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飞鸟集》翻译评析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论文:浅析冯唐译本的《飞鸟集》

Xx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答卷纸考试科目翻译批评与赏析培养单位外国语学院专业或专业领域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级别学年学期姓名学号类别②全日制硕士(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年月日研究生院制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浅析冯唐译本的《飞鸟集》《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歌语句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2015年,由诗人、作家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出版发行,著名学者李银河称赞冯唐的翻译“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但这译本在国内文学界和翻译界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最后在当年年底被浙江文艺出版社紧急下架召回。
尽管《飞鸟集》作品已经下架,争议也终会平息,但我们还应该从整个事件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以下就选取了几首冯唐所翻译的《飞鸟集》中的小诗,并且给出了原文,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
以上三首是冯唐译本中争议最多的翻译,译文中使用了网络热词和一些较为露骨粗俗的词汇,因而受到了国内文学界和翻译界的批评,很多学者认为这些译文难登大雅之堂,甚至可以说是对泰戈尔的亵渎。
第一首诗将“(I am)your mother”翻译为“我是你妈”,虽然字面上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却显得过于口语化,而且将“mother”翻译为一个“妈”字, 再加上前面的“你”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句国骂(你妈),不符合泰戈尔诗高雅清丽的风格。
还有本诗最后那个“哒”字,一个鲜活的网络用语,出现在泰戈尔的诗中,不免有失优雅庄重。
第二首诗将“hospitable(热情友好的)”翻译成“骚”。
在词典中,“骚”有“动乱、不安定;忧愁;举止轻佻”等意思,带有贬义色彩,而泰戈尔原诗中“hospitable”当属褒义词,这种译法没能忠实的体现原文的思想和风格,违背了“信达雅”中最基本的原则。
浅析飞鸟集的翻译

“译者的隐身”到“译者的彰显"——从冯唐《飞鸟集》的翻译看规划异化策略的选择周霞摘要:试图通过对泰戈尔《飞鸟集》的原文和冯唐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冯唐在翻译泰戈尔《飞鸟集》的过程中选择了归化的策略,并探讨冯唐《飞鸟集》中译者的角色。
关键字:《飞鸟集》;泰戈尔;冯唐;归化;异化;译者的角色去年,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引起了翻译界的轩然大波,网友指责冯唐扭曲原意,破坏意境,称其翻译“粗俗不堪,充斥着荷尔蒙的味道”,“亵渎泰戈尔”,更有媒体有点耸人听闻地定义其为“诗歌翻译史上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但不乏读者认为冯唐翻译得好,出版社也在很大程度认可译文的凝练;社会学家李银河也表示力挺冯唐,于是这场激烈的讨论持续了半年。
尤其是不久之后,浙江文艺出版社宣布下架召回此书。
又将相关的话题推到了新的高度。
下文则试从翻译的特殊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规划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分析冯唐《飞鸟集》并探讨翻译中译者的角色。
一、归化还是异化翻译应该规划还是异化,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颇多的问题。
李敏对国内规划与异化之争从定义之争、态度之争等5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认为中国目前对规划和异化的讨论仍停留在描述翻译的阶段。
国外归化异化论者应首推美国的韦努蒂和奈达。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是一位反对归化,提倡异化的学者。
在其主要作品《译者的隐身》里,韦努蒂运用解构主义的观点对翻译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剖析。
他认为翻译应该是译文忠实地反映原文在语言上、文化上的差异,通过保持差异,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起到文化交流和丰富目的语文化及表达方式的作用。
因此,他主张采用“异化式”翻译策略,即使背离目的语语言、文化规范也要尊重源语文本规范。
他称这种翻译策略为“抵抗式”(resistance)。
因为这种翻译抵抗了目的语文化在“通顺”、“归化”旗号下对源语文本的“篡改”。
徐翰林、郑振铎、冯唐版泰戈尔《飞鸟集》翻译对比

徐翰林、郑振铎、冯唐版泰⼽尔《飞鸟集》翻译对⽐徐翰林、郑振铎、冯唐版泰⼽尔《飞鸟集》翻译对⽐1、泰⼽尔原⽂: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徐翰林版本:世界对着它的爱⼈,扯下它那庞⼤的⾯具。
它变⼩了,⼩得宛若⼀⾸歌,⼩得宛若⼀个永恒的吻郑振铎版本:世界对着他的爱⼈,把他浩瀚的⾯具揭下了。
