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刑法学00245 试题含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刑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 )A.刑事法B.公法C.实体法D.程序法2.关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B.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易变性的统一C.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D.社会危害性是违法性与合法性的统一3.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均属于( )A.重罪B.国事罪C.非亲告罪D.自然犯4.下列犯罪中属于法定分类中的罪是( )A.法定犯B.身份犯C.隔隙犯D.自然犯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A.从轻处罚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只限制人身自由而不剥夺人身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是( )A.拘役B.管制C.缓刑D.假释7.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自由刑是( )A.死刑B.有期徒刑C.死缓D.无期徒刑8.根据我国刑法第70条的规定,对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并罚所采用的方法被称为( )A.相加原则B.吸收原则C.“先并后减”D.“先减后并”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 A.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B.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C.应当予以训诫D.应当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10根据我国刑法第87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 ) A.20年B.15年C.10年D.5年11关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是故意B.只能是过失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同时包括故意和过失12.下列不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行为方式的是( )A.掺杂、掺假B.以假充真C.以次充好D.非法经营13.关于走私文物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罪的文物包括所有文物B.本罪的行为仅限于将文物从境内走私到境外C.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不构成本罪D.在内海收购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可成立本罪14.关于伪造货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伪造的货币仅限于人民币和在国内可以兑换的货币B.伪造行为要达到足以使一般人误认为是真币的程度C.本罪的主体必须是没有货币制作发行权的自然人D.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15.关于集资诈骗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B.本罪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C.本罪的成立,要求数额较大D.本罪在客观上不要求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16.关于虚假广告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罪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B.本罪在客观方面以违反国家规定为前提C.本罪仅限于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D.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17.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有出卖的目的B.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行为C.本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D.本罪的犯罪对象包括成年男子18.关于重婚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行为人必须是有配偶的人B.事实婚娴可以构成重婚罪C.行为人必须是故意重婚D.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成立本罪19.关于伪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罪必须发生于刑事诉讼活动中B.本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者翻译人C.本罪的主观方面限于意图陷害他人D.行为人必须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或者翻译20.关于虐待部属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士兵不成立本罪B.客观上必须滥用职权C.虐待行为要求情节恶劣D.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刑罚权的内容包括()A.制刑权B.求刑权C.量刑权D.行刑权E.减刑权22.根据我国刑法第78条的规定,依法可以减刑的犯罪分子包括()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E.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23.在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出现的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意表示E.犯罪既遂24.关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罪仅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B.辩护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成立本罪C.诉讼代理人引诱证人作伪证的,不成立本罪D.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既包括陷害他人也包括包庇他人E.本罪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活动中25.我国刑法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将共同犯罪人分为()A.教唆犯B.从犯C.胁从犯D.首要分子E.主犯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刑法的时间效力27.教唆犯28.剥夺政治权利29.受贿罪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自考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考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的效力范围?A. 空间效力B. 时间效力C. 人员效力D. 事件效力答案:D3.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4.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表现形式?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客体的分类?A. 一般客体B. 同类客体C. 直接客体D. 间接客体答案:D6.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A. 危害行为B. 危害结果C. 因果关系D. 犯罪工具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停止形态?A. 