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理论(ppt 126页)

合集下载

第四讲产业内贸易理论.pptx

第四讲产业内贸易理论.pptx
西欧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纵深发展显示出:国家 之间要素禀赋差别越小,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 性越大,贸易流量也越大。
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无法对这种贸易现象做出满 意的解释,于是产生了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国际贸易 产品的异质性或差别性、需求偏好的相似 性和多样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收益递增 等概念来解释同一产业部门内部同种类产 品的国际贸易问题。
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这种贸易是指在没有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条件下 的,通过外部市场在各个独立的企业间进行的 产业内贸易。
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南北贸易,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
的贸易,反映了生产要素构成相异的产品间的 产业内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 30%—40% 。 另一种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反映了生产要素 禀赋程度相似,生产结构也比较接近的产品渐 进性的产业内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大约为60%—70%。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1.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子公司之 间距离越近,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反之 就小
2. 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商品主要是中间产品,即中间 产品占了很大比重
3. 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有的是为了规避和减轻关税、 所得税等税负而进行的,为此,在贸易过程中实行 调拨价格或者叫做转移定价,这种价格可能远远低 于或远远高于世界市场价格
4.2.3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 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产品的差别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准备了可 能性条件,而产业内贸易的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 国家的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因此,产业 内贸易理论与收入偏好相似理论是相互融通的。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根据贸易形式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相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之间的双向流 动。
•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之间的双向 流动,通常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增长和收入 提高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变得更 加多样化和高端化。这导致 企业需要进口更高质量的同 类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同 时也使其具备出口该类产品 的能力。
05
产业内贸易的政策研究
关税与产业内贸易
要点一
总结词
关税是产业内贸易政策的核心,对产业内贸易具有重 要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税是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可对国内产业提 供保护,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产业内贸易中, 关税可影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产业内贸易 的水平和结构。
非关税壁垒与产业内贸易
欧盟内部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欧盟内 部产业内贸易对欧盟经济也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一方面,产业内贸易促进 了欧盟内部的稳定和发展,增加了就 业机会和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产业 内贸易也促进了技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有助于提升欧盟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和东亚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日本和东亚产业内贸易概述
日本和东亚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制造业、服务业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东亚经济 的崛起,日本和东亚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也日益密切。
产业内贸易包括相同产品的交换和相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贸易 。这种贸易形式与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交换) 相对应。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成熟产业内贸 易和新兴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课件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课件

Country
World OECD 22 NAFTA East Asia Dev. Latin America
Australia
36.6
17.5
16.0
39.2
41.6
Bangladesh
10.0
3.5
1.7
3.4
8.0
Chile
25.7
10.1
11.5
3.6
47.8
France
83.5
86.7
62.7
n
Xi Ci li CL
i1
所以:P/W(ba)(2) CL
2021
26
均衡(C,P/w)
P/Wb1(1)
P/W(ba)(2) CL
2021
27
消费者
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n
u v(Ci )
i 1
在产品大类总消费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增加其中一品种则福利会因此而提高
约束条件: PiCi w
li abXi
9 total labor input
6
labor input
3
average labor input
0
0
1
2
3
4
5
output
2021
23
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均衡
假定工资为W(生产过程没有资本,要素 是完全竞争的)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生产者最大化利润:
Q i P iXi(abXi)W
Selection effect:部分企业会退出市场
2021
36
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历史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日本对美 、加市场也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策略,美、加两国在国际的经 济地位和竞争优势相对减弱,这使双方都意识到进一步加强双边 经济贸易关系的必要性。1980年,里根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就提 出一个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加勒比海诸国在内的“北美 共同市场”的设想。加拿大1983年也提出了关于建立美加自由 贸易区的设想。1985年,美、加两国开始进行有关签署双边自 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共30页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共30页
▪ 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实现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产业、 产品差异及消费者偏好不同的产业。
4. 产业内贸易的一般规律
(1)从要素禀赋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越 小,其产业内贸易比重就比较大。
因为从生产或供给角度上,产业内贸易取决于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异质性, 取决于该产品生产的技术进步水平,主要是由于异质产品可能以相同的技术 被制造出来,也可能含有完全相同的物质成份。可见,产业内贸易常常并不 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内容,并不像前面的生产要素禀赋贸易理论那样强调生产 要素禀赋差异。
(3)从区位角度看,两国地缘关系越近,则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 越大。
两国较近的地缘关系、相似的生产特征和相似的消费习惯,加之运输成本低廉 和便于开展边境贸易等这些有利于两国产业内贸易开展的因素,从而,使它们 的产业内贸易比重相对较大。
(4)从产业或产品角度看,产业内贸易的规律是,具有异质产品 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具有同质产品的产业;具有先进技 术和工艺革新较高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高于具有简单和技术相 对停滞的产业;在存在大量中间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 于中间产品较少的产业。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产业内贸易指数由 IIT
1
i 1 n
各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数求得,表
Xi Mi
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i 1
IIT指数的值介于0到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 么,IIT指数=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如果IIT指数>0,意味这该国同 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行业内贸易)。IIT指数的值越大,表示 行业内贸易越发达。当出口与进口相等时,IIT指数=1。
增长大于投入的按比例增长。 (2)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 to scale):是指产出的按比例增

