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ppt[优秀作文]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类型二:关注位置
(1)在材料中:议论句、因果句、抒情句、寓意句、哲理句、老者长辈名人
所说的话
(2)在要求中:以……为主题,对……的看法
作文
实战演练
立意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年高考题)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紫色字体的句子(议论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想要走得远,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4.拟题:肩负 人类使命,抵达未知之境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一只乌龟,西部山区的小池塘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了10年后,突然觉得它的
一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世界很大,它应该出去走走。开始它想游向大海,感
受大海的辽阔,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0年时间,只好忍痛
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降低难度,游向长江,感受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
作文
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
作文
立意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重点)
目 录
2.由果溯因法(重点)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单则材料
立意
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多次重复的词,肯定是重点,是 要重点关注的,它往往就是关键词。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PPT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热情款待/十分 满意/盛情相让/还嫌接待不周/又送上 了一大碗/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下去/ 再来一碗吧/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 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立意(过犹不及,把握分寸)
2、人物(主人与客人) —事件(盛情招待,一再盛情) —结果(客人害怕了) —原因(太过了)
分析: 异中求同(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 研究领域;对所从事得科研事业,都 具有执着忘我得可贵精神)
——立意(执着忘我精神)
(二)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 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 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与铜币,年 岁愈大,这些钱币得价值也愈高。到了最 后,她年轻时得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 纯金。”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绝技/人间稀有、世 上少见/然而她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得 影子。其所谓得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 何用武之地) ——立意(学要有所用,从实际出发)
2、人物(朱平曼)—事件(苦学绝技) —结果(所学无所用) —原因(所学脱离实际)
——立意(学要有所用,从实际出发)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凉了半截/惊喜万 分/这里没有市场,预计她们得需求量为零/ 市场前景广阔,她们得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立意(消极地对待还就是积极地开辟,
消极与积极瞧问题) 辩证思考
2、人物(两名推销员) —事件(对同一现象得不同瞧法) —结果(可想而知) —原因(态度不同、瞧法不同)
• ⑤生命得美丽,永远展现在她得进取之中;就像大 树得美丽,就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得蓬 勃生机中;像雄鹰得美丽,就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 如苍天之魂得翱翔中;像江河得美丽,就是展现在 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得奔流中。
高考材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共52张PPT

两那么材料放到一个题目中,是二选一还 是找出共同点呢?这是审题的关键。按照多个材 料组成作文题的审题要求,我们应该找出材料 的共同 点来着手立意。两那么材料字面上的 共同点都有 “愿意〞两个字。另外,材料一中 有“充实而满足〞,材料二中有“充溢着宁静的 幸福〞,这两句其实说的都是幸福,为理想拼 搏,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能体会到家人的辛 苦,多陪陪家人也是幸福的。
王夫之说:“千古文章意为高。〞
一档〔16--20分〕切合题意,深入准确地理解 材料。
二档〔11--15分〕符合题意,对材料理解正确。 三档〔8--10分〕根本符合题意,对材料的理解
存在一定偏差。 四档〔8分以下〕偏离题意,对材料理解错误。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审读材料 分析材料 把握主旨
二、五步审题法:
2、我愿意,我幸福。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态 度决定行动。鸟为了实现理想,排除万难, 但它愿意,所以充实满足;孩子为了家庭 和谐,心甘情愿付出时间,感到宁静快乐。
3、幸福变奏曲:希望,劳动,爱人 ; 4、幸福的最高境界止于精神快乐……
四、高考优秀立意
1、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心有猛虎,却细嗅 蔷薇,两者兼而为一,何乐而不为?〕
三、方法探究
例题1、〔2021·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 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 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 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 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1、审清材料 3、审出问题 5、确定立意
2、审清关系 4、审出道理
真题导入
王夫之说:“千古文章意为高。〞
一档〔16--20分〕切合题意,深入准确地理解 材料。
二档〔11--15分〕符合题意,对材料理解正确。 三档〔8--10分〕根本符合题意,对材料的理解
存在一定偏差。 四档〔8分以下〕偏离题意,对材料理解错误。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审读材料 分析材料 把握主旨
二、五步审题法:
2、我愿意,我幸福。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态 度决定行动。鸟为了实现理想,排除万难, 但它愿意,所以充实满足;孩子为了家庭 和谐,心甘情愿付出时间,感到宁静快乐。
3、幸福变奏曲:希望,劳动,爱人 ; 4、幸福的最高境界止于精神快乐……
四、高考优秀立意
1、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心有猛虎,却细嗅 蔷薇,两者兼而为一,何乐而不为?〕
三、方法探究
例题1、〔2021·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 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 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 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 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1、审清材料 3、审出问题 5、确定立意
2、审清关系 4、审出道理
真题导入
2024年全国高考甲卷作文解析与导写+课件

分论点3:在倾听与表达中,我们实现了信息的双向 流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参考结构2:
题目《以诚相待,沟通无界限》
分论点1:以诚相待是打破沟通障碍的关键, 它让我们跨越文化差异,实现无障碍交流。
