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大禹治水》小古文

《大禹治水》小古文

《大禹治水》小古文一、原文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禹治水,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字词解释1. 不治- 解释:得不到治理。

在文中指九条河流因为洪水泛滥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2. 鲧(gǔn)- 解释:传说中大禹的父亲,他接受尧的命令治理洪水。

3. 雍堵之法- 解释:就是用堵塞的方法。

例如,看到洪水来了,就用泥土、石块等去堵住洪水的来路,但这种方法对于大规模的洪水效果不佳。

4. 禹- 解释:鲧的儿子,接替父亲继续治水,他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

5. 开九州- 解释:开辟了九州(古代中国的地域划分,一般认为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意味着他对整个中国的地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让水流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内合理地流动。

6. 通九道- 解释:疏通了九条河道。

使得洪水有了排泄的通道,而不是四处泛滥。

7. 陂(bēi)九泽- 解释:修筑堤防来围住众多的湖泊。

陂在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这样可以调节湖泊的水量,防止湖水泛滥。

8. 度(duó)九山- 解释:测量九座大山。

禹通过测量大山,了解地形地势,以便更好地规划治水的路线,让洪水顺着山势流淌。

9. 三过家门而不入- 解释: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这体现了禹一心为公、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精神。

他忙于治水工程,顾不上回家看望家人。

三、译文尧、舜在位的时候,天下的九条大河都没有治理好,洪水泛滥成灾。

尧任用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的方法,过了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后来舜任用禹去治理洪水,禹开辟了九州的土地,疏通了九条河道,修筑堤防围住众多的湖泊,测量了九座大山。

禹治理洪水,在外面十三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四、主题思想1. 反映古代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智慧和决心- 大禹治水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人民面对洪水这一巨大自然灾害时,不畏惧、积极应对的态度。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
去就是十三年。这十 三年里,他到处奔走, 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 门口。可是他认为治 水要紧,一次也没有 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 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 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 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 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淹没 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 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很久很久以前, 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农田, 冲毁了房屋, 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 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农田,冲 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 苦极了。
洪水


只知道(
),
)年过去了,洪水(
)。
鲧治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因为禹聪明、富有智慧, 无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地称
他为“大禹。
登山夺旗我能行!
疏导 到处
灾难 百姓 冲倒 淹没 泛滥
作 业
(1)将今天学的故事讲给父母 或好朋友听.
(2)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 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 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下课后 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联系
下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联系
大水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毒蛇下文 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 活痛苦极了。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 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 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 了。
淹没了农田
冲毁了房屋
百 姓 们 无 家 可 归
安:安定。乐:愉快。业:职业,劳动。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大禹治水》嗨,大家好!今天我想给你们讲一讲我在课本上学到的一个超厉害的故事,那就是大禹治水。

在很久很久以前呀,咱们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水。

那水呀,就像一个超级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到处乱闯。

老百姓可惨啦,房子被水淹了,庄稼也被水冲跑了,大家只能逃到高山上,躲在山洞里。

那时候,大家心里肯定都在想:“这可怎么办呀?这水什么时候才能听话呀?”当时呢,有一个叫鲧的人站了出来。

他想啊,水这么多,我得把它拦住。

就像我们把调皮的小狗用绳子拴住一样。

于是他就到处找东西来堵水,用泥土呀,石头呀,筑了好多好多的堤坝。

可是呢,这水的力量太大啦,就像一个大力士在用力推一样,堤坝根本就挡不住,水还是到处泛滥。

大家都很失望,鲧也很伤心,他肯定在想:“我已经很努力了呀,为什么还是不行呢?”后来呀,鲧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大禹。

大禹可不像他爸爸那样只想着堵水。

他呀,特别聪明,他就想啊,水这么多,堵是堵不住的,就像我们家里有很多调皮的孩子,你光把他们关在屋子里是不行的,得给他们找个合适的地方去玩。

大禹就决定把水引到大海里去。

大禹开始了他漫长的治水之旅。

他可辛苦了,到处去查看地形,就像一个探险家在寻找宝藏一样。

他走过了好多好多的地方,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趟过了一条条河流。

他的鞋子磨破了,脚也受伤了,可是他还是不放弃。

我就想啊,要是我,走这么多路,脚疼得要命,肯定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可是大禹没有,他心里就想着一定要把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治水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听说大禹有一次路过自己的家,他听到了屋子里传来孩子的哭声。

那是他的孩子呀,他肯定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人。

他的妻子呢,也特别希望他能回家看看。

有人就对大禹说:“大禹呀,你都走了这么久了,就回家看看吧。

”大禹却说:“不行呀,治水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呢。

要是我现在回家了,就像士兵在战场上逃跑了一样,那怎么能行呢?”他就这么狠心的走了,头也不回。

我想啊,他心里肯定也很难过,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更重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 大禹治水》精品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 大禹治水》精品课件

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 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把画出的生字读一读。
4 1 2
3
我会认
hónɡ

zāi nàn
rèn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dú shé
réng

xùn

shòu shāng

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uì
温暖。他一直追呀追,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太阳喷着 火焰,把他烤得渴极了。他一口气喝光了黄河的水和渭 河的水。最后,渴死在半路上了。
夸父倒在地上,地上长出一片桃林,树上结满了果 实。太阳被感动了,它放慢了脚步,并且每天都到地上 走一趟。
(1)给文章选一个题目。( B )
A.夸父帮人
B.夸父追日
(2)用“——”画出夸父追赶太阳的原因。
人教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课文是按什 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学习本文时,可以按治水前、治水中、治水
~~~~~~~~~~~~~~~~~~~~~~~~~~
后的顺序,重点品读大禹治水的句子,并结合上
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感受大禹大公无私的
~~~~~~~~~~~~~~~~~~~~~~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 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 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 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 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 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 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 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大禹治水的课文

大禹治水的课文

《大禹治水》原文如下: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娶于涂山。

辛壬癸甲。

启呱呱而泣。

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

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华阳国志》围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原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翻译: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

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

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

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

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

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

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

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扩展资料: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Hale Waihona Puke 有关对应的文字。〔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15 大禹治水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