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是由多个硬件组件和软件组成的,下面将对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进行详细介绍:
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它是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的部件。
它包括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器负责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其解码,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执行指令中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2.内存(RAM):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
它可以被CPU直接访问,因此它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很大的影响。
内存的容量越大,计算机就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
3.硬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的主要设备。
它使用磁盘来存储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数据并且可以随时读取和写入数据。
4.显示器:显示器是计算机用来显示图像和文字的设备。
它通常使用液晶技术或CRT技术来显示图像。
5.键盘:键盘是计算机用来输入数据和指令的设备。
它通常包括字母、数字、符号和功能键。
6.鼠标:鼠标是计算机用来控制光标和选择菜单的设备。
它通常包括左键、右键和滚轮。
7.声卡:声卡是计算机用来处理声音信号的设备。
它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可以控制音量和音效。
8.网卡:网卡是计算机用来连接网络的设备。
它可以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或局域网中。
9.电源:电源是计算机用来提供电力的设备。
它可以将交流电转换成计算机所需的直流电。
总之,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鼠标、声卡、网卡和电源等多个硬件组件,这些组件共同协作,才能使计算机正常运行。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

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微型计算机是一种小型的个人计算机,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HDD或SSD)、图形处理单元(GPU)、主板、电源、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下面将对这些硬件进行详细介绍。
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并处理数据。
它包含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执行各种运算。
2.内存(RAM):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它比硬盘速度更快,可以快速读写数据,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常见的内存类型包括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3.硬盘(HDD或SSD):硬盘是用于永久存储数据的设备,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等。
传统的硬盘(HDD)采用机械旋转的磁盘和读写磁头来存储和访问数据,而固态硬盘(SSD)使用闪存芯片来实现数据存储和读写,速度更快。
4.图形处理单元(GPU):GPU是用于处理图形和图像相关计算的专用芯片。
它可以并行处理大量的图形运算,用于游戏、图像处理和科学计算等领域,提供更高的图形性能和渲染速度。
5.主板:主板是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电路板,其中集成了各种硬件设备和连接器。
它连接并支持CPU、内存、硬盘、GPU等其他硬件,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6.电源:电源是提供微型计算机所需电能的设备。
它将交流电源转换为计算机所需的直流电,为各个硬件组件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7.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人类的指令和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扫描仪等。
8.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或输出给用户。
常见的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此外,微型计算机还包括其他硬件部件,如扩展卡(例如显卡、声卡、网卡等)、风扇(用于散热)、散热器(用于散热)以及各种接口和连接器等。
总结起来,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图形处理单元、主板、电源、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微型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硬件结构图

从前端表面上可以分为 球面、柱面、平面、平面直 角和完全平面等类型。 ■
评价显示器指标
(1)分辨率 指像素数,在屏幕上共有多少行扫描线,每一 行扫描线中共有多少个点 如 640×480 800×600 1024×768 1280×1024等 (2)点距 像素中心与像素中心之间的距离,电子束每扫描 两 个 点 之 间 的 距 离 , 一 般 有 0.31mm 0.28mm 0.26mm 0.25mm等 (3)扫描方式 逐行扫描 (有绿色环保标志,同时可防静电低发热防幅射 消磁) 隔行扫描 (4)尺寸(指屏幕对角线长度) 一般有14,15,17,19、21 英寸或更大 ■
位置
主机箱内
(内存条)
机箱内(硬盘) 机箱外(磁盘/ 光盘/ 散存 / 移动硬盘…)
半导体 物理介质 (电子设备) 临时存放 存储时效 断电后信息消失 快 存取速度
与CPU直接交换信息
容量
较小
磁设备 光设备 永久存储 信息不受电源影响 慢 难与CPU速度匹配 大(无限)
功能
存放系统当前正在 处理和执行的信息
I/O总线
DB 数据总线 AB 地址总线 CB 控制总线
总线
I/O控制器
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系统板 上有多个扩 展槽,用来 连接各种接 口板,扩展 槽与I/O总 线相连。
