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精品PPT课件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精品PPT课件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 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 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 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2)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 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 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 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 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 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 和心理特点
小儿3 周岁后至6~7 岁入小学前称为学 龄前期。与婴幼儿期相比,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而与成人相比, 此期儿童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加上活泼好 动,需要更多的营养。由于学龄前期儿童具有好奇、 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而使其具有极大的可 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 时期。影响此期儿童良好营养的因素较多,如挑食, 贪玩,不吃好正餐而乱吃零食,咀嚼不充分,食欲 不振,喜欢饮料而不喜欢食物等。因此,供给其生 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 惯,将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长发育评价
❖ 年龄别BMI法 WHO 专家委员会认为,年龄别体质指数(BMI)是评
价儿童生长发育最好的指标,既能反应年龄特征, 又能反应体质构成,还能与成人体格评价相连贯, 但目前尚未建立其正常参考值
生长发育评价
❖ 其他方法包括百分位法、中位数法,指数法、生长 曲线图评价法。体格发育状况评价可参考我国1995 年9 市城区体格发育测量值(中华医学杂志,1998, 78(3):187—191)。
为数)/体格指标参考值标准差
生长发育评价

第三章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

第三章学龄前儿童营养与膳食
25% • (B)新生儿脑的平均重量约为370克,相当于体重的1/8-1/9,大约是成人脑生的25% • (C)当婴儿6个月时其脑的平均重量即可达到700克左右,1岁时达900克左右,3岁时约为出生时脑重
三、消化系统发育特点
3岁:20颗乳牙出齐 6岁:第一颗恒牙 消化功能较弱 不应过早进食一般家庭膳食 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四、心理发育特征
• 不专心进餐 好奇、注意力分散 • 自我做主 • 模仿力强 • 挑食、偏食
第二节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与DRI
一、能量 • 基础代谢 • 生长发育 • 活动 • 食物的热效应 1300-1700kcal/d
二、膳食安排
(一)食物参考摄入量
4~6岁儿童每日食物参考摄入量
食物种类
参考食物量(克/(人.日)
谷类(米、麦类各1/2) 150~200
蔬菜(绿叶占1/2)
150~200
鱼、禽、瘦肉
50~75
鸡蛋
40(1个)
水果
100
牛奶(液体鲜牛奶计) 200-300
豆类(以黄豆计)
25
植物油
15~25
猪肝、猪血
2、以谷类为主食 主食:大米、小麦 粗细适中 精白米面:B族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低
3、适量的鱼、禽和瘦肉 优质蛋白质
4、适量蔬菜、水果 维生素C、B2、β-胡萝卜素、矿物质 膳食纤维 绿、红、黄色叶菜
5、每日一个鸡蛋 优质蛋白质、铁、维生素A、B2 卵磷脂
6、每日饮牛奶或豆浆 液体奶>250ml 钙、优质蛋白质
2、膳食应低盐和避免调味品 食盐过多高血压 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尽量不用调味品
(三)制定合理膳食制度
增加餐次 胃小,活泼好动,消耗多,易饥饿 每天5餐:3餐2点 但防止过多的能量摄入引起肥胖

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本文将从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四个阶段来探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一、学龄前儿童(3-6岁)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较快。

在生理上,他们的骨骼和肌肉系统逐渐完善,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他们的免疫系统也在逐渐建立起来,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在心理上,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

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模仿和探索。

此外,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较为直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二、小学生(7-12岁)小学生是学习能力迅速提高的阶段,他们的身体也在逐渐稳定。

在生理上,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逐渐增长,器官系统逐渐成熟。

此外,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心理上,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发展成为逻辑思维。

他们开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心不断增强。

此外,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他们开始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三、中学生(13-18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生理上,中学生的身高迅速增长,性征逐渐显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

此外,他们的代谢率增加,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

在心理上,中学生的情感波动较为剧烈。

他们开始对自我身份和价值进行探索,对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产生兴趣。

此外,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抽象化,开始具备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大学生(19岁及以上)大学生是成年人,身体已经基本成熟。

