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的护理
肱骨干骨折的护理常规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过程及 注意事项,减轻其焦虑和紧张情绪。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
评估患者的骨折情况
了解骨折的类型、程度、位置及移位情况,为手术提供依据。
评估患者的其他疾病
了解患者是否有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便术中及 术后处理。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治疗方法,如热敷、按 摩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
进关节活动。
调整固定方式
如采用石膏固定,需定期检查固 定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关节活
动。
04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早期功能锻炼
总结词
轻柔、无负重
详细描述
在骨折固定后的初期,应进行轻柔的肌肉收缩和 舒张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复查内容
检查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恢复情况 等。
注意事项
如有异常症状,如疼痛、肿胀、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复查。
居家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
日常生活指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关 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以促进 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 漱、上厕所等,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 作。
总结词
全面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详细描述
在骨折愈合后,应进行全面的功能锻炼,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等,以恢 复上肢的正常功能。同时,可以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吃饭、梳头等。
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步恢复上肢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05 出院指导
出院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 运动以防伤口感染。
肱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肱骨干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cm到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好发于骨干中部,上部最少。
肱骨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一)病因大多数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
直接暴力是造成肱骨干骨折的常见原因,如打击伤、机械挤压伤等,骨折多在肱骨中上段,呈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如摔倒时手或肘部着地,骨折多发生在肱骨的中下部,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骨折断端易刺插肌肉而影响复位。
旋转暴力如投手榴弹、掰手腕等引起者多可引起螺旋骨折,典型损伤多发生在中下1/3交界处。
(二)骨折分型肱骨干骨折的分型没有被广泛的认同,1987年 Muller提出AO/ASIF骨折分类,这种分类既能够了解骨折的严重程度,也为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评定提供了一个共同标准。
1.A简单骨折A1 螺旋形骨折,A2斜形≥30°骨折,A3横形≤30°骨折。
2.B楔形骨折B1螺旋楔形骨折,B2斜楔形骨折,B3粉碎楔形骨折。
3.C复杂骨折C1螺旋粉碎骨折,C2多段骨折,C3不规则粉碎骨折。
(三)临床表现肱骨干骨折的患者外伤后见局部肿胀、疼痛、成角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无移位的肱骨干骨折局部往往无异常活动和明显的疼痛,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手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展和手背、虎口区感觉减退或消失。
(四)诊断X线下侧位片可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X线片内应包括肩关节及肘关节,以排除关节内的骨折及脱位。
由于肱骨干骨折系高能撞击所致,有时会伴其他部位损伤,因此须检查全身情况,警惕软组织损伤的可能,还应常规检査上肢神经功能及肱动脉有无损伤。
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应行CT或MRI检査,以便进一步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五)治疗1.非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肱骨干骨折经过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骨折类型、移位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适用于肱骨干各种类型的骨折。
肱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

肱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通常由外伤或意外事故引起。
在护理肱骨骨折患者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疼痛管理、肿胀控制、固定维持、并发症预防以及康复训练等。
以下将对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疼痛管理疼痛是肱骨骨折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良好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进程至关重要。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疼痛:1.冰敷: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冰袋或其他冷敷设备对患处进行冰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2.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处方。
3.心理支持:疼痛可能会让患者感到沮丧和焦虑,因此给予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并帮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肿胀控制患肢肿胀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愈合和康复。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控制肿胀:1.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可以使用枕头或被子将患肢垫高。
2.压迫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其他压迫性材料对患肢进行包扎,可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帮助控制肿胀,如利尿剂、抗凝剂等。
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
三、固定维持为了维持骨折的稳定性,医生可能会使用石膏、夹板或其他固定装置对患肢进行固定。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维持固定效果:1.保持固定装置干燥:避免将固定装置浸泡在水中或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以免损坏或影响固定效果。
2.避免移动患肢:在接受固定治疗期间,尽量避免移动患肢,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3.定期检查:定期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确保固定装置的位置和效果良好。
四、并发症预防肱骨骨折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骨不愈合、缺血性骨坏死等。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保持清洁:在护理过程中,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风险。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肱骨骨折是指上臂肱骨骨干发生断裂或受损的一种骨折类型。
为了有效地进行肱骨骨折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常规护理措施:1. 止痛管理: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止痛药物。
止痛管理: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止痛药物。
2. 固定和支撑:根据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决定使用石膏固定、外固定器或手术内固定的方式来支撑骨折部位。
护理人员应确保固定装置的正确使用和调整。
固定和支撑:根据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决定使用石膏固定、外固定器或手术内固定的方式来支撑骨折部位。
护理人员应确保固定装置的正确使用和调整。
3. 伤口和皮肤护理:定期检查骨折周围的皮肤和伤口,以确保没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膏或化学物质。
伤口和皮肤护理:定期检查骨折周围的皮肤和伤口,以确保没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膏或化学物质。
4. 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护理人员应监督和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锻炼。
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护理人员应监督和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锻炼。
5. 饮食和营养: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骨折部位愈合和维持整体健康。
饮食和营养: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骨折部位愈合和维持整体健康。
6. 定期复诊:安排患者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计划。
定期复诊:安排患者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计划。