产业内贸易PPT讲解

产业内贸易PPT讲解

第一张:自我介绍第二张:讲解的基本内容第三张:小岛清小岛清,日本经济学家,1978年提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该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第四张:产业内贸易基本概念1、例子:日本向美国出口丰田汽车,又从美国进口福特汽车2、巴拉萨最先提出产业内贸易这一名词,也成为双向贸易、重叠贸易。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a)是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及世界银行顾问。

3、标准值符号4、G-L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 。

两个端点值的情况为:当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时,我们认为此时该国没有产业内贸易,或说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取最低值,此时,Xj与Mj某一项为零,G-L指数等于0 ;当一国在某一产业的进出口相等时,我们认为此时该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达到最大,此时,Xj等于Mj,G-L指数等于1 。

所以,G-L指数取值越接近0 ,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取值越接近1 ,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5、格鲁贝尔:德国测量学家。

生于萨尔茨堡,卒于耶拿。

毕业于慕尼黑工科大学。

1926年任斯图加特大学教授。

他首先提出在立体测图仪上进行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理论。

6、劳埃德: 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1765年建立,名泰勒·劳埃德公司第五张:产业间贸易1、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

而产业内贸易,同一相同或相似产品是双向流动的。

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一国的贸易可以分为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他们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他们之间是有区别和联系的。

第六张:克鲁格曼1、克鲁格曼经济学大师,他创建了新国际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是萨缪尔森和索罗的爱将。

2、克鲁格曼与亚洲金融危机,1996年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中大胆预测金融危机。

他说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要破灭。

第七张:产业间贸易理论正式形成1、赫尔普曼: 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是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政治经济分析等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

第五章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五章产业内贸易理论
P
PE
E
AC
MC
D
MR
O
QE
Q 9
第二节 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与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什么要素充裕的国家出口该要素密集型的 产品,反映了两国的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既有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又有基 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
当产品是同质的时候,我们就只有产业间贸易。如 果产品是有差别的,则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都会发 生。而且,两国的要素禀赋和技术越接近,与产业 间贸易相比,产业内贸易就越重要,反之亦然。
MRH O QD Q1 QM
DH Q
16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第四节 相互倾销贸易模型
相互倾销
如果两个国家的厂商都在对方市场上进行倾销,那么便会出 现同种产品(甚至是完全一致的产品)的双向贸易。这种由于 这种由于 倾销导致的同种产品的双向贸易情形,就是我们所说的相互 倾销。它可以用来很好的解释产业内贸易。
Q4 Q3 Q2 Q1 O Y1 Y2 Y3 Y(平均收入水平)
19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第五节 需求偏好相似模型
基本模型
Y1、Y2、Y3分别代表了印度、英国和美国的平均收入水 Y1、Y2、Y3分别代表了印度、英国和美国的平均收入水 平。相应地,美国所需求的产品品质范围为(Q3-Q6), 平。相应地,美国所需求的产品品质范围为(Q3-Q6), 英国的为(Q2-Q5),印度的为(Q1-Q4)。图中观察,显 英国的为(Q2-Q5),印度的为(Q1-Q4)。图中观察,显 然美国与英国需求的重叠部分较大(Q3-Q5),需求结构 然美国与英国需求的重叠部分较大(Q3-Q5),需求结构 较相似,而印度与美国需求无重叠区域,与英国也只有 极少量的相交部分(Q2-Q4)。这是因为美、英的平均收 极少量的相交部分(Q2-Q4)。这是因为美、英的平均收 入水平较接近,而印度的与此二者的差距较大。这样, 基于偏好的相似性,美、英两国将就(Q3-Q5)品质范围 基于偏好的相似性,美、英两国将就(Q3-Q5)品质范围 内的产品进行贸易,而与印度贸易的可能性则较小。由 此可见,人均收入水平接近所导致的需求结构的相似也 就成为贸易开展的基础。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5章 产业内贸易

