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学提前招生选拔考试语文试题
温州中学实验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期终练习一答案基础部分(25分)一、(11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2、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3、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6分)5、象征预兆6、崩塌三、7、(4分)(1)法法布尔(2)清蒲松龄四、8、(4分)(1)如:池小能将月送来(2)一亭山色月窥人阅读部分(40分)9、(2分)老师像妈妈。
10、(4分)美丽、纯洁。
11、(4分)a处表现杨老师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12、(4分)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13、(2分)爱。
14、(3分)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某一方面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均可。
15、(2分)对朋友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为满足女儿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16、(2分)A.座无虚席;B.鸦雀无声。
17、(2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18、(2分)第一次出现引起下文的回忆,第二次出现呼应开头。
19、(2分)当年"我"以七美元的价格买到这把琴,得到别人的无私帮助,今天"我"也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20、(2分)这个"梦"既是指"我"及另一个小女孩渴望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心愿,也是"我们"周围的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一种心愿,同时也是"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爱心永远传递下去的心愿。
21、(6分)⑴约定⑵离开⑶才⑷通“否”⑸舍弃⑹拉22、(3分)本题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作文部分(30分)略。
浙江省温州中学实验班招生考试语文卷

浙江省温州中学实验班招生考试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试题答案一律写在答卷纸上,否则无效。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3题。
(14分)匹夫无责论(甲) 施蛰存顾炎武是一个明朝遗民。
明朝之亡国,没有人要顾炎武负责,可是他却心血来潮,说了一句替昏君、暴君脱罪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四百年来,有不少“匹夫”,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俨然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人人自以为是“天下兴亡”的负责人。
我,也是一名“匹夫”,却实在想不通。
看看历史,天下兴,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功劳,也说不上责任。
天下亡,是桀纣、陈后、隋炀、宋徽的责任,自负盈亏,都和“匹夫”无关。
匹夫既不能兴国,也不会亡国。
天下兴亡,对匹夫来说,只是换一个奴隶主罢了。
然而竟有许多匹夫,吵吵嚷嚷,要干预天下兴亡,自以为天下兴亡,少不了他们。
结果是天下既不兴,也不亡,而匹夫们却死的死,逃的逃了。
因而我曾赋诗一首,曰:天坍自有长人顶,玉碎宁劳瓦块伤。
冬去春来成岁序,匹夫何与国兴亡?匹夫有责论(乙)施蛰存去年《随笔》第四期发表了我的一段随笔《匹夫无责论》。
这篇随笔,使我获得不少读者的好评。
大家都欣赏我讲得爽快,尖锐,“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敢言”(一位读者来信)。
但是,也有几位读者,虽然很欣赏我的论点,而且自己也同意我的论点,不过,心中还有疙瘩。
一位老朋友来信说:“试如老兄所言,难道我们这十亿匹夫,与国家兴亡真是毫无关系吗?”这一句责问是很严肃的。
根据我小范围的“民意测验”,有不少人具有同样的疑问。
因此,我不能不再写一篇《匹夫有责论》来作辩解和补充。
问题的焦点在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
这“天下”二字,在古文的习惯用法中,意义常常是不固定的。
可以指全世界,可以指全国,可以指一个朝代。
也可以指许多朝代。
古人没有我们今天那样的国家意识,他们往往把一个朝代、一个政权,称为“天下”。
顾炎武忧心忡忡地大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是为明朝政权的危机而发急的。
2016届温州中学提前招生选拔考试·语文卷2