请注意,以上是肱骨骨折护理的一般常规,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请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肱骨骨折护理措施术前术后

一、引言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肱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护理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
二、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
(2)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床上活动等。
2.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2)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3. 肢体护理(1)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血管、神经受压。
(2)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必要时给予消肿措施,如冷敷、抬高患肢等。
(3)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有皮肤发紫、温度降低、麻木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5. 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1)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光等。
(3)术前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等。
三、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2)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2. 肢体护理(1)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避免因体位不当导致血管、神经受压。
(2)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必要时给予消肿措施,如冷敷、抬高患肢等。
(3)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有皮肤发紫、温度降低、麻木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协助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3.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肱骨骨折的护理课件

建议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同时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此外,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质等营养素,也有助于提高身体 素质。
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总结词
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可能导致肱骨骨折的意外伤害。
详细描述
在进行体育活动或日常活动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护腕、护肘等。同时注意环境安全,避免 在危险区域活动或进行高风险行为。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运动,有助于降低受伤风险。
对于骨不连和延迟愈合,可能需要通 过手术植骨、固定治疗等方法促进骨 折愈合,同时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训 练。
骨不连和延迟愈合的症状包括骨折部 位疼痛、活动受限和骨传导音减弱等。
06 肱骨骨折的康复与营养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原则
重要性
康复训练对于肱骨骨折患者的恢复至 关重要,有助于减轻疼痛、恢复关节 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原则
康复训练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 面性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逐步增加训练 强度和难度,同时注重关练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针灸 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 法。
VS
步骤
一般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方法都有所不同。早期 以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为 主,中期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为 主,晚期以进一步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稳 定性为主。
诊断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来确定是否存在肱骨骨 折。X光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显示骨折的位置和类型。
02 肱骨骨折的治疗
肱骨骨折的护理

04
药物治疗与营养支持
CHAPTER
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镇痛药物
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剂量和 用药间隔,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副
作用。
抗生素
对于开放性骨折或存在感染风险 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使用时应注意过敏
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其他药物
如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的药物等,使用时也
VS
诊断方法
肱骨干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 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 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对于复杂骨折或 疑似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还需进行CT 或MRI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02
急性期护理
CHAPTER
疼痛控制与肿处理
疼痛控制
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阿片类药物,根据疼痛程度调 整剂量。同时,可应用冷敷、热敷等物理疗法辅助缓解疼痛。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CHAPTER
桡神经损伤观察与干预
密切观察病情
定期评估患者桡神经功能 ,观察是否有垂腕、垂指 、前臂旋前畸形等症状。
及时干预
一旦发现桡神经损伤症状 ,应立即采取措施,如使 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康 复训练等。
预防措施
在骨折固定时,避免过度 牵拉或压迫桡神经,以减 少损伤风险。
骨不连风险降低措施
家务劳动参与
鼓励患者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 等,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会功能。
休闲娱乐活动
引导患者参加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如散步 、太极拳等,以丰富生活内容,促进身心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功能恢复训练方法介绍
肱骨骨折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病人反馈
收集病人的主观感受和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 不适。
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病人舒适度。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功能恢复
评估病人恢复的功能水平,包括上肢的活动范围 和力量。
通过物理治疗师的评估结果,了解康复进展。
谢谢观看
不同类型的骨折可能影响治疗方式和恢复时间。
什么是肱骨骨折? 症状
病人可能会感到上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并 伴有淤血。
有时可触及到骨折部位的不正常位置。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防止并发症
正确护理可以减少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 生。
特别是在手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为什么需要护理? 促进恢复
如何进行护理? 护理措施
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保持伤肢抬高,减少 肿胀。
实施冷敷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如何进行护理? 教育病人
向病人和家属讲解骨折护理知识和康复重要 性。
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理解治疗过程。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和伤口愈合 情况进行评估。
何时进行护理?
术后护理
手术后应定期检查伤口,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
还需注意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何时进行护理?
康复阶段
在康复阶段,护理应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
鼓励病人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增强肌肉力量。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评估
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肢体功能和精神状态 。
使用标准化的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评估。
肱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肱骨骨折?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如何进行护理? 5. 护理的效果如何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外科颈骨折: 外展型的禁忌患肩外展,内收型的禁忌患肩内收。
出院指导
1. 2. 3.
4. 5.
