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用品知识

合集下载

个人防护用品知识(三篇)

个人防护用品知识(三篇)

个人防护用品知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会伤害劳动者的身体,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劳动防护用品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个人防护用品分类个人防护用品可按防护部位分为防护头、面、眼、呼吸道、耳、手、脚、身躯等8类,也可以依据用途分为防尘、防毒、防噪声、防高温热辐射、防微波和激光、防放射、防冲击、防机械外伤、防油、防碱、防坠落、防寒、防触电、防水和水上救生等。

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1.防护服。

防护服包括帽、衣裤、围裙及鞋盖等,主要是防止热辐射、射线、微波和化学污染物损伤皮肤或经皮肤侵入人体。

2.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有电焊工护目镜、炉窑工护目镜和面罩、防微波和防碎屑眼镜等。

3.呼吸防护器。

根据结构和原理呼吸防护器可分为自吸过滤式和送风隔离式两大类:(1)自吸过滤式是以佩戴者自身的呼吸为动力,将空气中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的防护器。

使用在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很高,且空气中的含氧量不低于18%的场所。

它分为机械过滤和化学过滤两种,机械过滤主要是用于防止粒径小于5m的呼吸性粉尘的吸入,通常称防尘口罩和防尘面具;化学过滤主要用于防止有毒气体、蒸气、毒烟雾等的吸入,通常称为防毒面具。

(2)防毒面具有滤毒盒或滤毒罐,又有全面罩与半面罩之分,常用的防毒滤料有相应的防护对象,各种型号涂有不同颜色,要注意其适用范围。

(3)隔离式呼吸器工作原理是将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离,通过输入空气或氧气来维持人体正常呼吸的防护器。

用在缺氧、尘毒污染严重、情况不明或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场合。

(4)隔离式呼吸器按供气形式可分为自给式和长管式两种类型。

自给式呼吸器自备气源,属携带型,根据气源的不同又分为氧气呼吸器和空气呼吸器和化学氧呼吸器;长管式呼吸器需借助机械动力经气管引入空气。

4.护耳器。

护耳器包括耳塞、耳罩、耳帽,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噪声危害。

5.防护手套。

主要是棉手套,也有用新型橡胶体或聚氨脂塑料浸塑制成的手套。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规(5篇)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规(5篇)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规个人防护用品是为了保护个人身体免受伤害而设计的产品。

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可以减少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及其使用方法和规则:1. 头部防护:- 安全帽是最常见的头部防护用品。

在需要防止物体掉落或碰撞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安全帽。

- 使用安全帽时应调整帽带的松紧度,使帽子紧贴头部,确保帽子不会滑落或脱落。

- 定期检查安全帽的状态,如有损坏或老化迹象,应立即更换。

2. 眼部防护:- 护目镜是最常见的眼部防护用品。

在需要防止尘土、飞溅物或化学物质进入眼睛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护目镜。

- 使用护目镜时应确保镜片清洁,没有划痕或损坏,以确保视野清晰。

- 不要触摸镜片,以免留下指纹或污渍,影响视野。

- 当使用化学材料时,应选择适应性好的防护眼镜,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效果。

3. 呼吸防护:- 口罩和呼吸防护器是常见的呼吸防护用品。

在有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或传染病等情况下,应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器材。

- 使用口罩时应确保面罩紧贴面部,鼻夹水平放置,并调整好面条松紧度。

- 使用呼吸防护器时应根据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或滤毒罐,确保过滤效果良好。

- 每次使用前检查口罩或呼吸防护器的状态,如有损坏或失效的迹象,应立即更换。

4. 手部防护:- 手套是常见的手部防护用品。

在接触化学品、尖锐物体或高温物体时,应选择适当的手套并佩戴。

- 使用手套前应确保手部干燥和清洁,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 每次使用前检查手套的状态,如有破损或老化,应及时更换。

5. 足部防护:- 安全鞋是常见的足部防护用品。

在需要防止重物压碾、踩踏或接触化学品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安全鞋。

- 确保安全鞋的合适度,鞋码大小合适、鞋带调整到适当的松紧度,确保鞋子紧贴脚部。

- 每天穿着前检查鞋子的状态,如有磨损、裂纹或鞋底磨平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6. 身体防护:- 防护服和防护面罩是常见的身体防护用品。