犯罪既遂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共同犯罪的形式?A. 教唆犯B. 帮助犯C. 从犯D. 胁从犯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主刑B. 附加刑C. 罚金D. 没收财产答案:C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主刑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金答案:D11. 以下哪一项不是附加刑的种类?A. 罚金B. 没收财产C. 剥夺政治权利D. 管制答案:D1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具体运用?A. 量刑B. 减刑C. 假释D. 缓刑答案:D13. 以下哪一项不是量刑的原则?A. 罪刑相适应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从重处罚原则D. 从轻处罚原则答案:C14. 以下哪一项不是减刑的条件?A. 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B. 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C. 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D. 犯罪分子有自首情节答案:D15. 以下哪一项不是假释的条件?A. 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B. 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C. 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D. 犯罪分子有自首情节答案:D16. 以下哪一项不是缓刑的条件?A. 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B. 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现C. 犯罪分子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犯罪分子有自首情节答案:D17.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消灭的原因?A. 刑罚执行完毕B. 刑罚被赦免C. 犯罪分子死亡D. 犯罪分子被判无罪答案:D18.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分类?A. 重罪B. 轻罪C. 过失犯罪D. 故意犯罪答案:A19.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形态?A. 犯罪既遂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D20.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停止形态?A. 犯罪既遂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21. 以下哪些是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ABC22. 以下哪些是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ABC23. 以下哪些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表现形式?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24. 以下哪些是犯罪客体的分类?A. 一般客体B. 同类客体C. 直接客体D. 间接客体答案:ABC25. 以下哪些是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A. 危害行为B. 危害结果C. 因果关系D. 犯罪工具答案:ABC26. 以下哪些是犯罪停止形态?A. 犯罪既遂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ABC27. 以下哪些是共同犯罪的形式?A. 教唆犯B. 帮助犯C. 从犯D. 胁从犯答案:ABC28. 以下哪些是刑罚的种类?A. 主刑B. 附加刑C. 罚金D. 没收财产答案:AB29. 以下哪些是主刑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金答案:ABC30. 以下哪些是附加刑的种类?A. 罚金B. 没收财产C. 剥夺政治权利D. 管制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3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刑法)真题试卷(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分数:2.00)A.刑事法B.公法C.实体法√D.程序法解析:解析:在刑事法与(广义)民事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刑事法;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卖体法;在公法与私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公法。
2.关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B.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易变性的统一C.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D.社会危害性是违法性与合法性的统一√解析:3.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均属于【】(分数:2.00)A.重罪B.国事罪C.非亲告罪√D.自然犯解析:解析:亲告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由刑法明文规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均属于非亲告罪。
4.下列犯罪中属于法定分类中的罪是【】(分数:2.00)A.法定犯B.身份犯√C.隔隙犯D.自然犯解析:解析:犯罪的法定分类有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身份犯与非身份犯,亲告罪与非亲告罪,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犯罪的理论分类有重罪与轻罪,自然犯与法定犯,隔隙犯与非隔隙犯。
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分数:2.00)A.从轻处罚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解析:解析:《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只限制人身自由而不剥夺人身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是【】(分数:2.00)A.拘役B.管制√C.缓刑D.假释解析:7.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自由刑是【】(分数:2.00)A.死刑√B.有期徒刑C.死缓D.无期徒刑解析:解析:由于生命具有最宝贵的、剥夺后不可能恢复的价值,死刑成为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故被称为极刑。
重庆市万州区成才自学考试助学中心法律专科《刑法学》试题(2)

D.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不受挪用时间的限制7、一个英国人在马来西亚贩卖毒品,后进入我国,我国司法机关对其贩毒行为进行追诉 并对其定罪判刑。
