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俄罗斯人新在哪里

合集下载

在海参崴看俄罗斯人的衣食住行[精华]

在海参崴看俄罗斯人的衣食住行[精华]

在海参崴看俄罗斯人的衣食住行[精华] 在海参崴看俄罗斯人的衣食住行于佰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威,是距离中国最近的俄国海滨城市,所以,也然而然地成了中国游客了解俄罗斯的窗口。

近来,由于采访的需要,我又一次来到海参威。

海参威是前苏联太平洋舰队所在地,是苏联最重要的军港。

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禁区。

俄罗斯变革后,海参威逐渐撩开了它与世隔绝的神秘面纱,使游人能全景式地看到这里的滨海风光。

三面环水的海参威市没有一条平坦的路,至少具有2O度以上坡度的路面,纵横交错,曲折蜿蜓地把分散隐藏在树林中和山岗上的各个街区连接起来。

人夜时分,海港的灯塔和城市山坡上高低错落的楼宇所点燃的灯光交相辉映。

此行,我用心了解和领略了俄罗斯人的衣食住行。

衣着——传统与时尚比肩海参威人的传统衣着是纯俄罗斯式的,与欧洲人相近。

男人是西装,女人是裙子,人人有大衣。

俄罗斯的服装,以毛呢、棉、麻为主。

特别是俄罗斯的男女毛呢大衣,质地纯正,非常厚重。

这种传统的主流衣着与俄罗斯地处寒带有关,具备足够的抵挡风寒的作用。

同时,裘皮帽子和笨重的皮靴也是人人必备的。

女人除普遍戴裘皮帽子外,还有一条高贵的银狐或紫貂围脖。

尽管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海参威是不冻港,并不寒冷,但是在银装素裹的冬季里,人们总要捂得严严实实的。

俄国人对头部保暖十分重视,认为中风致病都是头部受寒所致,所以,在室外每个俄国人都不会忘记扣上一顶皮帽子。

女士们虽然她们不忘戴帽穿靴,但是在华贵的裘皮大衣里,都习惯地只着一件夏季连衣裙。

无论是在单位、剧场,或是商店里的营业员,你看不到在室内身着冬装工作和休闲的女人。

在温暖的室内,单薄的夏装掩不住女士们性感的身姿,显现出一股自然、活泼的美感,使你顿然忘记外边还是冰天雪地。

随着俄罗斯的开放和西方服饰文化的涌人,新潮时尚的外国服装和样式已经得到人们的青睐。

酷爱体育运动的俄国人崇尚明星运动服装,为自己能拥有一套正宗的阿迪达斯运动装而沾沾自喜。

即使生活拮据,至少也要弄到一件体现新潮的T恤衫,在人前挣回面子。

俄罗斯在当今世界的地位

俄罗斯在当今世界的地位

1.俄罗斯作为世界主导国家的地位得到恢复。

俄罗斯经济复苏和经济稳定增长成功扩大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

有人爱俄罗斯,有人不爱俄罗斯,有人帮助她扩大影响,有人抗拒这种影响,但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无人倾听莫斯科在解决世界诸多危机上的声音的话,那么现在一切恰恰相反。

我们注意到,这一切不是靠穷兵黩武达到的,或者说,远非仅靠军事力量达到的,靠的是莫斯科日益增长的石油天然气力量、跻身"金砖四国"之列(与中国、印度和巴西齐名),还有令许多人都感到意外的"欧亚病夫"重新康健起来的事实。

2.俄罗斯人的自尊心得到恢复。

一个民族的自我感觉是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要素,是一国最重要的对外政策目标。

今天,从普通游客到大使,任何一名俄罗斯人在海外和本国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国力正在上升的、值得尊重的大国和强国的公民。

如果说上世纪9 0年代人们开玩笑说,俄罗斯是由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统治的国家,那么今天任何一个俄罗斯人(或者外国人)都明白,莫斯科可以在任何一个国际或内政问题上不同意华盛顿或者任何一个国家首都的意见,坚持己见,且不会招致任何不良后果。

今日世界上能有这种过分之举的大国为数不多。

3.席卷邻国的"颜色革命"浪潮并未对俄罗斯造成影响。

独联体国家的反俄体制借助操纵选举机制登台似乎将以独联体解体和俄罗斯本国将发生经济和政治危机而结束,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吉尔吉斯失败的"颜色革命"伴随的是比什凯克的混乱和商店受到抢劫,这吓倒了中亚地区的政治精英和居民,但却使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得到巩固。

