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先驱者(近代史论文)
有关近代史人物梁启超研究的近代史博士论文

有关近代史人物梁启超研究的近代史博士论文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梁启超的近代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梁启超的近代史论文篇一:《梁启超“时务文体”对近代宣传的影响》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宣传大家,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着开风气之先的推手角色。
尤其是他发展的“时务文体”整体推动了近代以来的宣传工作,本文将从对革命宣传的影响和对文学改革的影响两方面来讨论,分析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对中国近代宣传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时务文体革命宣传文学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报纸改革(1895—1911)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的‘黄金时期’”,期间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物当属梁启超。
他的新闻传播观念和办报实践,为我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对近代的宣传事业影响深远。
在新闻工作中,新闻报道要遵从新闻规律,但在宣传中,则要注重技巧性,不仅要求文字信息的写作和内容选择,更要加强传播的技巧。
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实践中,梁启超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而且发展了“时务文体”,为以后中国的新闻实践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一、“时务文体”的特点时务文体受到龚自珍、魏源等人影响,发端于王韬的《循环日报》,他认为,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提出文章要适合报纸要求,文字平易畅达,不事雕琢,简短并尽量少的引经据典逐渐形成报界最流行的政论文体。
梁启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形成了“时务文体”。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风云变化的八十年间,关键人物居多,下面介绍一位对中国近代史极为影响力的人物中国国父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
孙中山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1883-1886年,孙中山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
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学医。
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1894 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
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
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
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
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
此后他在海外 16年,先后 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
1905年 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
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
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

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梁启超倡导的近代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连接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桥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人物梁启超论文范文一:关于梁启超的小论文摘要:1922年梁启超撰文《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对近五十年中国的一些变化分三个时期作了总结。
中国在这之前的现代化改革困难重重,原因多种多样,不过总归认识逐渐深刻。
而文中只字未提孙中山与革命派,组件两派矛盾重重。
关键词:梁启超,旧民主主义革命,洋务运动,孙中山,新文化运动。
正文: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虽然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但是其见识以及思考却并没有局限于维新派的一次成败得失之中。
作为中华社会变革的先驱者,其在1922年的《50年来中国进化概论》中以广博的视角分三期较完整地概括了鸦片战争以来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社会对国家变革的探索路程。
第一期指的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中日海战开始深入转型这一段时间。
鸦片战争之前,其时闭关锁国了百年之久的中国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
鸦片战争开始,西方人用火枪大炮强硬的敲开了中国的国门,兵甲之争从广东沿海起始一路北上直至江浙一带。
满清认输,割地赔款,开放边境人外国人驰骋往复,其后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罗斯趁火打劫等一系列重大打击接踵而至,将满清,将中国的大梦打击的支零破碎,中国人已经明白了自己有缺陷,但是在五千年来的文化积累毕竟还在,还没有人能从根源上找到中国的缺陷,只是觉得外国只是兵甲尖利罢了。
所以这一时期,众多晚清名臣组成了洋务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梁启超先生将之概括为弥补器物上的不足。
对西方“器”的学习一直进行到了1898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巍巍水师被日本人轰的七零八碎,中国人开始思考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导致如今的国势积弱。
第二时期从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开始,零零散散的持续了近二十年。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关键词:近代史,导师,人物,精选,推荐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简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五篇近代史人物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范文一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内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五篇近代史人物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范文一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人物典型选择研究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教学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选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物典型;选择;教学历史首先是人史,是由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其活生生的行动书写的。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纵贯历史170多年,涉及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仅以《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教材而言,直接提及的有名有姓的古今中外人物就有376位,充分显示了运用历史人物进行教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76位人物,以历史时期划分,包含古代人物22人,约占人物总数的6%;近现代人物354人,约占人物总数的94%.以国别划分,外国50人,约占人物总数的13%;中国326人,约占人物总数的87%.以重要程度划分,被列入教材目录的人物6人,约占人物总数的2%.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占据教材一席,基本原因是:行文的需要,即着作文字在铺陈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人物。
如"上篇综述"的以秦始皇、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22位古代人物,就是出于回顾中国文明由盛而衰的需要;耆英、伊里布被提及是因为他们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又如第一章中反复提及的慈禧、李鸿章,第二章反复提及的光绪、康有为,第三章反复提及的孙中山、袁世凯,中篇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反复提及的蒋介石、毛泽东,以及下篇各章反复提及的毛泽东、邓小平,主要是因为描述他们的行为或者介绍他们的着作、思想而反复提及。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做时代的领路人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做时代的领路人时代的领路人时代,是一条河流,每时每刻都在向前流淌;时代,是一场舞台,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而时代的领路人,就是那些引领时代潮流,影响万千人心的伟大人物。
