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几何图形》教案设计
《多姿多彩——几何图形》教案设计

《多姿多彩——几何图形》教案设计四川省邻水中学实验学校何忠明【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几何图形,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基本特性,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单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及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教学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实践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简单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纸片;牙签、胶泥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
七年级数学多姿多彩得图形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多姿多彩得图形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过程,感觉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体会几何体的含义。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对图形的观察,促进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发展。
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并发现他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能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并按照某一特征分类【教学结构】【教学模式】(“问题——资料”的探索模式。
)【教学仪器】多媒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的立体模型教学目标: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观察和讨论了生活中的一些几何体,今天再一起来寻找构成图形更基本的元素面、线、点。
1.展示投影(建筑、生活实物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
2、你能举出更多生活中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图形的例子吗?二、新授1.由观察总结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投影展示正方体和圆柱体议一议: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到:体由面组成,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
3.投影展示课本P6想一想图形(动态)与学生共同填写: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图形(1)教案

《七年级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第1课时 4.1.1 几何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知识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1、 常见的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二)找一找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图片(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三)议一议(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
(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 2.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圆形 六边形(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五)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本118页思考题,并进行学习汇报 (六)课堂小结常见立体图形的归类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 知识点 2、 例 3、 练习【教学反思】本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着手,提供大量的实物与图片,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想象、实践、交流等数学活动,识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让学生经历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圆台立体图形柱体锥体球体圆柱棱柱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圆锥棱锥三棱锥 四棱锥 五棱锥 六棱锥 ……台体圆台棱台【课堂作业设计】1.下图是一些颇具特色的建筑物照片:想像这些建筑物的实体,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与古埃及金字塔的形状相同或相近?(2)哪些建筑物的形状与我们学习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你能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它们相同或相近的特征吗?2.将下图中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课堂作业设计】答案1.(1)B,E建筑物的顶端;(2)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即可.2.若按柱、锥、球划分:(2)(3)(5)(6)是一类,即柱体;(1)是锥体;(4)是球体.若按组成面的曲或平划分:(1)(4)(6)是一类,组成它们的面中至少有一个面是曲面;(2)(3)(5)是一类,组成它们的各面都是平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案上课时间:2011年 月 日 学生姓名:一、教学目标:1、认识几何图形的概念;会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正确识别几何图形。
2、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3、认识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所给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判定几何体的形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几何图形,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难点: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三、教学流程 (一)预习导学请同学们自读课本P 116-P 117的内容并观察图形,完成下面的问题:1、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 、 和 ,而不关注它们的 、 和 等。
2、 统称为几何图形。
3、 叫立体图形,如 等。
4、 叫平面图形,如 等。
(二)自学检测1、请同学们把课本P 118的上边的思考题完成在课本上,相信你一定能做对! 你还能再想到哪些实物对应着哪些立体图形吗?2、请同学们把课本P 118的下边的思考题完成在课本上,把答案说给大家听!3、下列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例如:第一个是圆柱,它的底面是圆,侧面是长方形。
第二个是 ,它的底面是 ,侧面是 。
第三个是 ,它的底面是 ,侧面是 。
第四个是 ,它的底面是 ,侧面是 。
第五个上边是 ,它的底面是 ,侧面是 。
下边是 ,它的底面是 ,侧面是 。
(三)知识探究1、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立体图形,我们有时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看课本P 119的内容。
(1)说说课本P 120的练习第1题。
(2)画出下列图形。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从正面看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A)(C)(D)请仿照上面的例子,画出下面立体图形分别从上面、左面、上面观察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设计

4.1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一课时几何图形)(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基础知识: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基本技能: 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的物体实例。
(二)、数学思考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三)、解决问题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物体。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2.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2、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献给爱丽丝的钢琴曲伴奏下,演示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鞍山城市建筑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世界各地名胜、食物、交通标志、剪纸等这些学习内容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新课的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小学已学过部分立体图形),因为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已有所认识,所以这些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主动回忆联想,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实物中抽象、概括出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1、找一找(1)下图中的一些物体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
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4.1.1几何图形(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材分析:本节通过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几何体无处不在,并且能够区分那些是立体图形那些是平面图形。
4.1.2几何图形(二)教材分析:本节通过研究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这些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得到深入的理解和剖析。
4.1.3点、线、面、体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上节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介绍几何图形的组成和分类。
—127页阅读与思考。
,面的概念及分类;4.2 直线、射线、线段4.2.1 直线、射线、线段(一)教材分析:本节重在分析直线的一些性质,以及射线和线段的概念从而使学会画线段,为今后在几何的学习中打下基础。
4.2..2直线、射线、线段(二)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线段的了解和研究得出有关线段的一些性质,并引入一些新的概念。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最短。
距离的概念:连接两点间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4.3 角4.3.1 角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角的初步了解和探究得出有关角的一些概念,并引入一些新的知识。
(3)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角(4)学生思考图4.3-3可得出:角也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角的另外一种定义)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材分析:本节通过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以及学习角的一些简单的运算,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几个角的大小和角与角直线的计算,并且引入了角平分线的概念。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激发学生对三角板的里角的特点引入余角的概念,从而也推出补角的概念。
2.说出一副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
二、给出概念,引入新授1、余角与补角的概念(1)在一副三角尺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
三.归纳总结: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动手,加深对类似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小结21。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

