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疾病超声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心包疾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超声诊断心包疾病,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概述
可发生于任何心包疾病后 反复慢性炎症,心包增厚粘连 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心排量减少 收缩功能相对正常
超声特征
心包增厚>4mm
心包局部或普遍增厚,回声强,脏壁层粘连 心包钙化时回声显著增强伴声影 膈面,后房室沟及下腔静脉入口最明显 心包积液:无或仅少量、包裹性积液
心房扩大,心室正常或缩小
超声心动图价值
心包积液有无、量、分布以及性质 评价心包积液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指导穿刺部位、深度和治疗
有无积液
心包脏、壁层间于舒张期可探及的无回声区 最低位置积液最显著:后房室沟处 多切面探查全面显示积液范围
积液定量
依据:无回声区出现部位和内径
微量:50-100ml 积液位于左室后壁后方(3-5mm) 心外侧和心前区仅极少或无者
50%CP二尖瓣口呼吸时E峰速度变化〉25% 呼气时肝静脉舒张期反向血流增快 5、TDI二尖瓣环e峰速度 CP患者室间隔侧二尖瓣环e峰速度〉8cm/s
少量:100-200ml 积液位于LVPW后方(<1cm) 心外侧和心前区仅少量
中量:200-500ml 积液均匀分布于LVPW后、心尖及RVAW 前(1-2cm)
大量: >500ml 积液暗带遍布心脏周围,宽度>2cm LAPW后亦可见暗区
积液性质
漏出液 渗出液
包裹性积液
心包粘连增厚形成的局限性无回声区 轮廓不规则,无回声区中见絮状或较多粘 连条带,积液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可发生于心包任何部位,多见于左室后方, 右房旁
主要超声特征
1.心包积液
中-大量PE 亦可为少量或局限性积液
2.心壁塌陷(心包腔压力升高)
右房壁塌陷 最早出现,舒张中晚期-收缩早期,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背景介绍1.1 心包结构及功能1.2 心包疾病的分类2.影像学检查方法2.1 X射线胸片2.2 超声心动图2.3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2.4 核磁共振成像(MRI)3.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3.1 透视检查3.2 超声心动图表现3.3 CT和MRI表现4.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4.1 急性心包炎4.1.1 X射线胸片表现4.1.2 超声心动图表现4.1.3 CT和MRI表现4.2 慢性心包炎4.2.1 X射线胸片表现4.2.2 超声心动图表现4.2.3 CT和MRI表现5.心包增厚的影像学表现5.1 特发性心包增厚5.2 恶性肿瘤相关心包增厚5.3 炎症性疾病相关心包增厚6.心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6.1 良性心包肿瘤6.1.1 纤维瘤6.1.2 血管瘤6.1.3 脂肪瘤6.2 恶性心包肿瘤6.2.1 间皮瘤6.2.2 间叶瘤6.2.3 淋巴瘤7.心包钙化的影像学表现8.附件注释:1.X射线胸片: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通过胸部进行影像记录的方法,常用于初步诊断心包疾病。

2.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波探头在胸壁上进行扫描,可以观察心包积液及心脏内结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心脏和心包的高清三维影像,可用于检测心包疾病。

4.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影像,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心脏和心包结构信息。

5.透视检查:通过注射对比剂,结合X射线透视观察心包积液。

6.心包炎:指心包的炎症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包炎。

7.心包积液:心包内积聚液体,可导致心脏压迫和功能受损。

8.心包增厚:心包的壁厚度增加,常见于心包炎、肿瘤等疾病。

9.心包钙化:指心包内钙化物的沉积,可见于慢性心包炎、结缔组织病等。

10.良性心包肿瘤:非癌性的心包肿瘤,如纤维瘤、血管瘤等。

11.恶性心包肿瘤:癌性的心包肿瘤,如间皮瘤、间叶瘤、淋巴瘤等。

心包填塞超声诊断标准

心包填塞超声诊断标准

心包填塞超声诊断标准
心包填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急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简便、快速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诊断心包填塞。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心包填塞超声诊断的标准。

1.心包积液量
超声诊断心包填塞的最主要标准是心包积液量。

正常人的心包腔内有一定量的液体,但当液体量超过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提示心包填塞。

一般来说,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到心包积液量在50-100ml以上时即可诊断为心包填塞。

2.心脏活动受限
心包填塞时,心脏活动会受到限制。

超声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活动情况来判断心脏活动是否受限。

如果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活动都受到限制,那么可以诊断为心包填塞。

3.右心房塌陷
右心房塌陷也是心包填塞的典型表现之一。

在超声诊断中,如果发现右心房出现塌陷,即右心房的形态出现异常,那么应该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4.室壁运动异常
心包填塞时,室壁运动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异常。

