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电子学-激光原理概述

合集下载

激光原理

激光原理

激光原理LASER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受激发射光放大,源于爱因斯坦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在物质与辐射场的相互作用中。

构成物质的原子或者是分子可以再光子的激励之下产生光子的受激发射或吸收。

根据这个理论,如果能使构成物质的粒子状态的状态离开波尔兹慢热平衡,实现所谓的粒子数反转;那么就可以利用这种状态的物质对光进行放大。

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同时证明:受激发射的光子和激励光子具有相同的性质——方向、频率、相位、偏振。

在此基础上,后来的科学家设想能够利用能够利用这样的性质产生单色性较好的光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电子和微波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将电磁波谱向光频拓展的需求。

这样,一批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来实现这种极为纯的光源:美国的汤斯(Charles H. Towns )前苏联的科学家巴索夫和普罗霍洛夫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爱因斯坦的理论,提出了利用原子分子的受激发射光放大来放大电磁波。

1958年汤斯和他的合作者肖洛产生了利用远超过光波长度的光学谐振腔来实现这种放大。

1960年7月美国的梅曼演示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这种光具有完全不同于普通光的性质: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

激光的物理原理受激辐射:在普朗克与1900年用量子化假设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分布,以及波尔在1913年提出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量化的假设基础上,爱因斯坦从两字的概念出发,重新的推到了普朗克公式,提出了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

我们知道在物质的原子中存在着分离的能级,在一个热平衡态全同粒子系统中,处于各个能级的粒子数是按照一定规律分布的——波尔兹慢分布。

T k E E b e n n )21(12--=(N1、n2分别是处于E2E1能级上的粒子数)一般来说,处于高能级的粒子数要少于低能级。

在一个热平衡系统中,粒子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平衡,而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

激光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激光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照射病变组织,达到治 疗目的,如激光治疗近视、祛斑
等。
激光手术
利用激光进行微创手术,具有出 血少、恢复快、精度高等优点, 如激光心脏手术、激光眼科手术
等。
激光诊断
利用激光光谱技术对人体组织进 行检测和分析,为疾病诊断提供
依据。
军事国防领域应用
激光雷达
利用激光雷达进行目标探测、识别和跟踪,具有高分辨率、抗干 扰能力强等特点。
微型化与集成化
发展微型激光器,实现与其他光电器件的集成,推动光电子集成技 术的发展。
新型激光技术
研究新型激光技术,如光纤激光器、化学激光器等,拓展激光器的 应用领域。
高功率、高效率、高稳定性挑战
高功率激光器
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满足高能激光武器、激光聚变等领域的 需求。
高效率激光器
优化激光器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能耗,提高激光器的实用性。
02
03
工作原理
通过激励固体增益介质 (如晶体、玻璃等)中的 粒子,实现粒子数反转并 产生激光。
特点
结构紧凑、效率高、光束 质量好。
应用领域
工业加工、医疗、科研等。
气体激光器
工作原理
利用气体放电激励气体分子或原子, 使其产生能级跃迁并辐射出激光。
特点
应用领域
激光切割、焊接、打孔等工业应用。
输出功率大、光束质量好、效率高。
激光原理及应用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激光原理基本概念 • 激光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 激光器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激光在各领域应用案例分析 • 激光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探讨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激光原理基本概念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工作原理激光(Laser)是指一种具有高单色性、高亮度的光,其产生的过程是通过激发原子、分子或固体晶体中的电子能级跃迁而实现的。

激光在现代科技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治疗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激光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激光的产生过程激光的产生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激发、增强和产生。

1. 激发阶段:在激光器中,通过能量输入(如电能、光能等)使得介质处于激发态。

能量的输入可以通过电磁场激发,或者通过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实现。

激发态能级的能量高于基态,电子处于非稳定状态。

2. 增强阶段:在激发态的电子中,由于受到外部的刺激,电子会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

这些电子在激发态之间的跃迁中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从而形成了一种能量逐渐积累的过程。