分论点2:在坦诚相待的过程中,我们学会 尊重与包容,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分论点3: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以诚相待的精 神,让沟通无界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 态。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一共三句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 相处”是客观事实,是写作的前提,毕竟个人是处于集体之中,每个人都逃 离不了与他人相处的社会现实,所以考生要围绕着“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 来写作。第二句话“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是一部分人的社会现象, 毕竟从小我们被长辈教导要与人和善,“不交流”可以避免冲突,但这是个 反面的观点,暗示着“避免冲突的交流”不是积极的相处方式,这样会“失 去自我”’,甚至封闭自我,“不主动表达自己”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和谐, 它掩盖了问题,让矛盾在暗中滋生,最终可能导致更大的冲突。所以,第三 句话“坦诚交流才能迎来真正的相遇”是相处之道的建议,材料强调“坦诚 交流”的相处之道,这样可以建议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且用“真正”二字 来强调“相遇”这一美好结果,这代表着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是人与人相 处的最美好状态。“坦诚交流”是勇敢地面对分歧,敢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深入地了解彼此,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心诚交善友,品正遇贵人”,真诚是一种力量,是真正的必杀技,内在的坦荡和诚 意,最能打动人心。
与人交流,最怕的就是掩饰和伪装,对他人坦诚相待,往往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 理解。余华多次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作家,何也?因在他的世俗又耿直,面对读者问起 他写小说的缘由时,他并没有像大家期待地那样回到到“是为了要实现作家梦”,反而 坦率耿直的回答到“是为了生活,也是想自由上班,不想过一种每天被闹钟吵醒的上班 生活”;董宇辉虽然直播卖货,但也是2023年最受欢迎的网红,何也?因在他不装腔作 势,坦然承认网友指出的自己的缺点,他舌绽莲花的背后是真诚,而不是带着面具的伪 善。心与心的触动,远胜于任何言语的修饰,拥有“真诚”的必杀技,定能他乡遇知己, 高山流水遇知音。
参考结构2:
题目《以诚相待,沟通无界限》
分论点1:以诚相待是打破沟通障碍的关键, 它让我们跨越文化差异,实现无障碍交流。
分论点2:在坦诚相待的过程中,我们学会 尊重与包容,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分论点3: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以诚相待的精 神,让沟通无界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 态。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一共三句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 相处”是客观事实,是写作的前提,毕竟个人是处于集体之中,每个人都逃 离不了与他人相处的社会现实,所以考生要围绕着“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 来写作。第二句话“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是一部分人的社会现象, 毕竟从小我们被长辈教导要与人和善,“不交流”可以避免冲突,但这是个 反面的观点,暗示着“避免冲突的交流”不是积极的相处方式,这样会“失 去自我”’,甚至封闭自我,“不主动表达自己”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和谐, 它掩盖了问题,让矛盾在暗中滋生,最终可能导致更大的冲突。所以,第三 句话“坦诚交流才能迎来真正的相遇”是相处之道的建议,材料强调“坦诚 交流”的相处之道,这样可以建议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且用“真正”二字 来强调“相遇”这一美好结果,这代表着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是人与人相 处的最美好状态。“坦诚交流”是勇敢地面对分歧,敢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深入地了解彼此,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心诚交善友,品正遇贵人”,真诚是一种力量,是真正的必杀技,内在的坦荡和诚 意,最能打动人心。
与人交流,最怕的就是掩饰和伪装,对他人坦诚相待,往往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 理解。余华多次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作家,何也?因在他的世俗又耿直,面对读者问起 他写小说的缘由时,他并没有像大家期待地那样回到到“是为了要实现作家梦”,反而 坦率耿直的回答到“是为了生活,也是想自由上班,不想过一种每天被闹钟吵醒的上班 生活”;董宇辉虽然直播卖货,但也是2023年最受欢迎的网红,何也?因在他不装腔作 势,坦然承认网友指出的自己的缺点,他舌绽莲花的背后是真诚,而不是带着面具的伪 善。心与心的触动,远胜于任何言语的修饰,拥有“真诚”的必杀技,定能他乡遇知己,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公开课获奖) ppt课件

3.漫画类
ppt课件
6
审题的要求
立意: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 准确 全面 深刻 多角度思考
ppt课件
7
(2015.新课标2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 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 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 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 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 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 ”“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要毅力、勇气、坚持、兴趣、方法、动力等。据此,可以提炼出如
下观点:(1)探究精神的重要;(2)探究不能流于形式;
(3)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毅ppt课力件 等。
12
我来练一练
(2014年.新课标Ⅱ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
仔细通读材料,明确(概括)主要 内容(人+事+果)。
抓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剖析这些信 息的因果联系。
深入剖析这些原因的实质(内涵: 追问是什么)。
ppt课件
18
我来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作家余华从美国讲学回来,感到非常“惭愧
”,因为他发现“欧美那些大名鼎鼎的作家, 都甘于寂寞,常年躲在家里,用写五本书的精 力去写一本书,而我们却都在用写一本书的精 力去写五本书,主要的精力用在抛头露面上” 。所以他准备少写精写,潜心创作,让自己“ 躲起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ppt课件
6
审题的要求
立意: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 准确 全面 深刻 多角度思考
ppt课件
7
(2015.新课标2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 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 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 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 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 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 ”“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要毅力、勇气、坚持、兴趣、方法、动力等。据此,可以提炼出如
下观点:(1)探究精神的重要;(2)探究不能流于形式;
(3)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毅ppt课力件 等。
12
我来练一练
(2014年.新课标Ⅱ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
仔细通读材料,明确(概括)主要 内容(人+事+果)。
抓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剖析这些信 息的因果联系。
深入剖析这些原因的实质(内涵: 追问是什么)。
ppt课件
18
我来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作家余华从美国讲学回来,感到非常“惭愧