多姿多彩的图形(一)教学思考: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接触到的第一部分几何知识,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几何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几何的基础。
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首先建立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实际图形基本上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抽象转化为几何的研究对象。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中有着广泛应用。
不论是城市或乡间,还是从浩瀚无际的宇宙到充满生机的地球,在我们的周围处处可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图形。
这些图形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的特性,对我们了解现实空间、更好地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都是大有帮助的。
所以这一部分的学习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几何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这一节课为我们认识图形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本课将通过观察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片,经历由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继而过渡到讨论、探究简单立体图形及组合体的三视图,从而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过程,感觉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体会几何体的含义。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片,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别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
3、初步了解三视图,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三视图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对图形的观察,促进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经验。
4.1 多彩的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4.1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设计角的表示和度量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物品中找角、认识角、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角,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拿出三角板]这是什么?生:这是三角板。
师:为什么叫三角板呢?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拿出五角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谁能说说自己见过的角。
生:课本面有四个角。
生:衣服的领子尖尖的有角,剪刀张开也有角。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角)师: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角。
看来角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研究角。
[板书课题:角][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探究与体验1、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角∠师:谁能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2、学习角的表示方法师:出示三个角师:许多角在一起我们怎么区分他们呢?生:取名字。
师:那我们就给他取一个最简洁的名字,标出∠1 ,说明角通常用符号“∠”表示。
生标出∠2。
师:除了这种记读方法外,还可以把角的一条边标为“A”,顶点标“B”,另一条标“C”这个角就记作:∠ABC或∠B,读作:角ABC或角B。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师:现在请大家看这是谁?出示:∠1和∠2师:同学们手中也都有∠1和∠2,请小组想办法比一比,它们谁大,谁小。
(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大小,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设计意图:此一环节的设计,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的同时,也为下面的测量活动做铺垫。
]3、认识量角器师:刚才同学们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1和∠2谁大,谁小,大多少,大家能表述吗?为了更精确的比较出角的大小,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测量工具“量角器”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看你有什么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姿多彩——几何图形》教案设计
四川省邻水中学实验学校何忠明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几何图形,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
它们的基本特性,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
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
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
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
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
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单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及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教学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实践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简单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纸片;牙签、胶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
我们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图画世界里,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美景吧。
同时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哪些图形是熟悉的?
看一看:(多媒体演示)城市宏伟的建筑、乡村简朴的住宅、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交通标志、古老的剪纸艺术、现代的城市雕塑、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精美的地板砖、我国的五星红旗、动物奥运五环。
说一说:根据这些图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说出你熟悉的图形吗?(根据学生的叙述,出示相应的几何体实物)这些图形,形状各异,丰富多彩,可以说是多姿多彩,这就是本节课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的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几何图形(揭示课
题:4.1.1多姿多彩--几何图形)。
【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让其认识美、欣赏美,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随后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
(二)活动探究,得出结论
师:什么是几何图形呢?请大家看屏幕,这是一个纸盒,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
这个纸盒,从整体上看它是什么图形,从侧面看它
类似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点。
(板书:[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图形])
1
理由可能说起来有些困难。
我们先看左边的一类,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长方体与桌面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抽生口答并归纳)这些图形中,有的部分在桌面这个平面内,有的部分没有在桌面这个平面内,也就是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师:我们再看右边这一类,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板书:[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
【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知识的生成与积累。
多媒体配合演示。
】
2.列举常见的立体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抽生口答,多媒体配合显示。
)
3.连一连:下列实物与哪些几何图形相似?(观察后抽生口答,多媒体演示)
【认识棱柱和棱锥】
4.做一做:用信封A中的牙签和胶泥制作棱柱和棱锥。
牙签可以作棱,胶泥可以作棱与棱的连接材料。
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各小组依次将作品向全班展示。
5.议一议:观察自制的棱柱和棱锥,讨论从底面、侧面上看有什么不同呢?我准备
6.分一
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展示图形分类)
【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几何体,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
经历对它们认识的过程,便于更好地识别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
】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立体图形,生活中除了立体图形还有平面图形。
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联系吗?
(立体图形中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7.拼一拼:我们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美的图形,我们不但发现了美,欣赏了美,更要创造美。
请按拼图要求用信封B中的三角形、圆、矩形纸片拼成图形,并在旁边加上一两句诙谐的话作解说词。
拼好后将作品进行展评,看哪个组拼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动手制作作品,在全班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对几何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也让学生经历对棱柱棱锥的认识过程,加深印象,突出重点。
】(四)反思评价,归纳内化
谈一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师:今天这节课,大胆实践,积极探究,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我想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肯定能制作更美丽的图画,肯定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
【让学生归纳总结,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好习惯。
同时开展互评、师评,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表达、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通过激励评价,让学生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五)课后作业:收集废旧纸片,为班上制作一个精美的粉笔盒(可以几个同学合作)
【学生自由组合,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精神,同时为下节课研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做好学具准备】
(六)板书设计:
圆柱
柱体
棱柱
圆锥
立体图形锥体
棱锥
球体
几何图形……
长方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
圆
……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立体图形进行识别、分类,让学生经历将实物抽象成立体图形的过程。
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交流,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现实情景引入新课,通过欣赏现代化大都市雄为壮观的建筑群画面,让学生的内心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学的深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分一分”、“连一连”、“议一议”、“做一做”、“议一议”、“拼一拼”“谈一谈”等,不断激起“兴奋点”,不断激起“小高潮”,让学生即体验探索的艰辛,领略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老师教得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