"颜色革命"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魅力也因这些国家内部发生的事件而逐渐暗淡下来。

俄罗斯对外政策在此的功劳是她最大限度地平静对待所发生的一切。

有时,无为胜似有为。

4.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老的一体化机制保存下来,而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一体化机制也宣告成立。

俄罗斯新加入的四个州地图

俄罗斯新加入的四个州地图

俄罗斯新加入的四个州地图
在俄罗斯联邦中,新加入了四个州,分别是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顿巴斯和卡尔帕特斯基。

这些地区在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其加入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介绍这些新加入的四个州的地图。

第一步,克里米亚地图。

克里米亚是黑海的一个半岛,是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2014年被俄罗斯吞并后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联邦主体。

该地图显示了克里米亚半岛及其周边的土地和海域。

第二步,塞瓦斯托波尔地图。

塞瓦斯托波尔是克里米亚的一个城市,也是俄罗斯的一个海港城市。

该地图显示了塞瓦斯托波尔市的地理位置和市内各个区域的界限。

这张地图还显示了该城市港口和机场等重要设施的位置。

第三步,顿巴斯地图。

顿巴斯是乌克兰东南部的一个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

这个地区经历了乌克兰东部亲俄民兵反叛事件,也被俄罗斯吞并,并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

这张地图显示了顿巴斯地区的地图和土地分布。

第四步,卡尔帕特斯基地图。

卡尔帕特斯基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一个州,位于乌克兰与波兰之间。

这个地区经历了多次的文化和政治变化,最后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

这张地图显示了卡尔帕特斯基州内各个市镇和村庄的位置。

综上所述,这四个新加入的州在俄罗斯联邦中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加入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这些地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土地分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的地理和历史。

俄罗斯社会阶级分化新趋势

俄罗斯社会阶级分化新趋势

俄罗斯社会阶级分化新趋势[俄]罗伊 梅德韦杰夫徐元宫编译近年来俄罗斯所从事的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迅速形成新的所有者阶级,并使之成为苏维埃之后的俄罗斯体制的坚实基础。

大部分路程虽已走过,但改革者还没有达到这一目的。

如果把俄罗斯商人或者新俄罗斯人!当作一个已经形成的阶级来谈,似乎为时尚早。

我们观察的只是俄罗斯社会新阶级形成的最初阶段,它团结起来并觉悟自己利益的开始。

而且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在一个还没有根除国家社会主义的社会里企业主∀∀∀资本家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周围大规模的私营产业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建立起来的,且仍在建立着新阶级的产生给俄罗斯及其人民和经济带来了什么?这些问题以及与俄罗斯新的社会结构的建立相关的很多其他问题成为众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关注的焦点。

俄罗斯又一次进行史无前例、规模宏大的社会试验:不是由数个世纪封建社会内部所形成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创造受其支配的官僚阶层,鼓励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们,而是指望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受过教育的思想家和官僚在极短的时期内帮助形成资产阶级和建立资本主义。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生意人不同于匈牙利和波罗的海地区不少重操旧业的前私有者或其子女,新俄罗斯人!和旧俄罗斯的资产阶级没有任何关系。

新俄罗斯人!和非法生意、影子经济!及黑市关系的界定较为复杂,因为后者在我们身边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且在停滞!年代得到很大发展。

私营企业合法化给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几乎所有经济罪犯都被大赦。

他们现在以监牢和集中营的岁月而自豪,就如同革命者以沙皇的苦役岁月而自豪一样。

但是影子经济的大亨们很少有人能适应合法生意的环境。

急剧猖獗的有组织犯罪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因此70年代影子人和90年代新俄罗斯人!之间的继承性更多的是一个例外,而不是规则。

1987∀1988年苏联开始产生第一批合法生意人和大规模的私营产业。

#个体劳动法∃使成千上万个小作坊产生并合法化,按马克思主义的表述,这就是小资产阶级。

苏联解体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

苏联解体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

苏联解体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1.境外俄罗斯人集团的形成目前出现的境外俄罗斯人问题指的是,苏联解体后仍然生活在俄罗斯境外的原苏联时期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的处境和地位问题,这一问题实际上也包括俄罗斯联邦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共和国中的一些俄罗斯人的处境和地位问题。