”,因为他发现“欧美那些大名鼎鼎的作家, 都甘于寂寞,常年躲在家里,用写五本书的精 力去写一本书,而我们却都在用写一本书的精 力去写五本书,主要的精力用在抛头露面上” 。所以他准备少写精写,潜心创作,让自己“ 躲起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高考专题复习: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件

持就是胜利。 2、等待时机,把握机遇。
哲 理 故
事
最佳立意
多用发散思维
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索,为自己提供多种立 意,便于从中选择,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 野和高质量的立意。
——从材料的不同侧面来立意 ——寻找与立意相关的人或事 ——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观点 ——通过比较、鉴别提炼观点
选择最佳角度
入写作,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合理得出,判为四类文。 内容5----0分)
审题、立意——作文第一要义
所谓审题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斟酌作文材料, 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 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 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 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 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 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 念和乐趣等。明人王夫之 在《姜斋诗话》中说 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古人以“帅”为喻,形象 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点
热身运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 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 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网进行调 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 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 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合适于你的那一个。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愿望的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2025年新高考II卷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课件(共34张PPT)

【审题立意】
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不断挑战未知、探索未知之境的,超越自我,个体才能不断成 长,人类整体文明和科技才能不断进步。基于此,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立意:
1.探索未知之境的勇气与好奇心 “嫦娥四号”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这一壮举背后是科学家们对未知的 强烈好奇心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同样,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也时常面临未知 的领域和挑战。这些未知可能是一个新的技能、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是一个前所未有 的机会。正如航天人敢于涉足月球背面一样,我们也应该培养起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好 奇心,敢于踏出舒适区,去尝试、去体验、去学习。 2.要敢于挑战自我与实现潜能开发 “天问一号”飞向深空的壮丽征程,象征着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决心。在 个人的层面上,挑战自我同样重要。通过不断地设定更高的目标,努力克服困难,我们 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所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挑战自我的精神,不仅能够帮 助我们在学业和职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素养。
【审题立意】
罗列现象的“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只是引子,并不需要根据材料大谈航天 科学,而应该“因事析理”,“太空之旅”只是一个比喻。这是属于隐喻式的材料 作文,“太空之旅”实际上隐喻人类的认知探索之旅。个体的生命进程和人类的发 展过程,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的探索之旅。这类题目要引申发挥、 连类而及地写,不可就事论事,只写“嫦娥四号”“天问一号”探索未知之境。把现 象作为载体,关注到“正如”一词,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明确中心论题在于 “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个题目可以从太空之旅写到科学探索 之旅、生活历练之旅、认知发展之旅,生命成长之旅等等。
——牛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例素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72张

审题 第1段叙述了《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主要是交待了众人给一座亭子起的三个名字:“翼然”、“泻玉”、“沁芳”。 第2段才是解题的关键。由一座亭子的三个名字,引出三种做事的方法和思路: “翼然”——直接移用; “泻玉”——借鉴化用; “沁芳”——情境独创。 而“移用、化用、独创”,就是这道作文题的三个核心关键词,也是本题的题眼所在。 这三个词指向了一个常见的作文话题:“借鉴与创新”。瞄准这个话题来写,作文的大方向就找到了,不会再有跑题、偏题之忧。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第一对象
鲍叔的角度
第二对象
管仲的角度
第三对象
齐桓公的角度
第一步
概括中心
第二步
提炼道理
第三步
组织观点
一位画家+两次把相同的画作放到大街上请路人点评+两次结果有天壤之别
文中提示词句:不完美的地方;建议换个方式;一幅同样的作品;完美的地方;同样画满了圈。道理:换个方式,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的评价
①换个方式大不相同;②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世界;③做好自己最重要,你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
方法三:由果溯因,直达根本。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根本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经常在一起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贝壳,小女孩拥有很多雨花石。小男孩想用所有的贝壳与小女孩的所有雨花石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但是,小男孩却把最大最好看的贝壳藏了起来,仅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雨花石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雨花石。 人际交往对于个体的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你在与人交往中有怎样的困惑与收获?你对人际交往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第一对象
鲍叔的角度
第二对象
管仲的角度
第三对象
齐桓公的角度
第一步
概括中心
第二步
提炼道理
第三步
组织观点
一位画家+两次把相同的画作放到大街上请路人点评+两次结果有天壤之别
文中提示词句:不完美的地方;建议换个方式;一幅同样的作品;完美的地方;同样画满了圈。道理:换个方式,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的评价
①换个方式大不相同;②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世界;③做好自己最重要,你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
