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思考题
[农业]土壤学思考题ti
![[农业]土壤学思考题ti](https://img.taocdn.com/s3/m/936d34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3.png)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活性酸;2、土壤潜性酸; 3、土壤缓冲性 二、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三、谈谈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
影响.
第八章 土壤养分与土壤肥料
思考题: 1、土壤养分有哪些种类? 2、常用肥料有哪些类型? 3、植物如何吸收养分? 4、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 5、施肥的方式有哪些?
第九章 我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一、什么是土壤水平地带性? 二、什么是土壤垂直地带性? 三、什么是诊断层?什么是诊断特征? 四、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哪些?
第十章 园林土壤类型
一、简述园林绿地土壤的特征?
包括哪些层次?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 2、土壤有机质腐殖化过程; 3、氨化作用;4、硝化作用; 5、反硝化作用;6、根际效应 二、什么是土壤腐殖质,主要物质成分是什么,是如
何形成的? 三、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第五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土壤学思考题
城市规划专业
20XX6月22日
思考题
一、解释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二、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
导园林生产有什么意义.
思考题
一、矿物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化学风化包括 哪几种作用?
二、矿物的养分主要通过哪种途径释放的? 三、岩石风化产物的主要物质组成是什么? 四、简述矿物风化难易的顺序. 五、什么叫土壤剖面? 六、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哪些? 七、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和城市绿地土壤的剖面
土壤肥料学作业与思考题

作业及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土壤圈–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填空1.自然界土壤由、、三相物质组成。
2.土壤的本质属性是。
3.四大肥力因子是。
4.土壤是由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包括____和____。
5.土地日是每年的。
6.我国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7.土壤生产力的大小由()和()共同决定。
三、问答题1.土壤与土壤圈、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肥力四因素是什么?★2. 简述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3.简述城市绿地土壤的特征。
★4.怎样提高土壤的生产力?5.土壤的基本特性?6.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您是如何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第一章土壤矿物质(Soil mineral )土粒一、名词解释:土宜;风化作用;成土母质;粘土矿物;粒级;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剖面;二、填空1.土壤矿物质来自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和____。
2.矿物按成因分为()和()。
3.根据成因将岩石分为()、()和()三大类。
4.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和()三大类5.近代气候下形成的母质按其搬运方式和堆积特点,可分为母质和母质。
6.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和()。
7.土壤次生矿物种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8.一般将土粒分为、、和四个基本粒级.9.土壤砂粒的矿物成分以为主,因而养分含量。
10.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和三种质地类别。
11.土壤物理性粘粒和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mm。
12.卡氏制根据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九个质地类型。
13.土壤矿质土粒的元素组成以、、、为骨干成分。
14.一般将土粒分为、、和四个基本粒级.15.土壤砂粒的矿物成分以为主,因而养分含量。
16.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和三种质地类别。
17.卡氏制根据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九个质地类型。
三、单项选择1.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水蚀2.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是(): A、辉石 B、方解石 C、白云母 D、石英3.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土壤学思考题

1.灰潮土的形成特点和主要类型有哪些?答:形成特点:1.近代河流沉积物的影响①沉积物的颗粒分布上具有“紧砂漫淤”的规律;②在水平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呈带性”;③在垂直方向上,颗粒粗细具有“成层性”。
2. 受地下水的影响潮土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位较高,频繁的氧化还原和干湿交替,使Fe、Mn、 Ca等物质溶解、移动、淀积,出现Fe、Mn结核,砂姜等。
3. 耕种熟化的影响潮土的熟化是人类耕作,施肥、灌排等培肥措施的结果,它的腐殖质含量决定于熟化种度。
主要类型:根据其沉积物和地下水位状况,分为砂质灰潮土,壤质灰潮土和粘质灰潮土三个土属。
2.红壤的利用改良措施有哪些?答;1)保持水土2)增施有机肥3)注意施用化肥和石灰4)合理耕作和轮作5)旱地改水田3.蔬菜保护地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防治措施?答:存在问题:1)次生盐渍化:土壤中阴离子以NO3-为主,且其浓度过高;阳离子以Ca2+为主;pH中性至微碱性。
2)NH3、NO2危害:NH3高。
NO2高,达2μg/L时,会毒害作物。
3)O2、CO2不足:O2供应不足,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CO2浓度过低,不能满足作物的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1)施用有机肥,注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2)注意补充CO2;3)要计量施用化肥,平衡施肥,避免在土壤中残留;4)适时适量灌水;5)注意冬闲田、揭膜换气。
(产生次生盐碱化时的措施:灌水洗盐;深耕;表层土壤全部换掉或保护地搬迁。
)4.富铝化过程具体有哪三个阶段?答:阶段一:矿物彻底分解阶段——铁铝氧化物和易溶性盐类;阶段二:中性淋溶阶段——脱硅;阶段三:铁铝聚积层形成阶段——形成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层次,呈酸性反应。
5.国际土壤日是哪一天?答:12月5日。
6.土壤形成中有哪些主要成土过程?答:1.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2. 腐殖质化过程3. 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4. 钙化过程5. 盐化过程6. 碱化过程7. 灰化过程8. 白浆化过程9. 富铝化过程10. 潜育化过程11. 潴育化过程12. 熟化过程13. 退化过程7.土壤剖面的主要层次和鉴别项目。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思考题