这个阶段又被称为能量积累阶段。

3. 产生阶段:当能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到基态会产生一束特定波长的光子。

这个光子与入射的光子频率或介质中的其他光子频率相同,达到了相干和放大的效果,从而形成了激光。

二、激光的基本原理激光的产生基于基本的量子物理原理,主要包括受激辐射、光学谐振腔和增益介质。

1. 受激辐射:受激辐射是激光产生的基本物理现象。

当一个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遇到一个与自身激发态频率相同的光子时,会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产生与原始光子具有相同频率和相位的新光子。

2. 光学谐振腔: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放大和反射光。

光学谐振腔包括两个镜片,一个是激光输出镜,另一个是高反射镜。

激光光线在两个镜片之间多次反射并逐渐增强。

当增强光线达到一定强度时,激光输出镜会允许一部分光线通过,形成激光束的输出。

3. 增益介质:增益介质是能够提供激光放大过程所需能量的物质。

常见的增益介质包括激光二极管、气体(如二氧化碳)、固体(如Nd:YAG晶体)和液体等。

在这些介质中,通过激发能级跃迁和相应的补偿机制,能量得以积累并产生激光。

三、激光的特性激光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使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原理知识点总结

激光原理知识点总结

激光原理知识点总结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是一种与常规光具有本质不同的光。

它是通过一种叫做“受激辐射”的过程产生的,这是量子力学的一种结果。

激光的产生原理主要涉及三个主要过程:光的激发、光的放大和光的辐射。

首先是光的激发。

激光的产生需要通过能量输入来激发原子或分子的能级。

当外界能量激发物质的能级时,原子或分子的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受激辐射”所需的激发态。

然后是光的放大。

在受激辐射的过程中,当一个光子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碰撞时,它会与其相互作用,导致后者释放出另一个同频率、同相位和同偏振的光子,并回到低能级。

这个新的光子与已有的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和偏振,因此它们会在相互作用的同时相互放大,形成一支激光光束。

最后是光的辐射。

当受激辐射的过程一直不断地发生时,光子会在光学共振腔中来回反射,产生一支具有高度相干性、高亮度和高直线度的激光光束。

这种光具有很强的聚焦能力和穿透能力,因此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激光的特点激光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高度相干性。

激光光束的波长一致、频率一致、相位一致,因此具有很高的相干性。

这使得激光在干涉、衍射和频谱分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2.高亮度。

激光的辐射强度非常集中,因此具有很高的亮度。

这使得激光可用于制备高清晰度的成像系统和高精度的测量装置。

3.高直线度。

激光的传播路径非常直线,几乎不具有散射,因此具有很高的直线度。

这使得激光在通信、激光雷达和光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激光器件是产生激光光束的重要设备,其工作原理一般基于受激辐射过程。

目前常用的激光器件主要包括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

气体激光器是将气体放电或者由光泵浦的气体装置转变成激光的光源。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氦氖激光器。

使用稳态直流电源或者交变电源将氦气充入放电管,并保持一定的氦气气压。

然后用电子束或者泵浦光源来使得氦原子激发至高能级,然后在碰撞的作用下通过受激辐射作用形成激光光束。

激光原理简介-精品

激光原理简介-精品

激光发展历史
5、1965年实现了铌酸锂光学参量振荡器,借助半经典理论 预言了锁模效应的存在。 6、1966年研制成了固体锁模激光器获得了超短脉冲。 7、1967年研制成了X射线激光器。 8、1970年研制成了准分子激光器。 9、1977年研制成了红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器(FEL) 10、1984年研制出光孤子激光器(SL) 11、1961年8月,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中国科学 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 12、1987年6月,1012W的大功率脉冲激光系统——神光装置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 神光I、神光II、神光III
A.M.Prokhorov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64
N.G.Basov
汤斯1954年在量子电子学研究中实现了氨分子的粒子数反转,研制了微 波激射器和激光器;普罗霍洛夫和巴索夫1958年几乎同时在量子电子学的基 础研究中,根据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原理研制了振荡器和放大器。以上工作 导致了激光器的发明。
激光发展历史
02
激光器基本原理
03 激光器的应用及前景
激光发展历史
LASER (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 ——辐射的受激发射的光放大
激光是20世纪 的四项重大的 发明之一
C.H.Townes
E2 .. .. . N2
E1 。。。。E。2。。。。。E。。1。N1
E2 ............. N2
E1 。E。2。。 E。1 N1
粒子数的正常分布
粒子数反转分布
激光器基本原理
从外界输入能量(如光照,放电等) , 把低能级 上的原子激发到高能级上去, 这个过程叫做激励(也 叫泵浦-pump).