方法三:由果溯因,直达根本。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根本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经常在一起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贝壳,小女孩拥有很多雨花石。小男孩想用所有的贝壳与小女孩的所有雨花石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但是,小男孩却把最大最好看的贝壳藏了起来,仅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雨花石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雨花石。 人际交往对于个体的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你在与人交往中有怎样的困惑与收获?你对人际交往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形式 1.命题作文 2.材料作文 3.话题作文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思想健康 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 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 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 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 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 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所 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 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 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 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 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 容易偏激。
紧接着是提取论点。
歌德成功的秘诀实际上印证了一个普遍 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想成就一番大事 业,没有上山推石头的那股韧劲和毅力,都 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 炼出来了。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 “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人生就是要 向自我挑战”、“挑战人生的极限”、“人 生的目标永远在巅峰”等都可以作为论点。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李亚权
随着近几年话题作文被人们普遍认同,材料 作文逐渐退到幕后。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写作 空间的自由度较之以往的命题形式是有了很大进 步,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套构、宿构、抄 袭等问题,去年全国高考,海南有一篇满分作文, 在报上刊载后,被人们认为是抄袭《故事会》上 的一篇文章;前段时间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 两篇一等奖的作文又被判为抄袭。于是业内人士 认为,试题封闭吧,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试 题稍微开放一点,就会带来抄袭、套构、宿构等 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作文是不是会 由幕后再重新回到幕前来,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重 视。
(5)做出结论。
高考题目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2006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 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 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 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 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示例分析:这是一道一种供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相结合的新 形式的作文题。寓言故事最后,牧羊人孩子的“它也很可爱啊” 这句话是命题人有意添加的,是材料的一个亮点。其目的是为 了丰富故事内容,增加写作的角度,拓展考生思维的空间,但 同时在客观上也加大了考生对材料理解的难度。考生可以从正 面选取以下角度:①找准自己的位置;②要量力而行;③盲目 模仿必然导致失败;④人贵有自知之明;⑤切不可忘乎所以; 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考生可以从主 观与客观对立统一关系方面立意,进行辨证分析。可以选择下 列角度:①认清自己,认清世界;②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 他人;③革命热忱和实际精神;④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 ⑤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⑥愚蠢与可爱;⑦梦想和现实。这 种立意,既肯定了乌鸦勇于尝试的精神,同时也批评了它违反 客观规律,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态度,只有把革命热忱与实际 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发扬可贵的勇气,又要讲究科学的态度, 才能赢得事业的成功。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示例①
作文题目:
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 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 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 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 自己的颠峰。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 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 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歌 德的回答非常简单,却给人很多启迪。请根据上则 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800字左右 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材料分析:
像这篇材料来作文,首先就要弄清歌德这句话 的含义。这句话是个比喻,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 山推石头,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 出了创作的艰辛。伟大的作家总是为自己树立更高 的创作目标,向更大难度的创作高峰挑战,这样才 能创作出更为辉煌的作品。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 帆风顺的,其间会经历反复的失败,甚至创作出现 迂回、倒退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真正伟大的作家不 会失去向上攀登的意志,这就需要百折不挠、坚忍 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歌德创作的秘诀原来也就在这 里。这是我们对材料喻意的理解,是为材料作文的 第一步定位。
有了论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为自己的论 点找论据。
这是同学们写作的难点,关键是平时积累的材 料太少。为了说明论点,道理上的阐发、议论当然 是必要的,但事实论据的使用更重要,事实胜于雄 辩,不然,没有事实为证,文章怎么会有实在的内 容,怎么会有说服力呢?关键是我们要学会调动我 们大脑中平时所积存的材料,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用最恰如其分的材料来说明论点。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 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 如下: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 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 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 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 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 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