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临床36例案例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Barrett食管36例内镜检查及临床分析

Barrett食管36例内镜检查及临床分析
引起 B E的原 因之一 。胆 酸和胆 盐 会 导致 D A— 的损伤 。 N
有研究认 为 , N D A—a的损 害在 B E发 生 和发 展 中起一 定 作 用_ 。Sa 等_ 应用 p 6 il 7 j t J H和 Ble20 联合 监测系 统对 2 it 0 0 ic o例 B 、0例 胃食管反流病 及 l 消化不 良患者 进行食 管酸 及 E2 9例 胆汁反流监测 , 果发现 B 结 E患者 中有毒性 的二级胆 酸( 牛磺 去氧胆 酸) 的水 平较 G R E D及 消化 不 良患 者高 , 而保 护性 胆 酸( 甘氨酸 、 熊去氧胆酸 ) 的水平 较后两 者低 。Sa 的研究 强 il t 调 了胆 汁反流在 B E中的作用 。 2 2 诊 断 需结 合 内镜与病 理 , . 内镜 诊 断的关 键是 如何 判
出现反复溃疡 , 最终未发现食管 狭窄和癌 变 。其 中 2 例伴 有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B E患 者 , 2年内 4次内镜复查 , 2次 在 后 病理结果均转为轻度不典 型增生 。
2 讨 论
平均 4 , 6岁 大于 5 0岁者 3 O例 占 8 . %。临床 表 现反酸 2 33 9 例 , 心感 3 例 , 烧 1 胸骨后 烧灼感 2 , 突下痛 l , 8例 剑 4例 均在 饮酒 、 吃酸辣及热食后症状 加重 , 胃、 反 嗳气 1 例 , 咽 困难 2 吞 8 , 例 呕血和 ( 黑便 6例 。 或) 1 2 方法 . 3 例 经 富士 能 20电子 内镜 检查 , 在 内镜下 6 0 并 钳取病 变活组织 3 ~5块 , 常规病 理 检查 。其 中 9例 在 胃 送 镜检查怀疑有食管 裂孔 疝 。6 例行上 消化道钡餐透视观察确 诊 。内镜下识别 B r t黏膜 方 法按 日本 食管疾 病研 究 会提 ae rt 出的 B E内镜诊断标准_ ,a e 黏膜为从 胃内连续存在 于食 3 Brt J r 管的柱状上皮 (art Br t黏膜 等 同于食 管 柱状上 皮 化) a e e 。B r t r 黏膜的诊 断( 依据 内镜 及病 理组织学检 查) 内镜确定 胃食 管 :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8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8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患者女,45岁。

主因误服少量强碱,胸骨后不适6h入院。

查体:脉搏70次/min,血压125/70mmHg,体温36.5℃,呼吸18次/min。

为明确诊断应采取的必要检查项目包括()。

A.钡餐造影B.腹部B型超声C.腹部CTD.胸部CTE.内镜F.脑电图G.心肌酶2、患者女,45岁。

主因误服少量强碱,胸骨后不适6h入院。

查体:脉搏70次/min,血压125/70mmHg,体温36.5℃,呼吸18次/min。

患者明确为腐蚀性食管炎2b级,经治疗好转出院。

出院后4~6周应注意以下事项()。

A.复查内镜,以后定期复查B.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行立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D.行消化道钡餐检查E.如出现吞咽困难症状,随时就诊F.已经治愈,无须复诊3、患者女,37岁,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20mg/d,治疗4年后,无肝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的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逐渐停用泼尼松。

停药后患者定期复查,近期复查结果:AST187U/L,ALT205U/L,ANA1∶160。

为明确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原因,有必要完善的检查是()。

A.甲肝抗体B.乙肝表面抗原C.丙肝抗体D.戊肝抗体E.抗平滑肌抗体F.抗双链DNA抗体4、患者女,37岁,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20mg/d,治疗4年后,无肝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的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逐渐停用泼尼松。

停药后患者定期复查,近期复查结果:AST187U/L,ALT205U/L,ANA1∶160。

下列措施中最有必要的是()。

(提示:如果乙肝表面抗原、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阴性,无特殊用药史,无饮酒史,血脂正常,体重指数正常。