2016年1月温州中学选拔考试2语文试题卷(试卷满分100分)一、名句默写(5分)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3.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4.故不积跬步,▲ _;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二、古诗阅读(7分)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5.诗歌通过龙潭夜景的描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6.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8分)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7.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8.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5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分)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2020年温二高、瓯海中学、龙湾中学提前招生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1.任务一:①即②涧③茅④幽(4分)任务二:C(2分)2.①绿杨阴里白沙堤②报君黄金台上意③拔剑四顾心茫然④烈士暮年⑤壮心不已⑥贤者能勿丧耳⑦日暮乡关何处是⑧烟波江上使人愁⑨⑩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分,1分一空,写错一个字扣0.5分)3. C A B D (2分,仅分出老大老二或老三老四给1分,其它不给分)4.A(2分)5.双手白净的人想要解放干脏活的人,但是干脏活的人不领情不理解。
(2分)6.示例:读这句话的时候,可以用吃惊的表情来读,睁大了眼睛,声音提高,重读“牢里”“何苦”等词,用不可思议的语气,读出反问的味道,表现出干脏活的人对双手白净的人的极度不理解。
(4分,表情、动作、语气、语调、心理等至少写到三方面,少一方面扣1分)7.作者想要传递出这些人不是个体的存在,而是作为一类人的典型代表而存在的,所以,不称呼他们的姓名,而以“干脏活的人”这样一个群体特征来称呼他们,更突显了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使小说更有批判意义。
(3分,写到典型性,并言之有理即可)8.示例:从这句话来看,两个干脏活的人,想法是一致的,这更说明了他们的思想代表了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作为弱势者的他们只有麻木的自私自利,没有了是非观,甚至连保护他们权益的人的死,都无法激起他们的同情和觉醒。
这让我想起鲁迅写的《药》里面的那群同样麻木的看客。
这麻木的看客般的大众,大概就是作者要批判的社会现实。
(5分,群体想法一致;自私自利;麻木;看客;联系其他作品……理解能从至少三个角度去思考,且有一定深度,并言之有理)9. 这则新闻一开始采用和读者对话的形式,直接叩问读者是否了解李子柒,然后介绍李子柒其人和她取得的一些成绩。
这样写,无论是了解还是不了解李子柒的,读完前面这几段,都会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这样写,也为下面的新闻事件做了一个铺垫。
温州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温州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选择正确的字词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 晓B. 朝C. 暮-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倍B. 背C. 备2.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 - 画龙点睛:A. 形容文章或演讲到了高潮 B. 形容做事恰到好处C. 形容画得栩栩如生- 一叶障目:A. 形容人很固执 B. 形容人很聪明 C. 形容视野狭窄3. 阅读理解题。
(共10分)- 阅读以下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短文内容:(此处省略短文内容)- 问题:请根据短文内容,解释“滴水穿石”这个成语的含义。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1. 阅读以下现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题5分,共20分)- 现代文内容:(此处省略现代文内容)- 问题:-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与“时间”有关的观点?- 文中“时间”一词在不同段落中承载了怎样不同的意义?2. 根据所给的现代文,完成以下任务。
(每题10分,共20分)- 任务一: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 任务二:请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说明其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以下古诗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题5分,共15分)- 古诗文内容:(此处省略古诗文内容)- 问题:- 请解释诗中的“明月几时有”一句的含义。
- 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翻译以下古诗文段落,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15分)- 古诗文段落:(此处省略古诗文段落)- 问题:- 请将古诗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 翻译中,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风”的象征意义的?四、作文(60分)1.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 要求:内容要真实,有情感,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答案:AB2. 答案:BC3. 答案:根据短文内容,“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在文中比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使力量微小,只要坚持不懈,也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2019年温州中学提前招生选拔考试语文试卷

温州中学提前招生选拔考试语文试卷一、检阅我们的家底(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戕.害(qiāng)田凫.(jī)跌宕.而起(dàng)B.隽.永(juàn)敛裾.(jù)妖童媛.女(yuàn)C.发轫.(rèn)湔.雪(jiān)锣鼓喧阗.(tián)D.恣.意(zī) 摭.拾(zhí)安土重.迁(zhònɡ)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暄匀调昊天沸返盈天B.狙击甲胄缘份步履蹒跚C.泅水熨贴拮据威风凛凛D.桌帏坐落静谧概莫能外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由于人类文明史和意识形态史对文章的_______,人们对文章总是有着习惯性的推崇。
②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_______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
③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是_______的。
A.器重不止不同凡响 B.器重不只不同凡响C.倚重不止不可估量 D.倚重不只不可估量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5000人次以上。
B.俄国作家巴别尔的战地文学作品,着力表现战争的残酷的真实以及特殊环境下人的真实心理,具有强烈的人性光辉。
C. 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为了表现这种血肉相连的内部感受,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和强化,使不可感的主体的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适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我必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__________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
温州中学自主招生模拟试卷