他变⼩了,⼩如⼀⾸歌,⼩如⼀回永恒的接吻冯唐版本:⼤千世界在情⼈⾯前解开裤裆绵长如⾆吻纤细如诗⾏2、泰⼽尔原⽂: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leave your footprints inmy words.徐翰林版本:世界上⼀队⼩⼩的流浪者啊,在我的字⾥⾏间留下你们的⾜迹吧郑振铎版本:世界上的⼀队⼩⼩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印在我的⽂字⾥冯唐版本:现世⾥孤孤单单的⼩混蛋啊混到我的⽂字⾥留下你们的痕迹3、泰⼽尔原⽂: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ss徐翰林版本:⼤地有了绿草的帮助,⽽显得⾃⼰殷勤好客郑振铎版本:⼤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的殷勤好客冯唐版本:有了绿草⼤地变得挺骚4、泰⼽尔原⽂:power said to the world, "you are mine."the world kept it prisoner on her throne.love said to the world, "i am thine."the world gave it the freedom of her house.徐翰林版本:权⼒对世界说:“你是我的。
冯唐对《飞鸟集》的“翻译”

冯唐对《飞鸟集》的“翻译”作者:陈志芬来源:《大观》2016年第06期摘要:冯唐翻译的《飞鸟集》自上市以来引来许多争议,本文试通过将冯唐译本与郑振铎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冯唐所翻译的《飞鸟集》的特色。
关键词:冯唐;飞鸟集;翻译冯唐再译泰戈尔英语诗集《飞鸟集》,让这本举世闻名的诗集再次引起大众的喧腾。
然而冯唐译的《飞鸟集》可谓褒贬不一。
在《飞鸟集》的译本中较为出名的应该是郑振铎等的译本。
每个译者的翻译都会有不同之处,翻译得好的大多尊重原文,有美感。
冯唐的译本更多的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再次创作。
下面结合具体的诗节分析冯唐对《飞鸟集》翻译中的两个比较鲜明的特色。
一、为了营造意境,随意增减字句在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中,为了营造意境,译者较为随意的增减字句,与英语原文有出入。
如《飞鸟集》第1节: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郑振铎译文: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冯唐译文:夏天的鸟来到我的窗前且歌且笑且翩跹消失在我眼前秋天的黄叶一直在窗前无歌无笑无翩跹坠落在我眼前虽然文学的翻译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的对译,但是,冯唐在这首诗中的翻译中,有较强的个人色彩的加入,将夏天的鸟与秋天的黄叶形成对比,在对比中感叹动静中带来的不同情感感受,的确营造了一种独有的意境之美,但是很明显“且笑且翩跹”等诗句是译者的自行添加,在英语原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无歌无笑无翩跹坠落在我眼前”则是译者对于“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等再度理解创作,而郑振铎将这一句翻译成“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则是原汁原味,十分贴合诗歌原文,尊重原文。
冯唐译《飞鸟集》之评析

冯唐译《飞鸟集》之评析作者:王静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8期【摘要】《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于《飞鸟集》的译本已有诸多,近些年来,由著名作家冯唐所译的版本发行,却一度掀起了文学界乃至社会对此的热议,重点在于对该版本译文中不雅与怪诞用词的质疑。
对此,诸多读者认为冯唐所译《飞鸟集》的鄙俗就是对原著的亵渎,也有学者认为此版本是《飞鸟集》最好的译本。
本文基于此对冯唐所译《飞鸟集》进行简要评析。
【关键词】冯唐《飞鸟集》文学作品翻译版本我国作家冯唐所译的《飞鸟集》由2015年7月上市,自上市开始,该译本中的各种用词便成为了读者们所关注的重点,争议也由此而生。
比如其中“舌吻”、“裤裆”等词的运用引来了社会诸多人士的侧目,更不乏诸多网络热词。
鉴于其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导致其被出版社紧急召回下架。
在很多人看来,冯唐所译的《飞鸟集》相比于其他译本粗俗鄙陋,完全就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亵渎;但同时也有学者发文表示支持。
本文仅凭一己之拙见浅谈对冯唐所译《飞鸟集》的一些看法。
一、冯唐译《飞鸟集》概述《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代表诗作,全本共有诗歌三百余首,简短的诗句所蕴含的是至深的人生哲学,读者读《飞鸟集》,能够在简短的诗句当中寻找到生命的哲思与智慧的清源,且风格具有着浓浓的东方气韵,因此广受中国读者所喜爱。
时至今日,《飞鸟集》的译本已有数部,较为公认的版本为郑振铎于1922年所译的版本。
冯唐的《飞鸟集》译本之所以存在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即在于其中很多词语的运用过于“现代化”,且“鄙俗怪诞”,而这种标志性的译法应用,主要体现在几首“代表”译作当中。
二、冯唐译《飞鸟集》简评关于冯唐所译的《飞鸟集》全作本文且不做探讨,仅针对其中几首争议最大的译作对比郑振铎版本对笔者的一些看法进行分析。
在《飞鸟集》两个译本当中,郑振铎译本中将“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译为“永恒的接吻”,而冯唐却将此译为“绵长如舌吻”,世界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对真实面目的表露,在郑振铎看来是“揭下了浩瀚的面具”,而冯唐则明显“开放”,将其译为“解开了裤裆”;“绿草”也成为了“大地”去“挺骚”的对象。
从文学翻译所需的创造性叛逆看冯唐译本《飞鸟集》

