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一、调研背景和目的中国农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我们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情况,评估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分析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农村发展。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行,包括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农村金融等各类实用人才。

调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情况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一方面,一些地区通过农村贫困劳动力转岗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水平。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不实用等问题。

2. 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调研发现,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他们普遍缺乏工程技术、管理和创新能力,在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弱。

3.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政策支持不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缺乏政策支持,政府在投入和培训方面存在欠缺。

(2)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较低。

(3)硬件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条件,限制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

(4)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实用人才普遍缺乏发展机会和良好待遇,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四、建议和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培训和创新支持。

【最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优秀word范文 (4页)

【最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了解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更好地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按照工作安排,我们深入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利用一周的时间,采取听取情况介绍、问卷调查、实地察看、询问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行了认真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25.9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55293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员的4.4%,其中生产型人才26895人,经营型人才5091人,技能带动型人才10607人,技术服务型人才4787人,社会服务型人才7913人。

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成为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或其成员、私营企业主,是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被农民群众赞誉为“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促进我市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生力量。

二、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明显(一)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广大农村和农民普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而一些种植能人,在搞好粮食种植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粮经比例,大力发展蔬菜和果品种植,带领群众主动调整种植结构,有效提升了土地效益。

郾城区城关镇的王瑞杰,建立蔬菜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形式规模化运营蔬菜生产,合作社现有社员114户,吸收资金380万元,现有蔬菜大棚200多亩,每亩产值达25000元。

召陵区老窝镇穆庄村全村1377人中,种植、养殖等实用人才265人,全村1600亩耕地,大葱、花生等经济作物1100多亩,平均每亩收益1万元以上,最高亩产可达15000万元,全村各项存款201X多万元。

附近的下堤村、杨庄村等群众受其影响,也争相调整粮经种植比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蔬菜种植产业带。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具有一定知识技能,为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在当地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知识或技术得到群众认可的专业型、带动型的劳动者。

包括农村卫生员、科技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

农业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

人才兴农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于“三农”,根植在三农工作的第一线,是学习、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

近期,我们对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

近年来,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

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

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

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

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

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调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调查报告

实践能力较强
02
农村实用人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地解决各
种实际问题。
扎根基层,服务农村
03
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扎根基层,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
感情和服务意识。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不足分析
知识结构单一
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型人才。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
分析农村实用人才在发挥作用过程中所面临的 困难和问题,探讨其原因。
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02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
农村实用人才
指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的人员,如种植、养殖、加工、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
调查范围
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地区,以确 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03
调查结果概述
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及分布
农村实用人才总数:1000人 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领域 农村实用人才地域分布:东部地区40%,中部地区30%,西部地区30%
农村实用人才类型及结构
农业技术人才
200人,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 领域
其他领域人才
200人,包括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
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逐步提升
调查显示,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 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 参加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 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人 才保障。
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得到充分发挥
调查显示,农村实用人才在推动 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传承乡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他们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 挥。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成为了重要的农村发展议题。

为了解当前农村实用人才的供需情况和培养机制,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促进农村发展。

二、调研方法1. 网上调研: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调查农村居民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看法和需求。

2. 实地走访:去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与农村居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以下几种形式:(1)农科院校培养:一些农科院校通过开设农村发展相关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2)政府培训: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和职业技能培训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3)企业培训:一些农业企业通过自己的培训机构,培养从事农村实用工作的人员。

2.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的培养机制中,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

(2)培养机构少: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机构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培养的需求。

(3)培养模式单一:目前的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农科院校的教育培训上,缺乏其他培养渠道的开拓。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明确定位培养的方向。

2.建设培养机构: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构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培养资源和机会。

3.多元化培养模式: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渠道,发挥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村发展。

4.加强社会支持: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五、调研的局限性1.调研样本的选择有限,可能无法代表全国农村实用人才的真实情况。

2.调研数据的收集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份,实地访谈10次,覆盖了广泛的农村地区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受访对象。

三、调查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培养和引进。

受访者普遍认为,在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农村青年在职业选择和能力提升方面受到限制。

(2)农村实用人才待遇低。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实用人才往往面临着薪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3)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发展机会。

农村缺乏各类实用人才需求的职业发展路径,很多人才难以在农村地区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机会,不得不到城市就业,加重了农村人才流失。

2.调查结果分析:以上问题主要源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和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农村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同时,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农村就业市场的不完善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四、建议1.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加大对农村培训机构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力度,同时鼓励优秀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引进相关实用人才。

2.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建立完善的农村就业市场体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水平,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为人才流失提供有效的防止措施。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体系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同时,加强农村与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用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五、结论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缺乏培养和引进、待遇低、发展机会少等问题。

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作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级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多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四、调研结果1.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和中级人才较为稀缺,难以满足农村实际生产和科技创新的需求。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等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条件有限,导致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的培养难度较大。

3.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流动性较大。

由于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待遇不高、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等原因,导致农村实用科技人才流动性较大,造成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

4.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调研建议1.加大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通过加强对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高级和中级人才的数量,提高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完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的对接,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和资源,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数量不足、人才质量不高、人才分布不均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20份,实地访谈20人。

三、调研结果(一)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不足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不足是目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在样本调查中,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农村缺乏实用人才。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实用教育不够重视、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