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一般知识

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一般知识

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一般知识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对于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劳保防护用品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并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关于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一般知识。

1. 耳塞:如果您在工作中常常接触到噪音,那么佩戴耳塞就非常必要。

耳塞可以减少噪音对耳膜产生的损伤,并防止听力受到影响。

2. 防尘口罩:如果您在工作环境中空气中存在粉尘、颗粒物或者有害气体,那么佩戴防尘口罩将有助于防止这些物质进入呼吸道,保护您的肺部。

3. 防护手套:手套是一种常见的劳保防护用品。

通过佩戴手套,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接触刺激性物质而对皮肤产生损伤,也能保护手部免受伤害。

4. 护目镜和面罩:如果您的工作环境中存在飞溅物、颗粒物或者有害气体,那么佩戴护目镜或者面罩将有助于保护您的眼睛和面部,防止受到伤害。

5. 防护服:某些工作环境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危险,例如化学品的泄漏。

在这种情况下,佩戴防护服将有助于防止这些危险物质对皮肤产生伤害。

6. 安全鞋:安全鞋是用于保护脚部免受刺激、撞击或者其他伤害的特殊鞋子。

在某些工作环境中,例如建筑工地或者工厂,佩戴安全鞋对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7. 防护帽:防护帽是一种用于保护头部免受坠落物、碰撞或者其他伤害的头盔。

在需要攀爬、工作下方有可能有物体掉落或者其他有安全隐患的工作环境中,佩戴防护帽非常重要。

8. 背带和腰带:在承受重物、长时间弯腰或者需要额外支撑的工作场所,佩戴背带和腰带可以帮助保护脊椎和腰部,预防腰部受伤。

一般来说,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尺寸和型号:不同人的身体大小和形状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尺寸和型号非常重要。

过大或者过小的劳保防护用品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效果。

2. 正确佩戴和使用: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劳保防护用品也非常关键。

确保防护用品贴合身体,没有过松或者过紧的感觉。

同时,根据操作的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一般知识

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一般知识

穿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一般知识个人劳保防护用品是指为了保护个人安全和健康而使用的各种设备、衣物和用品。

这些防护用品可以减少或避免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的一般知识:1. 头部保护:头盔是最常见的头部保护用品,用来防护头部受到撞击、坠落物和电弧等危险。

头盔一般由塑料或纤维制成,内部有缓冲层来减少冲击力。

2. 眼睛保护:眼睛是身体最脆弱的部位之一,所以必须保护好。

眼镜、护目镜和面罩是常见的眼睛保护用品,用来防止眼睛受到异物、化学品、高温和辐射等危险。

3. 呼吸系统保护:呼吸系统保护用品包括口罩、呼吸器和防毒面具等,用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颗粒物和烟尘等造成的呼吸道疾病。

4. 耳朵保护:耳塞、耳罩和耳机等用品可以防止噪音对听觉系统造成的损害。

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佩戴耳朵保护用品。

5. 手部保护:手套是最常见的手部保护用品。

不同类型的手套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材料,例如防切割手套、防化学品手套和绝缘手套等。

6. 脚部保护:安全鞋是最常见的脚部保护用品,用于防止足部受到坠落物、刺穿和滑倒等危险。

安全鞋通常有钢帽和防滑底,可以有效保护脚部。

7. 身体保护:防护服、防护背心和防护裤等用品用来保护身体免受划伤、破损和电弧等危险因素。

8. 防护带:例如安全带、绳索和吊具等用品用来保护人员在高处、悬崖和狭窄空间等危险环境中的安全。

9. 防护装置:例如护栏、安全网和防护罩等用品用来隔离和保护人员远离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危险场所。

10. 个人清洁用品:个人清洁用品包括手部消毒液、洗手液和清洁纸巾等,用来保持个人卫生和预防疾病传播。

除了佩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正确佩戴:正确佩戴个人劳保防护用品非常重要,要按照使用说明或培训要求正确戴上和调整。