激光的原理及应用

激光的原理及应用

激光的原理及应用概述激光(Laser)是一种具有高度凝聚、单色性和相干性的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疗诊断、工业加工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介绍激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

原理激光的产生基于三个主要过程:受激辐射、光学腔共振和光放大。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受激辐射受激辐射是激光产生的核心原理。

在激光器中,有两种能级:基态和激发态。

当一个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跃迁回基态时,它会放出一个光子。

如果有一个已经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经过旁边时,它会被受激而跃迁回基态,并放出与前一个光子完全一样的光子,这就是受激辐射。

这样的连锁反应会导致光子不断增加,形成激光。

光学腔共振光学腔是激光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两个反射镜构成,其中一个镜子是完全透明的,而另一个镜子是部分透明的。

光通过部分透明的镜子进入腔体,并在腔内来回反射。

只有与腔长相等的某些波长的光波能够与自身发生共振,其他波长的光波则会被不断衰减。

反射镜的制备非常精确,以确保只有特定波长的光能够留在腔内,从而增强光的相干性。

光放大在光学腔内,由于受激辐射的连锁反应,光能被不断放大。

这是通过在腔体中引入一个增益介质(如激光器材料)实现的。

增益介质能够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并通过受激辐射放出更多的光子。

这样,光波在腔体内反复多次放大,最终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密集能量的激光束。

应用激光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科学研究激光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激光可以用于原子物理学研究、量子力学实验、激光光谱学等领域。

由于激光具有高度凝聚性和单色性,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实验数据,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本质。

医疗诊断激光在医疗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可以用于眼科手术、整形外科、皮肤治疗等方面。

例如,激光可以用于激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等眼科手术;同时,激光在皮肤治疗方面也有应用,如去除良性肿瘤、治疗皮肤病等。

工业加工激光在工业加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激光基础原理

激光基础原理

– 更小 • 各种工业指示、标记、探测 用的半导体激光器或者半导 体泵浦固体激光器向着小型 化方向发展;
绪论
–更集成 各种通信用的 激光模块,往往包 含十几个甚至几十 个半导体激光器, 并且集成了调制、 功率检测、温度监 测等功能模块。
绪论
–更快 • 更高的调制频率:GHz; • 更短的脉冲宽度:飞秒激光器(FemtoSecond Laser); –更多样化 • 多样化的泵浦方式:光泵浦、电泵浦、化学能泵浦、 热泵浦等、磁泵浦; • 多样化的工作物质:固体(Nd:YAG)、气体(HeNe、CO2)、液体、染料、半导体、自由电子等;
y
x
x
y
z
2 / y
可以得到波矢的三个分量: kx m , ky n, kz l x y z – 每组不同的m、n、l标识了不同的模式,如果在由kx、 ky、kz构成的空间中表示不同的模式,其结果如右图, 每个不同的模式分别占据图中的一个方格。可以求 出在该空间中一个模式占据的体积为:
绪论
• NIS已经于2009年点火成功,2010年报道的单脉冲能量达 到1MJ,峰值功率1015W以上。超过美国历史上任意时刻消 耗电功率的500倍以上。 • 目前,神光-Ⅲ原型装置“十五”建设目标已圆满完成, 达到“8束出光,脉冲-万焦耳”的水平,标志着我国成为 继美、法后世界上第三个系统掌握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 器总体技术的国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 具备独立研究、建设新一代高功率激光驱动器能力的国 家。

n
附近,单位频率间隔的模式数为: 8 2
c3
光子的相干性
• 光子状态与相格
– 在辐射场中的光子可以用动量、位置和偏振态来对其 加以区别; – 宏观上质点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位置(x,y,z)和动量 (Px,Py,Pz)来完全确定,一种运动状态对应相空间 (x,y,z,Px,Py,Pz)中的一个点; – 微观上的粒子运动满足测不准原理:

激光原理_第1章_激光的基本理论

激光原理_第1章_激光的基本理论
2.简并度f——同一能级所对应的不同电子运动状态 的数目(单个状态内的平均光子数)。
3.简并态—— 同一能级的各状态称简并态 例:计算1s和2p态的简并度
原子状态 n l
ml ms 简并度
1s
1
00
f1=2
1
2p
21
0
f2=6
-1
18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二、玻耳兹曼分布及粒子数反转
1. 玻耳兹曼分布(热平衡分布)
(19.77eV) 10-6 S
23
四、黑体辐射及其公式 1、描述黑体辐射的典型物理量
①单色能量密度 ,T:单位体积内,频率处于 附近
单位频率间隔内的电磁辐射能量,它是频率和温度的函 数。
注:寻求 的,T 函数形式进而确定单色辐出度的形式是当
时黑体辐射研究者们的一大目标!
②单光位波频模率密间度隔内n的:光腔波内模单式位数体。积中频率处于 附 近
n f e 2
2 (E2 E1 ) / kbT
讨论(设f i= f j) :
n1 f1
(1)如果E2 - E1很小,且满足 △E = E2 - E1<<kbT,则
n2 e (E2 E1 ) / kbT 1
n1
19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n f e 2
2 ( E2 E1 ) / kbT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前言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在描述光的性质是,可 以从其粒子性和光的波动性两个方面来描述光的 性质,进而引入了光波模式和光子模式来描述;
在激光产生的过程中,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 是其产生的基本原理,同时分析要实现光的受激 辐射放大需要满足集居数反转(粒子数反转)。
1
第一章 激光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0
eiωt
m i2γω0 + 2ω0 (ω0 − ω)
如果忽略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密度为 Nv,就得到介质的感应电极化强度(宏观)
P
=
NV
p
=

NV e2 m
i2γω0
+
E0 2ω0 (ω0
eiωt −ω)
由极化率的定义,假设极化率随电场线性变化
P = ε 0 χE(t)
介质的极化系数χ
χ
3、 量子理论
激光的全量子理论以量子电动力学为理论基础,把电磁场和原 子系统都作了量子化处理,并把两者作为一个统一的物理体系 来描述。量子理论解释了原子自发辐射的现象,由此得到这样 的结论:即使初始场处于真空状态(零场情况),对于反转介质 仍可以建立起激光场。量子理论处理的结果表明:受激发射的 光子只可能与入射光子同态(同一模式),辐射场的能量是量子 化的,辐射场的振幅和位相不能同时确定.它们受不确定关系 的制约,这是量子化辐射场与经典辐射场的根本区别。从激光 的全量子理论出发,可以推得激光的线宽极限,并可对光子的 统计分布很好地描述,从而可以揭示激光辐射场与普通光源辐 射场的根本区别。
1