土壤学复习思考题精选一什么样的土壤被农民称是蒙金土这种土壤是何被农民喜欢?上层土壤偏砂质通气性好科迅速接受较大降雨量防止地面径流下层土壤偏黏质起保水托肥的作用减少养分流失又有回润水分的能力。这种质地剖面即发育小苗又发育老苗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调节较好适宜于作物生长群众称之是“蒙金土”。二举例说明岩石矿物的种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哪些?土壤质地、养分含量、酸碱度三土壤腐殖质的存在形态及基本特性是什么?3.1新鲜的动植物残体3.2是一种有色的有机胶体3.3具有亲水性和凝聚性3.4存在形态:3.5腐殖物质基本特征:3.6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3.7不是一种纯化合物而是代表一类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3.8带有电荷是两性胶体常以带负电荷是主四.矿物和岩石按其成因各是怎样分类的。按成因不可以矿物分是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可以岩石分是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五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是什么?5.1植物气候地形质地生产措施六土壤孔隙通常分哪三级?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七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增施有机肥、实行合理轮作、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或者石膏、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及盐碱土电流改良等可以育良好土壤结构。八什么为土壤质地怎样对土壤质地进行改良?8.1引洪漫淤引洪漫砂;8.2根据肥力特征相近与否将土壤机械组成分是若干不同的组合并且给每一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名称是土壤质地。8.3因地制宜加强管理8.4掺砂掺粘客土调剂;8.5种草种树培肥改土8.6增施有机肥改良土性;8.7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九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哪些方面?微生物、动物来源、植物来源、工农业来源十调节有机质含量的措施是什么?10.1秸秆还田怎样利用土壤容重进行相关计算。10.2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10.3孔隙度=1-容重/密度10.4合理耕作制度(退化或者熟化)10.5发展畜牧业十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是什么?11.1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1.2增强土壤的缓冲性能11.3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11.4土壤特性(土壤的水、气、热、质地、PH等)11.5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11.6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11.7植物残体的特性11.8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11.9提高土壤生物和酶的活性十二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怎样?12.1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有利于空气流通12.2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表面是好痒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12.3团粒结构透水性可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里内部保水性强干旱时可以止水分蒸发12.4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十三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类型?13.1团粒结构13.2柱状结构13.3块状结构13.4片状结构十四土壤有机质矿化影响因素秸秆还田是何施适量氮肥?14.1以防止秸秆生物发酵大量消耗速率氮素与小麦争氮造成缺氮十五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耕作难易质量宜耕期长短十六土壤孔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6.1是植物根系固着、伸展并且从土壤吸取水分、养料之处16.2是土壤中物质、能量贮存和交换的场所16.3是容纳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空间16.4是众多土壤动物、微生物活动的地方十七怎样判断土壤耕性的好坏?17.1土壤宜耕期的长短17.2耕作质量的好坏17.3耕作的难易程度。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一、名词解释:绪论1.土壤:是地球陆地能够产生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形成、组成及分类3.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土壤颗粒组成,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4.土壤质地: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所划分的土壤类别名称。
第二章土壤性质5. 土壤活性酸:由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
6. 土壤潜性酸:是由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酸性。
以厘摩尔(+)/千克为单位,南方的红壤、黄壤呈酸性,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H+和Al3+。
7. 永久电荷:由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8. 可变电荷:其数量和性质随土壤溶液 pH 的变化而改变的电荷。
9.. 土壤吸收性:土壤能吸持各种分子、离子、气体、悬浮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10.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溶液为中性(pH = 7)时,每千克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CEC:cmol(+)kg-1 )11. 盐基饱和度: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CEC)的百分数称盐基饱和度。
12.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中,所有孔隙的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
13.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14.土壤容重(ρ):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的干重(容重=土壤干重/土壤容积)。
15.土壤重量热容量(C):单位重量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g ·℃).16.土壤容积热容量(Cv):单位容积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m3·℃) 。
17.导热率(入):指厚度为1cm的土层,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面积为1cm 2断面的热量。
单位是J/cm·s·℃。
第三章土壤水分形态18.吸湿系数:吸湿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大吸湿量(也称吸湿系数)。
《土壤学II》复习思考题

《土壤学II》复习思考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它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二、简答: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子是什么?1、西欧土壤学派:(1)农业化学土壤学派(2)农业地质土壤学派2、俄国土壤发生学派及其发展:3、美国土壤学派及其发展:4、中国土壤学的发展:3、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肥力与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
所谓发挥外界条件指土壤所处环境、气候、日照状况、地形、供水、耕作等4、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性状、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科学,并且也是研究土壤调查、利用和改良的科学1、土壤发生的研究2、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形态的研究3、土壤分类和类型的研究4、土壤分布规律的研究5、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一、名词解释:1、土壤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绝对年龄:从开始形成土壤时起,直到现在。
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一般用土壤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
2、腐殖质化过程:指在各种植物作用下,在土体中,特别是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腐殖质化过程的结果,是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暗色腐殖质层。
3、粘化过程:指土体中粘土矿物的生成和聚集过程,常在温带和暖温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一般在土体内部(20—30厘米)发生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地淋洗。
4、富铝化过程:是土体中硅以硅酸形式的淋失(脱硅),铁铝的富积(富铁铝)的过程,也称脱硅富铝化过程5、潜育化过程:指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
6、潴育化过程:指土体中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
7、土壤的熟化过程:二、简答:指在人类的合理利用和定向培育下,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土壤学思考题