佩戴过程中要确保合适、舒适并能有效保护。

2. 定期检查和更换:个人劳保防护用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损和老化,所以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损坏的或过期的用品,以确保其正常功能。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范文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范文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范文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个人安全和健康的设备、器具或装置。

在工作、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对于预防事故和保护个人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提供使用和检查的相关知识。

一、头部防护用品1. 安全帽:安全帽适用于建筑工地、工业生产等需要防护头部的场景。

在佩戴安全帽时,应将帽帽拉紧,确保头部完全被包裹住。

帽沿应保持平直,不要翘起。

同时,在佩戴安全帽期间,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安全帽掉落。

2. 防护眼镜和面罩:防护眼镜和面罩主要用于保护眼睛和面部不受飞溅、碎片等伤害。

在佩戴防护眼镜和面罩前,应检查其透明度是否良好,有无破损。

佩戴时,应调整好鼻梁屈曲度,确保舒适并紧密贴合。

二、呼吸道防护用品1. 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适用于防护灰尘、颗粒物、病菌等。

在佩戴一次性口罩前,应检查其有无破损或变形。

佩戴时,应将口罩紧贴面部,鼻夹应贴合鼻梁,确保呼吸时没有漏风现象。

使用一次性口罩的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

2. 防毒面具:防毒面具适用于防护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等。

在佩戴防毒面具前,应先进行密封测试,确保没有漏气现象。

佩戴时,应将面具紧贴面部,调整好头带,确保舒适并贴合。

三、手部防护用品1. 防护手套:防护手套适用于防护化学品、腐蚀物等对手部有害的物质。

在佩戴防护手套前,应确保手部干燥和清洁。

佩戴时,应将手套完全套住手部,确保没有松动。

使用后,应轻轻脱下手套,并避免直接接触外表面。

四、足部防护用品1. 安全鞋:安全鞋适用于建筑工地、工业生产等需要防护脚部的场景。

在穿着安全鞋前,应检查其有无破损、变形或松动。

穿着时,应确保鞋带系好,脚完全适应。

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定期检查鞋底、鞋面等部位是否磨损严重,需要及时更换。

五、身体防护用品1. 防护服:防护服适用于处理危险物质、环境等需要全身防护的场景。

在穿戴防护服前,应检查其有无破损或变形。

穿戴时,应仔细检查并扣好扣子、拉链等。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简称PPE)是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一种装备,旨在保护个人免受潜在伤害和危险环境的影响。

合理使用和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对于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常见的检查知识。

一、头部防护1. 安全帽:在需要进行工作时,特别是在施工现场和工业环境中,佩戴安全帽是必要的。

使用安全帽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正确尺寸的安全帽,确保帽壳紧密贴合头部;- 检查安全帽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裂纹;- 确保安全帽内部的悬挂装置和带子完好无损;- 定期更换老化和破损的安全帽。

二、眼部防护2. 护目镜和面罩:在进行化学实验、焊接和打磨等工作时,眼部防护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护目镜和面罩的注意事项如下:- 在操作前,检查护目镜和面罩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确保护目镜和面罩可以完全保护眼睛,并防止异物进入;- 如果眼部防护器材已损坏或变得模糊,应立即更换。

三、呼吸道防护3. 口罩和呼吸防护器:在有毒气体、灰尘或细菌等危险物质环境下,佩戴合适的口罩和呼吸防护器是必要的。

正确使用和检查呼吸道防护装备的方法如下:- 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密封性能;- 在操作前检查呼吸防护器的过滤装置是否正常;- 检查头带是否完好无损,以保证稳固性;- 了解呼吸防护器的使用寿命,并及时更换。

四、手部防护4. 手套和防护手套:在进行化学、电焊、装配等操作时,佩戴合适的手套可以保护双手免受伤害。

正确使用和检查手部防护用品的要点包括:- 选择合适的手套材料和尺寸,以确保灵活性和舒适性;- 在进行操作之前,检查手套是否有任何损坏或穿透,如裂纹、破洞等;- 在使用化学品时,使用适用于该化学品的特殊防护手套;- 使用手套时,避免触摸面部或其他可污染部位。