(赵春明版)国贸理论课件 第5章 产业内贸易

3.认为企业内部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 利益来源
5.2 新H-O理论
法尔维等人提出新H-O理论 5.2.1 基本假定
1.两个国家,每个国家均有两种要素(资本、劳动),每个 国家均存在两个产业(两种产品)。其中一个产业生产无 差异的农产品(如小麦),另一个产业生产有差异的制成 品(如布匹)。 2.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3.生产不同质量的制成品时,制成品的质量越高则所需的单 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数量越多。制成品的质量是连续的。生 产质量为α的制成品需要投入1单位劳动和α单位资本。 4.对不同质量制成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 入。在收入约束下,当消费者收入高时则消费较多的质量 较高的制成品,当消费者收入低时则消费较多的质量较低 的制成品。
5.3.2
模型推导(封闭经济的情况)
单个厂商利润 i pi xi wli pi xi w( xi )
令 i 0则:pi w( ) xi
由于模型的对称性,则每一厂商都会以同样的平均成本 生产同样数量不同品种的x产品,并以相同价格出售。 即:xi x,li l x 设封闭经济下劳动供给总量是给定的,设为L,则产品 品种或厂商数目n满足: L L n= l x
5.1.2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及其分类
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1、产品差别 2、规模经济 3、消费者偏好差别 4、各国产品与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国际直接投 资活动是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推动因素。
(一)产品差异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差异产品,又称异质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从而不能完全替代的产品。
5.1.5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时代经济背景 欧共体内部的产业内贸易实践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 本路径