从文学翻译所需的创造性叛逆看冯唐译本《飞鸟集》摘要:泰戈尔的《飞鸟集》已有多种译本,其中以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为最新译本,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版译本,但作者认为冯唐译本的《飞鸟集》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了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其闪光点可以借鉴,文学翻译需要忠实于原文,也需要有创造性的叛逆。
关键词: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飞鸟集》,冯唐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郑振铎与冯唐汉译泰戈尔《飞鸟集》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D172022)的部分成果。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飞鸟集》是罗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的作品,于上世纪20年代被郑振铎翻译成汉语,《飞鸟集》译本在当时时期影响深远。
2015年冯唐又翻译了另一个汉语版本的《飞鸟集》,但是冯唐版本的因用于和翻译的形式却引起了众议。
本文就从文学翻译所需的创造性叛逆分析冯唐译本《飞鸟集》。
什么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一、翻译首先应该是忠实于作品本身,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矛盾体,作为医者来讲,既希望忠实于原语言,又希望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时代性特征。
文学翻译也是如此,这也就是文学翻译中所提倡的所需要的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最早由法国的文学社会学家罗贝尔·埃斯卡皮在专著《文学社会学》中提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
谢天振则把创造性叛逆分别定义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努力,那么文学翻译中的叛逆,就是反映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
”根据以上不点,不难看出,翻译是一种创作,而其创作的过程中就是去研究、分析原来的作品,用另一种语言进行再现,当然这种再现的过程非常复杂,它与译者的文化背景、翻译风格、政治等因素息息相关。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评冯唐《飞鸟集》的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浅评冯唐《飞鸟集》的翻译作家冯唐再译《飞鸟集》,2015年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轩然大波,褒贬不一的评论接踵而来。
西安晚报上刊登的《所谓“翻译”至少应不带私心》一文指出“冯唐翻译的《飞鸟集》,还是太过冯唐,而不太像泰戈尔了!在原作和译本之间,存在着突兀的对比与强烈的落差,这无异于对于泰翁拥趸的冒犯”“翻译者,只有克制住抖机灵、炫才情的冲动,才能保持起码的尊重,才能不至于太过离谱”。
三湘都市报《评冯唐版<飞鸟集>错在失“信”于人》“表面上看,冯唐版的《飞鸟集》中有着太多‘少儿不宜’的词语和描写,才引来了外界如此巨大的争议,但从本质上来说,原著中没有‘少儿不宜’的内容,你翻译过来以后就有了,这实际上还是译者的翻译偏离,曲解了原著的结果。
”[2]与此同时,有很多读者认为译者同样有自由表达的权力。
著名学者李银河也表示支持冯唐,并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文章称冯唐的译本是《飞鸟集》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冯唐的译本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是一个译者个人风格过于强烈的译本罢了”。
总而言之,对冯唐译本的评论,批评多于肯定。
从另一方面来讲,这就涉及一个翻译界普遍讨论的问题:翻译,究竟是应该偏重原著的语言和文化含蕴,还是应该带入目标语的文化,在原著基础上表达译者自己的思想,即归化和异化的问题。
1 归化与异化概念简述1955年,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归化,是要把源语言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二者的区别在于,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异化翻译则更多的保留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实际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关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争论由来已久。
冯唐翻译飞鸟集

冯唐翻译飞鸟集1. 引言飞鸟集是印度著名诗人卢梭陀罗·泰吉的一部诗集,其中包含了他诸多精美的诗歌作品。
这部诗集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于世。
冯唐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和翻译家,他以其出色的翻译技巧和敏锐的翻译眼光,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探讨冯唐翻译《飞鸟集》的特点和价值,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
2. 冯唐的翻译风格冯唐翻译《飞鸟集》的特点之一是保持了原诗的优美和感染力。