该案在管辖上适用的原则是 ( ) A.普遍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属地管辖原则 D.保护管辖原则8、拘役的执行机关是 ( )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司法行政机关9、有关放火罪的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B.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C.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D.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10、私自将大量黄金从境外走私至境内、偷逃税额20万元的行为 ( )A.成立走私黄金罪B.成立走私贵重金属罪C.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违反海关法,但不构成犯罪1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寻衅滋事罪行为的是 ( )A.随意殴打他人B.聚集多人成帮结伙地相互攻击对方的身体C.追逐、拦截、辱骂他人D.强拿硬要公私财物 12、放纵走私罪的犯罪主体是 ( ) A.海关工作人员 B.司法工作人员 C.检验、检疫工作人员 D.侦查工作人员 13、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 A.从旧原则 B.从轻原则 C.从新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4、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原被判处有期徒刑24年的罪犯予以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 能少于 ( ) A. 5年 B. 12年 B. 15年 D. 20年 15、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 ) A.犯罪客体 B 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D.直接客体 16、成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 ) A.必须为他人谋取利益 B.不必为他人谋取利益 C.只有索取他人贿赂的,才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 D.只有收受他人贿赂的,才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 17、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信用卡诈骗罪行为方式的是 ( )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B.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的、运输的 C.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D.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答……………………………题……………线………………………………………………姓名 准考证号 助学单位 专业…………………………………………………装………………………订………………………线……………………………………………………………………………………………………答……………………………题……………线………………………………………………姓名 准考证号 助学单位 专业…………………………………………………装………………………订………………………线……………………………………………………………………………………………………答……………………………题……………线………………………………………………姓名 准考证号 助学单位 专业…………………………………………………装………………………订………………………线……………………………………………………………………………………………………答……………………………题……………线………………………………………………姓名 准考证号 助学单位 专业…………………………………………………装………………………订………………………线…………………………………………………。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刑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 (4)(一)2002年4月 (4)(二)2003年7月 (6)(三)2004年4月 (8)(四)2004年7月 (11)(五)2005年4月 (13)(六)2005年7月 (16)(七)2006年4月 (19)(八)2006年7月 (20)(九)2007年4月 (21)(十)2007年7月 (23)(十一)2008年4月 (25)(十二)2008年7月 (26)(十三)2009年4月 (28)(十四)2009年7月 (29)(十五)2010年4月 (31)(十六)2010年7月 (32)(十七)2011年4月 (34)(十八)2011年7月 (36)(十九)2012年4月 (37)(二十)2012年7月 (39)二、多项选择题 (41)(一)2002年4月 (41)(二)2003年7月 (41)(三)2004年4月 (42)(四)2004年7月 (42)(五)2005年4月 (43)(六)2005年7月 (43)(七)2006年4月 (44)(八)2006年7月 (44)(九)2007年4月 (45)(十)2007年7月 (45)(十一)2008年4月 (46)(十二)2008年7月 (47)(十三)2009年4月 (47)(十四)2009年7月 (48)(十五)2010年4月 (48)(十六)2010年7月 (49)(十七)2011年4月 (49)(十八)2011年7月 (50)(十九)2012年4月 (50)(二十)2012年7月 (51)三、名词解释 (52)(一)2002年4月 (52)(二)2003年7月 (52)(三)2004年4月 (52)(四)2004年7月 (52)(十)2007年7月 (53)(十一)2008年4月 (53)(十二)2008年7月 (53)(十三)2009年4月 (54)(十四)2009年7月 (54)(十五)2010年4月 (54)(十六)2010年7月 (54)(十七)2011年4月 (54)(十八)2011年7月 (54)(十九)2012年4月 (54)(二十)2012年7月 (54)三、判断题 (55)(一)2006年4月 (55)(二)2006年7月 (55)(三)2007年4月 (55)(四)2007年7月 (55)(五)2008年4月 (55)(六)2008年7月 (55)(七)2009年4月 (56)(八)2009年7月 (56)(九)2010年4月 (56)(十)2010年7月 (56)(十一)2011年4月 (56)(十二)2011年7月 (57)(十一)2012年4月 (57)(十二)2012年7月 (57)四、简答题 (58)(一)2002年4月 (58)(二)2003年7月 (58)(三)2004年4月 (58)(四)2004年7月 (58)(五)2005年4月 (59)(六)2005年7月 (59)(七)2006年4月 (59)(八)2006年7月 (59)(九)2007年4月 (59)(十)2007年4月 (59)(十一)2007年7月 (59)(十二)2008年7月 (59)(十三)2009年4月 (59)(十四)2009年7月 (60)(十五)2010年4月 (60)(十六)2010年7月 (60)(十七)2011年4月 (60)(十八)2011年7月 (60)(十九)2012年4月 (60)(二十)2012年7月 (60)五、论述题 (61)(六)2005年7月 (61)(七)2006年4月 (62)(八)2006年7月 (62)(九)2007年4月 (62)(十)2007年7月 (62)(十一)2008年4月 (62)(十二)2008年7月 (62)(十三)2009年4月 (62)(十四)2009年7月 (62)(十五)2010年4月 (62)(十六)2010年7月 (62)(十七)2011年4月 (62)(十八)2011年7月 (62)(十九)2012年4月 (62)(二十)2012年7月 (63)六、案例分析题 (63)(一)2002年4月 (63)(二)2003年7月 (63)(三)2004年4月 (64)(四)2004年7月 (64)(五)2005年4月 (64)(六)2005年7月 (65)(七)2006年4月 (65)(八)2006年7月 (65)(九)2007年4月 (65)(十)2007年7月 (66)(十一)2008年4月 (66)(十二)2008年7月 (66)(十三)2009年4月 (66)(十四)2009年7月 (67)(十五)2010年4月 (67)(十六)2010年7月 (67)(十七)2011年4月 (67)(十八)2011年7月 (67)(十九)2012年4月 (68)(二十)2012年7月 (6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6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试题及答案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刑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 C )A.刑事法B.公法C.实体法D.程序法2.关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B.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易变性的统一C.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D.社会危害性是违法性与合法性的统一3.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均属于( C )A.重罪B.国事罪C.非亲告罪D.自然犯4.下列犯罪中属于法定分类中的罪是( D )A.法定犯B.身份犯C.隔隙犯D.自然犯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B )A.