中央处理器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都集成在 一块芯片上称之为 微处理器,它是微 机的核心部件。
打印机
• 针式打印机 点阵 9针 16针 24针 • 喷墨打印机 使用专用墨水 • 激光打印机 无噪声 、 分 辨 率 高、 打 印速度快
微型计算机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一、CPU、内存、接口和总线的概念点击折叠视频:CPU、内存、接口和总线的概念1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微型计算机包含了多种系列、档次和型号等。
这些计算机的共同特点是体积小,适合放在办公桌上使用,而且每个时刻只能一人使用,因此又称为个人计算机(PC)。
图1-3是PC的典型结构。
2主板主板是固定在微型计算机主机箱箱体上的一块电路板。
主板上装有大量的有源电子元件。
其中主要组件有CM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内存插槽、CPU插槽、键盘接口、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驱动器接口、总线扩展插槽(提供ISA、PCI 等扩展槽)、串行接口(COM1、COM2)、并行接口(打印机接口LPT1)、USB接口等。
因此,主板是计算机各种部件相互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3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等。
计算机的运转是在CPU的指挥控制下实现的,所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都是由它完成的。
因此,CPU是决定计算机速度、处理能力和产品档次的关键部件。
图1-3 PC的典型结构4内存储器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通常分别简称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是计算机用于直接存取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计算机在执行程序前必须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中,这种装入信息的操作称为“写入”;所执行的指令及处理的数据,也必须从内存取出,这种取出信息的操作称为“读出”。
存储器读出信息后,原内容保持不变;向存储器写入信息,则原内容被新内容所代替。
由于内存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的,没有机械装置,所以内存的读写速度远远高于外存,但容量也相对较小,主要用来存放计算机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又分如下两种:(1)只读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存储的内容由厂家一次性写入,并永久保存下来,用户只能从ROM读出原有内容,不能再向其写入新内容,因此称为只读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常见的微型计算机由哪五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微型计算机常见的微型计算机由哪五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功能2011-02-20要具体的微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其中存储器又分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通常我们把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统称为外围设备;而运算器和控制器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
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习惯上称为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运算器是微机的运算部件;控制器是微机的指挥控制中心。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微处理器的所有组成部分都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目前广泛使用的微处理器有:intel公司的80486、pentium(奔腾)、pentiumpro(高能奔腾)、pentiummmx(多能奔腾)、pentiumii(奔腾二代)、pentiumiii(奔腾三代)、pentiumiv(奔腾四代);amd公司的amdk5、amdk6、amdk7等。
[我们熟知的286、386、486,指的是80286、80386、80486处理器。
因为在美国数字不能申请为商标,所以从80486以后,intel开始用pentium作为处理器的名称。
]表征微机运算速度的指标是微机cpu的主频,主频是cpu的时钟频率,主频的单位是mhz(兆赫兹)。
主频越高,微机的运算速度越快。
2.内存储器(主存)目前,微型计算机的内存由半导体器件构成。
内存按功能可分为两种:只读存储器(readonlymory,简称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ory,简称ram)。
rom的特点是:存储的信息只能读出(取出),不能改写(存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一般用来存放专用的或固定的程序和数据。
ram的特点是:可以读出,也可以改写,又称读写存储器;读取时不损坏原有存储的内容,只有写入时才修改原来所存储的内容。
断电后,存储的内容立即消失。
微型计算机硬件

特点:ROM中的数据断电后仍然保存。 (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RAM:存放用户数据和程序。断电后内容丢失,RAM中的内容 可随时读写。
系统对内存的识别是以Byte(字节)为单位,每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
CPU插槽 芯片组 内存插槽 系统BIOS,提供最基本的硬件控制功能板的板载功能 随着主板技术的发展,主板已经不单一的是搭 载CPU、内存、硬盘以及外设的平台,而是可以附加 许多原来由各种类型的卡所承担的功能。这些功能 称为板载功能。
限变得模糊,大、小、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系 统结构相类似。
微型计算机可分为IBM-PC兼容机和苹果机两大类。
微型计算机硬件
微机系统结构示意图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 I/O (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接口电路和总线组成。
中 央 处 理 器 内存插槽 主存储器 外存接口 硬盘等 I/O接口 键盘显示 其他I/O 各种外设
