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耐温稠油降粘剂的制备与评价

合集下载

新型稠油降粘剂的评价与应用

新型稠油降粘剂的评价与应用

新型稠油降粘剂的评价与应用摘要:对研制新型高效降粘剂进行性能评价,该降粘剂具有较强的降粘能力,70℃下,降粘剂浓度为1~2%时,与稠油的降粘率接近90%;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130℃下使用污水时降粘率仍能达到89.6%,随着温度升高,降粘效果略有增加。

驱替试验和现场单井试注试验表明,新型高效降粘剂具有较强的降粘和洗油性能,能够显著降低突破压力,提高油井产能。

关键词:降粘剂性能评价驱替试验单井试注一、前言胜利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分布较广。

稠油含蜡高,粘度高,且断层多,油藏类型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大了稠油油藏开发难度。

如何对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使之成为可动用储量,是一直研究与探索的世界性课题。

大量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化学驱油是解决低渗透油藏和稠油油藏开采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从浓度、温度和水质等方面对新型高效降粘剂进行性能评价,物模试验表明,该降粘剂能有效提高采收率。

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进行单井试注,共注入降粘剂12t,累计增油52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2.实验方法粘度测量:将降粘剂与原油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在70℃下保持一定时间后,采用布什粘度计测量样品在70℃,7s-1下的粘度。

三、新型高效降粘剂性能评价1.浓度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浓度是影响降粘剂降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效果及投入产出比情况。

按降粘剂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5%、2%、4%、6%,分别将降粘剂加入稠油中,充分混合后,放置在70℃烘箱中,间隔一段时间取出,用布氏粘度计测粘度。

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降粘剂剂后,稠油的粘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稠油的粘度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说明降粘剂降粘速度快,且降粘后稠油样品的粘度始终保持稳定。

可以看出,随着降粘剂含量的增加,油品的粘度逐渐下降,降粘效果明显。

2.温度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油藏条件不同,油藏之间的温度差异也较大。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麻金海,孔淑玲,方龙
申请号:CN201810314450.6
申请日:20180331
公开号:CN108484908B
公开日:
202201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由1,2,3,5‑四对甲苯磺酸肌醇酯、1,4‑二氮杂环六烷和N,N‑二甲基二十二烷基叔胺为主要原料制备项链式活性聚合物稠油降粘剂的方法。

本发明首先将1,2,3,5‑四对甲苯磺酸肌醇酯与等量的1,4‑二氮杂环六烷进行聚合反应,然后再与两倍的N,N‑二甲基二十二烷基叔胺反应,制备出一种具有特殊主链结构的两亲聚合物。

该聚合物具有显著的降低沥青质稠油粘度的能力,制备工艺可靠,提供了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青岛大学
地址: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香港东路7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与评价

一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与评价

一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与评价汤明娟;杨旭;关海萍;陶震;万用波【摘要】An oil-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 i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ith monomers including poly-alcohol , acrylic acid and maleic anhydride. The effect of synthesis conditions on the viscosity-reducing result of the product is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dosage of viscosity reducer agent and temperature on its viscosity-reducing result are investigated,then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obtained:the substance mass ratio of poly-alcohol to acrylic acid to maleic anhydride is 1.0:0.4:1.0,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115~120 ℃.,reaction time is 4.5 ~5 h,it has the best viscosity-reducing result,whose viscosity reducing rate reached 86. 90% ,when its concentration in viscous crude oil is 750 mg/L at 50℃.%以多元醇、马来酸酐及丙烯酸为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研究了合成条件,降粘剂的加量和加入温度对降粘效果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多元醇、丙烯酸、马来酸酐的物质量比为1.0:0.4:1.0,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为4.5~5 h;当降粘剂的加量为750 mg/L,温度在50℃时,降粘率达到86.90%,具有最佳的降粘效果.【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2(041)007【总页数】3页(P1229-1231)【关键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合成;降粘效果【作者】汤明娟;杨旭;关海萍;陶震;万用波【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57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其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的特点给油田的开采和原油的输送带来了很大困难。