他们以各种方式为时代注入活力,为人类的前进指明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谈论时代的领路人。
时代的领路人是那些站在社会前沿,引领潮流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开创了共产主义的新时代;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
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引领了千千万万人的前进方向,开创了新的时代的历史。
时代的领路人是那些在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颠覆了传统的物理学观念,推动了人类的科学进步;乔布斯创立了苹果公司,领导了智能手机和电脑行业的发展,影响了全球数亿人的生活方式。
这些人的贡献和成就,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引领了新的科技和文化潮流。
时代的领路人是那些在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
马丁·路德·金领导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争取了黑人平等的权利;玛丽·居里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积极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这些人的精神和行动,激励着人们为社会公益事业而奋斗,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力量。
时代的领路人是那些在艺术和文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人。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影响了全球数百年的文学发展;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被誉为人类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影响了无数后人的音乐创作。
这些人的作品和艺术成就,成为时代文化的代表,引领了人们对艺术和文学的追求。
时代的领路人是那些在不同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影响力,引领着时代的发展和潮流。
他们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塑造者,他们的精神和行动,激励着无数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不懈努力。
让我们向这些时代的领路人致敬,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请选取一位钦佩的建国前的历史名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选取一位钦佩的建国前的历史名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孙中山:时代的先驱》孙中山,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
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被广泛认为是中华民国的奠基人。
他的一生,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奋斗的一生。
孙中山出生于 1866 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他年少时便立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他曾在香港接受教育,后来在海外游历期间,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这些经历使他坚定了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国家的信念。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他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继续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孙中山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倡导“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这些理念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他还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理念,强调国家的利益应该超越个人和党派的利益,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孙中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注重培养人才,倡导教育普及,提倡科学文化的发展。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了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国家繁荣而不懈奋斗。
他的思想和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他的一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奉献的一生。
让我们铭记孙中山先生的功绩和精神,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精神。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近代史论文1000字范文(13篇)

近代史论文1000字范文(13篇)写作思路:以近代史作为框架,选择其中比较知名的事件进行书写,最后总结中国人,绝不允许“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菊面出现!正文:1840年,_战争爆发,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束,中国的屈辱历史也随之开始,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布不堪回首的侵略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面对一堆悲惨的数据愤怒的大声嚷嚷几声就算了,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冷静的分析这段历史,然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中国近代史可以简单的以1919作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众所周知,_战争以后,英国强迫清政府同它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Y个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甚至连关税都要同英国商量,曾经的天朝上国此时不得不对船坚炮利的英国言听计从。
即便如此,英国,美G等资本主义国家仍是贪得无厌,它们又通过南京条约副约,虎门条约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以方便它们更好的在中国进行搜刮和侵略。
美G无耻的将所谓“扩大各_益”的功劳归功于自己,而法国则用《黄埔条约》将传教士的坟地都搬到了中国,更可悲的是,为他们守墓的,居然还是我们中国人。
和平的日子没过几年,资本主义列强又开始蠢蠢欲动。
英法急欲通过“修约”来扩大他们在华的侵略范围,而不巧的是,他们的无理要求被中国的皇帝拒绝了。
而他们,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_战争。
_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绝不仅仅是烧毁了一座圆明园那么简单。
天津条约使的他们的魔爪伸向中国内地,而北京条约则使大批中国人被当作“猪仔”贩卖出国。
与此同时,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俄国也趁火打劫,强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每每想到俄国的版图,笔者的心都不禁一颤,那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可是,那些数字,本来有很多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在资本主义列强无耻侵略的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有所觉醒,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外国侵略者的打击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促进作用仍不可磨灭!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同时,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倭国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G。
时代先驱者作文

时代先驱者作文《时代的先驱者》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那些了不起的时代先驱者!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就像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他们就是时代的先驱者!比如说袁隆平爷爷,他为了让我们都能吃饱饭,一辈子都在田地里辛苦地研究水稻。