众所周知,早在俄罗斯帝国时代,沙皇政府推行不断向外侵略扩张政策,吞并周围许多弱小民族。

为了推行民族压迫和岐视政策,进行殖民统治,沙皇政府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地区、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高加索和中亚等地区迁移大批居民。

据苏联学者估计沙皇时期向这些地区移民大约1100万人,其中大部是俄罗斯人。

苏维埃国家政权建立之后,苏联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但是,为了开发和发展各边疆地区和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苏联政府仍然实行有计划的移民,并鼓励各民族居民自由迁移。

据统计,1926-1939年期间向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移民500万人。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有计划地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疏散大批企业和人员,共迁移2500万人左右,战争中迁移的人口中相当多的人留了下来。

50-80年代中期,苏联政府按照统一集中计划原则发展经济,实行拉平各加盟共和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政策,在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继续有计划的移民。

例如,50年代苏联政府动员100万青年到哈萨克斯坦参加垦荒,此后每年在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均有几百万人的自由流动。

因此到90年代初,约有7000多万苏联居民生活在本民族共和国和本民族自治实体之外,其中有2400多万俄罗斯人迁居在其他民族地区,约占俄罗斯人总数的18%。

80年代初,俄罗斯人分居在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情况是:在乌克兰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047.2万;在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13.4万;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600万;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66.6万;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91.2万;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9.5万;在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4.9万;在阿塞拜疆共和国俄罗斯人为47.5万;在亚美尼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7万;在格鲁吉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7.2万;在摩尔多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50.6万;在立陶宛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0.3万;在拉脱维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82.1万;在爱沙尼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40.9万。

新疆俄罗斯族

新疆俄罗斯族

新疆俄罗斯族
分布区域:俄罗斯族是新疆惟一的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

语言:新疆的俄罗斯族讲俄罗斯语,使用俄文,其语言为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族。

历史:新疆的俄罗斯族最初在18世纪以后从沙皇俄国迁来,但主要以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迁来的较多。

19世纪至20世纪初,又有一些俄罗斯商人和农民陆续来到伊犁、塔城边境乡村,建立了居民点。

生产方式:俄罗斯族主要从事农业,喜欢养蜂、捕鱼,部分人从事商业。

饮食:俄罗斯人讲究喝苏甫汤、吃合列巴(面包)、奶油、果酱、酸菜和“比拉什给”(馅饼)。

文化:俄罗斯人能歌善舞,男女喜欢跳踢踏舞。

乐器主要有巴扬(纽扣式手风琴)、曼德林、巴拉拉依卡(三角琴)吉他等。

节日:俄罗斯人的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和巴斯喀节(复活节)。

宗教: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

服饰:俄罗斯人的服饰艳丽而多彩,男多穿西服或长袖绣花衬衣,马裤、马靴,妇女喜欢穿鲜艳的连衣裙。

婚俗:俄罗斯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有同一血缘的人结婚,与其他民族通婚则不受限制。

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

婚礼极为热
烈隆重。

房屋建筑:俄罗斯人的住宅为欧式,多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人字形铁皮屋顶,房屋高大宽畅,内有铁皮壁炉冬季取暖。

庭院喜欢栽树木和花卉。

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

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

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因此俄罗斯人在居住、服饰、饮食、礼节、迷信和忌讳等方面的生活方式也与众不同。

一、居住1.民宅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丰富,所以传统的俄式民宅以木材为建筑材料,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由圆木搭建的,这种木屋十分坚固;另一种是由木板盖成的,这种木屋精致美观。

