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暮霭(ǎi)愠怒(yùn)瑰怪(guī)纤维(xiān)B. 粗犷(guǎng)脊梁(jǐ)拓印(tà)炽热(chì)C. 憾慨(kǎi)琼瑶(qióng)暮霭(ǎi)聊赖(liáo)D. 殷红(yān)蹙眉(cù)悲怆(chuàng)铁锹(q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草长莺飞娇生惯养良辰美景B. 狼籍一片既往不咎眼花缭乱气息奄奄C. 呕心沥血一筹莫展自食其果融会贯通D. 专心至志走投无路不卑不亢休戚相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诸葛亮舌战群儒,显示了他卓越的口才和广博的学识,不愧为一代名相。

B.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超过了90分。

C. 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 文艺创作要勇于突破旧框框,才能提高质量,繁荣创作。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时,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是在这种清幽的境界里度过每一个夏天的。

②而且,一到夏天,这个城市好像完全属于苏州人。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⑤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没有不受到苏州园林影响的。

A. ②①③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①③⑤②④D. ③⑤①②④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呼——”风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仿佛要把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B. 看到画上的“双喜临门”,我立刻想到了《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情景。

C. 母亲说:“你这样做,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也是对我最大的爱护。

”D.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1.【答案】B【解析】“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出现瑕疵”错,材料一第一段“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可看出原文是“可能会”。

故选:B。

2.【答案】C【解析】“为了正面证明‘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已经得到了学者的认可和重视”错。

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从反面论证单靠逻辑和理性不能正确有效地品读鉴赏诗歌的语言,即“诗人的语言不能用常理来衡量”。

故选:C。

3.【答案】D【解析】先看“无理而妙”。

材料二第一段“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A.“春风”不知离别之苦,也不能决定柳条是否发青。

李白却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春风不让柳条发青,怕离别之人又饱受别离的苦楚,从物的角度表现“无理而妙”。

B.不忿:恼恨、嫌恶。

思妇久盼归人,出门眺望,未见亲人,把失望迁怒于啼叫的喜鹊,表现其盼归之苦,无理而妙。

C.花不能“弄”影,此处用拟人手法,暗示有风。

一个“弄”字,生动细致地写出晚风吹拂时花影晃动之态,无理而妙。

D.是现实主义表达,没有突破思维逻辑的语言表达,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故选:D。

4.【答案】①材料一从逻辑内涵的角度强调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理性精神。

②材料二从逻辑运用的角度强调语言艺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而“无理而妙”是建立在深邃的逻辑基础上的智慧和能力。

5.【答案】大前提: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小前提:我是一个身在最高层的人。

结论:我是不害怕浮云挡住视线的。

海南省海口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 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海口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 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二年级10月校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Ⅰ(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

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

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

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

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

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

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并不简单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

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有的人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

但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一旦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为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危害。

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区域乃至个人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审视。

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每个人管住自己的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

我们尊重、鼓励不同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建立在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权利负责任的基础上。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

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在证实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时,研究团队也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的病毒。

但即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绝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灭它们。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雅礼集团2024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

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

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

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

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他们从对恶事的无知中得到的益处,比别人从对美德的认识中得到的益处多得多。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涡阳县2023~2024春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二单元、《陈情表》《兰亭集序》《拟行路难(其四)》。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日,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 问世,可以根据文字指令创造出逼真的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专业视频生成能力。

因而,技术与文艺的关系再一次引发人们关注与探讨。

近年来,科技的迭代创新让人应接不暇,在催生文艺新形式、文化新业态的同时,也给不少人带来困惑和忙乱。

如何认识新技术引发的新文艺现象,如何把握其影响下文艺创作和评论的方向,是当前需要研究解答的问题。

对文艺来说,除了审美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它还具有传播属性。

为什么说文艺有传播属性?或者说为什么要上升到“属性”的层面来认识文艺的传播特性?其一,文艺创作的动机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传播。