土壤学思考题(共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二思考题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2.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3. 土壤和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4.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5. 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土壤母质;岩石风化;同晶替代;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粒级;土壤质地;有机质矿质化;有机质腐殖化;化学风化;风化作用;物理风化;矿化率;腐殖化系数二思考题1.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 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3.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质地对肥力更有利4. 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好的结构5.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6. 说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7. 主要次生黏土矿物有几种有什么区别8.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9. 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10. 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1.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12.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13. 土壤质地改良措施有哪些第三章.一名词解释灰化过程;钙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二思考题1.试讨论分析土壤形成因素方程的基本原理。
2.简述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过程。
3.请小组讨论六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4.通过实地观察试发现各种成土因素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5.为什么说评价母质和土壤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困难的第四章.一名词解释诊断表层诊断表下层二思考题1. 世界上有哪几大土壤分类体系试比较分析各土壤分类体系的特点。
《土壤肥料学》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思考题解析

《土壤肥料学》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课后思考题解析1、什么是矿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矿质土壤简称矿质土,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其特性主要由矿物质所决定的土壤.通常含有不到20%的有机质,具有30厘米厚的有机质表土层.有机质土壤是指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2、不同土壤中的有机质的来源途径有哪些?对于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地面植物残落物、根系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其次来源于生活在土内的动物和微生物。
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入土壤的各种有机肥料,植物遗留的根茬、还田的秸秆以及翻压的绿肥等有机物质。
3、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腐殖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不仅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可以重新合成更为复杂而且比较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物,即腐殖质。
4、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阶段的条件、过程、结果如何?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水解过程、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
水解过程是,蛋白质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简单的氨基酸类含氮化合物。
氨化过程是经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的过程,条件是在好气、厌氧条件下均可进行,只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作用不同。
硝化过程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氨化作用产生的氨气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反硝化过程是硝态氮在土壤通气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受反硝化细菌作用还原成气态氮(N2,N2O)的过程.5、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为动植物残体分解阶段和新高分子有机物合成阶段。
6、土壤腐殖质酸的组分和性质如何?腐殖酸的主要组成是胡敏酸和富里酸,通常占腐殖酸总量的6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通论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圈、自然肥力、人为肥力、肥料
二、思考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过程中有何作用?为什么?
2、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系统有何关系?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4、土壤学有哪些分支学科?土壤学与哪些学科存在联系?
5、目前土壤学面临哪些艰巨任务?
6、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7、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一、名词解释
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替代、有机质矿质化、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矿化率、有机质腐殖化系数、激发效应、腐殖质、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重力水、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有效水、相对含水量、土水势、水吸力、土壤重量热容量、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二、思考题
8、哪些因素影响岩石的化学风化受?
9、土壤在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上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11、影响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2、试述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13、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何重要作用?
14、土壤水含量表示方法有哪些?
15、为什么计算土壤含水量时要以烘干土为标准?
16、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求土壤保持适当的导水率?
17、土水势由哪些分势构成?
18、现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厘米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需灌水多少(方/亩)?
19、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多深土层达田间持水量?
20、土壤容重为1.2g/cm3,计算其含水量为25%时的固、液、气三相比。
(比重2.65)。
21、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组成上有何差异?为什么?
22、土壤空气含量及其组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23、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24、反映土壤通气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25、土壤热量来源有哪些?
26、土壤热容量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27、哪些因素影响土壤温度变化?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耕作、土壤容重、土壤孔度、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土壤粘着性、土壤粘结性、土壤可朔性、朔性值、宜耕期、阳离子交换作用、交换性阳离子、阳离子吸附、阳离子解吸、CEC、活性酸、潜性酸、交换酸、水解酸、碱化度、土壤缓冲性、缓冲曲线
二、思考题
28、土壤容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9、不同粒级的土粒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何差异?
