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苦味叶下珠的药学成分研究

合集下载

傣族民间药用植物苦味叶下珠

傣族民间药用植物苦味叶下珠
方:麦冬、桔梗、夜寒苏各209,人 参59,党参209,黄芪、当归各 159,炖猪蹄1只,食肉喝汤,通 乳。
19、鬼针草:仡佬族药名(音 译):骂央默(黔西南多洛方言)、 莫央街(黔西南阿欧方言),为菊 科植物三叶鬼针草B/dens p//osa I..的全草,生于路边、荒地或住 宅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化学 成分:含金丝桃甙,奥卡宁,海生
种f繁殖:用当年所收的种 播人备好的地中,浇水1次,平时
匝圜圈 子,每年2月下旬播种,在已平整
矗f的畦内,接12~15cm行距铷出
保持一定湿度,lo天开始发根, 成活率在90%以上。移栽:当苗
商5cm,5片叶时,按4×5株行距 进行移栽,移栽好后浇水1次,成 活率在99%。
参考文赫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 南分所西双版纳药用植物名录云南:“ 南民族出版社.1991
忍冬藤又名金银花藤,为忍
冬科植物忍冬Lon/eera细,如a
Thtmb的茎叶。性寒,味苦。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年总第61期
万方数据
耳ii—i獗蠢间匠磊磊忑I面i覃面丽翻
民间常用的草药,傣族人民应用 苦味叶下珠治病、防病已有悠久 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归 纳起来,苦味叶下珠的主要功能 有:(1)利水通淋。在西双版纳地 区傣族民间医生普遍认为是一味 良好的利水药,可用于肾炎、结
石、性病等泌尿生殖系疾病。(2) 苦补健胃,收敛止痢,止痛,利胆 退黄。可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 良、小儿疳积、急慢性痢疾、呃逆 不止、急腹痛、胆绞痛、黄疽性肝 炎及其它原因所致黄疸。(3)清 热解毒,杀虫止痒。该药全草可
(收稿开期:2002年12月30矸)
中草药在妇科炎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思理 (陆靖魂』妇幼医院,云南曲靖6550@))

叶下珠化学成分的研究

叶下珠化学成分的研究

叶下珠化学成分的研究叶下珠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安神定志等功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叶下珠的药效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叶下珠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叶下珠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叶下珠的化学成分1.生物碱类叶下珠中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伯氨基吡咯烷生物碱、吡咯烷生物碱、吲哚生物碱等。

其中,伯氨基吡咯烷生物碱是叶下珠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具有明显的药效活性。

2.黄酮类叶下珠中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异鼠李素、山柰酚、芹菜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甾体类叶下珠中的甾体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番茄甾醇、β-谷甾醇、蝉蜕甾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4.多糖类叶下珠中含有多种多糖类化合物,如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二、叶下珠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叶下珠中的多种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研究表明,叶下珠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2.抗肿瘤作用叶下珠中的多种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叶下珠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肝癌、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叶下珠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研究表明,叶下珠多糖可以显著增强小鼠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4.降血脂作用叶下珠中的甾体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叶下珠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的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叶下珠化学成分研究

叶下珠化学成分研究
药学实践杂志
2 0 1 4年 1月 2 5 日第 3 2卷 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Vo 1 . 3 2,No . 1, J a n u a r y 2 5, 2 0 1 4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a c y ,Ya n t a i Un i v e r s i t y ,Y a n t a i 2 6 4 0 0 5,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P h y l l a n t h u s u r i n a r i a . Me t h o d s Mu l t i ・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
[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一 O 1 1 1 . 2 0 1 4 . 0 1 . 0 1 4
St ud i e s o n t he c he mi c a l c o n s t i t ue n t s o f Ph yl l an t h us u r i n a r i a

研 究 报告 ・
叶 下珠 化 学成 分 研 究
祖 鲁 宁 , 杨 帆 一, 李 大 同’ , 栾路 军 , 孟庆国 ( 1 .中国人民解放军4 0 4 医院, 山东 威海 2 6 4 2 0 0 ; 2 . 烟台大学药学院, 山