用匈牙利文艺理论家阿诺德·豪泽尔的话说,艺术家每一次对思想、感情和理想的抒发,都是对真实或假想的接受。

艺术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交流、传播行为,是个体之间连接的纽带,以建立共同生存所需要的秩序。

其二,文艺的呈现依赖传播介质和载体。

只有审美意象只能说是郑板桥所说的“胸中之竹”,只有借助媒介将其变成“手中之竹”,艺术作品才得以呈现。

没有介质和载体,就没有文艺作品的产生。

其三,文艺需要传播才能得到欣赏者“身份认证”。

从理论上说,只有创作的作品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时,艺术品才真正成为艺术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级“贵百河—武鸣高中”10月高二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

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

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

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

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

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

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

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

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

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

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

明代流行的台阁体,其笔法与字法都符合法则,却不被书法界推崇,甚至常常被批评。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遗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

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

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迎牟尼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了生脱死”为终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命卷人:语文组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一、(24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闷(mēn)热镌(juān)刻通缉(jí)咸与(yù)维新宁缺毋(wú)滥B.生肖(xiāo) 克(kē)扣梵(fàn)文混(hún)水摸鱼方枘(ruì)圆凿C.嘈(cāo)杂绷(běng)脸订(dìng)正歃(shà)血为盟徇(xún)私舞弊D.卓(zhuó)越坍圮(pǐ)拮据(jū)自作(zuò)自受桀(jié)骜不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文身诡谲流金铄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B.桥礅碑帖原物璧还家有敝帚,享之千金C.简练宽宥犯而不较万壑争流,千崖竞秀D.更迭歆享濯污扬清明枪易躲,暗剑难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年轻以至踌躇满志B. 年青以致踌躇满志C. 年轻以致自鸣得意D. 年青以至自鸣得意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近一段时间,陕西绥德发生的那起耸人听闻的校长因找县长签字被拘事件,因媒体的及时参与得以圆满解决。

B.国宝级画家黄永玉大师在北京家中把一幅漫画赠与罗洗河,画上的人物憨态可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与罗洗河颇有几分神似。

C.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元旦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彩。

D.中国航天紧紧瞄准世界最新科技,亦步亦趋紧跟世界航天发展新动向,所以“嫦娥”工程才得以圆满成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夫都用在这里。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光明日报》刊出的“小小手机,关乎党风政风”这篇文章,我认为有三个特点。

C.对我国经营管理人员来讲,意识到这一点:计算机化企业,计算机化经济时代和计算机化企业经济管理思想正在形成,是极为重要的。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B.(1)对偶、讽刺(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C.(1)夸张、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D.(1)对偶、夸张(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策》,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B.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颂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擅长史论,文笔纵横姿肆,《六国论》是其代表作。

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

著名作品有《羊脂球》、《项链》、《一生》等。

二、(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有的则微带黄色。

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

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

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

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

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9、第3段引用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吃荔枝一史实,旨在说明什么?()A.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

B.荔枝不便于长途运输。

C.荔枝不耐贮藏。

D.要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10、对第三段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打比方列数字作引用B、列数字举例子作引用C、作诠释作引用下定义D、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11、对第二段划线字“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荔枝膜B、指代种皮C、荔枝肉D指荔枝的壳1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荔枝的果肉是假种皮和荔枝的膜。

B、《咏荔枝膜》诗描写,把壳比作“盈盈荷瓣风前落”和膜比作“片片桃花雨后娇”。

C、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一点都看不出洁白的面貌。

D、荔枝不易贮藏,现在只能保持三天,在四五天以后就色香味尽去。

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3. 下列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14.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5、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ú,阿谀,奉承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5分)16、补写出下面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唯见江心秋月白。

(2)千里烟波,。

(3)古来圣贤皆寂寞,。

(4)羽扇纶巾,谈笑间,。

(5)富贵不知乐业,。

五、(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8分)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

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

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

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

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