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
合集下载
《眼屈光学基础》幻灯片

– 跟框架镜比,视野大,影像变化不大,且不 影响外观。特别是用于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 较大者及某些特殊职业者,但需严格按照佩 戴规那么和注意用眼卫生,防止并发症发生。
– 屈光性手术。
– 预防
–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 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及时矫治。
– 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定义:
二 远、视远眼是视在眼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
– 轻度远视:?+3.00D
– 中度远视: +3.00D~+6.00D
– 高度远视; ?+6.00D
– 根据调节情况:
– 显性远视:不滴用麻痹剂所测出的度数
– 全部远视:滴用麻痹剂后测出的度数。
– 隐性远视:指全部远视与显性远视的差值。
– 临床表现:
– 视力:视力减退程度 与调节 年龄和安康状况有关
– 婴幼儿发育不良:导致眼轴变异增长。
– 眼病:巩膜软化、眼外伤、色素膜炎、房水混浊等。
临床表现:
– 视力: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 眼位偏斜:近视眼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 合功能也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斜视 眼多为近视度数较高的眼。
– 眼球改变:眼球前后径过长,高度近视者明显。
– 中度近视:-3.00D~-6.00D
– 高度近视:-6.00D以上
– 假性近视:
– 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会使平行光线聚焦 于视网膜之前,造成与屈光性近视一样的情况。滴 用睫状肌麻痹剂,以解除睫状肌痉挛,视力可以改善 或恢复正常或轻度远视。
– 即使滴有麻痹剂,近视无改善或降低度数<0.25D 称为真性近视。
调节和集合两者保持密切的协同关系,有调节 必有集合,调节力越大,集合也越大。正视眼 的调节与集合相互协调,对于非正视眼,其调 节与集合不协调。远视患者调节作用超过集合 作用,反之,近视患者集合作用超过调节作用。
– 屈光性手术。
– 预防
–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 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及时矫治。
– 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定义:
二 远、视远眼是视在眼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
– 轻度远视:?+3.00D
– 中度远视: +3.00D~+6.00D
– 高度远视; ?+6.00D
– 根据调节情况:
– 显性远视:不滴用麻痹剂所测出的度数
– 全部远视:滴用麻痹剂后测出的度数。
– 隐性远视:指全部远视与显性远视的差值。
– 临床表现:
– 视力:视力减退程度 与调节 年龄和安康状况有关
– 婴幼儿发育不良:导致眼轴变异增长。
– 眼病:巩膜软化、眼外伤、色素膜炎、房水混浊等。
临床表现:
– 视力: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 眼位偏斜:近视眼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 合功能也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斜视 眼多为近视度数较高的眼。
– 眼球改变:眼球前后径过长,高度近视者明显。
– 中度近视:-3.00D~-6.00D
– 高度近视:-6.00D以上
– 假性近视:
– 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会使平行光线聚焦 于视网膜之前,造成与屈光性近视一样的情况。滴 用睫状肌麻痹剂,以解除睫状肌痉挛,视力可以改善 或恢复正常或轻度远视。
– 即使滴有麻痹剂,近视无改善或降低度数<0.25D 称为真性近视。
调节和集合两者保持密切的协同关系,有调节 必有集合,调节力越大,集合也越大。正视眼 的调节与集合相互协调,对于非正视眼,其调 节与集合不协调。远视患者调节作用超过集合 作用,反之,近视患者集合作用超过调节作用。
眼的屈光和调节

.
23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遮盖法 同视机检查法
.
24
.
25
.
26
共同性斜视
定义 分类
内斜视esotropia 外斜视exotropia 上斜视
.
27
共同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
28
先天性内斜视
<6个月 斜视角较大 多数>40 远视和近视的斜视角相等而稳定 90%有远视 多有交替性注视,表现外展受限
.
32
共同性外斜视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不同 间歇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
33
共同性上斜视
健眼固视 另一眼上斜 上斜眼固视 健眼下斜 眼球运动无明显异常 常合并内、外斜
.
34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 矫正屈光不正 & 治疗弱视 & 正位视训练 & 手术治疗
.
35
非共同性斜视
也称麻痹性斜视 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
.
30
非调节性内斜视
基本型内斜视
近距离内斜视
远距离内斜视
发病初期间歇性, 有复视 斜视角可渐增大到
30~70 全麻下斜视消失
发 病 年 龄 2~3 岁 为远视或近视 看近时内斜 A C /C 比 值 正 常 或 低
看远内斜视,看进则正位 无屈光不正,视力双眼相等
.