(二)农村实用人才质量不高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另外,农村实用人才质量不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调研显示,农村实用人才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普遍较低。

其中,有约40%的受访者认为农村实用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培训机会有限等原因导致的。

同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训和职称评定机制也需要改进,以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三)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除了数量和质量问题,农村实用人才的分布问题也需要重视。

调研显示,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缺乏实用人才。

这导致了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也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四、建议和对策(一)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要解决农村实用人才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农村实用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改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质量要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

通过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职称评定,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摘要通过调查,总结了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问题;对策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广大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迫切需要。

1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是一个山、丘、圩地形兼有的贫困山区农业县,总面积1 686km2,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185个村(居委会),人口57.6万,其中农业人口52.3万,农村劳动力31.5万人。

据调查统计,潜山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 4 079人,占农村总人口的0.78%,占农村劳动力的1.3%;2007年他们创造的总产值约8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9636亿元的19.1%左右;2007年纯收入为1.22亿元,人均收入约为29 909元,是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1.8倍;带动农民约3万人,创造社会效益在10亿元以上。

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的构成情况如下:按性别分,男性3 895人,占95.5%,女性184人,占4.5%。

按年龄分,35岁以下649人,占15.9%;36~45岁1 972人,占48.3%;46~54岁1 083人,占26.6%;55岁以上375人,占9.2%。

按文化程度分,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63人,占4%;中专学历367人,占9%;高中及以下学历3 549人,占87%。

按从事行业及专业分,种植业1 023人,占25.1%;养殖业808人,占19.8%;农产品加工业323人,占7.9%;企业经营人才653人,占16%;农村经纪人187人,占4.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94人,占2.3%;技能带动型人才991人,占24.3%。

按农村实用人才类别分,生产能手2 154人,占52.8%;经营能手934人,占22.9%;能工巧匠991人,占24.3%。

按地区类型分,山区1 650人,占40.1%;丘陵地区1 505人,占36.9%;圩畈地区924人,占23%。

总体来说,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拥有一定的总量,普遍接受过文化教育,行业和专业分布较集中,在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示范作用。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情况2.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近些年来,潜山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培养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在县委组织部设立了人才工作办公室,建立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农业、科技、人事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2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一是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培养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明确目标,强化职责,形成强大政府推动力。

二是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优先提供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建设项目约有50%以上用于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除技能带动型人才外,其他行业的农村实用人才几乎都得到过国家及政府各类资金的支持,2004~2007年累计约超过1个亿。

三是通过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当选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比例,大力推荐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类先进评选,不断挑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乡、村领导岗位等措施,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激发他们不断开拓进取。

据不完全统计,潜山县乡镇以上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中,农村实用人才约占30%以上;潜山县获得过国家及省市各类先进个人的人群中,农村实用人才约占60%左右;潜山县多数村干都是由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当选,还有多人进入乡镇领导岗位。

四是对成绩突出、带动能力强、贡献较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表彰奖励,使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农村实用人才、人人争当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2.3加强培训,提升素质近几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农民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

县农委根据农事和农民需要,广泛开展“一事一训”活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广大农民现代农业素质,每年培训农民在3万人次以上。

特别是对农村实用人才,也就是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及农业企业人员,重点采取举办培训班、定点联系指导等做法,帮助他们发展提高,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业发展“龙头”,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县委组织部积极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和农业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

同时,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004~2007年,仅“阳光工程”项目就培训农民14 212万人,对提高潜山县农村人才素质,增强致富技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3.1人才观念落后受传统人才观念影响,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是人才,农村是有人无才,致使在培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就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3.2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小,总量不足全县农村实用人才4 709人,仅占农村总人口的0.78%,远远不能满足潜山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难以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3.3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普遍偏低,总体素质不高目前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中,高中以下学历的比较多,约占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87%,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4%。

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取得农民技术职称的基本没有。

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持有专业技术职称(称号)、技术等级的人员不多,大多只能从事传统手工业及体力劳动。

由于文化基础偏差,广大农民对农产品市场开拓、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工以及新型实用技术的掌握,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

3.4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农业主导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多,其他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只占15.9%,后备力量不足;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实用人才不到5%,数量太少;从行业分布看,生产能手相对较多,经营能手和技能带动型能手相对较少。

3.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一是教育培训经费不足,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主渠道之一,承担了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经费不足,影响了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

“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虽然有资金支持,但由于培训规模小、培训时间短、补助标准低等原因,也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

同时,受传统小农思想意识的影响,农民不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

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盲目外出务工,挣点辛苦钱,也不愿意自己拿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扶持奖励资金不足,潜山县是贫困县,财政困难,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扶持奖励能力有限,他们发展壮大主要靠自身努力,所以起步低、步伐慢、发展不快。

3.6农村实用人才流失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一方面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农村或从事农业,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潜山县经济不发达,农业基础差,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不多。

4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4.1提高思想认识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民致富、农村奔小康的带头人,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级政府一定要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观,切实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和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2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

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

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4.3强化教育培训要加强各级农业培训机构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改进培训条件,提高教育培训水平。

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

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

要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

培训方式上要由过去单一教学式培训向函授、电视教育、网络培训的方向发展;培训渠道上不仅要发挥公办培训机构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农民培训工作。

4.4完善政策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

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国家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

对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

要建立定期表彰制度。

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

其次,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

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

主要措施有: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等。

同时,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