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按医嘱继续服用药物。 活动指导:伤口拆线72小时后可洗澡。继续坚持肩关节的功 能锻炼,患侧手避免提重物。 定期复查 随诊
骨折多呈斜 形、螺旋形, 近端向前成角 内旋移位
桡 神 经
骨折远端: 向上向外 移位
骨折近端: 向前向内 移位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牵拉 骨折远端向上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 发生率 损伤机制 远折端 近折端 并发症 多见 跌倒时手掌着地 向后向上 向前向下 易损伤神经、血管 屈曲型 少见 跌倒时肘关节后方着地 向前向上 向下向后 不易损伤神经、血管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一、肱骨干骨折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神经损伤 以桡神经损伤为最多见,观察上肢指端血供及皮肤温度、感觉情况,如有麻木和感觉异常要及时对 应处理。 2.血管损伤 肱动脉、肱静脉的损伤,观察患侧上肢远端有无缺血、肿胀、无脉、扩张性血肿血胸等症状。 3.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肱骨中下1/3骨折易发生故骨不愈合,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损伤暴力、骨折的解 剖位置及治疗方法有较大关系。骨折4个月内未愈合为延迟愈合,8个月内未愈合为不愈合。 二、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骨筋膜室综合征 由于外固定过紧或肢体高度肿胀,而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前臂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应密切 观察患肢血供、感觉、肿胀、活动、皮肤色泽,以及有无5P症状(①疼痛:止痛剂不能缓解、到晚 期缺血严重时神经麻痹转为无痛②感觉异常:患肢出现套袜感觉减退或消失③麻痹:患肢进行性肿 胀、肌腹处发硬、压痛明显、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拉手指时疼痛加剧④无脉:桡动脉减 弱或消失⑤苍白:患肢肤色苍白或发绀 ) 2.肘内翻畸形 是由于骨折复位固定不佳、骨折远端内旋、两断端形成交叉、远端受重力影响向内倾斜而成。应保 持有效的固定。 3.肘关节僵直 是由于过度的被动牵拉和反复被动活动引起的。行牵引时应严格把握牵引时限。肘关节功能锻炼时 ,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肱骨骨折的分类:
肱 骨 干 1. 肱骨外科颈骨折 2. 肱骨干骨折 3.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
肱骨外科颈骨折
外展型
内收型 骨折合并肩 关节脱位
(1)由外展暴力所致。 (2)骨折端外侧嵌插、内侧分离 ,向前内侧成角。 (3)移位大者,远端向内移位。
(1)受内收暴力所致。 (2)骨折远端呈内收位,近端呈外 展位,内侧嵌插、外侧分离,向 外成角。
肱骨骨折
诊断要点
• 临床表现
• 并发症
• 影像学检查
肱骨骨折
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交 锁髓内钉内固定等方式。
肱骨干骨折
钢 板 螺 丝 钉 内 固 定
肱骨干骨折
交 锁 髓 内 钉 内 固 定
护理
护理分为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一、术前护理:包括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 常规护理 ①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情况 ②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 。 ③饮食: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食物。 2. 专科护理 ①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坐位或离床活动时患肢用 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 ②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感觉运动恢复情况。 ③疼痛护理: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干预措施。
肱骨骨折的护理
牛彦君
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的病因: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 力常由外侧击打肱骨干中份,致横形或粉碎形骨 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 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 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 可导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肱骨骨折
外 出,关 节面向内下、骨折面朝外上 方。 (3)骨折远端向外、上方移位。
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上、 1/3骨折
三 角 肌 及 喙 肱 肌 的 牵 拉 骨 折 近 端 向 外 向 前 移 位
肱骨干中 1/3骨折
肱骨干下 1/3骨折
三 角 肌 牵 拉
胸 大 肌 牵 拉
并发症
桡 神 经 损 伤 体 征
肱骨干骨折
1.腕下垂 2.伸拇受限
3.伸掌受限
4.手背第1、2掌骨间皮肤感觉障碍(虎口区)
功能锻炼
必须在患者无痛或微痛的情况下进行。 第一阶段(术后当日): 1.张手握拳练习(每小时练5~10分钟) 2.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屈伸(每小时练5~10分钟) 第二阶段(术后1天~3周): 1.钟摆样运动:肩关节外旋和内旋(3~5分钟/次,2~3次/天) 2.肩关节的旋转运动(身体向前倾斜,屈肘90度,使上臂与地面垂直,以健侧 的手握住患侧的腕部做画圈动作)每小时练3~5分钟 3.肩外展(坐位时练习,每小时练3~5分钟,三周内上臂上抬达到90度) 第三阶段(3~4周后):手指爬墙运动
临床表现
一、肱骨外髁颈骨折 1.肩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局部可见瘀斑。 2.触诊骨折处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二、肱骨干骨折 1.上臂肿胀,疼痛,缩短或成角畸形。 2.出现异常活动或骨擦音。 3.伴有桡神经损伤时,出现垂腕,伸拇、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 三、肱骨髁上骨折 1.肘部肿胀,压痛功能障碍。 2.局部有异常活动、骨擦音。 3.肱动脉挫伤或压迫可发生血管痉挛,疼痛。或桡动脉搏动消失,手部皮 肤苍白,发凉麻木。正中神经受损可引起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及桡侧三指半感觉 减退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