从轻处罚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只限制人身自由而不剥夺人身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是( B )A.拘役B.管制C.缓刑D.假释7.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自由刑是( D )A.死刑B.有期徒刑C.死缓D.无期徒刑8.根据我国刑法第70条的规定,对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并罚所采用的方法被称为( C )A.相加原则B.吸收原则C.“先并后减”D.“先减后并”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B ) A.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B.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C.应当予以训诫D.应当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10(根据我国刑法第87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 C ) A.20年 B.15年 C.10年 D.5年11(关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可以是故意B.只能是过失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同时包括故意和过失12.下列不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行为方式的是( D )A.掺杂、掺假B.以假充真C.以次充好D.非法经营13.关于走私文物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本罪的文物包括所有文物B.本罪的行为仅限于将文物从境内走私到境外C.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不构成本罪D.在内海收购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可成立本罪14.关于伪造货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伪造的货币仅限于人民币和在国内可以兑换的货币B.伪造行为要达到足以使一般人误认为是真币的程度C.本罪的主体必须是没有货币制作发行权的自然人D.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15.关于集资诈骗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B.本罪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C.本罪的成立,要求数额较大D.本罪在客观上不要求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16.关于虚假广告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本罪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B.本罪在客观方面以违反国家规定为前提C.本罪仅限于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D.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17.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有出卖的目的B.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行为C.本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D.本罪的犯罪对象包括成年男子18.关于重婚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行为人必须是有配偶的人B.事实婚娴可以构成重婚罪C.行为人必须是故意重婚D.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成立本罪19.关于伪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本罪必须发生于刑事诉讼活动中B.本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者翻译人C.本罪的主观方面限于意图陷害他人D.行为人必须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或者翻译20.关于虐待部属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一般士兵不成立本罪B.客观上必须滥用职权C.虐待行为要求情节恶劣D.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刑罚权的内容包括( ABCD )A.制刑权B.求刑权C.量刑权D.行刑权E.减刑权22.根据我国刑法第78条的规定,依法可以减刑的犯罪分子包括( ABCD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E.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23.在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出现的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C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意表示E.犯罪既遂24.关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本罪仅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B.辩护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成立本罪C.诉讼代理人引诱证人作伪证的,不成立本罪D.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既包括陷害他人也包括包庇他人E.本罪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活动中25.我国刑法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BCE )A.教唆犯B.从犯C.胁从犯D.首要分子E.主犯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刑法的时间效力27.教唆犯28.剥夺政治权利29.受贿罪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刑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A. 醉酒后杀人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C.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D.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答案:B4.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金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B. 犯罪后逃逸C. 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累犯答案:C6. 以下哪种情形下,应当从重处罚?A. 自首B. 立功C.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D. 犯罪后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答案:C7.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减刑?A. 犯罪后自首C. 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答案:C8.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假释?A.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答案:A9. 以下哪种情形下,不适用死刑?A.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B.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 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答案:A10. 以下哪种情形下,不适用数罪并罚?A.