温州中学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一、请分别写出三个表示心情愉悦和烦恼的词,并利用这几个词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话。
(提示:不能抄袭本卷中已有的词语)(10分)二、请把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原文)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三、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8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
檞(jiě),又读(xiè),树名。
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
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4分)(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明”用得很妙,说出妙在何处。
(4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2分)恪守心灵的绿色杨永平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
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②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
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
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③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
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卷

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卷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肆无忌怠络绎不绝 B. 声名狼藉小心翼翼 C. 拖泥带水循序渐进 D. 光芒万丈奄奄一息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激光打印”是一种以激光作为打印介质,通过激光束照射感光鼓,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影,然后利用静电原理将墨粉转移到纸张上的打印技术。
B.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是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大成,其中诗词、歌赋、曲艺、建筑、绘画、雕塑等都有所涉猎。
”C. 究竟是“世界波”还是“上帝之手”?这个问题引发了球迷们的热议。
D. 有一个网名叫“白夜”的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颠倒黑白——我对“三农”问题的看法》的文章。
二、填空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拼音。
①花团锦cù()②挑剔()③jué()起④sù()立2、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学而时习之,?(《论语》)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③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中学提前招生选拔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
A.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可怖。
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
B.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振撼了。
C.譬如在园中最为落漠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D.惊蜇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二、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件事对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
...名.的瓦片。
B.2002年2月17日,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杨阳喜获冠军,实
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真是大快人心
....。
C.周氏兄弟情同手足
....,周作人刚到北大上班,突然得了麻疹,高烧不退。
鲁迅以为他得了猩红热,急忙帮他去找医生。
D.“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
....,使观众深受教育。
三、将下面打乱的材料,按照序号整理成一段思路通顺完整的话。
(3分)
①散文更难说。
②我读过不少散文评论,能说到点子上的,总是不多。
③这恐怕就是
散文写作的基本规律。
④可是要写好,比任何文体都难。
⑤这不是评论家们的无能,而是说,散文由于它“散”的特质,确实很难把握。
⑥许多人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越写越难写。
⑦散文难写。
⑧同样,看似谁都可以来说两句,但你会发现,其实说不出什么。
⑨看上去人人都能写,一点也不神秘。
序号: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6分)
小重山
吴淑姬
谢了荼蘼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
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1.词的上阕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景的?各以1个意象为例进行说明。
(2分)
2.词的下阕采用什么手法来写“愁”?(2分)抒情主人公为什么而愁?(2分)
五、文言文翻译。
(10分)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4个小题。
(16分)
雨和瓦
苏童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
毫不矫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
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
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感到惘然。
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了兴趣。
请想像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像人们来到室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么是什么东西替代我们去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
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
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冲刷着我们自己的身体。
那是我唯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
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棱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我第一次仔细观察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说起来是多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
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得我20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
现在我已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
但是20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
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
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这就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选自《视野》2003年第10期)
1.文章开头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20年前的雨”的?表现出少年时期的“我”对雨的何种感情?(4分)
2.从全文看,“我”对“雨”和“瓦”的关系有哪些认识?试分条陈述。
(4分)
3.本文写对“雨与瓦”的回忆,为什么还要写“隔着雨帘,我看见了母亲”“正赶制我和哥哥的衬衣”的内容?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写得很温润,很怀旧,很伤感,带着南方小镇特有的潮湿气息和鲜明的童年受伤情绪。
B.作者引用聂鲁达的话由对“雨”的描写过渡到对“雨与瓦”的描写,并为下文揭示主旨作了铺垫。
C.“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其实两者都是受害者。
D.作者观察细致,描写极为真切,语言华美而柔软,比喻、拟人贴切而逼真。
E.在本文中,作者并不仅限于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的浪漫枝节,而是指向了更深层的精神内核,即要传达他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分)
刘谦在今年春晚的表演结束不久即遭揭密,引发了拥护与反对的论战。
论战高潮发生在韩寒与刘谦的博客“隔空喊话”过程中,韩寒发表博文《把魔术演成话剧》,认为“刘谦带了一个诈骗团伙来,演了一出话剧。
”刘谦发表博客《非专业批评请走开》,暗带嘲讽“不了解魔术的本质与存在意义,就自行定义”的行为。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自拟标题,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