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新模式

《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新模式
《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新模式

《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新模式

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新模式

——浅谈“教学案”模式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将预习引入美术课的教学环节

【内容提要】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教学案”正是我校适时推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将“教学案”模式运用在美术课堂中,把预习引入美术课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先做后学,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备而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案预习美术课

“学生学习的敌人是依赖,老师教学的悲哀是包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这应该是对新课标下的基础教育最好的解读。那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课改呢?

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集体转换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讲坛的独霸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成为学生自已的事情——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自由张扬、悦愉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传统教学的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受“不放心”顽症的困扰而无法解脱,且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缺失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克

服困难,面对现实,教学改革是随着观念转变而逐渐过渡,还是寻求一种载体加速转型,我校正在探索“教学案”的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新桥梁。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教学案”正是我校适时推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下面本人将就什么是“教学案”模式以及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运用这一模式,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案”的特点及其基本理念

1、何谓“教学案”

“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合一体,实现了“教学合一”,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练习卷。

2、“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自觉、善思、好问”,学生依据“教学案”自行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上学生要善于交流合作、质疑释疑、虚心好问。教师教学行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讨论,对重点、难点惊醒点拨、诱导、启发。

3、“教学案”教学改革的两大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改革备课模式,实行以“教学案”为载体的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的备课改革;第二部分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以“教学案”为施工蓝图的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改革。

4、“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给学生以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主要时间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主要起“导”和“助”的作用,相对快的使每个学生获得明

显进步。

教学案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它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依据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教学过程、活动设计,针对性的展开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教师随机备课,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最后强化训练,完成教学目标。

二、美术学科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美术课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数教师都注重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使学生耳目一新。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不良倾向,比如: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教学,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放映”,把美术课变成了单纯的电影课、电视课。其实,这两种倾向的实质都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动性、独立性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明确指出:美术基础学科的教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从现代美术教学的观念来看,关注学生的审美、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教学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有意

识地激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无疑,为了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们的教育必须为其提供有效的前提以及更多的土壤和环境。而“教学案”正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明确的指导,让学生通过预习,对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此基础上实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案”模式的课堂操作

首先,美术课的预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预习,有其特殊性.这是由美术学科的性质决定的.美术课的预习,不是简单的去看一下课文,而是依据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某一方面去学习,去搜集,去探索与之有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信息等等。学生要进行预习,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和问题,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案”,明确学生的预习题目。预习题目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故教师在设计“教学案”题目时,应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课,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高质量的“教学案”。总之,教师设计的“教学案”,既要可以使用不同的预习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既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至于美术预习的内容,可以很多:1预习课本内容,欣赏插图,谈感受。2、预习材料,收集资料,备好学习用具。3、预习画面元素等等。

其次,学生依据“教学案”有目的进行预习,为课堂教学学生“交流与提问”提供制度保障。学生的预习可以分为两种,即独立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1.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是指由个体独立按照某项问题或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独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课前准备是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去思考、发现、探索知识的一个广阔空间,正因为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尽量考虑周全,一定要设计出能适合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