超声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室壁的运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发现室壁运动出现异常,那么应该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5.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心包填塞时,心脏的收缩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异常。

超声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心脏的收缩功能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发现心脏的收缩功能出现异常,那么应该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性。

总之,在超声诊断中,如果发现以上五个方面的异常,那么应该考虑诊断为心包填塞。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诊断并不是唯一的诊断方法,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PERICARDIAC DISEASES
心包积液 Pericardial Effusion
概述
– 病因可有结核、化脓、病毒、风湿等 – 多为渗出性液体 – 积液性质:血性、脓性、纤维蛋白性等
– 按起病方式分为急性和慢性 – 急性:积液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心包
心影略呈“三角”形,心缘僵直 左心缘及底部(膈面)见条状钙化影
CT表现
? 心包增厚。 脏壁层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分 布不均匀
? 心包钙化。 呈条片状或斑片状钙化 ? 心室轮廓变形,舒张受限
? 舒张末容积下降,每搏输出量减少。 EBCT电 影检查可发现
? 受累心室变形变小-病变严重者 ? 不同程度心房扩张及腔静脉、奇静脉扩张
? 定量评估
积液量( ml)
少量 中等量
大量
<100 100~500
>500
舒张期心包 脏、壁层间距 (mm)
5~14
15~24 >25
? 增强扫描:壁层心包有强化,使心包积液显示 更清楚
? 少量积液仰卧位主要集中在左室侧后壁处及心 房外侧
? 随积液量的增多,液体厚度增加且向右、前方 扩展
大量心包积液
内压力急剧升高,引起心包填塞 – 慢性:心包内积液缓慢增多,有时可
达数千毫升
临床表现
– 发热、疲乏、心前区疼痛 – 心包填塞症状:面色苍白、紫绀、上
腹胀、浮肿等 – 体征:心界扩大,搏动减弱,心音遥
远,心包摩擦音,脉压低,奇脉,肝 大和腹水等
X线表现
? <300ml,心影大小和形态可无明显改变 ? 中等量,从心包腔最下部分向两侧扩展,心影

超声诊断学-第五节心脏H-5心肌和心包疾病

超声诊断学-第五节心脏H-5心肌和心包疾病

半关闭,收缩晚期再开放,于收缩末期再关闭。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直接显示左室
流出道的收缩期射流束,射流束向主动脉瓣口 延伸。因收缩早期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较高, 射流束一般为红色,在收缩中期,由于二尖瓣
前叶前向运动,左室流出道变窄,流速显著增
高,在左室流出道狭窄之上和主动脉瓣之下,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室间隔 显著肥 厚,左 室流出 道狭窄,
收缩期 二尖瓣 前叶向 室间隔 凸起。
Maron 等把二尖瓣和乳头肌作
横断面,分成五个部位,室间隔分
为前部室间隔和后部室间隔二部分, 左室壁分为前壁、侧壁和后壁三个
部分,并根据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
厚的部位不同分为四型:
I型:前部室间隔明显增厚,二尖瓣水平前部室 间隔增厚更为多见,但也累及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前 部室间隔,而后部室间隔多数在正常范围,此型占 肥厚型心肌病的14%。 Ⅱ型:前部室间隔和后部室间隔均增厚,左室 游离壁一般不受影响,此型占肥厚性心肌病的18%。 Ⅲ型:全部心室壁均增厚,但室间隔和左室后 壁则更明显,此型占肥厚型心肌病的48%。 Ⅳ型:主要在乳头肌以下室间隔和左室前、侧 壁增厚。此型占肥厚性心肌病的20%。心尖肥厚型: 主要于心室壁下1/3明显肥厚,流出道无阻塞,二 尖瓣无异常运动。心尖部心腔狭小,严重者心尖部 心腔闭塞。
②左室流出道狭窄,正常人左室流出道
的宽度为 20~ 35mm,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
由于增厚的室间隔凸向左室流出道以及二尖
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常使左室流出道狭 窄,一般小于20mm。 ③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与室间隔
完全接触者为完全梗阻,不完全接触者为不
完全梗阻,由于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可

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而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已经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

超声造影是通过向人体内注入一种特殊的示踪剂,利用超声波与示踪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示踪剂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形成可视化的图像。

这种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超声造影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损伤。

超声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肌的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2. 瓣膜病的诊断超声造影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瓣膜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可以通过超声造影观察到狭窄部位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变化,从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瓣膜的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等。