五、足部防护5. 安全鞋和防护靴:在工业和建筑现场、机械操作中,穿戴适宜的安全鞋和防护靴能有效保护足部免受伤害。

个人防护用品常识(三篇)

个人防护用品常识(三篇)

个人防护用品常识个人防护用品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为防御各种职业毒害和伤害而在劳动过程中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用品的总称,亦称为个人防护装备或个体劳动保护用品。

在某些情况下,如发生中毒事故或设备检修时,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起到重要的防护作用。

个人防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护鞋帽、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眼镜、隔音器、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剂等,主要起的作用有两种:隔热屏蔽与吸收过滤。

起隔热屏蔽作用的有防护服装、口罩、帽、手套、防护面具、隔音器等。

例如,根据接触职业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以分别装备防尘、防酸碱腐蚀、防高温辐射和防放射性物质沾污的防护服装等;根据噪声的频谱和强度可装备内耳或外耳隔音器等,用以减小劳动者直接接触或受污染的程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起吸收过滤作用的有呼吸防护用具和防护眼镜,如过滤式防毒面具能吸收过滤有毒气体和粉尘,防护眼镜片可选择地吸收、过滤紫外线等。

由于眼部受伤是工业中发生频率比较高的一种工伤。

因此应根据作业性质,选择不同类型的防护眼镜:固体碎屑的防护眼镜,主要用于抵御金属或砂石碎屑等对眼睛的机械损伤;化学溶液的防护眼镜,主要用于防御具有刺激或腐蚀性化学溶液对眼睛的化学损伤;辐射防护镜,主要用于防御过强的紫外线等辐射对眼睛的危害。

呼吸防护器包括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种类甚多。

根据结构和作用原理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

其中,过滤式呼吸防护器也称净化式防护器。

机械过滤式适用防御各种粉尘、烟或雾等有害物质,常称为防尘口罩。

性能好的口罩能过滤掉细尘,并有较好的通气性,阻力小。

这类口罩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粉尘等阻塞滤料孔隙,阻力会增大,须注意更换滤料。

化学过滤式适用防毒,也称防毒面具。

薄橡皮制的面罩,用一软管或直接连接药盒。

如有害物质不刺激皮肤,可只用一个连接药盒的口罩。

因要净化的毒物不同,需选用不同的滤料。

常用的滤料活性碳对各种气体和蒸气都有不同程度的吸附作用。

而隔离式呼吸防护器,也称供气式防护器。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三篇)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三篇)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检查知识一、安全帽1、它是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名为安全帽。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有的工人对安全帽的防护作用认识不够,嫌麻烦,怕热或楼上和室内装饰施工时,自认为危险程度不大,不戴安全帽,这也是很危险错误的。

2、检查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应有冲击吸收性能和耐穿刺性能试验指标。

施工现场对安全帽若有特殊性能要求,应有绝缘性能和阻燃性能指标,检查帽壳是否有裂纹或破损,安全帽的组成件帽壳、帽衬、下颏带、锁紧卡等是否齐全。

安全帽应有使用日期,从产品制造完成之日计算,塑料帽、纸胶帽不超过2年半,玻璃钢(维纶钢)橡胶帽不超过3年。

每顶安全帽有四项永久性标记:制造厂名称、商标、型号;制造年月;生产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编号。

正确戴好安全帽,帽初与帽壳有一定间隙,帽衬顶间隙为25~50mm,四周为5~20mm,适当系紧下颏带。

二、安全带1、安全带是高处作业工人预防坠落伤亡的防护用品,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

2、安全带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使用3m以上长绳应加缓冲器,自锁钩用吊绳例外。

缓冲器速差式装置和自锁钩可以串联使用。

不准将绳打结使用。

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使用。

安全带上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掉。

更换新绳时要加绳套。

安全带使用两年后,按批量购入情况,抽验一次,围杆带做静负荷试验。

以2206N(225kgf)拉力5min,无破断可继续使用。

对抽试过的样带,必须更换安全绳后,才能继续使用,使用频繁的绳,要经常做外观检查,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更换新绳。