CPU
Cache
RAM
外存
(3)外部存储器(硬盘、光盘、移动盘)
外存特点:顺序存取/块存取,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不能 由CPU直接访问,存放暂时不用的数据和程序。 1)硬盘 硬盘存储器的基本组成是硬盘盘片和硬盘驱动器,硬盘盘片由 涂有磁性材料的铝合金构成。 磁道 柱面
扇区
特点:工作速度较快、存储容量大,已超过 1TB,一般配置的硬盘容量为几百GB。 硬盘驱动器:常用字母C:、D: ……来标识。 柱面:磁盘上同一编号的磁道构成柱面
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
成,了解和认识微型计算机的各部分设备。初步掌 握微型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正确连接方法及购机常识。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3篇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第一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概述微型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个人日常工作和娱乐等方面的计算机,其基本结构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
1. 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最核心的部分,它是负责处理各种指令和数据的大脑。
CPU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因此在选择CPU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合适的型号。
CPU主要由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其中控制器负责指导CPU完成各种操作,而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实现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除此之外,CPU还包括寄存器和高速缓存,它们的作用是缓存一些频繁使用的指令和数据,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2. 存储器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部分,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
RAM是计算机中最常见的存储器,它可以被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用来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代码。
RAM的容量通常按照兆字节(Megabyte,简称MB)或者千字节(Kilobyte,简称KB)来计算,容量越大,能够同时存储的数据和程序代码就越多。
ROM是一类只能读取,不能写入的存储器,其中记录了一些固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ROM中的程序和数据不会被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改变,因此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用来输入数据和指令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键盘是计算机最常见的输入设备,可以输入各种文字和命令;而鼠标则可以通过移动鼠标指针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4.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用来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给用户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其中显示器可以显示计算机处理的图像和文字,而打印机则可以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打印出来。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字节: 字节 8个二进制位,是计量存储容量的基
本单位,英文名Byte,简称B。
1B=8bit 1MB=1024KB
1KB=1024B 1GB=1024MB
返回
内存条内存条-随机存储器
(RAM(RAM-random access memory)
性能
硬件 系统 软件 系统
存储器是计算机存储信息地方,中央处理器把将要进行处理的信息或 已处理完的信息均存放在存储器中。它就像一个工厂的仓库,待处理 的原料、半成品以及出产后的成品均放在仓库中。存储容量的大小在 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机整体处理数据的能力。 内存是仅次于CPU的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2G内 内存是仅次于 的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 内 的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 存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基本配置。 存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基本配置。
软件 系统
输入设备
控制器
返回
数据流 控制流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输入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存储器
硬件 系统 软件 系统
运算器
输入设备 数据流 控制流
控制器
输出设备
返回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逻辑构成
裸机
硬件 系统 软件 系统
windows系统 基本操作平台 系统-基本操作平台 系统 管理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软件资源和数 设备驱动程序 据,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 Office等软件
硬件 系统
裸机: 裸机:即是电脑硬件的组合
显 示 器 声卡 显卡
内存 电 源
硬件 系统 软件 系统
键 盘 主 CPU 板 硬
返回
CPU