叶下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叶下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叶下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刘韬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3期摘要:随着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热潮,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中药叶下珠及其相关药理活性文献,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氧化及应用等方面来阐明叶下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从而探讨叶下珠的开发应用前景,以期对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药;叶下珠;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3-0176-02中药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别名阴阳草、珍珠草、夜合草和油柑草,一年生草本,全草入药[1]。

多生长于温暖湿润、土壤疏松的地域,分布于亚洲国家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云南、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地均有分布[2]。

干燥全草作为其药用部位,具有消炎止泻、解毒消肿、护肝明目、利水利尿、催乳通经等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腹泻下痢、肝炎肾炎、小儿疳积等症[3]。

印度学者Thyagarajan SP等人[4]于1988年首次公开提出叶下珠可以对抗乙肝病毒(HBV),可使59%的乙肝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为阴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叶下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分离鉴定了黄酮、三萜、甾体、香豆素、木脂素、酚酸、有机酸等多种类型,且药理活性广泛,如抗病毒、抗癌、抗菌、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等[5-6]。

本文着重介绍叶下珠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依据。

1 抗病毒1.1 抗乙肝病毒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的常见病,其中西方国家以丙型肝炎(HCV)最多,我国主要流行的是乙型肝炎(HBV)[7]。

HBV在急性感染后有80%以上会转为慢性,其中20%的慢性肝炎患者若持续感染可能会转化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8]。

吴莹等[9]将叶下珠全草粉碎过过筛后用50%乙醇、60℃提取3次(每次2h),过滤浓缩后制得流浸膏,配成0.5、0.25、0.125g/mL的药液备用;对体重为18~20g的30只C57b/6小鼠进行造模和分组后给药,从而测定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的含量(HBe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HBV-DNA)及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叶下珠提取物显著抑制了急性HBV感染模型小鼠的HBV复制与表达,具有直接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的一个中药

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的一个中药

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的一个中药【中药名】叶下珠【别名】珍珠草、叶下珍珠、叶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

【类别】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位】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

【产地分布】生于旷野草地、旱田、林缘或村边荒地。

分布于广东、台湾、福建、江西、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寒,微苦。

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利尿,明目,消积。

【主治】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外用治青竹蛇咬伤。

【文献】《植物名实图考》:“能除瘴气。

”【常用配伍】【成分药理】有保肝、抗菌、抗肿瘤、抗内毒素、镇痛的作用。

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对肝癌细胞具有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对血栓:能延长凝血活酶时间和尾静脉出血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影响。

【用法用量】煎汤15~30克(水肿可用至60~ 90克),煎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

【使用禁忌】虚弱者慎用。

【中成药】肥儿宝颗粒。

【配伍选方】①治疗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一两同用。

在治疗夜盲症时,可用鲜草一两至二两,加鸭肝二、三个同炖汤,熟后,吃鸭肝及汤。

②治黄疸:鲜叶下珠60g,鲜马鞭草90g,鲜半边莲60g。

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③治治痢疾,肠炎腹泻:叶下珠、铁苋菜各30g。

煎汤,加糖适量冲服,或配老鹳草水煎服。

(南药《中草药学》)④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

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⑤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25.0~35.0克,鸡、猪肝适量用法:用水炖服。

⑥治血崩:叶下珠20.0克河蟹壳10个党参、黄芪各30.0克当归、枸杞子、首乌各12.0克血余炭8.0克用法:河蟹壳烧赤研末,其他料水煎取汁。

冲服河蟹壳,每天2次,每次用河蟹壳末6.0克。

⑦治小儿遗尿:叶下珠15.0克鸡肠1~2具用法:把鸡肠剪开洗净,加水共煮熟,去药渣服用。

叶下珠有哪些药用价值?

叶下珠有哪些药用价值?

