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指标制定的一般原则及参考指标(DOC)
工业和信息化指标数据

工业和信息化指标数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工业和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柢,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石,信息化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方式。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我们需要关注一些重要的指标数据。
一、工业指标数据1.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创造的净产品价值。
工业增加值的数据可以反映工业产出的总量和增长速度,是评估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 工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总值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生产的总量和结构,是评估一个国家工业经济总体情况的重要指标。
3. 工业投资:工业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扩大工业生产规模、改善工业生产条件或引进新技术的投资。
工业投资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资本的流动和配置情况,是评估一个国家工业投资活力的重要指标。
4. 工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总电力量。
工业用电量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生产的规模和能耗水平,是评估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效率和环保情况的重要指标。
5. 工业产值:工业产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总产值。
工业产值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产出的总量和价值,是评估一个国家工业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二、信息化指标数据1. 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
互联网普及率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和网络普及情况,是评估一个国家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 电子商务交易额:电子商务交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在线交易总额。
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是评估一个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化工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

化工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1. 引言该文档旨在提供化工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相关概算指标。
概算编制在项目的初期阶段起到重要作用,它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和可预测性。
本文档将介绍概算编制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并列出一些常用的概算指标,供项目方参考。
2. 概算编制步骤概算编制的步骤如下:2.1 确定项目范围在概算编制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这包括建设的主要设施、工艺流程、设备配备等。
2.2 收集概算数据收集概算数据是概算编制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技术方案论证、咨询专家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收集的数据应包括设备价格、材料成本、人工费用等各项费用指标。
2.3 估算建设成本根据收集到的概算数据,进行建设成本的估算。
建设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间接费用包括施工管理费、项目管理费、设备安装费等。
2.4 制定概算计划根据估算的建设成本,制定概算计划。
概算计划应包括项目的总概算、阶段概算、各项费用指标等信息。
2.5 审核和调整概算制定概算后,需要进行审核和调整。
通过与专家和管理人员的讨论和评审,确保概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 常用的概算指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概算指标,供项目方参考:- 设备费用指标:根据设备类型和规模,估算设备的购置费用。
- 人工费用指标:根据施工工序和工作量,估算人工费用。
- 材料费用指标:根据材料种类和用量,估算材料费用。
- 施工管理费用指标:根据项目规模和施工难度,估算施工管理费用。
- 设备安装费用指标:根据设备类型和安装难度,估算设备安装费用。
4.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化工工业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
概算编制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项目范围和收集的概算数据进行估算和调整。
通过合理使用常用的概算指标,可以提高概算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
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指标,对于区域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关于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控制指标:1. 建筑密度定义:建筑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建筑物的占用面积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或者小数表示,可以用来衡量建筑物在土地上的分布密度。
2. 建筑密度控制原则:建筑密度控制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合理布局建筑,保持合理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3. 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参考范围:根据不同的建设用地类型、地理位置、建设规模和土地利用政策等因素,建筑密度控制指标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可在20%~50%之间。
4. 建筑密度的计算方法:建筑密度计算可以通过将建筑物占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进行比较来进行。
建筑物占地面积包括建筑物的地面占地面积和建筑物的外部占地面积(如停车场、绿化带等)。
总用地面积为指定范围内所有建筑物所占地面积的总和。
二、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容积率控制指标:1. 容积率定义: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建筑物高度和基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
2. 容积率控制原则:容积率控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因素。
合理的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但是过高的容积率可能导致建筑物过密,增加了人口流动和交通拥堵的风险。
3. 容积率控制指标参考范围: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规划要求和建设用地类型,容积率的控制指标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容积率可在0.5~2.0之间。
4. 容积率的计算方法:容积率计算可以通过总建筑面积除以宗地面积来进行。
总建筑面积包括各层建筑面积之和,不包括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工业区规划指引(工业区规划相关指标)

第二章工业区选址布局原则 2.1 一般布局原则2.1.1 工业区应能够方便、快捷地进入区域货物运输系统,如铁路、高速公路和机场。
2.1.2 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地质条件良好,尽可能不占良田,紧凑地安排各项用地,做到经济合理。
2.1.3 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供电、通讯、废物处理和燃料供应设施。
2.1.4 必须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并尽可能紧凑地安排近期建设用地。
2.2 一类工业区布局原则 2.2.1 布置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基本无干扰和无污染的工业,如电子工业、工艺品工业等。
2.2.2 一类工业用地可以集中组成工业区,也可以和居住用地混合布置,但应成组成团相对独立。
2.2.3 一类工业可集中布置于多层厂房之内。
2.3 二类工业区布局原则 2.3.1 布置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等。
2.3.2 二类工业用地应单独设置,不得和居住用地混杂。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这间的距离,应符合防护距离的有关标准。
2.3.3 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才可向外排外。
不得在城市上风向布置有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不得在城市上游地区布置有水污染物排放的企业。
2.4 三类工业区布置原则2.4.1 布置对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治金、化学工业等。
2.4.2 三类工业应严格限制。
如确需用要,应远离城市单独设置,并做好完全环境保护措施,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距离应符合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2.5 高新技术园区布局原则 2.5.1 布置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2.5.2 高新技术园区应尽可能布置在大学或科研机构较密集的地区。
2.5.3 高新技术园区应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及环境条件,应有大面积的绿地,高质量的通信设施,高技术的技能培训设施和高质量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
第三章工业区用地标准3.1 工业区用地规模3.1.1 工业区的用地规模随着城市的性质、工业的内容、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以及建设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关于工业指标的应用和注意的问题

