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古树名木系统新版PPT教案

古树名木系统新版PPT教案
第23页/共61页
3.系统功能
(2)信息变更—伤残
伤残
第24页/共61页
(2)信息变更—认养3.系统功能
认养信息录入:在信息库中,对已有的古树名木认养信息进 行登记。 暂时保存:古树名木认养信息录入后作为未审核通过的数据进 入相应系统数据库。 保存:古树名木认养信息录入后直接作为审核通过的数据进入 相应系统数据库。 维护:用户查看用户上报的所有古树名木认养信息,对上报的 数据审核不合格的信息可以修改及删除。
第25页/共61页
3.系统功能
(2)信息变更—认养
认养
第26页/共61页
(3)古树会诊 3.系统功能
会诊信息录入:在信息库中,对已有的古树名木会诊信息进 行登记。 暂时保存:古树名木会诊信息录入后作为未审核通过的数据进 入相应系统数据库。 保存:古树名木会诊信息录入后直接作为审核通过的数据进入 相应系统数据库。 维护:用户查看用户上报的所有古树名木会诊信息,对上报的 数据审核不合格的信息可以修改及删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52页/共61页
系统演示
第53页/共61页
谢谢!
第54页/共61页
第21页/共61页
3.系统功能
(2)信息变更—本县之间移植
移植
第22页/共61页
(2)信息变更—伤残3.系统功能
伤残信息录入:在信息库中,对已有的古树名木伤残信息进 行登记。 暂时保存:古树名木伤残信息录入后作为未审核通过的数据进 入相应系统数据库。 保存:古树名木伤残信息录入后直接作为审核通过的数据进入 相应系统数据库。 维护:查看该用户所有古树名木伤残信息,对上报的数据审核 不合格的信息可以修改及删除。
主要进行常用树种设置、综合查询、地 图浏览和统计分析。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入国务院《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的实际,制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古树名本普查建档的主要目的是:搞清我国古树名水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管护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古树名本在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诸方面的价值;为制订一占树名水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本次普查建档范围。

其它地区成片生长的大面积古树,划定“古树群”,纳入本次普查范畴。

第四条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

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第五条组织领导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

各级要成立临时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可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第六条建档管理各地普查结束,经普查领导小组审查定稿后,要形成完整的古树名木资源档案,实行微机动态监测管理。

古树名木档案每五年更新一次。

第二章调查工作第七条技术培训省(区、市)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本省各地及有关部门的普查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方法和技术标准。

第八条工具材料准备各地要根据古树名水的数最及工作量,确定普查人员数量,并配备普查设备和仪器。

第九条过往资料搜集及社会调查。

近年已搞过正规普公的,要将原资料进行分析,尽量利用,对缺项因子,要认真进行补充充调查。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根据广东古树名木普查的结果,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古树名木数量:广东省内共普查到古树名木XXX处。

2. 古树名木种类:在普查过程中,发现广东省内栽培或自然生长的古树名木主要包括柏树、香樟树、银杏树、榕树等。

3. 古树名木分布区域:古树名木分布在广东省各地,其中以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密集。

4. 古树名木特点:这些古树名木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高大挺拔的树冠,漫长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价值。

它们是广东省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观赏、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价值。

5.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有部分古树名木已被列为广东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并得到相关政策和措施的保护。

然而,仍存在部分古树名木因人为开发、环境污染等原因面临破坏的风险,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6. 古树名木保护建议:建议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立法和政策制定,增加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投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监测和管理,并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对广东古树名木的普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古树名木的分布
和保护状况,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古树名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穗府[1985]46号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穗府[1985]46号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文:----------------------------------------------------------------------------------------------------------------------------------------------------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穗府(1985)46号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古树名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是活的文物,历史的见证,保护好古树名木,对于文化科学研究和开展旅游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为此,除对广州地区已普查鉴定的古树名木进行分批公布外,现将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的保护条例公布如下:第一条对本地区所有的古树名木要做好标志挂上牌子。

经定为古树名木的树权,均属国有。

要建立档案和设立相应的保护设施,进行重点保护。

所需的经费来源,列入市城市维护费开支。

城市公共绿地中的古树名木,由园林部门负责管理。

散生于各单位范围内的,由各单位负责养护,园林部门负责监督和技术指导。

第二条已定为古树名木的树木,应严加保护,不得砍伐、迁移和损毁。

对一些有特殊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还应专立说明牌,供人民观赏、敬仰。

因市政建设或其他原因,要处理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地区绿委会同文化、文物、规划等部门研究,按管理范围,层级上报审批。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