叶下珠有哪些药用价值?
叶下珠是大戟科的植物,自然和大戟属于“亲戚”。

大戟是一味猛药,所谓猛,可以迅速地驱除身体内的废水,治疗废水留滞体内的水肿,但前提是人的正气不虚弱。

叶下珠在肝病中经常用到,叶下珠可以清热解毒,和大戟一样可以利水消肿,去除体内积滞。

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发现:1、叶下珠在体内外均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能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及HBV-DNA,具有清除HBsAg作用。

叶下珠味苦性寒,苦寒可以清热解毒,病毒在体内,人体会发生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刺激人体,引起发热。

而叶下珠可以清热解毒,治疗因为热毒引起的发热,同样可以抑制病毒的作用。

2、叶下珠对免疫性肝损伤和化学性肝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
3、叶下珠煎剂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向正常分化的抑制机制,抑制克隆形成,减少甲胎球蛋白和γ-谷氨酞转肽酶的合成与分泌,促进白蛋白合成与分泌;
4、抗菌;
5、抗内毒素。

因为叶下珠可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积散结,因此常用来治疗因为热毒引起的疾病。

我们试从人体出发,探究叶下珠的作用机理。

肝脏藏血,病毒侵袭肝脏,藏于血分之中,会出现血热的表现,血热加速血行,常常导致出血,这也是肝癌常导致出血的原因。

叶下珠可以清热解毒,治疗热毒引起的血性加速。

肝脏癌变之后,肝小叶损伤破坏,形成假小叶,硬度变硬,叶下珠可以散结消肿,散除硬化甚至是癌变的组织。

肝硬化最终影响血液运行,肝血窦堵塞,形成瘀血,瘀血的形成又会导致水肿,因此肝硬化常出现肝腹水的表现。

叶下珠可以利水消肿,水肿也消了,硬化减轻了,病毒被抑制了,三者兼治,却是是一味好药。

叶下珠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叶下珠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过检 测 各 组 动 物 肝 脏 转 氨 酶 A T A T和肝 脏 病 理 指 标 , L,S
属植 物分 离 得到 的新 化 合 物 。
2 叶 下珠 的药 理作 用
说 明叶下 珠 能明 显 拮 抗 C2 所 致 大 鼠的 急 性 肝 损 伤 , C, 起 到 了明显 的保 肝 降酶 作用 。
啶核 甘渗 入 率明 显降 低 , N D A合成 抑 制 率与药 物剂 量 成线
性关 系 。这说 明 叶 下 珠 只 有 杀 伤 人 肝 癌 细胞 S MC 7 1 M 2 和抑 制其 增 殖 作 用 。黄 育 华 、 慎 安” 彭 采 用 直 接 加 叶下 珠提 取液 至细 胞培 养基 中进行 实验 , 应用 细 胞生 物学 方 法 对处 理 后 的 B l 4 2细 胞 进 行 生 长 曲线 、 隆形 成 A P e 一70 克 F 和 A B的合成 和 分泌 Y—G C T活性 的测定 及 细胞 形 态 的观 察, 结果 证实 叶下珠 能够 抑 制肝 癌细 胞生 长 及 克隆 形成 。 2 5 叶下 珠抗 乙 型肝炎 病 毒 的作用 . 王荣 国 报 道 了用广 州地 区产 的叶 下 珠 进行 科 研 和
得 深入 研 究和 开发 。
关键 词 : 叶下 珠 ; 学成 分 ; 化 药理 作 用 ; 综述
中 图 分 类 号 : 2 56 R 8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20 (0 2 0 —1 2 l Y 4 6 20 ) 4 2 2—0  ̄ 0 1
叶 下珠 为大 戟科 叶下 珠属 植 物 , 下 珠属 植 物全 世 界 叶
维普资讯
2 ・ 2 rCM .lY,0 2, 0 .9, O . r Jl 2 0 V 1 1 N 4 l