他注重细节的处理,力求将原作的情感和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他采用了自然流畅的语言,使译文质朴而不失庄重。
冯唐还非常注重原文的艺术特点,努力保持原文的韵律和音律。
通过巧妙的运用诗歌修辞手法,他成功地传递了原作的美感和意境。
另外,冯唐的翻译风格还体现在他对跨文化交流的深入理解。
他翻译《飞鸟集》时,注重将卢梭陀罗·泰吉的原作融入中国的文化背景中。
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他成功地将原诗的思想和情感与中国读者产生了共鸣。
冯唐在翻译中注重创新和探索,使译作更符合中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
3. 冯唐翻译飞鸟集的价值冯唐翻译《飞鸟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优秀的翻译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一部重要的印度文学经典。
这部诗集通过卢梭陀罗·泰吉的笔触,展现了人类情感、哲学思考和生活哲理等方面的深意。
通过冯唐的翻译,中国读者得以欣赏到这些优秀作品,拓宽了他们的文学视野,增加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冯唐翻译飞鸟集还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出色的翻译技巧和独特的翻译视角,为中国的翻译事业树立了榜样。
他注重原文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同时又追求与中国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注重翻译文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态度,为中国文学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品质。
4. 结论冯唐翻译《飞鸟集》是他在翻译领域的一件杰作。
通过他对卢梭陀罗·泰吉的原作的精准解读和灵活应用,他成功地将原作的美感、情感和思想传递给了中国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唐《飞鸟集》翻译评析
作者:牟莹莹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4期
内容摘要: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上市以来,因译文怪诞、用词不雅引起诸多争论。
许多读者认为冯唐的翻译鄙俗,直斥其是对经典的亵渎,而著名学者李银河则力挺冯唐的翻译,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
本文将对极具争议的几首诗歌进行评析,感受其翻译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冯唐飞鸟集文学翻译
1.引言
国内知名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自2015年7月上市以来,“裤裆”、“舌吻”等不雅用词令人侧目,网络热词更不鲜见,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
2015年12月28日,浙江文艺出版社官方微博以“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为由,宣布紧急下架召回《飞鸟集》。
对比现代作家郑振铎、冰心的译本,许多读者认为冯唐的翻译鄙俗,直斥其是对经典的亵渎,暴露了其本人以及时代文化的恶趣味。
还有读者调侃这是文学翻译界遭遇的一次“恐怖袭击”。
另一方面,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则发文支持冯唐,认为冯译《飞鸟集》为迄今最好的中文译本,将这一话题推至顶峰。
随着官方宣布“下架”,已裂变出诸如诗歌翻译标准、下架是否符合出版行业伦理等讨论。
作为翻译行业标准的“信、达、雅”已经过时了吗?意译的边界是什么?诗歌翻译语言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讨论的持续深入呼唤着更为专业的解答。
然而,在众声喧哗之外,专业层面的文本解读却始终缺位。
本文并不旨在对其译本做出专业解读,而是对极具争议的几首诗歌进行评析,感受其翻译的“独特”之处。
2.译文例评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文字晶莹剔透,满含东方气息,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飞鸟集》中文译本颇多,有郑振铎、陆晋德、徐翰林等。
其中,最著名的译本公认出自郑振铎。
郑振铎翻译的《飞鸟集》首次出版于1922年,译本优美动人,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译本,至今历94年而不衰,足见其翻译之精妙。
早在2014年8月7日,冯唐就在微博上发表了要翻译《飞鸟集》的计划,于2015年7月上市后,学者李银河称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
但与此同时,
有关冯译本的指责却也绵绵不绝,恶评如潮,同一首诗对比郑振铎的翻译来看,不少读者认为冯译“鄙俗怪诞”。
围绕其翻译争议主要集中在“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等几首诗的译法。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下冯氏翻译。
(1)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冯译:
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
郑译: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2)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ss.