那时候,好多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儿,可袁隆平爷爷就是不信邪,他说:“我一定要让大家都吃上饱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终于成功了!我们现在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可多亏了他呀!我真想问问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得起袁隆平爷爷的付出吗?”还有钟南山爷爷,在可怕的疫情来的时候,他一点儿都不害怕,冲在了最前面。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带领着医生们和病毒作斗争。
他那么大年纪了,还那么辛苦,为的就是保护我们的健康。
我对小伙伴说:“钟南山爷爷太厉害了,我们要向他学习!”小伙伴用力地点点头:“对,我们也要勇敢!”还有那些科学家们,他们不断地探索未知的世界,发明了好多神奇的东西。
就像电灯的发明,让我们不再害怕黑暗;飞机的发明,让我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
我好奇地问爸爸:“他们怎么这么聪明呀?”爸爸说:“因为他们有梦想,有坚持!”还有那些勇敢的消防员叔叔,每次有火灾,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
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消防员叔叔受伤了还在坚持救人,我感动得哭了:“叔叔,你们一定要平安!”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先驱者呢!比如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每天早早地来,很晚才回家,教我们知识,关心我们的成长。
我问同学:“老师是不是很辛苦?”同学说:“是呀,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让老师操心。
”小伙伴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向这些先驱者们学习吗?我的观点是:时代的先驱者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也像他们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的先驱者—(读《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有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诚然,历史的长河就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向前流动着,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在时间轴的射线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必然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象征与发展的源动力,在满目疮痍,备受奴役的近代中国,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树立起华夏儿女的伟大复兴的旗帜,英勇前行着。
他们,就是20世纪的新青年—五四运动的引领者,参与者。
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对于一个世纪前与我们同龄的五四儿女,我总有一种格外的欣赏与偏爱,读了陈平原先生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我对他们又有了新的理解,陈平原先生站在学术与文化的角度,不掺杂政治与偏见,客观平和的对五四的前因后果,历史大环境,时代意义进行了深刻而严谨的分析,读完之后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对于五四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四运动,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写道: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中国发起的一次群众运动,其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北洋政府,一般认为,这次运动是现代中国一场文化与思想上的启蒙运动。
虽然它简明扼要的概括了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目的及历史意义,但陈平原先生认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他忽略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大环境与时代背景,对于五四运动的潜在意义也有待进一步说明,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能否前进与发展取决于自身文明的开放与多元,文明又取决于国民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思想程度最为开放的就要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不断,但文化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孔孟之道,老庄之言,还有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后世贡献了思想的饕餮盛宴,而中国也在那时开始了飞腾之路,直到明清时期,科举的八股,思想上只能尊孔从儒,外交实行闭关锁国,中国的封建化已经逐渐深入国民的骨髓,难以根除,接着悲惨的近代史就开始了,在这其间,虽然有美国史学家拜伦所总结的三次变革,但其都以未认识到思想改革的重要性而失败,只有1919年5月4日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方体现思想改革的重要性所在。
要论谁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与引领者—陈独秀功不可没,陈平原先生评价他为:五四运动的“潜动力”。
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界改革之先驱,陈独秀就正如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一般,当之无愧为时代的新青年,虽然在他之前,已经有发行量较大的《申报》和《民报》,但他们报刊只是传递新闻的一种工具而已,只有陈独秀,赋予了《新青年》杂志以新潮的思想,为它注入了灵魂,从此,《新青年》这个杂志就如同新时代的老师一般,培养了一代代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新青年,十几年后,思想史家郭湛波评价《新青年》为:不仅是个人思想文化的变迁,更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很多人以为《新青年》就是宣传马克思的教科书,其实并不准确,在陈独秀的眼中,《新青年》的思想应该如同蔡元培先生的北大指导思想—兼容并包,应做到“精神之团结”,与北大文学教授联合而共同出版《新青年》杂志,为新青年注入了各种思想流派,例如胡适宣扬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李大钊崇尚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在新青年中都有体现,真正体现了陈独秀先生的百花齐放的思想,《新青年》的成功也为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入我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毛主席在建国后回忆当时学生时代曾说:“唯《新青年》杂志,为我们当代学生带来了新思想与文化,为我们革命党人的革命提供了精神基础。
”正是因为《新青年》的思想启蒙的成功,使得当时中国的大学生们有机会获得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为五四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它也成为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标杆,在他之后,吴宓创办了《学横》,李大钊创办了《言志》等等,他们,为近代中国的思想改革奉献着自己。
谈到五四运动的另一个潜在推动者,不得不提的就是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将北大由一个腐朽保守的官宦学堂改变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新式大学,蔡元培先生功不可没,他在北大的十年,陈平原先生评价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他的大学教育理念,直到今日,仍旧应被我们大学教育者借鉴学习。
”作为曾在外国留学的新式青年,蔡元培对于国外大学的思想自由风气极为推崇,自执掌北大伊始,他就不止一次提到大学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气息与思想环境,政治与意识形态不是大学所要考虑的内容,所以他聘请了胡适,沈兼士一系列新式学者,对于校园活动与艺术培养,他也非常推崇,但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爱国教育,对于德育与民族责任感的教育,蔡老也放在了首要地位,正是由于蔡老对于新式教育的不懈改革与探索,使得北大焕发了新的活力,培养了一代代五四新青年。
读了陈平原先生的书,才明白五四不是单纯的学生反对北洋政府与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究其根本,乃是无数站在时代的先驱者为传统中国做的一系列思想与文化启蒙运动,正如鲁迅在谈及弃医从文的原因所说:“医者,唯救人之病,若是国患病,医者无能为力,方其新思想,新文化,乃拯救中国同胞于封建骨髓之毒害根本。
”从学术史角度来看,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等先驱思想家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启蒙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造就了五四运动的拥有新理念,新思想的中国新青年。
正如陈平原先生在后记所说:“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曙光在此时亮起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于走上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