稠油热采催化降粘剂室内研究及评价

稠油热采催化降粘剂室内研究及评价

稠油热采催化降粘剂室内研究及评价【摘要】稠油尤其特超稠油由于粘度高、在地层流动性差,难以流入井筒,导致生产周期短、开采效益不好,为了保证稠油在地层有较好的流动性能,研究了稠油热采催化降粘剂。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原油的催化作用,分析了反应后原油组分的变化情况及粘度变化情况,通过影响因素研究,优化了催化剂配方,为现场实施提供了有效的降粘手段。

【关键词】稠油;催化;降粘剂;性能;评价0 引言稠油由于粘度高、在地层流动困难,其开采大多采用注蒸汽吞吐或蒸汽驱的方法。

特超稠油由于粘度特别高,仅依靠注蒸汽热采难以实现在地层的流动和井筒的举升,这部分储量都存在难动用问题。

河南油田稠油通过多年的吞吐开采,稠油老区已进入高周期生产阶段,挖潜能力有限,然而在新区和部分老区却有相当的储量由于原油粘度高无法进行正常开采。

该技术针对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的情况研究出可在地层条件下原油发生催化反应,降低原油中大分子的含量,永久降低原油粘度,对特超稠油的运移、举升、输送等都有较好的作用,从而达到对特超稠油的经济有效动用。

1 原油粘温性质测定取一定量的稠油,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分别在30℃、40℃、50℃、60℃、70℃、80℃时恒温半小时,测定原油的粘度,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稠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出现了一个拐点,在拐点前稠油粘度随温度升高,急剧降低;拐点后稠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降低趋势变缓,拐点在40℃左右。

2 稠油催化裂解反应评价2.1 反应前后族组成的变化为了考察反应前后重质组分是否发生改变,用棒色谱测定了反应前后稠油的族组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反应后胶质、沥青质重质组分减少,饱和烃、芳香烃轻质组分增多。

这说明一部分大分子的胶质、沥青质发生了加氢裂解反应,生成了小分子的饱和烃、芳烃。

2.2 反应前后胶质沥青质的元素分析用元素分析仪(Elementar Analysensteme GmbH VarioEL)对反应前后胶质沥青质中的有机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3。

新型耐温稠油降粘剂的制备与评价

新型耐温稠油降粘剂的制备与评价

摘要 :为研制耐温稠 油降粘剂 , 以丙酮作溶剂 , 采用氯 乙酸法合成 了氧 乙烯链 节数分别为 4 6 8 1 、5的 5种壬基酚 、 、 、0 1
聚氧 乙烯醚 乙酸盐( P . 示, 中n表示氧 乙烯链 节数) 评价 了这 些表 面活性剂对取 自胜利油 田、 以O C n表 其 , 辽河油 田的 7种稠油的乳化 降粘性能。结果表 明, P . O C 8的降粘能力最好 , 当质量分数为 0 0 % 一 . % 时, .3 01 7种稠油的降粘率均 高于9 %。该降粘剂具有较 高的耐 温能 力, 3 0℃下加热 3h 其浓度 没有发 生明显 变化 。对特稠 油和超稠油的 开 0 在 0 ,
、 、
报道 了以磺 酸盐 表 面 活性 剂 作 稠 油 降 粘剂 , 油勘 石 探 开发研 究 院研制 的 H A稠油 降粘 剂 J石 油 大学 E 、 研制的 G L稠 油降 粘剂 以及新 疆石 油 勘探 开发 研 究 院研制 的稠 油 降粘 剂 【 其 主要 成 分 是石 油 皂 或 , 环烷 酸盐 。这些表 面活 性剂 成本低 , 耐温 性能 高 , 但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5期 20 0 7年 l 0月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J un l fS uh s erlu Unv ri o ra o twetP t e m iest o o y
V 0. 9 12
No. 5
0c t
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 油;稠油降粘剂;耐温 ;两性表 面活性剂 ;蒸汽吞吐 稠 中图分类号 : E 5 .6 T 37 4 文献标识码 : A
剂 , 耐 30— 2 的高温 , 合成 工艺 复 杂 , 本 可 0 3 0℃ 但 成 目前我 国开 采特 稠油 和超稠 油油 藏 的主 要方 法 高。 是蒸汽吞 吐。吞吐后期 , 开采油气 比低、 原油 粘度 本 文拟用 壬基 酚聚氧 乙烯 醚羧 酸盐 ( 称 O C. 简 P 大 、 筒举 升 困难 等 矛 盾 日益 突 出。伴 蒸 汽 注 入 稠 n 其 中 n为 氧 乙烯 的链 节数 ) 耐 温 稠 油 降 粘 剂 。 井 , 作 油降粘剂 , 可以降低 注汽压力 , 减小井筒举升阻力, 该类 表 面活性剂 可 由烷基 酚聚 乙烯 醚与 氯 乙酸反 应