在生理上,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稳定,身高和体重基本定型。

此外,他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较强。

在心理上,大学生具备了更高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对学习和社会经验都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龄前儿童是指未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通常包括3岁至6岁之间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生理特点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身体发育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每年平均增长5-6公分,体重每年增加2-3公斤。

他们的身体逐渐成长稳定,肌肉发展也比较完善。

此外,他们的头部相对较大,身体比例不太协调,腹部相对较大,肚子比较圆润。

二、运动能力学龄前儿童的运动能力不断提高。

他们能够较为熟练地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等。

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感逐渐增强,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和运动技巧。

此外,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在逐渐提升,能够进行简单的手工活动和握笔写字。

三、感官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感官器官逐渐发展完善。

他们的视力和听力能力不断提高,能够辨认出更多的颜色和声音。

此外,他们的触觉和嗅觉也在逐渐敏感起来,能够通过触摸和嗅闻来感知周围的事物。

四、智力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展迅速,他们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语言和概念,开始学习认识字母和数字。

此外,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还比较短暂,容易分散。

五、语言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断发展。

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开始学习说句子和问问题。

此外,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逐渐提高,能够听懂和运用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六、社交能力学龄前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他们能够与其他儿童进行简单的互动和游戏,能够与成人进行基本的交流。

此外,他们开始逐渐理解和遵守一些基本的社交规范和礼仪。

七、情绪管理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比较脆弱。

他们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容易因为小事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此外,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常常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发育、运动能力、感官发展、智力发展、语言发展、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发展。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不同心理阶段表现出的行为、思维、情感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儿童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因此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对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和行为非常重要。

以下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
1. 婴儿期(0-1岁):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阶段,特征是身体发育迅速,情感不稳定,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社交能力较弱。

2. 幼儿期(1-3岁):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征是开始学习走路、说话、认知和情感逐渐稳定,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从感官转向抽象概念,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安全感。

3. 学龄前期(4-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征是开始学习基础的生活技能,如走路、奔跑、跳跃、洗手等,开始接触更多的事物,对事物的认知逐渐从具体向抽象发展,开始形成初步的情感和价值观。

4. 学龄期(7-12岁):学龄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征是学习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数学等,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初步的社会技能和社交能力。

5. 青春期(13-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征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加速,情感和价值观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

除了以上基本概念和特征外,儿童心理年龄特征还与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有关,例如认知任务、情感任务、社交任务等。

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帮助儿童实现其发展任务。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儿童的年龄‎主要分为7‎个阶段,依次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婴儿期,是0到1岁‎,幼儿期1到‎3岁,学龄前期3‎岁到学龄前‎,学龄期大约‎6到12岁‎,青春期是指‎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发育特‎点,是8岁之前‎也就是在咱‎们国内是上‎大学之前这‎个阶段的发‎育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

1.胎儿期胎儿期是从‎受精后的第‎四周开始,到婴儿出生‎前为止,以组织和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的‎渐趋成熟为‎特点。

2.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断脐到28‎天止,此4周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为‎新生儿早期‎。

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真正适应外‎界环境突变‎的重要的时‎期,尤其在出生‎后7天,是死亡率、发病率最高‎的阶段,在这第一周‎内需要加强‎访视,在新生儿期‎要求访视两‎到三次。

访视的时候‎主要针对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做评价‎,指导母亲的‎母乳喂养,实施新生儿‎免疫接种计‎划。

3.婴儿期婴儿期是从‎婴儿出生到‎满一周岁,又称为乳儿‎期。

这个时期需‎要充分适应‎社会的环境‎和家庭的环‎境。

婴儿期的第‎一个特点,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最重要的是‎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婴儿主要从‎乳类获得营‎养,体格生长迅‎速,一年中身高‎比出生时增‎加50%,体重增加两‎倍,脑发育也很‎快。

一周岁时,动作发育已‎达到能接触‎周围人物的‎水在母乳中有‎充分的蛋白‎质可以保证‎婴儿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提倡平,如能坐、开始学走等‎。