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B.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C.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D.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但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种类和刑期与其中一罪的刑罚种类和刑期相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B. 过失致人死亡C.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D. 故意杀人未遂答案:A、C、D12.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死刑?A.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B. 犯罪后自首C. 犯罪后立功D. 犯罪后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答案:A13.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减刑?A. 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答案:A、B、C14.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假释?A.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答案:A、B、C15. 以下哪些情形下,不适用数罪并罚?A.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B.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C.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D.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但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种类和刑期与其中一罪的刑罚种类和刑期相同答案: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全国自考2016年刑法学预测试卷和答案

全国自考2016年刑法学预测试卷和答案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属于刑法机能的是( D ) 1-5A.行为规制B.法益保护C.自由保障D.惩罚犯罪2.不属于罪刑相适应原则基本内容的是( A )2-25A.主客观相适应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C.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害性相适应D.刑罚与罪质相适应3.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变通规定或者补充规定,应当报请批准的机关是( B )3-3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C )12-171A.可以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7-105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 D )8-125A.从轻处罚B.减轻处罚C.从轻、减轻处罚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 C )5-78A.客体错误B.工具的错误C.因果关系的错误D.方法、手段的错误8.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的刑罚权是( A )10-145A.制刑权B.求刑权C.量刑权D.行刑权9.不属于数罪并罚原则的是( C )12-184A.吸收原则B.并科原则C.加重原则D.混合原则10.不得适用假释的是( C )13-197A.暴力性犯罪B.无期徒刑罪犯C.累犯D.绑架罪1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行为对象是( D )16-225A.国家绝密B.国家机密C.国家秘密D.国家秘密、情报12.未经批准私自制造猎枪的行为( B )17-240A.构成非法经营罪B.构成非法制造枪支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违规制造枪支罪1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伪造信用卡的行为构成( A )18-282A.伪造金融票证罪B.信用卡诈骗罪C.伪造金融凭证罪D.伪造货币罪14.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是( C )18-270A.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B.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C.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直接责任人员D.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直接责任人员15.强奸罪侵犯的客体是( D )19-331A.妇女的人身权利B.已满14周岁的女性的人身权利C.妇女的名誉权D.妇女的性的自己决定权16.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轻伤)的主体是( C )19-327A.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B.自然人和单位C.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D.已满18周岁的自然人17.我国刑法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 B )19-342A.应以非法拘禁罪论处B.应以绑架罪论处C.应以盗窃罪论处D.应以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18.我国刑法规定,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 A )19-362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国家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一般主体19.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A )20-398A.只能是犯罪人所在单位的财物B.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财物C.是国有公司、集体公司、企业的财物D.是国有公司、私人企业的财物20.传播性病罪的主体是( D )21-471A.一般主体B.自然人和单位C.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D.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的自然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刑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 C )
A.刑事法
B.公法
C.实体法
D.程序法
2.关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B.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C.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
D.社会危害性是违法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3.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均属于( C )
A.重罪
B.国事罪
C.非亲告罪
D.自然犯
4.下列犯罪中属于法定分类中的罪是( D )
A.法定犯
B.身份犯
C.隔隙犯
D.自然犯
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B )
A.从轻处罚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6.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只限制人身自由而不剥夺人身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是( B )