带子使用期为3~5年,发现异常提前报废。

安全带的腰带必须是一整根,其宽度为40~50mm,长度为1300~1600mm。

护腰带宽度不小于80mm,长度为600~700mm。

带子接触腰部分垫的柔软材料,外层用织带或轻革包好,边缘圆滑无角。

带子缝合线的颜色和带颜色一致。

用杆带折头缝成方形框中,用直径4.5mm 以上的金属铆钉一个,下垫皮革和金属的垫圈,铆面要光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防护用品知识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职业病危害而随身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按照防护部位,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分为防护头盔、防护服、呼吸器官防护用具、防护眼镜、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皮肤防护用品七大类。

在生产现场,为防止意外重物坠落击伤、生产中不慎撞伤头部,或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工人应佩戴安全防护头盔。

防护头盔多用合成树脂类橡胶等制成。

我国国家标准GB2811-81对安全头盔的形式、颜色、耐冲击、耐燃烧、耐低温、绝缘性等技术性能有专门规定。

根据用途,防护头盔可分为单纯式和组合式两类。

单纯式有一般建筑工人、煤矿工人佩带的帽盔,用于防重物坠落砸伤头部。

机械、化工等工厂防污染用的以棉布或合成纤维制成的带舌帽亦为单纯式。

组合式的主要有电焊工安全防护帽、矿用安全防尘帽、防尘防噪声安全帽。

防护服包括帽、衣、裤、围裙、套裙、鞋罩等,有防止或减轻热辐射、X- 射线、微波辐射和化学污染机体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四种:防热服:防热服应具有隔热、阻燃、牢固的性能,但又应透气,穿着舒适,便于穿脱;又分为非调节和空气调节式两种。

防化学污染物的服装: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涂有对所防化学物不渗透或渗透率小的聚合物化纤和天然织物做成,并经某种助剂浸轧或防水涂层处理,以提高其抗透过能力,如喷洒农药人员防护服;另一类是以丙纶、涤纶等织物制作,用以防酸碱。

对这些防护服,国家有一定的透气、透湿、防油拒水、防酸碱及防特定毒物透过的标准。

微波屏蔽服:有两类:?金属丝布微波屏蔽服;?镀金属布微波屏蔽服。

这种屏蔽服具有镀层不易脱落、比较柔软舒适、重量轻等特点,是目前较新,效果较好的一种防微波屏蔽服。

防尘服:一般用较致密的棉布、麻布或帆布制作。

需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尘性,式样有连身式和分身式两种,袖口、裤口均须扎紧,用双层扣,即扣外再缝上盖布加扣,以防粉尘进入。

防护眼镜:防护眼镜一般用于各种焊接、切割、炉前工、微波、激光工作人员防御有害辐射线的危害。

可根据作用原理将防护镜片分为两类:反射性防护镜片:根据反射的方式,还可分为干涉型和衍射型。

吸收性防护镜片:根据选择吸收光线的原理,用带有色泽的玻璃制成,例如接触红外辐射应佩戴绿色镜片,接触紫外辐射佩戴深绿色镜片,还有一种加入氧化亚铁的镜片能较全面地吸收辐射线。

复合性防护镜片:将一种或多种染料加到基体中,再在其上蒸镀多层介质反射膜层。

由于这种防护镜将吸收性防护镜和反射性防护镜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防护效果。

防护面罩:防固体屑末和化学溶液面罩:用轻质透明塑料或聚碳酸酯塑料制制作,面罩两侧和下端分别向两耳和下颌下端及颈部延伸,使面罩能全面地覆盖面部,增强保护效果。

防热面罩:除与铝箔防热服相配套的铝箔面罩外,还有用镀铬或镍的双层金属网制成,反射热和隔热作用良好,并能防微波辐射。

电焊工用面罩:用制作电焊工防护眼镜的深绿色玻璃,周边配以后硬纸纤维制成的面罩,防热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电绝缘性。

包括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根据结构和作用原理,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呼吸防护器两大类。