叶下珠有效成分提纯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叶下珠有效成分提纯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叶下珠有效成分提纯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张培;李飞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24(26)4
【摘要】叶下珠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木脂素类、生物碱类及多糖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的功效,以及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血栓、提高脾细胞活性、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临床上,叶下珠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脂肪肝效果理想。

由于药效明确,开发利用前景良好,关于叶下珠各类成分提取利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及技术不断革新。

为提供叶下珠药材开发利用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了叶下珠部分有效成分的提纯工艺和近10年来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发现(1)对于叶下珠中总酚类的提取,超声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而柯里拉京的提取方面,膜过滤技术和柱色谱分离技术最有望用于工业生产;其他成分的提取工艺目前主要以传统方法为主,新方法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2)尽管有关叶下珠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但是单个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较少,不利于进一步开发新药。

(3)质量控制多集中在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面,对重金属和33种农残的研究未见报道;市场上仍存在部分易混品常见的有苦味叶下珠、珠子草等,目前仍缺乏简单有效的鉴别手段。

【总页数】6页(P378-383)
【作者】张培;李飞
【作者单位】亳州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R284.2
【相关文献】
1.正交试验法优选叶下珠有效成分水提工艺
2.四川叶下珠与广西叶下珠的质量比较研究
3.叶下珠有效成分的果胶酶法提取工艺
4.叶下珠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
参考文 献
【1 胡玉兰, 1 张忠义. 林敬明等 中药砂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J 中药材,05 2()7-7 . 】 2 0 .8I:2 4
【 黄国栋, 2 】 黄强, 黄敏等. 砂仁挥发油对胃溃疡黏膜P 表达的影响及意 B 2 义【】山东医药.094 (2:7 2 . J. 2 0 , ̄2)2- 8
6 8 9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 e M e i l dA kT e e i n 2 1 ek dc An s h M d ie 0 2年第 1 卷 第 6 a c O 期
制番泻叶导致的腹泻和疼痛。 以提高炎症部位的平滑肌收缩 , 可 进而缓解 腹部疼痛和腹泻。 砂仁与党参 、 白术及茯苓等联合使用 , 能够治疗水谷停 滞 、 而下和 清 浊不分 导致 的泄泻 。 混杂
治疗头脑空痛和眩晕耳鸣。 3 砂仁对 血小 板聚 集和 免疫功 能的 作用 砂仁提取液能够对内钙的释放和外钙的内流有较好的影响, 以抑制 可 由于N  ̄ z起的血管收缩反应。 E J I 通过对家兔给予砂仁水煎服, 再提取颈 动脉血液, 使用构橼酸钠看病后, 研究利用A P D 聚集剂发现, 家兔使用砂仁 水越多, 其血小板聚集率越低, 说明砂仁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效果。 砂仁 与檀香联合使用, 可以行气滞、 温中阳。 砂仁能够有效地纠正脾 胃 气虚 的患者T 细胞和B 细胞的比例失常, 恢 复 其免 疫系 统功 能 。 4苦昧叶下珠 的药学成分研究
谢 薇 刘 广 超
河南 郑州 4 00 ) 5 0 0 ( 河南 中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药学部
【 摘要 】 苦味叶下珠为一种药用植 物, 中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使用其治疗黄疸以及其他一些疾病 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在 随着中药药理学