稠油降黏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稠油降黏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稠油降黏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雷斌【摘要】降低稠油黏度,对解决稠油油藏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胜利稠油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含过渡金属的两亲性主剂,并优选了对催化降黏具有协同作用的助剂,以此形成的催化剂体系对胜利稠油表现出良好的降黏作用.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催化剂体系的降黏效果进行的评价表明,该体系在催化剂用量1.5%(w)、反应温度200℃ 、反应时间20 h的条件下,稠油黏度降低65.0%.【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年(卷),期】2016(045)006【总页数】6页(P56-60,74)【关键词】稠油;降黏;催化剂;性能评价【作者】雷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9稠油黏度高,密度大,流动阻力大,实现稠油开采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降低稠油黏度。

目前,国内外稠油降黏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降黏、化学降黏和微生物降黏,笔者所在课题组在稠油油溶性降黏[1]和催化降黏[2]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稠油催化降黏技术是化学降黏的一种,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稠油不可逆降黏,在实现稠油开采的同时,改善稠油品质。

因此,自从Hyne J B最初发现并提出稠油水热催化裂解反应之后[3-5],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对水热降黏催化剂的研制和降黏机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6-16]。

为此,以胜利油田超稠油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石油炼制中常用催化剂类型,合成和筛选了一系列化合物应用于胜利油田稠油催化降黏。

通过实验室性能评价和条件优化,确定了一种对胜利油田稠油具有良好降黏效果的催化剂体系RPJN-1。

该催化剂体系能大幅降低稠油黏度,且黏度基本不反弹。

1.1 试剂与仪器实验仪器主要包括Parr4577型高压反应釜、HAAKE Viscotester 550、DPY-ZD 破乳剂及电脱盐性能测试仪、DWY-6全自动脱水仪、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RV10数显型D/D-C旋转蒸发仪、真空干燥箱、电子天平及质谱仪等。

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唠唠一种超厉害的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这可是我的独家秘籍哦!首先,咱得把材料准备好。

就像做饭一样,材料不齐可搞不定这道菜。

咱需要的材料有:某某物质多少克,某某溶液多少毫升,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玩意儿。

可别小看这些材料,它们就像是一支精锐部队里的每个士兵,都有自己重要的使命。

准备好材料,下面就开始真正的操作啦!第一步,把那个啥物质放进一个大大的容器里,这就好比是给士兵们找了个大本营。

这个容器要干净,不能有脏东西,不然就像战场上有奸细,会影响咱们的“战斗”效果。

然后,慢慢加入一定量的溶液,这时候你得小心点,别跟倒水似的一股脑儿全倒进去,得像给小宝宝喂奶那样,一点点来,边加边搅拌。

搅拌的时候也别乱搅,要有规律,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可别一会儿顺一会儿逆,那样就乱套啦!我之前有一次做实验,搅拌得乱七八糟,结果那混合物就跟闹脾气似的,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接着,让它们在合适的温度下呆一会儿,这个温度就像是给它们开的一场舒适的派对,温度不对,它们可就玩得不开心了。