)A.CTB.B型超声C.MRID.肝穿刺活检E.血清铜蓝蛋白F.铁和铁蛋白5、患者女,37岁,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20mg/d,治疗4年后,无肝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的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正常,逐渐停用泼尼松。

原发性小肠腺癌3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小肠腺癌36例临床分析
t s i la e c r i oma e tna d no a c n .M e h d I he c r e t dy, t e e o ds o 3 p te s to s n t u r nt s u h r c r f 6 a int wih m a l t s l b we de c r i ma( o la no a cno SBA ) we e r t os c i l or c i c a r s nt ton, d a no i nd t e t r e r pe tve y f ln i lp e e a i i g ss a r a — me t od .Re u t ntme h s s ls M o t umor i i t d n he u e m ( Ca e ,6 s t s org na e i t d od nu 22 s s 6.7 ), lnia ci c l
p e e tto n ld d a d mi a an,a d mi a s ,j u dc n ln . Th r o e aie r s n ain i cu e b o n lp i b o n lma s n ie a d mee a a e p e p r tv da n ssr t s3 .1 ( 3 3 ) Th l n n a e n e we tc r tv u g r ( 8 Ca e , ig o i ae wa 6 1 / 6 . e mai a tc s su d r n u a ie s r e y 2 s s g
李 小燕。 黄 , 缘 李 , 军 ( 昌大学 a研 究 生院 医学部 2 0 南 . 0 5级 ;b 第二 附属 医院 消化 内科 , 昌 3 0 0 ) . 南 3 0 6
摘 要 :目的 探讨 原发性小肠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 法 回顾性分 析 3 例原发性小肠腺癌 的临床资料 。结 6

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分析

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94投稿邮箱:sjzxyx88@330·护理管理·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分析毛俪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四川 宜宾]摘要: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的护理风险发生率。

结果 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有患者的年龄、病危、输血、中央静脉留置管等;干预后的服药错误、跌倒坠床、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 <0.05)。

结论 护理人员应该定时召开护理安全会议,针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讨论,及时纠正不良事件发生,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风险;消化内科;护理安全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4.215本文引用格式:毛俪睿.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30-331.0 引言消化内科是主要针对胃、食管、小肠、肝、胆、胰腺等器官进行研究、治疗的科室,该科室的疾病类型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也较为专业以及复杂,给护理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护理疾病,而且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随访等工作,加之护理人员有限、护理精力有限,会产生一定的护理隐患,从而增加一定的护理风险[2,3]。

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整理临床资料分析护理隐患、风险,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20-78岁,平均(45.9±3.8)岁;其中浅表性胃炎50例,消化性溃疡40例,肠炎28例,慢性肝炎25例,肝硬化22例;肝癌24例;胰腺炎11例;病程1-12年,平均(6.2±1.5)年。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困难案例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困难案例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困难案例分析1. 病例讨论: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个胃溃疡患者的病例进行讨论,并探讨其治疗方案的选择。

该患者为一名男性,年龄52岁,主要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和呕吐。

在初步检查中,发现患者胃部有明显的溃疡病变。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的溃疡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引起的。

针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考虑到该患者的病史和初步诊断后,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治疗方案:(1)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该治疗方案主要针对溃疡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常规的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

(2)胃酸抑制治疗:胃溃疡患者常常伴有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因此,胃酸抑制剂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3)辅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铋剂)、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少饮酒、合理饮食等)。

2. 困难案例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是一种常见而困难的消化内科疾病。

在部分患者中,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有效缓解症状或控制疾病进展,因此需要针对困难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困难案例分析:一名40岁女性患者长期以来存在胃食管反流症状,包括反酸、胸痛和食管红肿等。

该患者经过传统的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和生活方式改变后,症状仍然存在,且无法得到明显改善。

对于这类困难案例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食管内pH监测,以确定食管酸度异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如果酸度异常明显,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治疗方案:(1)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GERD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抗反流手术。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13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13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男性患者,28岁。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6年,经规律抗结核治疗,复查胸片,结核病灶已好转。

1个月前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右下腹隐痛,进食后加重,每天排3~4次糊样便,无黏液脓血。