31
共同性外斜视
病因 • 神经支配的异常 • 调节与集合力不平衡 • 屈光参差 • 解剖因素 分类 • 外展过强型外斜视 • 基本型外斜视 •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 拟似外展过强型外斜视
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 部改变、巩膜后葡萄肿、玻璃体 改变、视网膜变性、脱离等 验 光 配 镜 、 角 膜 接 触 镜 、 屈 光. 性
特殊视觉功能检查—调节功能检查(眼屈光检查课件)

1
实验步骤
• 5、旋转近用视力表盘,暴露视标盘上的十字条栅视标
并保持低度照明(照明度过高,焦深的影响会加大,以致测试结果 无意义)
实验步骤
❖6、嘱患者通过此交叉柱镜观看十字条栅视标,并报告是横线清 楚还是竖线清楚。
❖7、若患者报告竖线清晰,则反转交叉柱镜的轴向若病人仍报告 竖线比较清楚,停止实验,记录该受试者“垂直线优选倾向”放 弃测定
R:看远点所用的屈光度
移近法(Push up method)
物体移近,光线发散,促进调节的产生。
移近法测定调节幅度
操作步骤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遮盖左眼,测右眼的调节广度 (3)令患者注视近视力表上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缓
慢向患者移近,直至视标持续模 (4)记录距离,距离的倒数为右眼的调节幅度 (5)遮盖右眼,检查左眼的调节广度 (6)打开双眼,检查双眼的调节广度
• 人群中的均值为: ACC Lag: +0.50D • 对于非老视患者: ACC Lag +0.25D-+0.75D • 而且有着随年龄增加的趋势
注意事项
➢1、保持低度照明,防止焦深的增加,使测 量无意义 ➢2、调整瞳距为近用瞳距
➢3、视窗内设置交叉柱镜,负轴在90度
➢4、当第一次达到横竖线一样清晰时, 要先变为竖线清晰,再降低所加正镜片, 直到达到横竖线清晰
E
33cm刺激为3D
矫正为正视
E
实验步骤
❖1、首先矫正患者的远用屈光度,并保证双眼视窗完全打开
❖2、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瞳距旋钮,使其符合患者的近用瞳 距。 ❖3、转动内置辅助镜片,使±0.50DC 的交叉柱镜位于视窗
• 4、拉下近用视力表杆,固定近用视力表盘于40cm(相当于 调节刺激为2.5D)。
(完整版)眼屈光学

区分推进法测调节近点、集合近点
推进法(push up)测量调节幅度是以不能通过提高调节来保持清晰, 以“模糊”为测量终点。集合近点(NPC)的检查终点不能集合保持双眼 视、融像打破,以“破裂”(不能保持仅看到一个视标)为测量终点。
近点距离
1 屈光不正度 调节幅度
p(m)
1 F(D) Amp(D)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
第二节 眼球光学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 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 屈光(refraction)。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 力来表达。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 单位。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2.硬镜(RGP) 基本参数:直径、基弧(镜片后表面曲率 半径)、度数
3.角膜塑形镜(OK镜) 球面、非球面(≤-6.00DS,≤-1.50DC) Toric RGP、圆锥角膜片、不规则 镜…
三.屈光手术(surgery) 1.角膜屈光手术:PRK, LASIK, LASEK, 飞秒,
SMILE飞秒…
轴性近视 :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 在正常范围。
视网膜成像区别: 轴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改变,未矫正的轴性近视眼视网膜像大于轴
性远视眼;屈光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相等,未矫正的屈光性近视、远 视眼和正视眼的视网膜像均相等。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轻度近视 ≤ -3.00 D 中度近视 -3.25 ~ -6.00D 高度近视 > -6.00D
2)中度 +3.25~+5.00D 3)高度 > +5.00D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 睫状肌麻痹眼光时难以发现。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 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
眼的屈光及调节ppt课件

– 距患者33cm处观察角膜上反光点 – 位于瞳孔缘者,约为10°~15° – 位于瞳孔缘与角膜缘间距中点,约为25°~
30° – 位于角膜缘约为45°
25
斜视
斜视检查
角膜映光法检查 斜视度数
26