这中间还有个关键的点,你得时刻盯着,就像看孩子写作业一样,别走神。

要是一不留神,错过了最佳时机,那可就前功尽弃啦!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差不多就搞定啦。

但是别着急,最后还得检验一下成果。

就像考试结束要检查试卷一样,看看咱这降粘剂是不是真的合格。

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很重要,就像串珠子,一个环节掉链子,这串珠子就散啦。

而且要记住,耐心和细心是成功的两大法宝。

千万别心急,想着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

怎么样,朋友,我这独家秘籍是不是讲得够清楚明白?按照这个方法来,保证你能成功制备出稠油降粘剂!加油,去试试吧!。

河南油田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研制和评价

河南油田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研制和评价

河南油田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研制和评价一、引言- 介绍油田降黏剂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引出研制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背景及意义二、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研制的原理及实验- 减少黏度的方法与原理- 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制备方法- 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三、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性能的测试- 稠油降黏效果的测定方法- 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测试四、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分析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优点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 探讨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应用前景,如提高油田开采率、降低生产成本等五、结论- 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优势及实验结果的总结- 展望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前景参考文献一、引言石油是人类重要的能源之一,油田降黏剂在生产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降黏剂具有降低油井产液阻力、提高采油率、增加生产量等诸多作用。

在沉积盆地的广大地区,层间黏度较高,降低油井阻力是提高采油率、增加生产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稠油降黏技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黏度大、效果短暂、成本高等。

所以,研制新型、高效的油田降黏剂是当今工业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河南油田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研制和评价。

二、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研制的原理及实验降低黏度的方法有许多种,比如添加表面活性剂、淀粉酶等。

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则采用催化氧化的方法降低油液的黏度。

催化氧化是指利用一定的催化剂,在适当条件下加速油的氧化反应。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有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芳香类催化剂等,而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采用的是纳米氧化物催化剂。

纳米氧化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果好、高效稳定、毒性低等优点,而且纳米氧化物的尺寸级别与石油成分分子相近,对石油的反应性很高。