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是以佩戴者自身呼吸为动力,将空气中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

适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不高,且空气中含氧量不低于18%的场所,有机械过滤式和化学过滤式两种。

隔离(供气)式呼吸防护器:经此类呼吸防护器吸入的空气并非经净化的现场空气,而是另行供给。

按其供气方式又可分为自带式与外界输入式两类。

防噪声用具:耳塞:为插入外耳道内或置于外耳道口的一种栓,常用材料为塑料和橡胶。

按结构外形和材料分为圆锥形塑料耳塞、蘑菇形塑料耳塞、伞形提篮形塑料耳塞、圆柱形泡沫塑料耳塞、可塑性变形塑料耳塞和硅橡胶成型耳塞、外包多孔塑料纸的超细纤维玻璃棉耳塞、棉纱耳塞。

对于耳塞的要求为:应有不同规格的适合于各人外耳道的构型,隔声性能好、佩戴舒适、易佩戴和取出,又不易滑脱,易清洗、消毒、不变形等。

耳罩:常以塑料制成呈矩形杯碗状,内具泡沫或海绵垫层,覆盖于双耳,两杯碗间连以富有弹性的头架适度紧夹于头部,可调节,无明显压痛,舒适。

要求其隔音性能好,耳罩壳体的低限共振率越低,防声效果越好。

防噪声帽盔:能覆盖大部分头部,以防强烈噪声经骨传导而达内耳,有软式和硬式两种。

软式质轻,导热系数小.声衰减量为24dB,缺点是不通风。

硬式为塑料硬壳,声衰减量可达30至50dB。

对防噪声工具的选用,应考虑作业环境中噪声的强度和性质,以及各种防噪声用具衰减噪声的性能。

各种防噪声用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选用时应认真按照说明书使用,以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主要指防护手和前臂皮肤污染的手套和膏膜。

(一)手套:防护手套必须足够结实,确保在工作过程中不破损或开裂。

皮革或缝制的工作手套不适合处理化学品时使用。

在戴、脱手套时,确保工人裸手不接触污染手套的外面。

(二)防护油膏:在戴手套感到妨碍操作的情况下,常用膏膜防护皮肤污染。

干酪素防护膏可对有机溶剂、油漆和染料等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对酸碱等水溶液可用由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制成的胶状膜液,涂布后即形成iangkan单场防护膜,唯洗脱时可用乙酸乙酯等溶剂。

防护膏膜不适于有较强摩擦力的操作。

对于有些全身都暴露于有害因素,尤其是放射性物质的职业,例如介入手术医生,应佩带能防护全身的由铅胶板制作的复合防护用品。

考虑到医生工作的特殊性,防护用品不仅要有可靠的防护效果,还要轻便、舒适、方便使用。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不同于一般的灾害救援,参加救援的人员必须考虑自身防护问题,否则不但救不了人而且有可能使自己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近年来,国内化学事故救援工作多次传来了消防官兵在实施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的报道,2000年6月18日山东即墨市大众液化气站的液化气泄漏处置中“消防官兵被呛得晕过去,经抢救醒了又战斗,”“有两人一度危险,经抢救才脱险。

”2003年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爆炸事故,9人死亡,三人重伤,政府调集1万多人参加抢险紧急疏散15万群众,其中中毒人员就有消防官兵。

2004年7月17日,开封石油化工厂反应釜发生泄漏,白色的氯化氢气体随风飘散,致使376人中毒,消防官兵也有中毒现象发生。

以上这些案例,消防官兵都已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但是部分官兵还是出现了中毒症状,为什么在采取了基本的防护措施还会中毒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1.1消防官兵的基本业务理论知识不是很高,特别是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掌握不够消防部队基层官兵对于化学品的性质了解少,特别是对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方面,主要包括一般的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挥发性、放射性,以及化学品浓度范围的危害程度。

然而我们消防官兵往往在处置化学品事故中不能够很好的了解熟悉化学品的物化性质就大胆处置,有些消防员对化学品的侦毒检测不到位甚至就不检测关凭经验来做判定,从而引起了消防员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发生。