冯译: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
郑译: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
(3)The night kisses the fading day whispering to his ear,“I am death, your mother. I am to give you fresh birth.”
冯译:白日将尽/夜晚呢喃/ “我是死啊,/我是你妈,/我会给你新生哒。
”
郑译:夜与逝去的日子接吻,轻轻地在他耳旁说道:我是死,是你的母亲。
我就要给你以新的生命。
以上三首是争议最多的翻译,也是网络销售页面上所谓的“精彩书摘”。
从两者的译文不难看出,郑译力图忠实原作,保留原文的散文体,选词也正如他在序文中评价泰戈尔诗时说的那样“诗的”、“美的”、“有生气的”,将原文的形式、内容和诗意恰到好处的传达出来。
而冯唐这三首诗的翻译风格明显走相反方向,原本清雅优美的诗意荡然无存。
例1中,原诗“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被冯荒唐地译为“解开裤裆”,纯属主观臆造,“舌吻”稍显露骨。
且看例2,“hospitable” 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解释为“A hospitable person is friendly,generous, and welcoming to guests or people they have just met.(对人友好的、慷慨的、欢迎
的)”俨然是褒义词,传达“美的”、“有生气”的意味,然而冯译为“骚”,词典意思解释为“举止轻佻,作风下流”,带贬义,且偏向淫荡的意思,对应英文应为“coquettish(妖艳的,卖弄风情的)”,一个“骚”字颠倒了原作“诗的”、“美的”意境。
再看例3,可谓更加得寸进尺了,该句诗原是表达生与死的哲学寓意,传达静谧深邃的意境,前一句译为“白日将尽,夜晚呢喃”虽已开始渲染诗境,可突然画风一转“我是死啊,我是你妈,我会给你新生哒”,满是俗语,为了硬凑韵脚,用上了网络热词“哒”,因韵损义,把句子译得怪里怪气,庄严与静谧全不见,这比平庸还可恶。
韵附着于文字形式,但也与语义有关,因此语形与语义不可分离,否则徒有形式就只能是廉价的摆设,甚至还会因韵害意。
冯唐在另一句诗的翻译中还采用了“你丫是我的”、“我呀是你的”卖萌性表达。
泰戈尔明明是位谦谦君子,文字如山涧清泉,译者稍不留神,添油加醋,口味过重,清泉就变成了浊流。
引得一位网友评论:“吓得本少帅抱紧了郑振铎译的飞鸟集”。
作为国内知名作家,拥有无数粉丝的冯唐,在经典面前,如此舞文弄墨,显然还是过于自信了。
“翻译门”爆发之后,冯唐表示自己虽然不是职业翻译,但相信自己的中文和英文水平。
这暴露出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误区:懂双语就能翻译。
文学翻译不单是译词,还要译意,不仅要译意,更要译味。
快节奏的今日,许多人看原著一目十行、势如破竹,以为全懂了,其实文中的话外之音、弦外之意全然没理会到位,若不小心夹杂着个人情怀挥手译出,意境丧尽,把营养丰富的鸡汤糟蹋成了浑水。
3.结语
作品已经下架,争议终会平息,但我们还应该有所反思。
通过这件事暴露出来的是国内文学翻译现状堪忧。
冯唐的翻译被公众指摘,仅是其中一例,不知翻译文学的汪洋大海中有多少片被污染的海域。
在谈到翻译时,北岛说到:“我为中国的诗歌翻译界感到担忧。
与戴望舒、冯志和陈敬容这样的老前辈相比,目前的翻译水平是否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大大落后了?...如今,眼见一本本错误百出、佶屈聱牙的译诗集立在书架上,就无人为此汗颜吗?”翻译一行,积弊久矣。
译者缺乏自觉,行业规范的缺失,也加剧了这一状况,出版社往往为了追求名人效应带来的销量不顾质量,在翻译难度大、利润薄的文学翻译界,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翻译的作用是沟通,“译者”二字,就等于和读者签订了一个契约,承诺尽力将读者送至原作的境界。
倘若译者自我膨胀,甚至随意改变路线,一心只图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境界,那该“译者”真该重新反思一下自己的身份了。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