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只需将不同种类的催化剂与氢氧化钠、醋酸钠等萃取剂融合,然后进行混合反应,最后通过离心、过滤、干燥、粉碎等步骤得到稠油氧化催化降黏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看出 ,采用丙酮作溶剂合成 OPC两性表面 活性剂 ,产率达到 80%以上 ,远远高于普通氯乙酸 法的反应产率 。这可能是因为丙酮为偶极溶剂 ,可 使碱化反应生成的氧基负离子 R1 O - 的亲核性增 强 ,因而反应快速而彻底 。
图 1 OPC的红外光谱图
114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年
第 5期 葛际江等 : 新型耐温稠油降粘剂的制备与评价
113
稠油来源
冷东 43块二区 591 冷东 43块二区 603
单家寺 11Ο15 单家寺 13Ο9 孤四 5Ο419 桩西 62Ο10 河口陈庄 375
表 1 稠油的性质
50℃稠油粘度 /
酸值 /
( ×104mPa·s) [ mg( KOH) / g(原油 ) ]
1. 60 1. 20 9. 70 7. 50 0. 36 3. 50 2. 50
1. 94 2. 13 11. 72 3. 80 2. 94 0. 01 1. 75
w (胶质沥青质 ) / %
29. 5 27. 5 37. 0 35. 2 29. 0 32. 1 33. 0
本文溶解降粘剂用水除说明外 ,按表 2配制 。
所用药品主要有分析纯的氢氧化钠 、氯乙酸以 及滨化集团生产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 , 如 OPΟ4、OPΟ6、OPΟ8、OPΟ10 和 OPΟ15 (数字表示氧 乙烯链节数 )等 。
所用稠油取自胜利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性质见 表 1。
3 收稿日期 : 2006 - 10 - 16 基金项目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 (2006AA06Z227) 。 作者简介 : 葛际江 (1972 - ) ,男 (汉族 ) ,山东高密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油田化学方向的研究 。
0. 200 0. 100 0. 050 0. 050 0. 075
0. 25 0. 10 0. 05 0. 05 0. 10
0. 50 0. 25 0. 10 0. 10 0. 10
降粘剂
O PC Ο4 O PC Ο6 O PC Ο8 O PC Ο10 O PC Ο15
表 6 CaCl2 含量对有效降粘质量分数的影响
3 O PC Οn 降粘性能评价
稠油乳化降粘就是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注到井 下 ,使高粘度的稠油变为低粘度的水包油乳状液 。 此时由于油处在分散状态 ,而水处于连续状态 ,因此 乳状液的粘度与稠油本身的粘度没有直接关系 。
稠油乳化降粘的关键是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具 有合适分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才具有较好的稠油乳 化降粘性能 。本文所合成的 5 种表面活性剂 ,随氧 乙烯链节数不同 ,其亲水亲油平衡能力不同 ,因而具 有不同的稠油乳化降粘性能 。 3. 1 有效降粘质量分数的测定
引 言
目前我国开采特稠油和超稠油油藏的主要方法 是蒸汽吞吐 。吞吐后期 ,开采油气比低 、原油粘度 大 、井筒举升困难等矛盾日益突出 。伴蒸汽注入稠 油降粘剂 ,可以降低注汽压力 ,减小井筒举升阻力 , 提高注汽生产的经济效益 。由于蒸汽的温度较高 (最高可达 350 ℃) ,因此要求伴汽注入的降粘剂具 有较高的耐温性能 。
对单家寺 13Ο9稠油的有效降粘质量分数 / %
对陈庄稠油的有效降粘质量分数 / %
0
2% CaCl2
3% CaCl2
0
2% CaCl2
3% CaCl2
0. 05
0. 10
0. 1
0. 050
0. 10
0. 50
0. 05
0. 50
0. 5
0. 050
0. 25
0. 25
0. 05
0. 05
0. 1
表面活性剂是稠油降粘剂的主要成分 ,主要有 非离子型 、阴离子型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其中具 有较高耐温能力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 Ο 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 [ 1 ] 。
CN1221650[ 2 ] 、CN1204680[ 3 ] 、CN1310221[ 4 ] 等 报道了以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作稠油降粘剂 ,石油勘 探开发研究院研制的 HEA 稠油降粘剂 [ 5 ] 、石油大学 研制的 GL 稠油降粘剂 [ 6 ]以及新疆石油勘探开发研 究院研制的稠油降粘剂 [ 7 ] ,其主要成分是石油皂或 环烷酸盐 。这些表面活性剂成本低 ,耐温性能高 ,但 通常需复配碱性物质才能对稠油有较好的乳化降粘 作用 ,而碱性物质的添加则会导致粘土膨胀 、结垢等 后果 ,对采油过程存在潜在危害 。
0. 10 0. 25 0. 05 0. 05 0. 10
0. 25 0. 10 0. 10 0. 10 0. 10
对陈庄稠油的有效降粘质量分数 / %
5% 10% 15% 20% 0
NaCl NaCl NaCl NaCl
0. 050 0. 050 0. 025 0. 025 0. 050
