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2.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3.能够运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2.教学难点: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不同?2.提问:弱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如何导电的?电离过程有何特点?二、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2.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强调电离平衡的概念。

三、学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1.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解释其物理意义。

2.通过实例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分析电离平衡常数与溶液浓度、温度的关系。

四、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应用1.讲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如缓冲溶液的配制。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发生移动?3.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2.强调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练习题:计算某弱酸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

2.思考题:如何通过改变条件,使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1.强调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

2.提问:为什么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不同?二、探究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观察实验:将少量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分别插入电极,观察导电现象。

2.分析实验现象: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如何表示和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3.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确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教学重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表示和计算;2. 实验方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教学难点:1. 掌握实验方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1. 实验室材料:弱电解质溶液、电导仪、电极、导线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模拟软件等;3. 教学资料:相关教材、实验手册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约5分钟)1. 引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电解质吗?”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 分享问题:提问“在生活中有什么常见的电解质?”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解答,并展示相关图片。

Step 2:学习弱电解质的定义(约15分钟)1. 介绍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 解释什么是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的区别;3. 通过示意图或实例给出弱电解质的具体概念。

Step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表示(约10分钟)1. 介绍电离度的定义,引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2. 通过示意图或实例解释电离度的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几个简单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Step 4:实验方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约25分钟)1. 介绍实验方法:使用电导仪测量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2. 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室器材,进行实验;3.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4. 引导学生计算得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Step 5: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约10分钟)1.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2. 观察数据规律,总结得出结论;3. 强调实验方法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差异和原因。

Step 6:课堂练习与答疑(约10分钟)1. 设计几道相关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消化课程内容。

Step 7: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或计算,测定另外一个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知识。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设计

教案课题: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授课班级课时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一、强弱电解质电解质(electrolyte):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strong electrolyte):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weak electrolyte):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化合物(如弱酸、弱碱和水)二、弱电解质的电离1、CH3COOH CH3COO-+H+2、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ionization equilibrium)。

3、电离平衡的特征:(1)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2) 等--V电离=V结合≠ 0(3) 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4) 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5) 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4、影响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2) 外因:①浓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三、电离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嗖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3-1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强、弱电解质2、结合动画和理论,简要分析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其特点3、掌握电离平衡的表达式,即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重难点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过程【图片展示】台风“海鸥”给海口带来重创【知识回顾】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类别:包括酸、碱、盐、水、大多数金属氧化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类别:包括多数有机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概念辨析题] 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①NaCl溶液、②NaOH 、③Cu、④HCl、⑤CH3COOH、⑥NH3·H2O、⑦CO2、⑧乙醇3、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分组实验(实验3-1):观察盐酸和醋酸与镁条反应,记录并交流结果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使用的酸的体积相同,浓度相同;2)使用的镁条应先打磨,并且大小尽量一样验证实验(实验3-1):测pH值,进一步了解盐酸和醋酸中c(H+)的大小实验注意事项:1)pH试纸的使用;2)pH值与对应的c(H+)值对照表思考1:在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存在几种微粒?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微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大小如何?学生交流讨论:……[概念讲授] 根据电离程度将电解质划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类别:包括强酸、强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如HCl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类别:包括弱酸、弱碱、水,如CH3COOH【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其特点】思考2: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的溶质微粒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动画演示] 一定条件下,CH3COOH溶液中溶质微粒间的变化结论:[概念讲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的状态2、电离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吸3、电离平衡的表达形式:电离方程式1)判断电解质强弱;2)多元弱电解质分步电离;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写:3)酸式盐电离;a 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NaHSO4=Na + +H+ + SO42-b 弱酸的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NaHCO3=Na ++ HCO3-练习: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HClO 、H2S 、KHS 、Al(OH)3【知识脉络】0.1mol/LHCl 0.1mol/LCH3COOH物质类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微粒种类H+,Cl—CH3COOH,H+,CH3COO—微粒大小c(H+)=0.1mol/LCl—CH3COOH 多,CH3COO—,c(H+) <0.1mol/L微粒关系HCl = H+ + Cl—宏观表现与金属反应快慢不同,pH值不同等。

高中化学: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教学设计本章引言开门见山地指明了即将进一步研究的知识范围——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并简要揭示了应用这类反应的广泛领域,给人以开阔的视野,感受到天地之间的生态平衡、自然奇观、矿产资源以及许多现代科技的应用都与离子的存在、迁移和物质间的转化有着密切联系。

使学生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而离子平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思路、完善知识体系是有帮助的。

从具体知识结构来看,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是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理论基础,而电离理论又是联系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的纽带。

因此,本节知识对于后续章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本节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本节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建议如下:1.新课导入。