俄式传统木屋的屋顶呈“人”字形,因为俄罗斯的冬季降雪丰富,“人”字形的屋顶斜度大,便于积雪下滑。

这种木屋有的有烟囱,有的没有烟囱(чёрнаяизба)。

木屋的上部建有阁楼,供储物或小孩居住玩耍用。

木屋的地下还有半层,深约一人多高,主要用来储存食物、蔬菜和酒,还有防潮保温的作用。

木屋的门前是长方形的门廊,门廊下一般有四五级台阶。

要想进人木屋,首先要走上台阶,经过门廊,才能进门。

屋内一般有三四个房间,面积十几、二十几平方米不等,分别为起居室、卧室、餐厅和厨房,房间宽敞,地上铺着木地板。

木屋的窗户一般朝南,窗框上装饰有三角媚饰或流水图案,窗户上还留有通气用的小气窗,窗台宽大,摆着一盆盆鲜花。

正房旁建有侧房,用来存放农具或作仓库。

木屋四周的院子用木栅栏围着,院内有菜园。

俄式传统民宅中的炉子(печка),条凳(лавка)和上座(переднийугол)别具一格。

炉子又高又大,既可供暖.又可烤东西和烧饭,上面还可以躺人。

条凳固定在墙边,供数人合坐上座是农舍里最重要的地方,专供贵客使用。

它的上面是供圣像之处。

现在,这种俄式传统木屋在俄罗斯农村仍然存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农民住进了2-4户的2层住宅,配有公共设施.每户居民有一片宅边地,可以种植瓜果蔬菜。

城市里,居民的住房非常紧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两代、三代“同堂”的大有人在。

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为缓解住房矛盾建造了大批火柴盒式的5层简易楼房,(称为хрущёвка)现外观已破旧不堪,面临推倒重建的命运。

近年来,为了合理使用土地,适应城市居民大幅增多的形势,修建了一批以12-19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区。

俄罗斯新移民

俄罗斯新移民

俄罗斯媒体常有报道说, 远东地区中国劳工受当地百姓的好评和雇佣 者的欢迎。很多使用中国劳工的俄国公司都认为中国劳工勤劳朴实, 听话守法。他们吃苦耐劳, 效益高, 不酗酒闹事, 价格便宜。总而言之, 雇佣中国劳工很合算。
俄罗斯人眼里的中国人及中国商品
(二) “中国移民威胁论” 在俄罗斯, 反对和排斥中国人的势力也不小。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不 少新闻宣传媒体对中国人在俄罗斯的负面大肆渲染。 广播里曾报道, 远东地区由于实行互免签证旅游, 有无数中国非法移民 趁机进来, 留居当地, 或深入俄罗斯各地, 有朝一日一觉醒来, 远东已不 再是俄国的远东了。 如果打开俄罗斯的新闻网页, 会随处发现大量关于中国移民威胁俄罗 斯安全的文章。说中国在搞人口扩张, 有组织、有计划地移民等等。 除此之外, 有些政治家、杜马议员和政府官员也有强烈的排华情绪。 他们瞧不起中国人, 不喜欢看到俄罗斯与中国合作, 更不希望俄国走中 国的改革之路, 崇拜并追随欧美。
背景
经济: 其一,苏联解体后,总统叶利钦对俄罗斯社会进行了激进的“休克疗法”。 苏联时期的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一夜之间变成了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这一猝不 及防的改革措施造成了社会的激烈动荡和经济的全面危机,企业倒闭、生产下 降、通货膨胀、商品短缺接踵而至。而此时已经历十多年经济改革的中国,经 济快速发展,商品丰富,市场繁荣。中俄两国呈现出的这一巨大反差直接推动了 边境贸易、跨国经商及观光、购物旅游的兴起。中国的运动服、夹克衫、雪 地鞋等诸多生活用品一时间成了俄罗斯人的抢手货。于是,大批的中国“倒爷” 们怀着发财致富的美好愿望迅速进军俄罗斯市场。 其二,从经济结构看,中俄两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互补性。 俄罗斯的重工业、航天及军事工业都领先于中国,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轻 工业、农业、服务业,包括纺织、服装、家电、农产品加工、种植业等却落后 于中国,产品的市场供应严重不足。造成该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劳动力短缺外,更 主要的原因是俄罗斯整体经济结构的失衡。这是苏联时期留下的优先发展重 工业,而轻视轻工业与农业发展的后遗症。俄罗斯急需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以满 足迫切的市场需求。这就为中俄两国的劳务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于是 中国的商业移民、生产移民、工作移民大量进入俄罗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俄罗斯人”新在哪里
胡仁霞
2012-2-19 9:15:07 来源:《当代世界》2003年第2期1991年底俄罗斯独立后,立即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转轨。

私有化作为激进转轨改革措施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要为新的制度“塑造”一个强大的社会基础——中产阶级。