查体:消瘦,睑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包块。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为()。

A.增生性肠结核B.细菌性痢疾C.肠伤寒D.溃疡性结肠炎E.溃疡性肠结核2、男性患者,28岁。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6年,经规律抗结核治疗,复查胸片,结核病灶已好转。

1个月前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右下腹隐痛,进食后加重,每天排3~4次糊样便,无黏液脓血。

查体:消瘦,睑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包块。

对明确该患者所患疾病有意义的检查是()。

A.便常规+菌群培养B.结核菌素试验C.结肠镜检查D.钡剂灌肠E.腹腔诊断性穿刺F.肿瘤标志物检查G.血常规3、男性患者,28岁。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6年,经规律抗结核治疗,复查胸片,结核病灶已好转。

1个月前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右下腹隐痛,进食后加重,每天排3~4次糊样便,无黏液脓血。

查体:消瘦,睑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包块。

检查回报:血红蛋白94g/L,血沉58mm/h,PPD皮试强阳性,且移动性浊音阴性,则不必进行的检查是()。

A.X线胸片检查B.钡剂灌肠C.结肠镜D.肺组织活检E.肿瘤标志物F.胃肠钡餐造影G.腹腔镜检查4、男性患者,28岁。

既往有肺结核病史6年,经规律抗结核治疗,复查胸片,结核病灶已好转。

1个月前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右下腹隐痛,进食后加重,每天排3~4次糊样便,无黏液脓血。

查体:消瘦,睑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包块。

患者逐渐出现腹胀,腹围增加,腹部查体柔韧感,考虑合并结核性腹膜炎,完善腹腔积液检查,下列符合的是()。

浅谈消化内科论文范文

浅谈消化内科论文范文

浅谈消化内科论文范文篇一:最新医学论文范文最新医学论文范文最新医学论文范文又到了要写医学论文的时候,如何写好一篇医学论文?[摘要]目的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护理体会。

方法针对78例COPD不同发作期,分别采取相适应的护理措施,急性期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给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稳定期循序渐进,加强自身功能锻炼,避免因着凉诱发呼吸道感染。

结果通过加强气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再配合药物治疗,使患者严重缺氧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和改善。

结论依照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COPD气道阻塞的发生和病死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COPD患者78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本组78例,男49例,女19例,年龄42~85岁,平均68岁,病程3~52年。

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胸闷、气喘和排痰困难。

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其中Ⅰ型呼吸衰竭8例,Ⅱ型呼吸衰竭70例。

7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康复锻炼指导,督促实施,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出院,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均获明显改善。

2.方法根据以上资料中患者在不同的患病时期及长期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护理方法:2.1 急性发作期的护理2.1.1心理护理。

消化内科临床36例案例分析

消化内科临床36例案例分析

消化内科临床36例案例分析案例一:患者A,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嗳气和胃胀,伴有上腹疼痛。

抗酸治疗效果不佳,行逆行性胆囊造影检查显示胆总管结石。

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慢性胆囊炎。

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经过手术切除胆囊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二:患者B,女性,58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呕吐和上腹疼痛,伴有黄疸和乏力。

经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壁增厚明显,病理活检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患者接受局部放疗和化疗治疗,并改善饮食结构,症状得到一定改善。

案例三:患者C,男性,62岁,主要症状为黑便、腹泻和体重下降。

检查发现大肠中部、乙状结肠等肠段存在多发息肉,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息肉综合征。

患者接受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病情得到控制。

案例四:患者D,女性,50岁,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

经食管钡餐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狭窄,经内窥镜检查后,诊断为食管癌。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化疗,术后逐渐康复。

案例五:患者E,男性,35岁,主要症状为复发性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

血液检查显示贫血,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炎症,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基本缓解。

以上只是消化内科临床36例案例的一小部分,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发现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等方面的不同。

这些案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消化内科疾病。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必须借助临床案例进行学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丰富自身的临床知识。

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发现并正确诊断消化内科疾病至关重要。

对于胆囊结石、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肠息肉综合征等常见疾病,医生可以采用合适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进行早期干预,提高疗效和预后。

与此同时,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临床36例案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1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36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中药使用陈皮等水煎分服;西药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

