶艺,也就是陆羽茶道。
欢迎各位的到来。
第一道:首先,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的泡茶经验说:“活水还须活水烹”,即用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在那里我们用电热水壶代替,它在茶艺当中称之为“随手泡”。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向同伴们展示自我美丽的羽毛,在那里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大家介绍今日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大家请看,这是闻香杯,是用来嗅闻茶叶的香气,品茗杯,是用来品茶汤的,公道杯,是用来均匀茶汤香气与浓度的,宜兴紫砂壶,雅称孟臣壶。
茶艺组。
业嘉酬宾,让客人鉴赏一下茶叶的外形,这是您们点的“铁观音”。
铁观音茶条索卷,由重实呈蜻蜓头状,叶鲜浓,所以也称之为“青茶”。
第三道:大彬沐淋。
泡饮乌龙茶对壶的温度要求异常的讲究,这样做是坚持壶内外的温度平衡一致。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温壶洗杯。
此刻,能够放茶叶了,“乌龙入宫”,乌龙茶是放茶量最多的一种,每次投入量是壶容积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第五道:乌龙入海,重冼仙颜,以上整个过程叫做“温壶冼杯,接风洗尘”。
第六道:玉液彩壶,再注甘露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第八道:龙凤呈祥,鲤鱼翻身鲤鱼越过龙门,去寻找完美的未来,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愿在座的各位夫妻和合,家庭幸福。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乌龙茶的茶汤是金黄明亮色,喜闻高香是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闻一温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高香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用食指、拇指分别握住杯环,中指托住杯底,称之为“三龙护鼎”的指法来品茶,第一次品茶,茶汤入口后,不要立刻咽下,而应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为客人斟倒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去细细地比较,看看那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鉴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是品茶汤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闻香讲究“三吃”,即不仅仅用鼻子闻,并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象抽香烟一样,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能够全身心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含”是品第三道茶,经过品饮了头两道茶,茶的生涩感已消失,从第三道开始回甘,即在品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
仅有这样才能领悟到----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比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再吞下去。
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您必须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会有“此无茶胜有茶”的感觉。
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游龙戏水”行话称为“看叶底”,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玩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饮茶之乐,其乐无穷。
”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并把杯底朝天放回茶船。
大家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
茶艺表演解说第2篇: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安溪铁观音,体现了和谐健康新生活的尚追求。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
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精美、茶艺之高雅、茶境之和谐。
安溪铁观音茶艺,源于民间功夫茶,浓缩着中华茶艺的精华。
细腻优美的动作,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安溪茶道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神妙境界,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和谐健康的新生活境界。
下头请大家欣赏安溪铁观音茶艺:神入茶境:首先造就一种宁静平和的品茶氛围。
茶具展示:下头,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铁观音功夫茶茶具:炭炉、水壶、若深瓯、茶杯、茶罐、茶匙、茶斗、茶夹。
烹煮泉水: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
同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效果最佳。
沐淋瓯杯:也就是用开水烫洗盖瓯和茶杯中。
观音入宫:借助茶斗和茶匙将铁观音茶叶放入盖杯中。
悬壶高冲:铁观音冲泡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悬壶高冲,能够使茶叶在盖瓯中翻滚,促使早出香韵。
春风拂面:用杯盖轻轻刮去茶叶表面的浮沫。
瓯里酝香:安溪铁观音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是茶中的极品。
其生产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是天、地、人、种四者的有机结合。
茶叶入瓯冲泡,必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方能斟茶。
三龙护鼎: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夹紧盖瓯边沿,食指压住瓯盖顶端,便于出水。
行云流水:提起盖瓯,循托盘边沿绕一周,让在瓯底附近的水滴落。
观音出海:也称关公巡城,就是端起盖瓯,按序低斟入杯。
点水流香:也称韩信点宾,将瓯中的茶水点斟各杯。
观音出海和点水留香是为了坚持每杯茶水的浓淡均匀,也是为了表达对各位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敬奉香茗:姑娘们敬茶、品茶、那里做示范性表演:铁观音品饮,需要[五官并用,六根共识”,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呷上几口缓缓品啜,您会觉得味道甘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艺,演绎的是和谐自然,体现的是健康欢乐。
谁能品出铁观音的特殊香韵,那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愿今日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嘉宾留下完美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
茶艺表演解说第3篇:风景秀甲的武夷山是乌龙茶的故乡。
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写诗赞美武夷岩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自古以来,武夷山人不但善于种茶、制茶,并且精于品茶。
此刻由茶艺小姐为各位嘉宾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和其一齐共享茶艺的温馨与愉悦。
功夫茶茶艺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其操作表演,后九道请各位嘉宾和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武夷山功夫茶茶艺的基本程序如下: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经过点燃这炷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
期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
”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们展示自我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们介绍今日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
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
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乌龙入宫,把茶叶放入壶中。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
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原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那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
第二次冲水不仅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并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
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
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
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趁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们行礼致敬。
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则应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并把茶传给他。
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得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
经过捧杯敬茶众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闻香杯中的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成五彩。
这还要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岩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
第一闻主要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托杯,用中指托住杯底。
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
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三品中的头一品。
茶汤入口后不要立刻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悟出奇妙的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