以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 对苦味叶下珠药用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 中医药研究人员也希望从化学成分角度来更好地解释 中药苦味叶下珠的药用 功 效。 文通 过 对 中 药苦味 叶 下珠 的 药用 成分 进 行 研 究 , 更好 地 将 苦味 叶 下珠 应 用 于临 床 治疗 提供 理 论依 据 。 本 为 【 关键词 】 中药; 苦味 叶下珠 ; 药学成 分
【 中图分类号 】 242 R 8.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62 2 2( 0 ) 6 09 — 2 17— 5 32 1 0— 6 80 2
黄酮类化学成分2 即橙皮苷和新橙皮苷 个, 醛类化学成分1 个对羟基苯 甲 醛t 酚酸类化学成分》 对羟基苯 甲酸和没食子酸以及香草酸, 个, 甾醇类化 学成分3 , 个 即豆甾醇、一谷甾醇、 p 胡萝 卜 脂肪族的化学成分2 , 苷; 个 即正 二 十八 烷 酸和 正 四十五烷 醇 。 3 苦味叶下珠药学成分
f】 张生潭, 3 王兆玉. 汪铁 山等. 中药砂仁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0 12()44 4 2 】 2 l ,33:6- 7 . 【 朱金照, 4 ] 桂先勇, 冷恩仁等. 中药砂仁提取液对 胃 肠激素的影响[ 华 J 】 西药学杂志,0 11()47 4 . 2 0 ,66:1- 1 8 【】 郝彦雷. 5 砂仁对 胃肠作用的现代认识【 . J 亚太传统医药.0 10() 】 2 1,78:
f7 1 8 - 5 5
研究还发现 , 绿壳砂仁提取物还能够对细胞因 子诱导性 D 细胞有较好 的保护作用, 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中绿壳砂提取物能够阻 断自细胞介素和千扰素的细胞毒性, 抑制i《S N) 基因的表达, 降低空腹血糖。 砂仁内的二萜过氧化物还具有较好的杀灭恶性疟原虫的效果。 砂仁 醇提物还有抗氧化陛 药物还能够对由 能。 于环磷酰胺引起的骨髓抑制起到
31 鞣 质类 化学成 分 .
苦味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的植物II I是一年生 的草本药用全草 , 】 其叶微苦甘, 其性凉, 无毒 , 入肝脾经。 临床功效为: 内服平肝清热、 清肝明 目、 消疳、 止痢, 利尿 , 外用消肿解毒。 临床主要用来治疗暑热腹泻、 白痢 赤 疾、 肠炎腹泻 、 肾炎水肿、 尿路感染、 夜盲、 风火赤眼、 急性结膜炎 、 头疮、 口 疮、 单纯性消化不 良和小儿疳积及毒蛇咬伤等瘟 。 本文通过对中药苦味叶 下珠的药用成分进行研究, 为更好地将苦味叶下珠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理 论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苦 昧 叶下珠 药材 介绍 中药苦味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 通常在夏 秋季节进行采集, 将全草去杂质后晒干。 微苦甘, 性凉。 功能主治为: 清热利
缓解 效果 砂仁 内的樟脑 具有 较好 的解 除痉 挛效果 。
中医根据砂仁的以上作用 , 将其与各种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能够治疗 中风、 湿疹、 红斑狼疮、 药疹、 不寐、 直肠粘膜松弛等疾病。
5 小 结
砂仁内的乙酸龙脑酯能够作用到小肠 , 提高小肠收缩。 当加大剂量后, 砂仁还可以抑制肠管作用, 降低肠道张力, 使肠道的振幅降低, 缓解肠管紧 张性 和强 制性 收缩 。 刘建文等研究发 , 使用砂仁可以抑制脾虚动物的小肠运动 , 对抗 腹泻, 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清内的C , u 提高血清Z , n 进而提高动物代谢的功 能, 增加其体重, 井同时可以提高血F , e 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 临床将砂仁与黄柏联合使用, 能够收到润肾燥、 清下焦热的效果 , 可以
砂仁是我国的传统中药, 用于治疗脾胃病等, 临床效果较好。 现代研
究 发现 , 砂仁 内的 化学成 分较 为复 杂 , 内部 有 多种 生物学 滑 陛。 其 目前 , 国
内外的很多学者均对砂仁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活陛有较深的研究 但是, 砂仁的具体机制和物理基础仍有待进~步的研究 , 其药理活性研究有待深
【】 王红丽. 6 孙志海, 冯彦等. 砂仁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J 临床合理用药 .
杂 志 ,0 10()4 . 2 1 ,45:2
【 刘建文. 的药理 7 】 砂仁 研究【 ./ C /, 】 新世纪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
术研 讨 会论 文 集 .0 15- 5 2 0 :3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