E(t)e−iωt dω
2π −∞
I
(ω)
=
E(ω)E
*
(ω)
=
γ
2
(E0 4π + (ω −
)2 ω0
)2
经典理论继续
辐射的谱线线型为 Δν N = γ 2π
g(v) =
ΔvN 2π
(ΔvN
1 2 )2 + (v − v0 )2
辐射谱 线为洛 仑兹线 型
电子在外场作用下的运动
如果介质中存在着一个频率为ω的单色平面波场 E0eiωt,那么电子将在外加电磁场作用下作受迫 振动,其运动方程就变为
4、量子理论
规律性,但也掩盖着某些更探层次的物理现 象。这些近似理论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四类:
2、 半经典理论
在激光半经典理论中,辐射场的运动用经典电动力学的麦 克斯韦方程措述,而介质原子(或分子、离子)系统用量子力 学的方法描述,辐射场对原子的影响表现为原子系统的微 扰哈密顿量,场的扰动使得原子状态发生变化;原子系统 对辐射场的影响则归结为麦克斯韦方程中的极化强度项, 极化强度作为场源,使辐射场发生变化。由于激光介质是 由许多原子(或分子、离子)系统组成的系综,故以量子统计 中的系综密度矩阵来表示对各系统的平均。
这是在量子力学建立以前人们对场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处理方 法,也称为经典原子发光模型。它的出发点是,将原子系统和 电磁场都作经典处理,即用经典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描 述电磁场,将原子中的运动电子视为服从经典力学的振子。从 现代量子理沦观点看来,这种原子模型显然是粗糙的。但在原 子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曾成功地解释了物质对光的吸 收和色散现象,定性地说明了原子的自发辐射及其谱线宽度, 等等。这些对于定性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中的某些物理现象 有一定帮助。此外,经典理论在描述光和物质的非共振相互作 用时也起—定作用。特别是对于自由电子激光器,可以完全采 用运动电子电磁辐射的经典理论来描述。
电子作简谐振动。辐射电磁波。能量减少。辐射对电子 的阻尼作用,使电子作减辐振荡,可以由经典电动力学 计算得到阻尼力为:
F = e2 x 6πε 0c3
缓变振幅近似
注意数量级
在原子寿命间,振 子振动107次,振幅 下降为1/e。 一个振动周期内, 振幅衰减很小。
缓变振幅近似。
λ := 5 × 10− 7
谱线的均匀加宽与非均匀加宽同时存在时,不仅要考虑统一类原子对加宽的贡 献,也要考虑不同类原子对加宽的贡献,为综合加宽三种。
介质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
实部η为介质的折射率,虚部β 与介质的 吸收系数α成正比,可以求得
α
=
−2 ω c
β
=
−ω c
χ ′′
=
ωNV e2 2mω0ε 0γc
⋅ 1+
1
(ω − ω0 )2 γ2
1.2 速率方程理论
速率方程理论把辐射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看成是 光子(即忽略了相位特性的量子化的辐射场)与原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是量子理论的一种简化 形式。
在处理原子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时沿用了爱因 斯坦推导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时的唯象方法。
对于二能级原子,如果上能级的粒子数密度为N2,下能级 的粒子数密度为N1,应用上述方法,得到由于自发辐射、 受激辐射、受激吸收引起的介质粒子数的变化速率分别为
谱线的加宽机制和线型函数
实际情况中,许多原子组成的介质所辐射的光波并非是单一频率的光波,而是存 在一个以ν0=(E2-E1)/h为中心频率的能量分布。为了描述这样一个分布,往往引 入归一化的线型函数g(ν ν0) ,也就是说它满足归一化条件