30、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
31、质地不良土壤如何改良?
32、影响土粒粘聚形成结构体的因素有哪些?
33、影响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因素有哪些?
34、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有何重要意义?
35、土壤粘着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36、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有哪些?
37、土壤可朔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38、产生可变电荷的原因有哪些?
39、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电荷数量?
40、阳离子交换作用有何特征?
41、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42、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北方土壤盐基饱和度高于南方土壤?
43、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44、农业生产中集中施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5、为什么通常pH水>pH盐?
46、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有何关系?
47、土壤碱化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8、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各有哪些?
49、实验中测得的水解酸为什么可以代表土壤总酸度?
50、土壤酸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51、我国土壤酸碱性有何分布规律?原因何在?
52、土壤氧化还原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53、土壤氧化还原体系有何特点?
54、土壤缓冲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55、如何改良酸碱性不良的土壤?
56、为什么绝大多数植物适宜在中性条件下生长?
第四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一、名词解释
土壤母质、土壤剖面、土壤水平地带性、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
二、思考题
57、土壤在陆地表面为何会呈地带性分布?
58、简述红壤的基本特点。
59、如何合理利用黄壤?
60、紫色土形成过程有何特点?
第五章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土壤污染、土壤自净作用、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土壤质量、土壤退化
二、思考题
61、土壤污染有何特性?
62、研究土壤背景值有何意义?
63、氮肥、磷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
65、我国土壤退化主要类型有哪些?
66、简述我国土壤退化的基本态势?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肥料三要素、离子通道、载体、质子泵、颉颃作用、协同作用、主动吸收、被动吸收、质流、截获、扩散、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基肥、种肥、追肥、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二、思考题
67、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68、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69、影响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0、根外营养有什么特点?适宜根外营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注意哪些事项?
71、如何防治植物营养缺乏症?
第七章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化学氮肥
一、名词解释
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氮肥利用率、缓释氮肥
二、思考题
72、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73、简述土壤氮素形态及其有效性。
74、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途径。
75、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
76、简要说明禾本科作物植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氮量变化特点。
77、硝酸还原酶的形成特点及其主要成份是什么?
78、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
79、简述NH4+的吸收机理及其对根际pH值的影响。
80、有哪些酶参与氮同化过程?其英文缩写是什么?
81、NH4HCO3、NH4NO3、CO(NH2)2的入土转化与施用注意事项。
82、谈谈如何合理分配与施用氮肥?
83、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第八章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
一、名词解释
闭蓄态磷、枸溶性磷肥、土壤缓效钾
二、思考题
84、为什么磷肥在土壤中有效性很低?
85、土壤中钾的固定及释放主要受哪些因子的影响?
86、植素在磷代谢中有何作用?
87、磷如何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
88、影响磷吸收的主要因素在哪些?
89、植物缺磷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90、土壤难溶性磷释放的途径有哪些?
91、试述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的性质、入土转化与合理使用。
92、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有什么好处?
93、为什么中性条件下磷肥有效性最高?
94、如何提高磷肥有效性?
95、当前生产上磷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何在?谈谈如何合理分配与施用磷肥。
96、简述我国土壤钾素平衡状况及其调节途径。
97、植物缺钾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98、试述氯化钾、草木灰的性质、入土转化与合理使用。
99、如何合理施用钾肥。
第九章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肥料
一、名词解释
微肥
二、思考题
100、植物缺钙的发生部位及典型症状是什么?
101、植物缺镁的发生部位与典型症状是什么?
102、植物缺硫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03、如何合理施用钙、镁、硫肥。
104、植物缺硼的主要症状及原因?
105、植物缺铁的发生部位及典型症状是什么?
106、植物缺锌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07、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十章复混肥料
一、名词解释
复合肥料、球状肥料、包膜肥料、BB肥料
二、思考题
108、复混(合)肥料的种类和特点有哪些?如何表示复混(合)肥料?109、复混肥料有哪些主要特点。
110、如何合理施用复混肥料。
第十一章有机肥料
一、名词解释
厩肥、堆肥、绿肥、生物肥料、饼肥、商品有机肥料、微生物有机肥料二、思考题
112、比较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特点。
113、有机肥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14、为什么生产中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115、调控有机肥料腐熟的过程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16、堆制优质堆肥的技术要求是什么?
117、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何时翻压绿肥较好?
118、秸秆直接还田有何作用?其技术要点有哪些?
119、在堆制有机肥料,为什么常将过磷酸钙与其一起堆沤后再施用?
第十二章植物营养及施肥与人类健康
120、施用氮、磷、钾肥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防治?
121、举例说明矿质营养元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22、试述施肥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