3. 心包疾病的诊断心包炎、心包积液等心包疾病会导致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心包腔的大小和形态,对心包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心包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超声造影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室间隔缺损可以通过超声造影观察到左右心室之间的分流现象。

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和手术风险。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超声造影在未来将会更加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引言心包疾病是指发生在心包膜上的各种疾病,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肥厚等。

影像学在心包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包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2.心包炎的影像学诊断2.1 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心包膜增厚、心包腔积液和心包膜增生等特征。

心包膜增厚可通过心包超声、心包CT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心包腔积液可通过心包超声、心包MRI等检查来确定。

2.2 心包炎的影像学诊断流程心包炎的影像学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评估和结果判断等步骤。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使用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多种技术来获取影像学资料,并通过对影像学资料的评估来进行最终的诊断。

3.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诊断心包积液是指心包腔内液体的异常积聚,可以是血液、浆液或渗出性液体。

影像学在心包积液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1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特征心包积液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心包积液的定位、形状、大小、分布等。

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获取这些信息。

3.2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诊断心包积液的方法包括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技术。

心包超声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评估心包积液。

心包CT和心包MRI则适用于复杂的病例和无法明确诊断的情况。

4.心包肥厚的影像学诊断心包肥厚是指心包膜的增厚和增生。

影像学在心包肥厚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4.1 心包肥厚的影像学特征心包肥厚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心包膜的厚度增加、心包组织的增生等。

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技术可以显示这些特征。

4.2 心包肥厚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诊断心包肥厚的方法包括心包超声、心包CT、心包MRI等技术。

心包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方式,可以直接观察心包膜的厚度和心包组织的增生情况。

心包CT和心包MRI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可用于进一步评估和定量分析。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操作标准表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操作标准表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操作标准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操作标准表1. 引言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手术,用于诊断和治疗心包疾病。

它通过利用超声成像技术对心包进行实时监测,明显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的操作标准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主题。

2.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的意义- 心包穿刺术是治疗心包积液等心包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而超声引导则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的操作标准表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手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导依据。

3.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操作标准表的内容3.1 心包穿刺术前准备- 患者的相关信息收集和评估,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

- 心包穿刺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评估。

- 心包穿刺术所需的器械、药品和人员的准备工作。

3.2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心包穿刺术前的超声评估,包括心包积液的性质、位置、厚度等。

- 皮肤消毒和局部麻醉的步骤。

- 针头的插入和穿刺心包的过程,需要根据超声成像实时进行控制。

- 心包穿刺术后的超声评估,确认心包积液排空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4. 操作标准表的重要性- 操作标准表的制定能够规范心包穿刺术的每一个步骤,减少术中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 操作标准表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心包穿刺术的操作,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心脏介入医生,我深切理解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的重要性。