母乳喂‎养。

生理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对喂养的要‎求非常高,喂养不当,会影响婴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发育。

这个时期需‎要保证营养‎,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

第二个特点‎,在这个时期‎婴儿的感觉‎功能、知觉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得到重要的‎发育。

学龄前儿童食谱编制

学龄前儿童食谱编制

学龄前儿童食谱编制[实例]圆圆是一位5岁的小女孩,请使用食物交换份法为其编制一日食谱。

一、首先了解编制食谱对象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一)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儿童3-6周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儿童,与婴幼儿比较,此期儿童发育速度减慢,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而与成人相比此期儿童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加上活泼好动需要更多营养。

学龄前儿童比幼儿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期。

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同时影响此期儿童良好营养因素也很多,如挑食、贪玩、不吃好正餐而乱吃零食,咀嚼不充分,食欲不振,喜欢饮料而不喜欢食物等,因此供给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帮助其建立良好饮食的习惯,将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3周岁时神经系统的分化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继续进行。

3周岁儿童20颗乳牙已经出齐,6岁时第一恒牙可能萌出,但其咀嚼功能只有成人的40%,消化功能有限,不能过早进入家庭成人膳食行列,以免引起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不良。

故该段时间应给孩子吃一些软、烂、碎的食物,同时该年龄段的孩子对于食物的口感特别敏感,应该注意食物在口感上的搭配,避免孩子以后养成偏食的习惯,同时让孩子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尤其是对于喜欢吃甜食的孩子,避免龋齿的生成和对口腔的危害。

5-6岁儿童具有短暂的控制注意力的能力(15min),但易注意力分散,特别是在进食时不专心进餐,边吃边玩,进餐时间过长,食物摄入不足或偏食引起营养不良。

家庭成员应给儿童做好榜样,绝对禁止让儿童尝试吸烟和喝酒。

因为学龄前儿童胃容量较小,所以膳食制度一般推荐三餐两点制。

(二)学龄前儿童营养需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418kJ(100kcal)能量,所需能量由三大营养素提供。

学龄前儿童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平均为50g。

如果每日摄入的总蛋白质在数量上达到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标准,而且其中一半来源于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则能较好地满足学前儿童机体的营养需要。

学龄前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学龄前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学龄前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学龄前期多指4~6岁,相当于目前的“幼儿园”阶段。

(1)体重增加减慢,身高增加加快4~6岁的儿童,此期生长发育渐趋平稳。

每年体重约增加1.5公斤~2公斤。

身高的增长速度较体重相对快些,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8厘米。

头部增长逐渐减慢,头围每年增加小于1厘米。

四肢加长较躯干迅速。

活动能力加强,智力发育迅速,是逐渐形成个性和培养良好习惯、品德的重要时期。

(2)开始换牙此期乳牙已出齐,换牙已开始。

首先在乳臼齿的后边上、下、左、右共长出四个大牙,叫第一恒磨牙,也叫6岁磨牙。

此后乳牙开始动摇,按顺序逐个脱落,更换为恒牙。

换牙的时间略早或略晚些,都属正常。

乳牙出齐,咀嚼能力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已基本接近成人。

(3)视力发育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

此期可塑性大,是予防眼病和治疗视力异常最好的时机。

如果在该期能及早发现孩子视觉异常,及时采取办法,眼睛的许多不正常情况可以得到纠正。

错过此机,不仅治疗困难,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此期家长要督促孩子保护好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如看书视物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用眼。

如果发现孩子视力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矫治。

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视力发育的这个关键时期,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使孩子的视觉正常发育。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行为的特点(1)学龄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在营养的充足供应及环境的不断刺激下,较幼儿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神经系统的发育已趋于完善,这些变化意味着神经冲动的传导会更加迅速而准确。

此期儿童好奇、好学、好动。

因小儿大小肌肉的发育仍有待完善,故动作虽快,却缺乏稳健性。

(2)自控能力增强,由于大脑皮层机能的逐渐发展,儿童的内部控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它使儿童能够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对于综合分析外界事物,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十分有利。