斜视
斜视检查
• 三棱镜法
– 病人一眼注视视标,将三棱镜置于斜眼前 – 将角膜反光点移到角膜中央所需棱镜度数和
– 麻痹性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 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
– 限制性是由于肌肉组织的粘连所致
28
斜视
斜视检查 • 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比较要点
– 眼球运动是否受限 – 斜视角是否变化 – 代偿头位是否存在 – 是否存在复视、头晕、恶心
29
弱视
30
斜视
概念和分类
• 弱视: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 素干扰,使视觉细胞无法获得光线的充分 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致。
• 正视眼:调节放松,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 的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 屈光不正: 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
– 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 – 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 – 各子午线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散光
8
正视和屈光不正
正视眼示意图
9
正视和屈光不正
近视眼示意图
10
正视和屈光不正
方向,确定斜视性质和幅度 – 分别测量33cm处、6m处戴棱镜与不戴棱镜
斜视度数 – 1弧度约等于1.7°(三棱镜度)
27
斜视
斜视检查 • 共同性斜视
– 眼外肌本身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 – 某一对拮抗肌力量不平衡引起的眼位偏斜 – 不同方向注视或注视眼,其偏斜度相等
30° – 位于角膜缘约为45°
25
斜视
斜视检查
角膜映光法检查 斜视度数
26
斜视
斜视检查
• 三棱镜法
– 病人一眼注视视标,将三棱镜置于斜眼前 – 将角膜反光点移到角膜中央所需棱镜度数和
– 麻痹性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 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
– 限制性是由于肌肉组织的粘连所致
28
斜视
斜视检查 • 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比较要点
– 眼球运动是否受限 – 斜视角是否变化 – 代偿头位是否存在 – 是否存在复视、头晕、恶心
29
弱视
30
斜视
概念和分类
• 弱视: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 素干扰,使视觉细胞无法获得光线的充分 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致。
• 正视眼:调节放松,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 的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 屈光不正: 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
– 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 – 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 – 各子午线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散光
8
正视和屈光不正
正视眼示意图
9
正视和屈光不正
近视眼示意图
10
正视和屈光不正
方向,确定斜视性质和幅度 – 分别测量33cm处、6m处戴棱镜与不戴棱镜
斜视度数 – 1弧度约等于1.7°(三棱镜度)
27
斜视
斜视检查 • 共同性斜视
– 眼外肌本身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 – 某一对拮抗肌力量不平衡引起的眼位偏斜 – 不同方向注视或注视眼,其偏斜度相等
眼的屈光与调节

视力 远视力正常 近视力下降
矫正 视近
儿童 远近视力下降 视远、视近
老视的处理
配凸透镜:单光、双光、渐变多焦点
45岁— +1.5D 以后每增加5岁,屈光度增加+0.5D
眼外肌病和弱视
华西医院眼科中心
教学大纲
掌握共同性斜视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了解麻痹性斜原则
角膜映光法
正位
角膜映光法
10 °-15°
角膜映光法
25 °-30°
角膜映光法 45°
共同性斜视(concomitant strabismus)
调节松弛 平行光线 焦点落在视网膜后
远视眼的病因
眼球小 前后轴较短 扁平角膜
远视眼的分类
屈光成分:轴性、屈光性 远视程度:轻、中、高度远视
