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大力实施,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量的农业机械进入了农民家庭,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农民交通意识淡薄,农村驾驶员违法违规操作,超速、超载、违法载人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因此,提高农村道路安全性迫在眉睫。

一、农村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乱堆乱放现象突出。大多数农村公路受资金所限,

设计、建设标准较低,宽度多为3.5-4米,本来供车辆通行已显得不宽余,但沿线许多村民已经形成一种不良习惯,随意在公路两侧路肩或路面上堆放建筑材料、柴草、垃圾等杂物,或任意在公路上打粮晒粮,从而严重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形成交通安全隐患。

(二)违规搭建现象凸显。一些企业或群众在公路两侧红线控制范围内建设住宅、饭店、修理店、等违法建筑的情况较为普遍,甚至将使公路“街道化”,不仅形成交通安全隐患,也为今后公路拓宽改造、提升技术标准埋下增加拆迁成本的隐患。

(三)超运超限屡禁不止。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商家在农村公路沿线投资建厂、开矿而导致大量货.物在农村公路运输,大吨位车辆严重超限运输,出现路面沉陷、坍塌、破损,直接缩短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威胁农村公路桥梁的安全。

(四)疲劳开车多。一些农村个体司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交通安全。为了多赚钱,司机日夜奔波,多拉快跑,疲劳驾驶,置乘客生命安全于不顾。乡村公路陡而险,弯而窄,由于路况不熟,疲劳开车,车速过快,其后果是可想而知。

(五)酒后驾车严重。农村民间节气较多,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群众来往增多、密集,有相当多的驾驶员在酒足饭饱后驾驶车辆,由于酒后驾驶反映迟钝、判断错误、措施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六)违法停车现象普遍。由于相当部分驾驶员对违法停车的事故隐患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常常是车辆在何处发生故障就停放于何处,既不靠边停放,又不设明显标志,在天气环境变化、驾驶能见度受阻的情况下,常常发生碰撞事故。

(七)车况不良。目前,城乡经济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很低。随着乡村和边远山区公路的开通,虽然改变了以往步行的历史,但由于农民资金短缺,

大多农民个体户买不起车况好的车辆,但又致富心切,便把眼光放在购买老残车辆。这些老残车辆又多数为已达或接近.报废年限的车辆,车况不良是这些车辆的共同特性。这此车辆廉价到手后,经简单修理,便上起路来搞起了运输,车辆长期带病行驶,正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最大祸根。

(八)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由于乡村和边远山区公路相对偏僻,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因警力不足呈半失管失控状态,使乡村和边远山区公路成为交通管理盲区和死角,不少人认为山高皇帝远,存在侥幸心理,而且购买无牌、报废、拼装车辆相对低廉,本小好运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空间,于是未经系统交通法规学习、驾驶技术培训以及对车辆保养维修就驾驶起机动车,或是购车不入户上牌,或驾驶报废车进行营运,从而埋下了事故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九)农村非客运车辆营运载客违法行为较为普遍

低速载货汽车、报废车、柴三机违法搭客问题在边远乡镇比较严重,也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形成重大事故隐患。

(十)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问题

由于公路、交通、市政等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交警部门的认识误区,对缺损的交通标志标线、基础设施、危险路段都不能及时完善或

认真整改。在一些重大活动中,上级部门也总是将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和标线施划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作为硬性规定交由.交警部门完成。有关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规定,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施划和交通设施的完善应属交通、城建部门规划,道路承建部门配套落实。但由于道路承建部门对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工作不够重视,主管部门也忽略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配套检查,因此未考虑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因素便给予道路验收合格,建成通车。

二、解决农村道路存在问题的建议

交通是一项由人、车、路和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单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家行为是很难取得根本性进展的。也不是一个部门,一项措施,一个阶段整治就能奏效的。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广大群众的配合。只有政府、市政、规划、工商、交通、交警、农机以及相关部门协同作战,综合研究和找出相应对策,然后重点突破,逐项解决,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一)充分发挥各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

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联动”的预防交通事故新机制作用,加快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进程。交通、市政、公路等部门要严格按照

职责职能范围,有效组织对事故多发、危险点段或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在路面维修中认真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农机部门对所辖车辆乱装滥载深入治理,工商部门对“马路市场”管理到位,各职能部门要严厉查处公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违规行为。

同时,建议党委、政府:一是把治理无牌无证、报废车、拼装车工作及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综合治理年终考核内容,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搞好乡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农村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下属的各基层组织,要把搞好交通安全作为大事来抓,自上而下,积极投入支持,形成合力,制定措施,按职责原则制定规章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并与基层组织责任人的政绩挂钩和纳入年度综合治理考评。二是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制,把交通安全责任、任务分解到每个单位,责任到人,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支持和配合下,从根本上杜绝和解决乡镇农村和边远山区公路半失管失控状态,真正实现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作用。三是借鉴一些地方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经验,拟由交警大队(中队)与乡镇政府建立联系点,聘请交通安全管理员,推动建立由镇政府负责的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

制,推进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延伸到村委会,解决乡村道路失管失控问题。.(二)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要形成法规。

对如何加强和抓好落实我镇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明确政府、安监、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的职责。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履行本部门在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的同时,还要加强协调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提高整体的管理效能,努力实现整体工作目标。

(三)努力解决山区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

要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把乡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上升到政府行为,切实解决农民乘车难的问题。这就要求党委、政府牵头,多家部门协作,大力发展山区农村的交通事业才是根本。除了要规范管理,还要加强农村地区客运运力。在边远山区、乡镇加强运力,一要政府牵头,二要政策优惠,在政府领导下并协调交通、运输、税收、工商、交警等多部门联合协作;要规范管理,则要加强打击违法经营,需要运管、交通、农机、交警等部门共同配合。因此,要积极鼓励农民购买客运汽车参加营运,并根据各乡镇圩集客流量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客运线路和班次,建立一个完善的乡村公共汽车机制,从根本上根治低速载货汽车、报废车、“柴三轮”等车辆违法搭客和二轮摩托车乱超滥载问题,迫

使“双重营运”的拖拉机、农用车走上正轨,服务于农业和专营货物运输,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乡镇农村和边远山区公路交通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