对保护管理有功者奖励,对管理不善使其受损伤者要追究责任,对因严重失职和破坏活动使古树名木被毁坏后果严重者,要依法惩处,并参照《广州地区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条例》执行。

第四条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宣传、保护、管理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自觉地爱护古树名木、遵守各项规定、制止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

第五条在广州地区范围内,凡有违反上述规定,因本单位或个人需要而设置的围圈、围墙、搭盖等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在本条例公布之起一个月内,均应自觉拆除,并设花基予以保护,其保护半径最小不低于五公尺(如有特殊情况,其保护半径还应视具体情况而相应扩大)。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本次普查建档范围。

第四条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古树分为一、二级,一级古树树龄300年以上,二级古树100-299年。

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第五条普查的主要任务对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进行普查,全面系统地查清全国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对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资源档案。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全国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报告。

主要工作包括:1.制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2.完成古树名木每木定位和调查;3.完成古树名木每木换牌、挂牌;4.编制古树名木普查技术报告;5.建立基于GIS的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条组织领导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

各级绿化委员会要成立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本次普查建档范围。

第四条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古树分为一、二级,一级古树树龄300年以上,二级古树100-299年。

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第五条普查的主要任务对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进行普查,全面系统地查清全国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对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资源档案。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全国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报告。

主要工作包括:1.制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2.完成古树名木每木定位和调查;3.完成古树名木每木换牌、挂牌;4.编制古树名木普查技术报告;5.建立基于GIS的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条组织领导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

各级绿化委员会要成立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古树名木是指具有一定年限、历史文化价值、园林艺术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树木景观。

作为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见证,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是对人类尊重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的表现。

为了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需要对其生长与环境进行监测。

本文旨在制定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以规范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工作。

一、古树名木选址古树名木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1. 树种选择:根据景观设计或生态环境要求选择树种,要保证树种的原生地或栽种地区气候条件与现选址相近或适应性好。

2. 基地地质条件:选择树种应考虑基地土壤、地形、岩石等地质条件。

3. 可接受水分和温度:考虑植物对水分和温度的需求和适应性。

4. 环境污染:离开工厂、污水处理站、最大城市公路等污染源,保证古树名木生长环境质量。

古树名木环境监测包括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病虫害、老化、安全以及游客影响等方面的监测。

1. 生长环境监测生长环境监测包括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方面的监测。

其中,土壤是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土壤监测内容应覆盖土壤pH值、土壤养分、土壤温度等。

另外,对周围环境的水源、水质、空气质量等也应进行监测。

生长状况监测是对古树名木的生长速度、干燥程度、叶色等生长状况进行监测。

通过对生长状况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古树名木的生长问题,为提高古树名木的生长水平提供科学基础。

3. 病虫害监测古树名木常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监测应该及时、准确。

病虫害监测的内容包括病虫害的名称、不同程度的感染和传播状况、防治措施等。

4. 老化监测古树名木有可能出现老化现象,如枝条、根系腐烂等。

因此,要进行年龄、枝条增长、观察、内部检查等方面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

5. 安全监测古树名木的周围常常有游客活动,需要对周围安全进行监测,如游客活动范围、安全设施设置情况等。

1. 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应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资料,包括树种、地点、树龄、发展历史、形态特征、周围环境、管理和保护情况等。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谢丽宏;黄钰辉;温小莹;李敏曾;谢伟辉;甘先华【摘要】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周边6个镇的古树进行逐株调查。

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共有古树59株,包括薄叶蕈树(Altingia tenu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13个种,隶属于10科12属。

从古树资源的结构看,古树树龄主要集中在200~300 a,Ⅲ级、Ⅱ级和Ⅰ级古树的数量分别为49、8和2株;树高主要集中在17.0~25.0 m,平均树高22.9 m,胸径主要集中在50.0~125.0 cm,平均胸径118.0c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17.0 m,平均冠幅17.1 m;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古树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新港镇;新丰江水库的古树主要是作为乡村的风水树而得到保护,整体生长状况良好、正常、衰弱和濒危级古树分别有46、11和2株,衰弱和濒危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古树缺乏管护,生境较差,或受病虫害侵扰。

根据调查结果,对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应加强管理和保护,对现有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应采取施肥、病虫害防治、修补树洞、改善生境等复壮措施。