操作标准表的制定不仅能够规范手术操作,还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超声引导技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6. 总结通过本文的全面探讨,我们对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的操作标准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操作标准表的制定和遵循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通过引用和讨论具体的操作步骤,本文提供了对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操作标准表的详细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脏层心包;2:壁层心包;LV:左室;RV:右室;PE:心包积液
心尖四腔心切面
1:脏层心包;2:壁层心包;LA:左房;LV:左室;
RA:右房;RV:右室;PE: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
超声表现
1. 微量心包积液
2. 少量心包积液
3. 中量心包积液
4. 大量心包积液
局限性心包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
超声检查图像
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大量心包积液,箭头所示大动脉根部脏层心包附加实质性回声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显示大量心包积液,箭头所示右室前壁脏层心包附加实质性回声
提问与思考
1. 本例超声提示诊断? 2. 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诊断思路
注意观察心包腔内是否存在团块样回 声。如果心包腔内有团块样回声附着且心 壁有浸润,并存在有害物质接触史,或患 者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则应考虑为心包 肿瘤,确诊需病理诊断
M型显示左室后壁心包明显增厚,回声增强;箭头所示室间隔“跳跃征”
提问与思考
1. 本例超声提示诊断?
2. 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诊断思路
患者有心包积液的病史和体循环静脉淤血的 体征,检查中发现心包明显增厚、回声增强,尤 以房室沟处增厚、钙化显著;心室腔缩小,形状 受压变形而双房明显扩大,典型的病例同时伴有 室间隔的异常运动和呼吸性漂移,以及血流的呼 吸性变异时,应考虑缩窄性心包炎
结果
1. 超声提示 脏层心包附着肿物回声, 大量心包积液 2. 病理结果 心包间皮瘤
艺者的眼中, 一切都是美的,因 为他锐利的慧 眼……能透入外型 触及其内在的 “真”。此“真”, 也即是“美”。 ----罗丹 超声医学引领 你透入外型,触及 人体内在的美。
结果
1. 超声提示
2. 手术所见 行心包剥脱术,术中见壁层心包普遍增厚, 以升主动脉、右房、右室处为著,达8mm,右室流 出道、左室、心尖区心包厚约5mm,壁层及脏层心
缩窄性心包炎
包粘连紧密,不易分离
病例
3
患者女性,54岁,半年前出现呼吸困难,心前区、 上腹部闷胀,乏力,双下肢水肿、无力。有2年树 酯接触史。查体:血压150/100mmHg,脉搏减弱; 叩诊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均为绝对浊音区;触诊心 尖搏动弱,位于心浊音界左缘的内侧或不能扪及; 听诊心音低而遥远。心电图:QRS波低电压。X线胸 片:心影向两侧增大,呈“烧瓶”形或“球”形, 边缘明确,肺部无明显充血现象。心包穿刺抽取液 体为橙黄色,有泡沫
第二章
第四节
心脏及大血管
后天获得性心脏病
五、心包疾病
教学目的
• 掌握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与 病理、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 了解心包肿瘤的的临床与病理、超声表 现及鉴别诊断
超声解剖
左室长轴切面 1:脏层心包;2:壁层心包;LA:左房;LV:左室;AO:主动脉; RV:右室;PE:心包积液
左室短轴切面
超声检查图像
a. 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显示心包腔内大量液性暗区(PE),心脏漂浮在积液内, 摆动征阳性;S:声影
b. 胸骨旁心尖切面显示左房极度扩大,心包腔内大量液性暗区(PE),其内可 见纤维条索回声;心脏摆动征阳性
c. 胸骨旁心尖短轴切面显示心尖部大量液性暗区(PE),其内见纤维条索回声, 随心脏摆动心尖在积液内闪现
心包肿瘤
病例分析
病例 1
• 患者女性,37岁。二尖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后 半个月,心悸、气短1天多。患者半月前因风湿性 心脏病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 痊愈后出院。1天前突发心悸、气短复入院。入院 查体:体温36℃,呼吸40次/min,血压70/40mmHg, 精神差,前倾坐位喘状;颈静脉怒张,Ewalt征阳 性,双肺呼吸音低,未闻明显啰音;心界向两侧 扩大,心音遥远低钝,心尖部闻人工机械瓣启闭 音;腹平软,移动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明显浮肿
病例
2
患者男性,34岁。胸闷不适2个月余。患者2个多月前不明原因 发热,体温38℃左右,伴咳嗽;同时感腹胀、双下肢浮肿,活 动受限;对症处理后略有好转。2个月后于当地结核病医院行 CT检查示“缩窄性心包炎”。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自发病 以来,纳差、精神弱,尿少。入院查体:慢性病容,体 36.8℃ ,呼吸30次/min,脉搏108次/min,.血压100/70mmHg; 双肺清,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8次/min,律齐,未闻明 显杂音;肝右锁骨中线肋下约2cm,剑下约3cm,肝颈静脉回 流征阳性;双下肢明显浮肿。胸部平片示右下肺感染、肺结核 可能性大;心影僵直略大,右缘见双弧影,与右膈面不清,左 隔角钝,心影内末见异常钙化影,结核性心包炎不除外。心电 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低电压趋势,ST-T改变
多于正常心包液量的积液,首先估计积液量,确定 分布范围,根据超声i心动图征象并参考患者的症 状、体征(如动脉血压降低、体静脉压增高、心动 过速、气急、奇脉等)来推断是否存在心包填塞
结果
1.超声提示 大量心包积液,考虑心包填塞
2.手术所见
心包积液引流术术中见心包腔内大量 淡黄色清亮积液,心包内压明显增高,心 包内积液约1800ml
超声检查图像
左室短轴切面显示右室下壁及左室下、后壁心包明显增厚, 左室下、后壁后心包回声明显增强
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整个心包明显增厚;由于少量包裹性心包积液, 尤以左、右房壁增厚清晰
心尖左室二腔切面显示左房、室心包增厚,回声增强,以房室沟处为著
心尖右心二腔切面显示右室下壁及右房顶心包明显增厚,心房顶部可见少量包裹积液
d. 剑下双房切面显示左、右心房扩大,心房外亦可见大量液性暗区(PE)
提问与思考
1. 本例超声提示诊断? 2. 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及治疗?
诊断思路
一般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现心包腔内有液 性暗区,首先明确是否存在病理性心包积液;如果 积液量很少,仅于左室后壁后存在,深度小于3mm,
舒张期消失,结合临床表现,可能基本为正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