国际经济学第5章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理论.ppt

国际经济学第5章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理论.ppt
开放以后,本国厂商会选择增加生产,然后再将 新增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同理,外国厂商也会这 么想这么做。这样,产业内贸易就发生了。
第五章目录
二、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
第五章>>第三节
布兰德和克鲁格曼的模型
假设总成本C(q)=F+cq(5.17
如果数量为x的产品由国家1运输到国家2,则有数 量为gx的产品到达国家2,其中0≤g≤1,且对两国 来说,运输到对方国家的成本相等。g越高,则运 输成本越低。
第五章目录
第五章>>第二节
二、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在短期情况下,各厂商按照MR=MC组织生产。 有经济利润(即P>AC)→更多企业进入→利润减
少甚至出现亏损(即P<AC)。 在短期内亏损→一些企业逐渐退出→亏损减少甚
至产生经济利润。 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条件为P=AC。 开放以后消费者可以获得较低价格的产品,而厂
外部规模经济也同内部规模经济一样会产生平均 成本下降的效果。
外部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 行业中。
专业化供应商、劳动力要素市场共享以及知识外 溢等因素是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五章目录
第五章>>第二节
第二节 内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 争下的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出售相似但非同质的、具 有差别的产品的市场组织。 1、产品差异性。 2、产品可以互相替代。 3、厂商进出行业自由,彼此互相竞争,无勾 结行为存在。 4、厂商数目众多,其他厂商不会跟着某一厂 商采取相应的行动。
第五章目录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五章>>第四节
规模经济可以说是有别于比较优势的另一种独立 的国际贸易的起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四)非标准产品定价 •1.固定价格合同 •采用这种合同定价的条件是双方对产品成本 的估计均有把握。 •2.成本加成合同 •这种方法较少被采用。 •3.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 •4.奖励合同 •这种定价方法可以鼓励卖方尽量降低成本
2020/5/13
xx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7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3.保利定价法 •保利定价法是根据保利分析的原理而建立的一 种以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定价方法。它与保本 定价法一样,是为了方便企业在参加国内外订 货会、贸易洽谈会或投标活动时,能迅速报价 的一系列在不同销量情况下的“保利价格”。
p a TP b x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9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三、其他定价决策
•(一)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1.基于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价方法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Ep •2.需求心理定价方法
Q / Q P / P
•需求心理定价方法指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消费者的
需求心理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具体包括尾数定价法、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一、影响定价决策的基本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产品成本、市场 需求、市场竞争、科学技术周期和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状况等。 •(一)成本因素 •成本是影响定价的最主要因素。 •(二)需求因素 •市场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用市场需求潜力与价 格弹性来反映。 •(三)竞争因素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对定价的影响也不同。竞争 越激烈,对价格的影响就越大。 •(四)周期因素 •周期因素包括科学技术的周期以及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五)相关产品销售状况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销售利润率定价法是根据产品的单位成本(进 价)加上一定数额的目标利润和销售税金确定 预计产品售价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1-销售利润率)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合理的加成 率。成本加成率一般根据企业生产该产品所希 望得到的目标利润率来确定 •(二)边际成本定价法 •边际成本定价法的经济学原理是:当边际收入 等于边际成本,或边际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 润最大,此时的价格和销量即为最优价格与最 优销量,并以此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2.制造成本加成定价法 •制造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 为基础,加上一定数额的期间费用、利润和销 售税金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 •3.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预计单位总成本(或 目标总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数额的利润和 销售税金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 •预计的单位总成本=单位制造成本+单位期间 费用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一般采用销售利润率定价 法。
2020/5/13
东北价管理
•(三)特殊情况下的定价决策 •1.特殊订单决策 •原则上只要对方客户的开价略高于单位变动成 本,并能补偿专属固定成本,或者接受订货的 边际贡献高于该部分剩余生产能力可能产生的 机会成本,即可接受该笔订货。 •2.保本定价法 •保本定价法是根据保本分析的原理而建立的一 种以保本为目的的定价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 为了方便企业在参加国内外订货会、贸易洽谈 会或投标活动时,能迅速报价而提供的一系列 在不同销量情况下的产品的“保本价格”p a bx a b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在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 定的预期报酬和销售税金作为产品预计销售价 格的方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多适用于标准产品的定价决策。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 •1.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在单位变动成本的基础 上,加上一定数额的固定成本、期间费用、利 润和销售税金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基本原则是:产品单价 高于单位变动成本时可以接受该价格。
•撇脂策略 •渗透策略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1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销售额 引入期
成长期
销售额 成熟期
利润/ 单位
2020/5/13
衰退期 利润/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时间(年) 12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1.投入期的价格策略。作为刚刚投入市场 的新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优 势,甚至还可能是独家生产经营,但由于 产品结构和工艺尚未定型,质量不太稳定, 大批生产的能力也未形成,加上消费者 (或用户)对新产品缺乏了解和信任,因而 销路有待打开,产品开发是否成功还没有 把握。
整数定价法、习惯性定价法和声望定价法等。
•尾数定价法指企业针对消费者求廉的心理,在商品定
价时有意采用非整数的定价形式,以达到引起消费者
购买欲望、增加销量的目的。
•该方法一般仅适用于价值较小、销售量大、购买次数
较多的商品。
2020/5/13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0
第一节 产品定价管理
•整数定价法与尾数定价法相反,是以整数作 为商品定价的一种方法。高档商品或耐用消 费品在定价时宜采用本方法 •3.差别定价法 •差别定价法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 映成本费用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 劳务的定价方法,具体可分为顾客差别定价 法、产品形式差别定价法、产品部位差别定 价法、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法等。 •(二)以竞争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三)产品生命周期与定价策略
成本管理会计 (第二版)
孙茂竹 王艳茹
第四章生产组织成本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 •1.了解定价决策的基本因素; •2.熟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3.了解除成本外的其他定价基础及其相应的 定价方法; •4.掌握存货的功能和成本、经济订货批量及 其扩展模型的应用; •5.树立零存货管理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