关于工业指标的应用和注意的问题工业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工业生产的规模、速度与效益,对于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指标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工业指标的应用工业指标主要包括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值、工业生产资料投资、工业用电量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具体应用如下:1. 评估经济增长:工业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工业增加值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工业产出的增长速度,评估经济的增长趋势,并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2. 判断产业结构:工业产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
通过对工业产值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
3. 评估投资情况:工业生产资料投资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工业生产资料投资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投资的规模和结构,评估投资水平的合理性,并为调整投资结构提供建议。
4. 衡量能源消耗:工业用电量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能源消耗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工业用电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能源消耗的情况,评估能源利用效率,并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二、注意的问题在应用工业指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以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在分析工业指标时,需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并了解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尽量选择来自权威统计机构或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数据。
2. 统计口径和比较标准: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和比较标准,因此在比较工业指标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说明。
比如,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将工业增加值按并购重组前的价格计算,而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则按并购重组后的价格计算,这可能导致数据的不一致。
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的条件和基本要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的条件和基本要求
一、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的条件
作为矿山企业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其矿床工业指标的制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矿床勘探阶段的野外工作已经结束,勘探程度基本达到了地质勘探规范要求;
(二)已取得了与矿石性质复杂程度相当的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三)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制和提交已正式列入了地质勘探部门的工作计划;
(四)地质勘探单位已提出了对工业指标的建议;
(五)制定工业指标的任务已经下达。
二、地质资料依据
在制定作为矿山设计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的矿床工业指标时,应由地质勘探单位向制定工业指标的设计单位提供以下地质资料作为依据:
(一)矿床(区)地形地质图;
(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体产出情况的有关说明;
(三)矿石性质的说明及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
(四)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说明;
(五)矿床勘探程度的说明;
(六)系统的取样化验分析资料,包括基本分析、组合分析、以及必要的物相分析和试金分析资料;
(七)不同指标方案试圈矿体的剖面图、平面图及指标使用原则的说明;(八)不同指标方案试算的矿石量、品位、金属量及其对比结果;。
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一、工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具体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等。
1、轻工业指提供生活的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
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两大类: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文教用品、工艺美术用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造、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2、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
按其生产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①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工业。
②原料工业,是指提供国民经济各部门使用的原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
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等原材料工业,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等加工工业。
制造工业,是指对原材料加工制造的工业。
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化肥、农药等工业。
根据上述划分原则,修理业中修理作业对象是重工业的划为重工业,否则划为轻工业。
二、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是指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和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独立核算盈亏,并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一般工业指标