结果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2周后,34例溃疡愈合,总效率为93.5%,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实践证明,我院采取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溃疡;胃镜
消化性溃疡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些年由于人们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这种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较高,如何提高其治愈质量成为了很多业内人士不断探讨的问题、而我院自2010年——2011年治疗的36例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0年——2011年间收治的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3岁,病程2个月——20年。

其中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23例,吻合口溃疡2例。

36例患者经胃镜诊断黏膜缺损呈圆形、线形、不规则形,且边缘平坦,底部整齐,为白苔覆盖,或为一片充血粘膜上散在小白苔,形如霜斑,并由尿素酶法测定hp为阳性。

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泛酸、呕吐;病程迁延,
起病较缓慢,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长期性反复发生的周期性、节律性的慢性中上腹疼痛,可有神经功能症候群。

1.2治疗方法对hp感染者采取根除hp的治疗方法,行联合用药,奥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餐前服用,替硝唑50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以上三种药物连续服用7日。

而对于抑制胃酸分泌则实行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中药予制陈皮10g、半夏10g、海螵蛸17g、紫苏梗15g、煅牡蛎10g、煅枳壳12g、瓦楞子15g、佛手13g。

水煎分服,每日1剂。

以上几种药物均在饭前30min 服用,连服3周[1]。

且患者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此外,针对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其心理治疗,并调节神经功能,可适当给予镇静剂等药物,同时调节胃肠功能,酌情给予解痉剂,如果患者有出血现象,应及时给予其止血剂等对症治疗。

1.3疗效判断主要是从hp转阴、疼痛缓解、溃疡愈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4个方面对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判断分析,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

1.4疗效标准根据36例消化性溃疡纤维胃镜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分为:①临床治愈:患者消化溃疡完全愈合,且自觉症状均消失;②有效:患者溃疡基本消失,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仍有部分炎症;③无效;患者溃疡灶没有缩小,且自觉症状没有改善。

2结果
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过2周治疗,结束后复查,29例治愈
(78.96%),5例有效(12.84%),2例无效(8.2%),总有效率为92.54%。

其中34例患者疼痛缓解,1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hp转阴。

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为有不良反应出现。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发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胃、十二指肠、食道下段等方面,胃溃疡这类疾病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胃体、胃角、幽门管、胃窦贲门部和残胃等。

而胃镜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检查工具,将其配合临床病理诊断,能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消化溃疡等疾病,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般情况下,pu的胃镜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胃窦部以中、小溃疡为主,并且极易多发;②十二指肠溃疡这类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多以圆形中、小溃疡为主,患者出血较多;③胃体溃疡多以中、大圆形及椭圆形溃疡为主;④幽门管溃疡以线形小溃疡为主,且易合并梗阻[2]。

在临床中,消化性溃疡疾病全面综合的治疗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根除hp;②抑制胃酸;③应用胃黏膜保护剂[3]。

如患者感染hp,极易引发消化性溃疡疾病,本文中对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实行的西药方式具有很好的清创作用,能够逐步消除溃疡患者的慢性炎症,并改善体内微液循环,进而逐步改善人体内的胃内微氧环境,进而抑制hp对溃疡的影响。

而采用半夏、紫苏梗、陈皮等中药方式能够对患者炎症部分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修复胃黏膜损伤,逐步消除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反酸等不良症状,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功能有很好的促进和恢复作用。

同时,消化性溃疡患
者在住院期间的饮食结构对其治愈疾病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患者在进食之时应该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并且要注意营养均衡,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逐步消除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

此外,患者在缓解期间也不能大意,一定要做好预防复发的措施。

饮食以清淡为主,合理搭配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忌抽烟、喝酒等有害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

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针对消化性溃疡这类多发性消化系统疾病,要做到对症下药,通过科学治疗以及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消除病因、治愈溃疡,并且防止引发并发症。

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来兴,周小荣,辜宝珠,等.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医药学报,2009,19(1):52-55.
[2]吴加国.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与抗溃疡药物的选择[j].中国处方药,2006,5(50):33-36.
[3]杨新星,李东升,周继光,庄涵虚,赖亚栋.blatchford评分对预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选择内镜下治疗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01):88-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