∫ g(v, v0 )dv = 1
−∞
如果加宽的物理机制和谱线加宽的结果对每个原子都是相同的,为均匀加宽。对 于均匀加宽,当大量原子集体发光时,每个原子对光谱分布任何频率处都有相同 的贡献几率,原子是不可分的。对于均匀加宽原子的受激辐射,在入射光的扰动 下所有的原子都以相同的几率产生受激辐射,所有原子对受激辐射有相同的贡 献。 对于非均匀加宽可以将原子进行分类,同类原子的加宽机理与线型函数是相同 的,不同类原子的谱线加宽中心频率是不同的。对于非均匀加宽原子大量原子 集体发光时,每一类原子主要只对某一频率处的加宽有贡献。对于非均匀加宽 原子的受激辐射,只有某些原子和入射光产生共振相互作用。
ω0 −ω
η
=1+
χ′ 2
=1+
NV e2 2mω0ε 0γ
⋅ 1+
γ (ω − ω0 )2
γ2
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吸
收系数的关系
W21
W12
N2 A21
N1
⎜⎛ dN 21 ⎟⎞ ⎝ dt ⎠ sp
=
A21 N 2
⎜⎛ dN 21 ⎟⎞ ⎝ dt ⎠ st
= W21 N 2
⎜⎛ dN12 ⎝ dt
量子电子学的研究内容
激光的产生以及特性、激光的传播 激光的半经典理论 激光的量子理论 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瞬态相干现 象、
非线性光学
第一章 激光理论概述
激光器的特性和它所包含的物理现象是十分丰
富的,从宏观的激光强度、频率特性直到微观 的场的量子起伏(相干性和噪声)特性。为了揭示
这些现象的物理本质和掌握激光器的工作特 1、经典理论 性,需要在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上建
教材
钱梅珍等编著,激光物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 卢亚雄等,激光物理,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年 李福利,高等激光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 二版)
办公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H-201 小灵通:62303507 电子邮件:xbwang@
1 、 经典理论
⎟⎞ ⎠ sp
= W12 N1
W21 = B21ρ (v) W12 = B12 ρ (v)
ρ(ν)为辐射场的单色能量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 频率处于ν附近单位频率间隔中的电磁场能量。
A21 = 8πhv3n3
F =−
e

2 0
x
6πε 0c3
x(t)
+
2γx(t)
+
ω
2 0
x(t)
=
0
上式的解为:
x(t) = x0e−γt cos(ω0t + ϕ)
原子自发辐射的经典理论
基本假设:
经典理论是以经典电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用麦 克斯韦方程组描述场的运动,而把原子中的运 动电子视为服从经典力学运动规律的一个固定 在弹簧一端的带电振子。电子在弹性力(库仑 力)F=-kx作用下,在其平衡位置(z=0)附近作 简谐振动。
原子和辐射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经典带电 弹簧振子与经典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典理论继续
电子辐射的电场 为: 电子的振荡是减 幅的。
由傅里叶分析可 知,这种运动不 是单一频率的简 谐振动,而是由 基波和无限多各 种频率简谐振动 叠加的结果.即
E(t) = E0e−γt cos(ω0t + ϕ)
∫ E(ω) =
自洽场的方法
借助于上述方法可以求得一组描述激光场的振幅特性和频率特 性的自洽方程。对该方程组取不同级次的近似可以解释反转粒 子数随频率分布的凹陷(烧孔)效应、增益饱和效应、振荡频率 相对于中心频率的频率牵引和推斥效应,对同时多模之间的耦 合和竞争效应也能给以解释,并能给出锁模条件。但是由于场 的描述仍然是经典描述,所以不能描写与激光场的量子特性有 关的一些现象,如激光场从零场建立的过程,光子简并度的统 计分布,激光线宽等一系列问题。
1.1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一、介质的极化———电偶极矩
处在电磁场中的物质,会受到场的作用。对电介质来说,电磁场中电场分量的 作用是主要的。因此在讨论它与场的相互作用时,我们忽略磁场分量的贡献。 电介质是由原子所组成,原子所带的电荷只局限在空间小区域内。在没有外场 时,原子内的电荷分布使原子不表现出极性。然而在存在外加电场时,原子内 正负电荷在场的作用下,其分布会发生变化,结果使得原来不具有偶极性的原 子可能表现出偶极性,这就是原子在外场作用下的感应电偶极化。在激光器 中,外加电场就是腔内的激光场。原子与外场的作用等同于一个偶极子与外场 的作用。因此可以没想原子由两个很小的带电小球(为简单起见,假定原子只 有一个电子)组成,它们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可以被当作点电荷。在没有外场 时,它们几乎重合在一起,因而不具有偶极性。有外场时由于场的作用,正负 电荷不再重合,被拉开了一段距离,从而形成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的特性在主 动方面和被动方面,即在它产生场方面和受其它场的作用方面,均可由电偶极 矩来描述。它由下式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