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与年龄相关:
➢ 视力下降 ➢ 视疲劳
其它相关问题
➢ 弱视 ➢ 内斜视 ➢ 小眼球:青光眼、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眼的矫正
凸透镜 ➢ 轻度远视,无症状者可不配镜 ➢ 内斜视、视疲劳 及时验光配镜
单纯远视散光 复性远视散光
混合散光
散光的症状
视物模糊 视疲劳
散光的矫正
规则散光:圆柱镜 不规则散光:RGP
老视 Presbyopia
定义 年龄增长
晶体硬化、弹性下降 睫状肌功能减退
生理性调节功能减弱
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发生困难
老视
远视
病因 年龄相关
屈光不正
调节功能减弱
年龄 40岁左右
屈光成分: 屈光性、轴性、混合性
近视程度: 轻、中、高度近视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远视力差,近视力好 外隐斜或外斜视 眼球前后径变长 玻璃体液化、混浊和后脱离 眼底改变:豹纹状、近视弧、黄斑病变、
矫正 视近
儿童 远近视力下降 视远、视近
老视的处理
配凸透镜:单光、双光、渐变多焦点
45岁— +1.5D 以后每增加5岁,屈光度增加+0.5D
眼外肌病和弱视
华西医院眼科中心
教学大纲
掌握共同性斜视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了解麻痹性斜原则
角膜映光法
正位
角膜映光法
10 °-15°
角膜映光法
25 °-30°
角膜映光法 45°
共同性斜视(concomitant strabismus)
调节松弛 平行光线 焦点落在视网膜后
远视眼的病因
眼球小 前后轴较短 扁平角膜
远视眼的分类
屈光成分:轴性、屈光性 远视程度:轻、中、高度远视
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与年龄相关:
➢ 视力下降 ➢ 视疲劳
其它相关问题
➢ 弱视 ➢ 内斜视 ➢ 小眼球:青光眼、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眼的矫正
凸透镜 ➢ 轻度远视,无症状者可不配镜 ➢ 内斜视、视疲劳 及时验光配镜
单纯远视散光 复性远视散光
混合散光
散光的症状
视物模糊 视疲劳
散光的矫正
规则散光:圆柱镜 不规则散光:RGP
老视 Presbyopia
定义 年龄增长
晶体硬化、弹性下降 睫状肌功能减退
生理性调节功能减弱
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发生困难
老视
远视
病因 年龄相关
屈光不正
调节功能减弱
年龄 40岁左右
屈光成分: 屈光性、轴性、混合性
近视程度: 轻、中、高度近视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远视力差,近视力好 外隐斜或外斜视 眼球前后径变长 玻璃体液化、混浊和后脱离 眼底改变:豹纹状、近视弧、黄斑病变、
眼屈光基础知识ppt课件

晶状体囊弹性逐渐减退,晶状体逐渐坚实硬 化,失去可塑性;睫状肌功能也逐渐变弱, 遂致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这一变化贯穿 人的一生。大约40岁以后由于调节力明显下 降,从而导致人从事近距离工作感觉疲劳或 看不清,这种现象就叫老花。
18
老花的特点
❖ 老花症状出现的迟早与眼的屈光状态有明显 关系;
1、未经矫正的远视眼老花出现较早,而且相比 同年人的度数较高。
❖ ★ 为了准确得到验光结果,建议大家可选择到正规的医院 或大型的眼镜店进行验光配镜!
❖ ★ 验光过程更完善的,结果更可靠。 ❖ ★ 验光人员必须取得国家颁发的验光师从业资格证书。
24
九、用眼卫生
❖ 1、饮食习惯 ❖ 2、用眼习惯 ❖ 3、保健方法 ❖ 4、定期复查视力
25
❖ 1、饮食习惯: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 素A、B1、B2、C以及E的食品。如:蛋、奶、 鱼、肉、动物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3)每次用眼时间不宜过长,40至60分钟最好 休息10分钟,每天必须有足够的室外活动时间,还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远离近视
27
❖ 3、保健方法 ❖ 多运动(打乒乓球、羽毛球、放风筝等) ❖ 多远眺(睫状肌得到休息,晶状体减少过
多的压迫) ❖ 多做眼保健操
28
❖ 4、定期复查视力: 1)近视患者配了眼镜并不代表一劳永
逸,定期复查更换合适的眼镜也是保证屈光 度数稳定的重要前提。
2)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发 生近视后都应定期复查,少年儿童一般要每 隔6个月复查一次,学龄前孩子最好每三个月 就复查一次,成人每年定期复查一次,以便 及时了解视力的控制情况,尽早发现是否有 屈光度迅速发展的可能,及时跟进治疗或更 换更为合适的眼镜。
18
老花的特点
❖ 老花症状出现的迟早与眼的屈光状态有明显 关系;
1、未经矫正的远视眼老花出现较早,而且相比 同年人的度数较高。
❖ ★ 为了准确得到验光结果,建议大家可选择到正规的医院 或大型的眼镜店进行验光配镜!