但儿童的这一机能仍在发育阶段,持续性有待发展。

所以此期儿童不可能长时间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对十分精细的动作多不能胜任,家长应了解他们约束自己行为的久暂,在从事某些难度较大的活动时,以灵活的方式作适当的调整,这样可以防止儿童因自控力终、而导致一些不愉快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意义
❖ 也有些科学家指出:2至3岁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期; 3岁开始进入学习数学的最佳期;3至5岁是培养音 乐天才的最佳年龄;4至5岁则是学习书写绘画的最 好时光。根据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实施相应的 早期教育对充分开发儿童智力至关重要。早期阶段 可以利用孩子“模式识别”能力,增加语言、音乐、 棋艺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孩子从小就在这些方面 形成“模式”而深刻在脑海中,对他们以后的学习 和发展大有裨益。这一时期父母或幼教人员示范作 用很重要,对孩子影响较大。在“模式”学习阶段 以后,可以增加各种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内容,以直观的形象学习为主要形式。
❖ 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应该鼓励孩子 学会自尊,让他们学会自信,给予适当的表扬;给 孩子平等的生活,让他们学会公道。调查证明,对 孩子教育不良,溺爱或态度粗暴,或教育者情绪严 重不稳定等,都会使孩子出现心理偏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意义
❖ 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他们脑 细胞数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脑重、脑体积也接近 于成人;神经纤维分枝多,神经通路比成人更容易 接通;脑的代谢活动旺盛(能量需要是成人的一 倍);第二信号系统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加 强刺激,实施各种教育和训练,有利于建立各种神 经反应经络,保持脑活动的活跃状态,开发智力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 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 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 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 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 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定的心理特征。 5~6 岁儿童具有短暂地控制注意 力的能力,时间约15 分钟。但注意力分散仍然是学 龄前儿童的行为表现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饮食行 为上的反应是不专心进餐,吃饭时边吃边玩,使进 餐时间延长,食物摄人不足而致营养素缺乏。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 学龄前儿童个性有明显的发展,生活基本能自理, 主动性强,好奇心强。在行为方面表现为独立性和 主动性。变得不那么“听话”了,什么事都要“自 己来”,在饮食行为上的反应是自我做主,对父母 要求其进食的食物产生反感甚至厌恶,久之导致挑 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和营养不良。3~6 岁小儿 模仿能力极强,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常是 其模仿的主要对象。家庭成员应有良好的膳食习惯, 为小儿树立良好榜样。
怎样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卫生习惯?
❖ 搞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不喝生水、不 吃零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吃不清洁的东西, 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母亲喂奶前要洗净手和乳头。
❖ 幼儿的衣服应注意宽松,使四肢活动不受限制,不 穿开档裤。衣服不可穿得太多,应按气温随时增减。 春秋气候多变,更应特别注意。
生长发育评价
❖ z评分法(Z scores)评价年龄别体重,年龄别体重z 分(weight for age Z scores.WAZ),以<-22界定低 体重,示近期营养不良;Z评分法评价年龄别身高, 年龄别身高z 分(height for age Z scores,HAZ), 以<-2界定生长迟缓,反映较长期的营养状况;也可 将体重和身高结合起来评价,身高别体重z 分 (weight for height Z scores.WHZ),反映体格均称 状况,以<一2 界定为消瘦,>2界定为超重和肥胖。 在用z 分评价体格发育状况时,多采用WHO 推荐的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NS/WHO)的参考值。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先于其他各系统。新生儿 脑重370g 已达成人脑重的25%,1 岁时达900g, 为成人脑重的60%,4~6 岁时,脑组织进一步发育, 达成人脑重的86%~90%。3 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 已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 鞘化仍继续进行。随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完成,运动 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 快,从而改变了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 导缓慢,易于泛化、疲劳而进入睡眠的状况。
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 3 岁儿童20 颗乳牙已出齐。6 岁时第一颗恒 牙可能萌出。但咀嚼能力仅达到成人的40%, 消化能力也仍有限,尤其是对固体食物需要 较长时间适应,不能过早进食家庭成人膳食, 以免导致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不良。尤 其是3 岁小儿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 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 当疾病等障碍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克服后,会出 现加速生长,即“赶上生长”(catch growth), 也 称“生长追赶”。要实现“赶上生长”需要在疾病 恢复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为儿童做好营养准备,即 供给富含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生长发育评价
❖ Z 评分法 Z 分= (体格指标实际测量值—体格指标参考值中为 数)/体格指标参考值标准差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 生长发育在一定的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而出现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的水平 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儿童身高、体重的平。在评价 个体儿童生长时需考虑影响其生长的多种因素,如 遗传、性别等内在因素,以及包括营养、教育、训 练在内的环境因素等。此外,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 中难免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如感冒、发热、 咳嗽或腹泻等,常引起营养素消耗增加,也影儿童 的食欲和营养素摄入,患病儿童的体重、身高可明 显低于同龄儿童,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生长发育迟 缓。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意义