运算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控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TDP功耗: TDP功耗:TDP的英文全称是“Thermal Design Power”,中文翻译为“热设计功耗”,是反应一颗处理器 热量释放的指标,它的含义是当处理器达到负荷最大的时候, 释放出的热量,单位为瓦(W)。 CPU的TDP功耗并不是CPU的真正功耗。CPU的功耗(功率) 等于流经处理器核心的电流值与该处理器上的核心电压值的 乘积。而TDP是指CPU电流热效应以及其他形式产生的热能, 他们均以热的形式释放。显然CPU的TDP小于CPU功耗。换 句话说,CPU的功耗很大程度上是对主板提出的要求,要求 主板能够提供相应的电压和电流;而TDP是对散热系统提出 要求,要求散热系统能够把CPU发出的热量散掉,也就是说 TDP功耗是要求CPU的散热系统必须能够驱散的最大总热量。
32/64位指的是CPU位宽,更大的CPU位宽有两个好 处:一次能处理更大范围的数据运算和支持更大容量的 内存。对于前者,普通用户暂时没法体验到其优势,但 对于后者,很多用户都碰到过,一般情况下32位CPU只 支持4GB以内的内存,更大容量的内存无法在系统识别 (服务器级除外)。于是就有了64位CPU,然后就有了 64位操作系统与软件。
九、封装形式(体积、散热、安装方便可靠)
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 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进 行安装的CPU使用PGA(Ceramic Pin Grid Arrau Package插针 栅格阵列)方式封装,现在还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 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装技术。由于市场竞争日 益激烈,目前CPU封装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 PLGA即塑料焊盘栅格阵列封装。由于没有使用针脚,而 是使用了细小的点式接口,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少的信号传输 损失和更低的生产成本,可以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 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 产成本。目前Intel公司Socket 775接口的CPU采用了此封装。
六、缓存: 缓存,Cache,它也是决定CPU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什么要引入缓存?在解释之前必须先了解程序的执行过 程,首先从硬盘执行程序,存放到内存,再给CPU运算与 执行。由于内存和硬盘的速度相比CPU实在慢太多了,每 执行一个程序CPU都要等待内存和硬盘,引入缓存技术便 是为了解决此矛盾,缓存与CPU速度一致,CPU从缓存 读取数据比CPU在内存上读取快得多,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当然,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等原因,缓存都很小。目 前主流级CPU都有一级和二级缓存,高端的甚至有三级缓 存。
CPU主要参数及规格型号
一、CPU架构,就是CPU核心的设计方案。目前 CPU大致可以分为X86、IA64、RISC等多种架构,而 个人电脑上的CPU架构,其实都是基于X86架构设计的, 称为X86下的微架构,常常被简称为CPU架构。 更新CPU架构能有效地提高CPU的执行效率,但也 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因此CPU厂商一般每2-3年 才更新一次架构。近几年比较著名的X86微架构有Intel 的Netburst(Pentium 4/Pentium D系列)、Core (Core 2系列)、Nehalem(Core i7/i5/i3系列),以 及AMD的K8(Athlon 64系列)、K10(Phenom系 列)、K10.5(Athlon II/Phenom II系列)。
OPGA封装(有机管脚阵列)。这种封装的基底使用的是玻璃 纤维,类似印刷电路板上的材料。 此种封装方式可以降低阻抗和 封装成本。OPGA封装拉近了外部电容和处理器内核的距离,可 以更好地改善内核供电和过滤电流杂波。AMD公司的AthlonXP系 列CPU大多使用此类封装。
10、规格型号 自处理器诞生起,处理器命名编号的变化便贯穿其中.早期 处理器的命名方式相当直接、明了,比如P3-933、P42.4GHzC,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处理器的规格及功能. 现在引入 了新的“数字”命名规范.这项命名方式的改变主要是希望将 处理器的重点不再只集中在“频率”, 凸显出每个产品的性 能差异. 如T开头的为笔记本CPU,E、X、Q开头的为台式PC 的CPU,其中E开头的是双核,X、Q开头的是四核.
二、CPU制造工艺:
我们常说的CPU制作工艺是指生产CPU的技术水平,改 进制作工艺,就是通过缩短CPU内部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 离,使同一面积的晶圆上可实现更多功能或更强性能。制作 工艺以纳米(nm)为单位,目前CPU主流的制作工艺是 45nm和32nm。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先进的制作工艺能带 来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超频潜力。 三、CPU位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主频、倍频、外频、前端总线频率、超频: CPU主频,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以MHz和 GHz为单位。主频=外频x倍频。而我们常说的超频,就是通 过手动提高外频或倍频来提高主频。前端总线FSB(Front Side Bus)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 的数据通道 五、核心数、线程数: 虽然提高频率能有效提高CPU性能,但受限于制作工艺等 物理因素,早在2004年,提高频率便遇到了瓶颈,于是 Intel/AMD只能另辟途径来提升CPU性能,双核、多核CPU便 应运而生。目前主流CPU有双核、三核和四核, 六核也将在今年发布。 其实增加核心数目就是为了增加线程数,因为操作系统是通 过线程来执行任务的,一般情况下它们是1:1对应关系,也就 是说四核CPU一般拥有四个线程。但Intel引入超线程技术后, 使核心数与线程数形成1:2的关系,如四核Core i7支持八线程 (或叫作八个逻辑核心),大幅提升了其多任务、 多线程性能。
七、工作电压
CPU的工作电压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与制作工 艺及集成的晶体管数相关。正常工作的电压越低,功耗越低, 发热减少。CPU的发展方向,也是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不断 降低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压。例如老核心Athlon XP的工作电压 为1.75v,而新核心的Athlon XP其电压为1.6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