【期刊名称】《林业与环境科学》【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古树种类生长状况保护新丰江水库【作者】谢丽宏;黄钰辉;温小莹;李敏曾;谢伟辉;甘先华【作者单位】[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8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是珍贵的自然财富,也是历史遗留的“绿色文物”,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国家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构建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条
第六条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的普查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拟定本次普查工作时间期限为2016~2018年。计划2016年完成珠三角九市及汕头、梅州市下属各县区及南雄、高州的古树名木调查;建立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在2017年完成全省完成普查外业、资料整理及信息录入以及省级数据汇总及报告编写。2018年,完善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络信息化、动态监测数字化。
树龄鉴定根据树木健康状况、当地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历史档案资料情况,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按以下先后顺序优先原则,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树龄鉴定:
(1)文献追踪法:查阅地方志、族谱、历史名人游记和其它历史文献资料,获得相关的书面证据,推测树木年龄。
(2)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法:利用本地(本气候区)森林资源清查中同树种的树干解析资料,或利用贮木场同树种原木进行树干解析,获得年轮和直径数据,建立年轮与直径回归模型,计算和推测古树的年龄。
特征代码表示一株古树名木或一片古树群的特征信息的代码。
胸径指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1.3m处的主干带皮直径;分枝点低于1.3m的乔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藤本及灌木测量地径。
树高指树木从地面上根颈到树梢之间的高度。
平均冠幅指树冠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垂直投影平均宽度。
生长势指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
第九条
古树分为三级,树龄500年及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
(6)分布在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7)树木分类中作为模式标本来源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树木;
(8)其它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和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十一条
1、古树鉴定
树种鉴定观察鉴定对象营养器官(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形态、解剖特征和生长特性,根据《中国树木志》的形态描述和检索表,鉴定出树木的科、属、种,并记录其拉丁学名和中文名。
(6)CT扫描测定法:通过树干被检查部位的断面立体图像,根据年轮数目鉴定树木的年龄。一种不需锯树就能准确地测定出树龄的树龄测定仪器。该仪器类似医用CT扫描机,体积不大,使用时只要把树干圈在里面进行扫描,树龄即会迅速显示出来,不会对树木造成损坏。这种仪器能测定直径1m以内的树干,它可测知千年以内的古树。
第十条
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具有以下特征的树木属于名木的范畴:
(1)国家领袖人物亲植树木;
(2)外国元首或著名政治人物所植树木;
(3)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知名科学家所植或咏题的树木;
(4)分布在历代皇家园林、庙宇、道观等场所,与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具有历史记载的树木;
(5)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的标志性树木;
第二条
1、《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7月);
2、《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7月);
3、《古树名木代码与条码》(LY/T 1664—2006)
4、《森林资源代码 树种》(LY/T 1439—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2260)
(7)碳14测定法:通过测量树木样品中碳14衰变的程度鉴定树木的年龄。
实际应用三原则:从易到难、技术有效应用、引用前人成果。
生长势等级鉴定根据树木叶片、枝条和树干生长的正常或衰弱程度划分为正常、衰弱、濒危、死亡四级(表1)。
第七条
为保证本次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的质量,要求各县(市、区)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技术负责人具有林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参加普查的技术人员须有林业专业背景或有从事林业调查工作经验。
第二章
第八条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群在特定区域内生长成片并相互依存的多株古树组成的群体。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
操作细则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〇一六年四月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操作细则》。
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保护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掌握了解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以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
本次普查的范围是我省城镇、乡村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普查范围。
要求全面系统地查清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和生长情况,对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源档案;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全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形成定期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古树名木每木定位和调查;
2、古树群调查;பைடு நூலகம்
3、广东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4、编制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5、普查成果应用。
第四条
本次普查以全省各县(县级市、区)绿化委员会为主体,以原有古树名木普查数据、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普查成果,以县(县级市、区)为单位,逐镇、逐村、逐单位、逐株进行调查核实,对缺项因子进行补充调查;对于新增古树名木,通过现地实测,填写调查登记表并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档案等。
(3)访谈估测法:凭借实地考察和走访当地老人,获得口头证据,推测树木大致年龄。
(4)针测仪测定法:通过针测仪的钻刺针,测量树木的钻入阻抗,输出古树生长状况波形图,鉴定树木的年龄。
(5)年轮鉴定法:用生长锥钻取待测树木的木芯,将木芯样本凉干、固定和打磨,通过人工或树木年轮分析仪判读树木年轮,依据年轮数目来推测树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