矿产一般工业要求汇编(据新版规范附录资料汇编)一、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 (2)二、岩金矿床及其伴生组分 (4)三、铜、铅、锌、银、镍、钼矿床 (5)四、硫铁矿床 (10)五、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 (12)六、钨、锡、汞、锑矿床 (14)七、盐湖和盐类矿产 (19)八、磷矿 (21)九、砂矿(金属矿产) (23)十、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25十^一、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 (32)十二、铝土矿、冶镁菱镁矿 (36)十三、铁、锰、铬矿 (38)十四、煤矿 (42)十五、稀有金属矿产 (43)十六、稀土矿产 (46)十七、铀矿 (51)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床(DZ/T0213—2002)6、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化学成分一般要求注:SM=o (SiO2)/ (Al 2O3+Fe2O3), AM=o (Al 20) / ( Fe zQ)注:当采用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时,要求水泥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硅质原料中氯质量分数不大于0.015 %8、矿山露天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1、岩金矿床及其伴生组分(DZ/T0205—2002)三、铜、铅、锌、银、镍、钼矿床(DZ/T0214—2002)1、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3、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4、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5、铅锌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6、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7、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12、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说明A矿石中伴生元素质量分数大于表中指标时,应研究回收利用途径;B:表中“ S'质量分数指标系指黄铁矿中硫在矿石中的质量分数;C:伴生元素中的Cu、WO、Pb、Zn、Sn、Mo Fe、Bi、CaF2、Sb等主要是对能形成独立的有用矿物、通过选矿能选成单独精矿产品的,如:――Pb Zn、Cu主要指赋存于硫化矿物中者;――WO主要指赋存于白钨矿、黑钨矿中者;――Sn主要指赋存于锡石中者;――Mo主要指赋存于辉钼矿中者;――CaR主要指赋存于萤石中者;Sb主要指赋存于硫锑铅矿和脆硫锑铅矿中者;――Fe主要指赋存于磁铁矿中者;――Bi主要指赋存于辉铋矿中者;D Ge Ga In、Se、Te、Cd等分散元素,经选矿一般富集在铜、铅、锌的精矿中,通过冶炼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的一般原则及参考指标
G.1 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的一般原则
G .1 .1 矿床工业指标是正确古估算和评价矿床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和基础。
其制定方法有价格法、方案法、类比法、地质统计学法等。
方案法虽然工作量大,但由于其可靠实用而常常被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易于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工业指标制定应结和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进行。
制定工业指标的时间应是在野外地质勘探工作基本结束、评价矿床所需的绝大部分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已经获得的条件下进行。
G.1.2 预查和普查阶段,评价矿床可使用一般工业指标;详查和勘探阶段,地质勘查部门以一般工业指标为基础,根据具体矿床地质特征确定三至四套试圈指标,以次分别进行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试算,形成包括各套方案试算结果、相应的图纸资料在内的工业指标建议书,并将建议书提交负责该项目可行性(预可行性)研究的工业部门或设计研究院。
矿山设计研究部门在进行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负责工业指标各试圈方案的比较工作(可行性研究委托书应包含此内容)。
通过资源利用、矿体完整程度、矿床开发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择优确定工业指标方案,并编制工业指标推荐报告,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正式下达。
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矿床模型、制定工业指标制定单位提供记录有钻孔、坑探、槽探测量信息、样品化验分析数据及有关原始资料的软盘或光盘。
G. 1. 3 制定多组分矿床的工业指标时,应以工业价值占重要地位的组分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其他有用组分。
对有价值的共生有用组分应同时制定并推荐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工业指标。
G. 1. 4 对矿石中含有的伴生有用组分,应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选(冶)试验结果来确定并推荐评价指标。
有时尚需对有害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做出规定。
G. 2 一般工业指标
G .2 .1 铜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及伴生组分评价指标如下:
G. 2. 2 铅锌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和伴生组分评价指标如下:
表G . 3 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
表G . 4 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
表G .6 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G . 2 . 4 钼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和伴生组分评价指标如下:
表G . 7 钼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表G . 8钼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G . 2 .5 银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和伴生组分评价指标如下:
a)矿石中伴生元素质量分数大于表中指标时,应研究回收利用途径;
b)表中“S”质量分数指标系指黄铁矿中硫在矿石中的质量分数;
c)伴生元素中的Cu、WO3、Pb、Zn、Sn、Mo、Fe、Bi、CaF2、Sb等主要是对能形成独立的有用矿物、通过选矿能选成单独精矿产品的,如:
——Pb、Zn、Cu主要指赋存于硫化矿物中者;
——WO3主要指赋存于白钨矿、黑钨矿中者;
——Sn主要指赋存于锡石中者;
——Mo主要指赋存于辉钼矿中者;
——CaF2主要指赋存于萤石中者;
——Sb主要指赋存于硫锑铅矿和脆硫锑铅矿中者;
——Fe主要指赋存于磁铁矿中者;
——Bi主要指赋存于辉铋矿中者;
d)Ge、Ga、In、Se、Te、Cd等分散元素,经选矿一般富集在铜、铅、锌的精矿中,通过冶炼回收。
铜、铅、锌、银、镍、钼精矿质量标准
(铜、铅、锌精矿依据“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1997年标准)
H .1铜精矿质量标准
H . 2 铅精矿质量标准
H . 3 锌精矿质量标准
注:A 锌精矿中银、硫为有价元素,应报出分析数据;
B 锌精矿中镉、氟质量分数应分别不大于0.3%,锑质量分数应不大于0.03%,锡质量分数应不大于0.1%,镍和锗质量分数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C 四级品铁闪锌矿含铁允许量不大于18%。
H . 4 银精矿质量标准
银精矿质量标准尚未颁布,目前按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中色财字第0596号文:“暂定银大于3000g/t的精矿为银精矿,含银1000g/t~300g/t的铜、铅精矿为银铜、银铅混合精矿”的规定执行。
H . 5 钼精矿质量标准
表H . 6 钼精矿质量标准(GB3200—89)以干矿品位计算
H . 6镍精矿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