❖ ★ 验光过程更完善的,结果更可靠。 ❖ ★ 验光人员必须取得国家颁发的验光师从业资格证书。
24
九、用眼卫生
❖ 1、饮食习惯 ❖ 2、用眼习惯 ❖ 3、保健方法 ❖ 4、定期复查视力
25
❖ 1、饮食习惯:应尽量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 素A、B1、B2、C以及E的食品。如:蛋、奶、 鱼、肉、动物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3)每次用眼时间不宜过长,40至60分钟最好 休息10分钟,每天必须有足够的室外活动时间,还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让学生远离近视
27
❖ 3、保健方法 ❖ 多运动(打乒乓球、羽毛球、放风筝等) ❖ 多远眺(睫状肌得到休息,晶状体减少过
多的压迫) ❖ 多做眼保健操
28
❖ 4、定期复查视力: 1)近视患者配了眼镜并不代表一劳永
逸,定期复查更换合适的眼镜也是保证屈光 度数稳定的重要前提。
2)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发 生近视后都应定期复查,少年儿童一般要每 隔6个月复查一次,学龄前孩子最好每三个月 就复查一次,成人每年定期复查一次,以便 及时了解视力的控制情况,尽早发现是否有 屈光度迅速发展的可能,及时跟进治疗或更 换更为合适的眼镜。
眼的屈光和调节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眼球调节松弛状态下, 5m以外的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聚焦在 视网膜上。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近视(myopia)
概念: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
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使远距离物体 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
近视眼的分类
屈光成分分类: 轴 性 近视: 眼轴过长,屈光力正常。 屈光性近视:屈光力过大, 的物象放大率问题。 缺点:容易影响眼表的 正常生理。
角膜塑形术( OK镜)
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K):使用特
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通过机械压迫、镜片 移动的按摩作用及泪液的液压作用,是角膜 中央压平,达到暂时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
屈光性手术
散光用柱镜或球柱镜矫正;不规则光不能用柱镜矫正,可试用接 触镜。
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
概念:双眼屈光状态不等,不论是屈光不正的性质或
度数的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
临床表现:
1、轻者无症状。 2、视疲劳和视力降低(>2.50D) 。 3、可产生交替视力 易发生于双眼视力均较好的眼。 4、斜视或弱视(屈光度数高的眼)。
5、眼球的特点:小眼球,浅前房,
小、色红、界欠清
视盘
远视眼以凸镜片矫正
远 视 眼 的 成 像 及 其 矫 正
概念:眼球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
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形成焦线的一种屈光 状态。
散
光
散光的临床表现:
视物模糊:看远看近均不清楚。 眼 疲 劳:低度散光患者明显。 不正常的头位:头位倾斜和斜颈,散光 矫正后可消除。 眯眼:看远看近均眯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膜屈光手术
激光手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
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
眼球的这种调节焦点距离而看清近物的能 力
调节: 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晶体悬
韧带松弛、晶体变凸;看远时反之
集合
视近物时不仅需要调节,而且为保持双 眼单视,双眼还需要内转,这种现象称 为集合。
眼的三联动现象----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正视(emmetropia) 非正视(ametropia)-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第九次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第一临床来自院眼科眼 球 光 学光与眼的屈光
屈光介质: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 眼的屈光(refraction) 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 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在视网膜上 形成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屈光力:眼的屈光系统以屈光度 (Diopter,D)表示, 眼的屈光状态起决于: 1、屈光力大小 2、眼轴长度 屈光力大小和眼轴长度匹配
PRK
LASIK LASEK
老视
年龄相关性生理性调节减弱 40-45岁人会发生 治疗: 凸透镜矫正:单光镜片、双光镜片、 多焦点镜片、无级变焦镜片 手术 激光
轻 <-3.0D 中 -3.0D~-6.0D 重 >-6.0D
远视 Myopia
原理:当眼球处于调节松弛状态下,外界
5米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 网膜后 分类 轴性:眼轴短 屈光性:屈光力弱
分度
轻:<+3.0D 中:+3.0D~+6.0D 重:>+6.0D
近视与远视比较表
-------------------------------------------------------近视 远视 -------------------------------------------------------成像 视网膜前 视网膜后 分类 屈光性 同左 指数性 分度 轻 <3.0D 同左 中 3.0D~6.0D 重 >6.0D 眼球 一般大 小 视力 近好,远差 远好,近差 或远近都差 眼底 高度近视有变化 视乳头红、小 配镜原则 最好视力最低度数 最好视力最高度数 斜视 外 内 预防 部分可以预防 不能 配镜 凹透镜 凸透镜 验光 散瞳较准 同左 手术 PRK、Lasik Lasek 不成熟 ---------------------------------------------------------
当眼球处于调节松弛状态下,外界5米 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恰好在视 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
正视
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
屈光不正
近视
Myopia
原理 当眼球处于调节松弛状态下,外界
5米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成像 在视网膜前 分类 轴性:眼轴长 屈光性:屈光力强
分度
散光
分类:
规则散光 顺规 逆规
斜向散光
Astigmatism
原理:眼球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
视网膜形成焦线或弥散斑
不规则散光
单纯近视散光:一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一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单纯远视散光:一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一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复性近视散光:二子午线聚焦均在视网膜前 但聚焦点前后不同 复性远视散光:二子午线聚焦均在视网膜后 但聚焦点前后不同 混合散光: 一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一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屈光参差
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2.5D 易产生弱视和斜视 配镜或手术以获得双眼单视
屈光不正矫治
药物 验光配镜 框架眼镜 角膜接触镜
OK镜 屈光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 巩膜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
非激光手术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adial keratotomy,RK 角膜基质环植入术 introstromal corneal ring segment,IC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