0. 050 0. 025 0. 050 0. 050 0. 050
上述测定过程中使用的是胜利标准盐水 。鉴于 降粘过程中 ,降粘剂接触的皆是含盐量不同的地层 水或油田污水 ,现以单家寺稠油 、陈庄稠油为例 ,进 一步研究了 NaC l、CaC l2 含量对降粘剂性能的影响 , 见表 5和表 6。
表 5 NaCl含量对有效降粘质量分数的影响
降粘剂
O PC Ο4 O PC Ο6 O PC Ο8 O PC Ο10 O PC Ο15
步 ,一步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氯乙酸的碱化反应 , 另一步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羟基钠和氯乙酸钠的亲 核取代反应 。反应可表示如下 (用 R1 OH 表示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 ) :
本文分别以 OPΟ4、OPΟ6、OPΟ8、OPΟ10和 OPΟ15 为主要原料 ,采用加丙酮溶剂和不加丙酮溶剂两种 方法合成了系列 OPC。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反应 产物中 OPC的含量 ,计算出反应产率 ,见表 3。
对单家寺 13Ο9稠油的有效降粘质量分数 / %
5% 10% 15% 20% 0
NaCl NaCl NaCl NaCl
0. 05 0. 05 0. 05 0. 05 0. 05
0. 050 0. 050 0. 025 0. 025 0. 050
0. 050 0. 100 0. 025 0. 025 0. 050
测定降粘剂的有效降粘质量分数时 ,质量分数 的间隔通常设为 5 ×10 - 4。
依上述规定 ,测定了合成的 5种 OPC表面活
性剂对不同稠油的有效降粘质量分数 ,见表 4。
表 4 OPC对不同稠油的有效降粘质量分数
稠油来源
单家寺 11Ο15 陈庄 375 单家寺 13Ο9 冷东 43块 591 冷东 43块 603 孤四 5Ο419 桩西 62Ο10
新型耐温稠油降粘剂的制备与评价3
葛际江 1 , 李德胜 2 ,张贵才 1
(1.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612; 2. 中石油辽河油田钻采院 ,辽宁 盘锦 124010)
摘要 : 为研制耐温稠油降粘剂 ,以丙酮作溶剂 ,采用氯乙酸法合成了氧乙烯链节数分别为 4、6、8、10、15的 5种壬基酚 聚氧乙烯醚乙酸盐 (以 OPCΟn表示 ,其中 n表示氧乙烯链节数 ) ,评价了这些表面活性剂对取自胜利油田 、辽河油田的 7种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 。结果表明 , OPCΟ8的降粘能力最好 ,当质量分数为 0. 03% ~0. 1%时 , 7种稠油的降粘率均 高于 90%。该降粘剂具有较高的耐温能力 ,在 300 ℃下加热 3 h,其浓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对特稠油和超稠油的开 采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稠油 ; 稠油降粘剂 ; 耐温 ; 两性表面活性剂 ; 蒸汽吞吐 中图分类号 : TE357. 46 文献标识码 : A
0. 025
0. 10
0. 10
0. 05
0. 05
0. 1
0. 025
0. 05
0. 10
0. 05
0. 05
0. 1
0. 050
0. 05
0. 25
从表 5和表 6可以看出 ,在通常含盐量范围内 (该范围依据 OPC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链节数 的不同而异 ) ,盐含量的变化对 OPC有效降粘质量分 数没有不利影响 ,甚至随盐含量的升高 , OPC有效降 粘质量分数会降低 ;但在高含盐量的情况下 , OPC有
0. 125
0. 100
0. 100
0. 100
0. 125
0. 125
0. 100
0. 100
0. 100
0. 125
0. 050
0. 050
0. 050
0. 075
0. 075
0. 050
0. 050
0. 050
0. 075
0. 075
表面活性剂的有效降粘质量分数越小 ,说明表 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越好 。比较表 4 数据可见 ,对 来自胜利油田 、辽河油田的 7种原油 , OPC表面活性 剂的亲水性不同 (表现为氧乙烯链节数不同 ) ,乳化 能力有差别 ,但综合而言 , OPC Ο8 表面活性剂的适 应性最好 。这说明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细微的差 别 ,都会对其乳化稠油的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
因此本文采用李宜坤提出的以丙酮作溶剂 、由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氯乙酸 、氢氧 化钠反 应的 方 法 [ 10 ]合成了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 ,并对其 降低稠油粘度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
1 实验部分
所使用的仪器有 : Physica Rheolab MC1 流变仪 (德国 ) 、B ruker V33红外光谱仪 (德国布鲁克 )等 。
试剂名称 试剂质量 /mg
CaCl2 ·2H2O 294
表 2 胜利盐水的配制 3
M gCl2 ·6H2O
N aHCO 3
273
5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