1.2在化学事故中应急救援中对防护器使用条件不够了解有些消防官兵在处置化学品事故中不管化学品的浓度、毒性、腐蚀性大小、危害程度、任务要求和环境因素等条件就使用同种防护器具或不分防护等级,从而导致使用防护器具防护效果不好甚至起反作用导致人员的中毒甚至伤亡。

1.3进行必要的防护训练和教育缺少在基层部队一般都侧重于战士的业务、体能训练对于在处置危险品事故的防护训练和理论教育很少涉及或基本不重视。

1.4处置完化学事故后洗消工作不到位在处置成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我们消防官兵往往安全戒备就松下来了,卸掉装备就不管了,认为处置完了就没事了而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这些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一些使用的器具主要包括:空气呼吸器、防化服、堵漏器材,自身的衣服等等,因为消防员在使用这些装备处置过程中多少会有化学品遗留在上面,这些残留化学品也会慢慢渗透到自身的衣服或是皮肤上,从而引起消防员中毒的情况发生。

2.1了解常见化学品的物化性质及做好侦毒检测消防员要对于一般的化学品物化性质要熟悉,如:液化石油气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石油加工过程中所得出的各类烃类化合物,包括丙烷、丙烯、异丁烷、丁二烯、异丁烯等;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加压以液态储存和运输,液体的密度约为水的一半,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液化石油气无色、无臭,吸入后会造成恶心或头痛,吸入过多有麻醉性。

液氯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氯气有剧毒,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在肺中发生淤血和水肿,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mg/L,超过2.5kg/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氨是有毒气体,能侵袭湿皮肤、黏膜和眼睛,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浓度超过1700ppm 可引起严重咳嗽,剧烈的肺水肿和窒息,可在半个小时内立即死亡。

接触液化无水氨也引起严重冻伤。

等等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品的熟知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做好防护避免伤亡我们在处置化学品事故中要对危险品认真负责的进行侦测,不能关凭经验来做判定,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学事故采取不同的侦检手段,运用不同的侦测仪器。

如对于有毒的液体我们应该向技术人员了解情况后利用智能型水质分析器对液体采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处置方法。

对于侦测化学有毒气体,我们可用MX21型有毒气体侦测仪及AF2军用毒剂侦检仪进行多种有毒、可燃气体的侦测。

对于放射性物质我们可以采用MCB核及放射性物质探测仪来进行侦测,只有做好了侦测消防人员彻底了解了化危品的物化性质才能更好的更安全的处置事故2.2熟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防护器材防护等级的使用分类通常,用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防护器材按用途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呼吸道防护器材,一类是皮肤防护器材。

这些器材在设计、使用权限、防护性能方面各不相同,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器材的性能和特点的前提下,才能使它真正达到防护的目的。

呼吸道防护器材按其使用环境分为过滤式和供气式两大类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器是靠过滤原理清除空气中的有毒物,亦称净化呼吸器,这类器材仅当空气中含氧量不低于18%时方可使用。

其净化作用由机械过滤、吸附、化学反应和催化等来完成。

常用的有颗粒机械性过滤方法,可以有效地除去空气中的粉尘、雾气和金属粉尘等;气体和蒸汽过滤呼吸器是采用化学过滤方法去除有毒气体和蒸汽,其过滤器内装有浸渍催化剂的颗粒活性炭,空气通过过滤器时,其中的毒物被吸附在活性炭上与之发生化学反应;而颗粒、气体和蒸汽过滤呼吸器则具有以上两种呼吸器的功能,故称通用型过滤呼吸器。

供气式呼吸器使人员的呼吸器官与有毒空气隔绝,由器材本身供给人员呼吸用的空气和氧气,亦称隔绝式。

目前有自给式供气呼吸器和非自给式供气呼吸器两大类。

自给式供气呼吸器能自身供给空气(氧气),能在各种有毒气体和缺氧的条件下提供呼吸道保护。

这类面具有隔绝式氧气面具、压缩空气呼吸器和化学生氧面具等。

非自给式供气呼吸器是借助软管或管路连通无污染空气源向使用者提供洁净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