即通过私有化形成一个广泛的私有者阶层,从而构建新的社会结构。

所谓中产阶级,也叫中产阶层。

在西方,一般根据收人、名望、教育、职业等综合指标来划分阶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脑力劳动者的队伍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从而构成一个人数众多的社会阶级——中产阶级。

在西方国家的社会成员中,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中产阶级的主体主要由中小企业主、律师、教授、科学家、医师、高级管理人员等从事脑力劳动者组成,他们中的多数人除了具有较高的工资收人外,还拥有自己的产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

由于他们的工资收人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他们在社会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凡是中产阶级强大的国家,社会满足程度较高的国家,发生社会大动乱的、大振荡的机会就少,国家在科学技术和文明的道路上发展的就快、就顺利。

俄罗斯希望通过私有化运动造就出像西方那样的中产阶级。

但是,在俄罗斯经济变革中,由于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不仅俄罗斯的中产阶级并没有形成,反而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尚未成熟就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造成老百姓日益贫困,而另一方面一批俄罗斯新贵却利用俄政局混乱、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千载良机,通过各种手段,或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或凭借独特的经济眼光,或依靠权贵做投机生意,一夜暴富,成为“新俄罗斯人”。

俄罗斯的新贵们通过这种独特的资本积累方式,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资本主义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资本积累过程。

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基,今年只有38岁,是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同时还担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

霍多尔科夫斯基从经营银行业开始,发家后又投资石油开采和加工业务,目前资产总额达到37亿美元,位居世界富豪第101名。

霍多尔科夫斯基曾骄傲地说:“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用了100年的时间改变了家族形象,而我只在短短的几年就完成了,我觉得自己身上浓缩了洛克菲勒祖孙三代的历程。


3%—5%的人突然致富是不正常的。

正如俄罗斯哲学研究所的康斯坦丁·祖耶夫所说的,“我们没有看到新富翁中有几个是自己创业的,相反,我们看到,在俄罗斯的发财之道主要是靠国家权力结构中腐败,蛮横无理,道德败坏和滥用职权”。

他们中的不少人的财富并不是通过知识、能力和经验创造的,不是资本积累的结果。

所谓“新俄罗斯人”只是表现在生活和消费方式上的一个社会群体。

而并非社会生产关系上的概念。

这一阶层所特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使得他们难以充当中产阶级的角色。

而且,俄罗斯新权贵收人的绝大部分没有用于国内生产,而是以每年高达150—300亿美元的速度流向西方,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本已资金医乏的国家经济的发展。

虽然“新俄斯人”不是私有化改革之初希望的中产阶级,但是俄社会学家认为俄罗斯有自己的中产阶级。

他们的收人介于“新俄罗斯人”和贫穷的俄罗斯人之间,这一阶层约有100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的月收人为450—600美元。

经理、工程师、教师、医生、中层负责人、高级专家、个别工人和服务人员能得到这样的收人。

当然如果从收人上说,不能与西方相比,欧洲中产阶级的人均月收人为2000—3000美元。

社会越富足,中产阶级的收入和生活标准就越高。

尽管俄罗斯的中产阶级结构复杂、收人差距大,但他们具备相似的特征:他们通常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因此,他们有一定的民主倾向,而且一定的物质财富,是具有高度专业技能的职业人士,他们出生在苏维埃时代,但已基本克服了苏维埃时期形成的家长作风。

他们工作勤勉,善于调整自己,而不坐等别人的支持和国家的帮助。

这一切都说明俄罗斯的中产阶级是一个积极行动、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社会阶层。

他们除了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外,在政治上也有所表现,中产阶级的代表通常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他们有一定的民主倾向,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活动颇为积极。

中产阶级在社会中意义重大,俄罗斯的中产阶级是社会保持稳定的基础,又是目前刺激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动力。

因为他们构成了大众消费品需求的基础和主流。

日前社会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俄罗斯人把自己划人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即中产阶级和中上等阶级。

俄社会学者对40%这个数据表示满意,因为它比1999年的调查的统一指标数据高出1.5倍。

专家指出,应该采取包括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支持和巩固俄罗斯中产阶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巩固和促进中产阶级的发展。

当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他们的行为和举止、价值取向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时,俄罗斯的民主就会更加稳固,发扬光大。

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就能建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