❖ 这一时期儿童经受一些精神锻炼也很必要,适度增 加一些困难的环境,锻炼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放 手让孩子交朋友,与同龄的孩子玩,参与孩子间的 纠纷等,以锻炼孩子的人际适应能力;还可以根据 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需要胆量、耐受力和心 理承受力等方面的锻炼,积极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 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 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 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2)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 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 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 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 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 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意义
❖ 学前期儿童受环境特别是受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 人们发现,孩子在过分赞扬声中生活,他将学会自 负;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忍耐中生活, 将学会容忍;在争吵中生活,将学会诡辨;在埋怨 声中生活,将学会嫉妒;在缺乏温暖的环境中生活, 他将学会冷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意义
应注意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
❖ 到了学前期,幼儿园的教师不断向儿童提出要求, 加上受到集体生活的影响和父母不断的引导,这时 的孩子开始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成人和集体的要求。 这样,儿童的个性就逐渐培养起来。在孩子5岁以 前,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是主要的,如教育正确和引 导得当,儿童从爱父母、爱小朋友和爱幼儿园老师, 逐渐培养起爱祖国、爱学习和爱劳动的初步的个性 倾向。学龄前培养的个性倾向虽然尚属雏型,但对 于今后的心理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体格发育特点
❖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但 各阶段速度不同,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发育越快。 与婴儿期相比,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 但仍保持稳步地增长,此期体重增长约5.5kg(年增 长约2kg),身高增长约21cm(年增长约5cm)。体重、 身高增长的粗略估计公式为,2岁~青春前期,体 重(kg)=年龄×2+7(或8);身高(cm)=年龄×7+70。
应注意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
❖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可见学前期儿童 的身心发育、尤其是智力发展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 重要。
❖ 根据上海地区的调查,学前儿童由于营养条件和医 疗保健条件的日益改善,身体情况一般良好,但心 理问题却较严重。有1/4的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 理偏异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过度兴奋、焦虑和抑 郁;少数儿童有精神病倾向。另一个地区4~5岁儿 童的调查,发现30%的儿童有行为问题,如说谎、 智力发育低下。可见加强学前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工 作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 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 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 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 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 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 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 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 (2)活泼好动: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 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 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 又生龙活虎一般。
怎样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卫生习惯?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3) 思维具体形象: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 幼儿思维。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学、好问、好探究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
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
应注意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
❖ 学前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包括消极和积极两个方 面,消极方面主要是预防各阶段儿童心理问题的发 生;积极方面主要是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加强精 神锻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意义
❖ 3-6岁的孩子属于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 长发育较婴幼儿稍慢,但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性 格品质的形成、学习情况等等,都将是为进入青春 期打基础的时期。3岁以前的孩子以养为主,3~6 岁的孩子要养教结合,并应将其重点逐渐由以养为 主过渡到以教为主。从3岁开始,孩子进入智力发 展以及道德品质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智力发展得怎 样,道德品质如何,都将为孩子一生产生非常重要 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