A.拘役
B.管制
C.缓刑
D.假释
7.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自由刑是( D )
A.死刑
B.有期徒刑
C.死缓
D.无期徒刑
8.根据我国刑法第70条的规定,对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并罚所采用的方法被称为( C )
A.相加原则
B.吸收原则
C.“先并后减”
D.“先减后并”
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B ) A.可以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B.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C.应当予以训诫
D.应当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
10(根据我国刑法第87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 C ) A.20年 B.15年 C.10年 D.5年
11(关于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可以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同时包括故意和过失
12.下列不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行为方式的是( D )
A.掺杂、掺假
B.以假充真
C.以次充好
D.非法经营
13.关于走私文物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本罪的文物包括所有文物
B.本罪的行为仅限于将文物从境内走私到境外
C.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不构成本罪
D.在内海收购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可成立本罪
14.关于伪造货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伪造的货币仅限于人民币和在国内可以兑换的货币
B.伪造行为要达到足以使一般人误认为是真币的程度
C.本罪的主体必须是没有货币制作发行权的自然人
D.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15.关于集资诈骗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B.本罪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C.本罪的成立,要求数额较大
D.本罪在客观上不要求必须使用诈骗的方法
16.关于虚假广告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本罪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B.本罪在客观方面以违反国家规定为前提
C.本罪仅限于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
D.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17.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有出卖的目的
B.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行为
C.本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
D.本罪的犯罪对象包括成年男子
18.关于重婚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行为人必须是有配偶的人
B.事实婚娴可以构成重婚罪
C.行为人必须是故意重婚
D.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成立本罪
19.关于伪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本罪必须发生于刑事诉讼活动中
B.本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者翻译人
C.本罪的主观方面限于意图陷害他人
D.行为人必须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或者翻译
20.关于虐待部属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一般士兵不成立本罪
B.客观上必须滥用职权
C.虐待行为要求情节恶劣
D.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刑罚权的内容包括( ABCD )
A.制刑权
B.求刑权
C.量刑权
D.行刑权
E.减刑权
22.根据我国刑法第78条的规定,依法可以减刑的犯罪分子包括( ABCD )
A.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C.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E.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
23.在犯罪预备阶段可能出现的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C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意表示
E.犯罪既遂
24.关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本罪仅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
B.辩护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成立本罪
C.诉讼代理人引诱证人作伪证的,不成立本罪
D.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既包括陷害他人也包括包庇他人
E.本罪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活动中
25.我国刑法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将共同犯罪人分为( BCE )
A.教唆犯
B.从犯
C.胁从犯
D.首要分子
E.主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刑法的时间效力
27.教唆犯
28.剥夺政治权利
29.受贿罪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0.对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一律不能实施紧急避险。
(×)
3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分子,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20年;如果经过20年没有被追诉的,一律不得再追诉。
(×)
32.诽谤罪与侮辱罪都是利用虚假的事实来败坏他人的名誉。
(×)
33.行为人故意将头痛粉冒充毒品进行贩卖牟利,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贩卖毒品罪(未遂)处理。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成立不作为犯的客观条件。
35.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
36.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37.试比较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甲是某市民警,在侦查一件刑事案件时,通过一些证据明知犯罪嫌疑人乙实施了该罪行为。
乙的家属丙托人找到甲,希望甲想办法为乙开脱罪责,并给甲送了10 万元现金。
甲收受后,找到案件的主要证人,要求重新取证,后来证人按照甲的意思作出了乙不在犯罪现场的陈述。
乙因此被释放。
请分析本案甲的行为性质及对其处罚的规则。
答:(1)甲收受丙贿赂的行为,成立受贿罪,因为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贿赂并为其谋取利益,依法成立受贿罪。
(4分)
(2)甲收受丙的贿赂,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的行为,成立徇私枉法罪。
(4分)
(3)甲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的行为,应当以一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