可以依据引言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画面展示自然奇观和科技时事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为什么说地球上广阔的水域是离子反应广泛存在的先决条件,为什么说离子反应是了解生命过程的基础,以及研究离子反应在现代化工生产和环保建设中有何意义。

2.【实验3-1】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是本课的基本要求,实验中应强调以下知识点:(1)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2)镁无论是与盐酸还是醋酸反应,其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应;(3)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c(H+)的大小,通过对溶液pH的测定也能证实这一点;(4)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向他们说明pH的实际意义是指溶液中c(H+)的负对数,以利于学生对盐酸中HCl的完全电离有更为确切的理解。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第一章:弱电解质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教学内容: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2. 讲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电离平衡。

作业布置:1. 复习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弱电解质。

第二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及移动原理。

2. 利用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电离平衡的概念。

2. 讲解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图表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原理。

作业布置:1. 复习电离平衡的表示方法。

2. 分析实例,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

第三章: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能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内容:1. 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 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各个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讲解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分析实例,让学生运用影响因素解释电离平衡的移动。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结构和组成上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2.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和移动的结果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环节:1、电解质, 非电解质2.练习: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⑤CH3COOH、⑥NH3·H2O、⑦CO2、⑧乙醇、⑨水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新知讲解:一.强、弱电解质实验3-1:根据实验现象,探索下列问题:(小组讨论)(1)上述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2)当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pH 值是否相等,即c(H+)是否相等?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分析与讨论:(小组讨论)1. NaCl、NaOH是由什么键构成的什么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它们以什么形式存在?2. HCl是由什么键构成的什么化合物?在水溶液里HCl以什么形式存在?3. CH3COOH 、NH3·H2O是由什么键构成的什么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它们以什么形式存在?归纳: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大多数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强电解质强碱(完全电离)强酸电解质弱电解质弱酸极性键——共价化合物(部分电离)弱碱水讨论: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 属于弱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何关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练习: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CH3COOH,BaSO4,AgCl,Na2O,K2O,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二.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 CH3COOH CH3COO—+ H+结合思考与讨论:(小组讨论)(1)开始时,V电离和 V结合怎样变化?(2)当V电离 = 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3)关于上述电离平衡,什么条件的改变会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V(电离) V(电离) = V(结合) 电离平衡状态V(结合)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 (如温度,压强) 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电离平衡状态。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1.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2.学业要求(1).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能从电离的角度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导电性(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科学探究)。

一、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中二级标题“电离平衡”的内容。

本节内容在课标中要求学生认识弱电解质在水容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导电性等。

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完成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反应限度的基础上,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既落实“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目标。

对比旧教材,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删去了醋酸离子化和离子分子化的方程式,和删除了电离和结合达到平衡的速率时间图,也删去了电离过程中各粒子浓度的表格。

同时把旧教材中作为科学视野部分的电离平衡常数放到了第三部分的内容,增加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计算及其意义。

同时增加了实验3-2(由强酸制弱酸),更加强调K的应用,同时也增加了“思考与讨论”栏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该栏目中,镁分别与盐酸、醋酸反应时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非常直观,一方面让学生“看”到了醋酸电离平衡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显示了强、弱电解质的差异,同时通过最终所得气体体积相等这个事实,得出“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所含氢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相等”的结论,由此使学生突破本学习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西工大附中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

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实验探究去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自然界中事物之间存在强弱之分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铺垫。

【教师】
你能设计实验验证盐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吗?请描述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讨论并设计】
(1)对比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盐酸所对应的灯泡要亮些;
实验结论:等浓度的盐酸导电能力强于醋酸
(2)对比Mg条与盐酸、醋酸反应实验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并总结归纳】
实验现象:Mg条与盐酸反应时,Mg条表面的气泡多,溶解的快,气球鼓起明显,温度变化更大实验结论:等浓度的盐酸中c(H+)比醋酸溶液中大
(3)测同浓度盐酸、醋酸的pH:
【教师演示pH传感器测同浓度盐酸、醋酸的pH】
实验现象:盐酸的pH比醋酸小
实验结论:等浓度的盐酸中c(H+)比醋酸溶液中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氢离子的电离程度不同,初步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教师] 请同学们小结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归纳: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记住:
强酸:HCl、H2SO4、HNO3等
弱酸:CH3COOH、HClO、HF等
强碱:KOH、NaOH、Ba(OH)2等
弱碱:NH3·H2O、Fe(OH)3等
问题讨论:
BaSO4、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BaSO4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COOH、HCl 的溶解度都很大,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COOH 属于弱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何关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区分依据不是看该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也不是看其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而是看溶于水的部分是否完全电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类别与强弱电解质的关系,并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学生归纳: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