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化学降粘研究进展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标签: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1掺稀油降粘1.1降粘原理一般当稠油和稀油的粘度指数接近时,掺稀油降粘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
我国辽河高升油田的稠油中,掺入1P3的稀油量,50e时粘度由2~4Pa#s降为150~200mPa#s。
1.2降粘规律(1)轻油掺入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作用,但对于含蜡量和凝固点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粘原油,其降凝降粘作用较差。
(2)所掺轻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掺入量越大,降凝、降粘作用也越显著。
(3)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e,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4)在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体或假塑性体转变为牛顿流体。
1.3 优缺点轻质稀原油不仅有好的降粘效果,且能增加产油量,并对低产、间隙油井输送更有利。
在油井含水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能适应油田的变化。
因此,在有稀油源的油田,轻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采用此种方法大规模地开采稠油时,选用的稀释剂必然是稀原油,因为稀原油来源广泛,可提供的数量大,因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稀原油掺入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这就增加了能源消耗;其次,稀原油作为稀释剂掺入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
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鉴于稠油与稀油在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掺稀油降粘存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2稠油原油的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2.1稠油原油开发的应用虽然我国稠油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油藏区块分散,含油面积不大,导致造成了我国的稠油开采困难,或者通过电热或蒸汽吞吐等经济方法进行开采所得到的效果低下,为了在稠油原油开发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化学降粘方式开采或者辅助开采,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主要应用在油层解堵、井筒降粘、蒸汽吞吐以及输油管的降粘等几个方面中,在稠油的开采中应用最多,通过化学降粘技术降低稠油粘度,不仅促进稠油的开发,更是提高了原油的产量以及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还减少稠油中氮、硫等物质产生,大大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
稠油降黏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朱静等 : 稠油降黏新技术 的研究 进展
一 6 一 5
表 1 近 几年油溶性降黏剂在 国内的应用情况
Ta 1 Do s i p ia i n o i s l b e v s o i e u e si r c n e r b. me tc a pl to f o l o u l i st r d c r n e e t y a c - c y s
景, 进一步研究开发廉价 、 高效降黏剂是今后油溶性
降黏剂 的研 究方 向.
采用合适 的水热裂解催化剂 , 配合适当的注入方式 , 在蒸汽吞吐的条件 下, 可以实现井下催化降黏开采
稠油 的 目的.
2 水 热催 化 裂解 降黏
2 1 降黏 机理 .
稠油水热催化裂解 降黏技术具有用水量少 , 无
21 0 2年 1 月
第2 7卷第 1 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 f i nS i uU iesy N tr cec dtn ora o X hy nvrt( a a Si eE io ) l a o i ul .1 . 7 No
文章 编号 :6 304 2 1 )106 -7 17 -6 X(02 0 -040
稠 油 降黏 新 技 术 的研 究进 展
朱 静 李传宪 , 飞 辛培 刚2 , 杨 ,
(. 1 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储 运与建筑工程 学院 , 山东 青岛 2 6 5 ; 65 5 2 海洋石油工程 ( 岛) . 青 有限公司 , 山东 青岛 2 6 5 ) 65 5
密度大、 流动性差 , 给稠油的开采和输送造成了很大 困难. 传统降黏方法包括加热降黏 、 稀释降黏及乳化 降黏. 加热 降黏输油能耗 高 , 允许 的输量 变化范 围
稠油化学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技术
油溶性降粘剂主要是基于原油降凝剂开发技
[ ), !)] 术, 针对胶质、 沥青质分子呈层次堆积状态 , 借
助高温或溶剂作用下堆积层隙 “疏松” 的特点, 使降 粘剂分子 “渗” 入胶质或沥青质分子层之间 (类似于 粘土水化的过程和作用) , 起到降低稠油粘度的作 用。 由于不同稠油的胶质、 沥青质分子结构和分子 大小不同, 油溶性降粘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一般
主要降凝降粘剂商品名称
生产厂家 ’,-.. /0 1 8’’9 8’’9 日本三洋化成 8==07 徐州华冠石化公司 中油昆山器材公司 中油管道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 中原油田化工集团 备 注 鹿特丹+莱菌、 孟买+乌兰管输 鹿特丹+莱菌、 法因岛管输 菲那尔特+格兰管输 中东输油管 马惠宁、 中洛、 鲁宁线管输 鲁宁、 中洛、 魏荆线等管输 花格线管输 马惠宁、 库鄯线管输 火山线管输 稠油生产井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含 量相 对较 少 , 中胶质 和 沥青 质含 量 能 达 到 5 其 0
以上 。稠油 组 分 中对 其 粘 度 的 影 响 度从 大 到小 为 :
Ni V一 胶 质 一残 炭 ≈ 沥 青 质 > N> s 蜡 _ 。稠 > > 1 ] 油 的粘 度 大 , 密度 大 , 是稠 油 区别其 他 油 的重要 特 这 征 ] 。常规 油藏 的开采 方法对 稠 油油 藏 的效果 比较
—
稠 油水 热裂 解开 采 稠油技 术 核心 是水 热裂解 反
应 。水 热裂 解 反应 总 的反应 机理 为¨ : 8 ]
RCH 2 CH 2 CH + 2 2 — 一 RCH 3 C02+ S 3 H O + H2 H : + CH + S
水 热 裂 解 反应 的主 要 物 质之 一 是 有 机硫 化 物 。 Hy e 。 先提 出 稠 油 在 水 热 裂 解 反 应 中 发 生 C n 。 最 S键 断裂 , 为 有 机硫 化 物 是 关 键 物 质 , 认 C—S键
5O O
稠 油井 下改 质降 粘技术 的研 究进 展 机 理是 在 H。的作 用下 c~s键会 加 速断裂 , 而促 。 从
进 水热 裂解反 应 的进行 。超 强酸 催化 剂催 化能力 有
可逆 反 应 , C—S键 断 裂 并 生 成 了 C 、 、 O。 H: H S和 轻 烃 。陈尔跃 等 人[ 研 究表 明 , 1 副 水热 裂 解 反应 除 了
石 油
第4 O卷 第 5期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4 99
CHEM l CAL ENGI NEERI NG k & G AS OF OI
稠 油 井下 改质 降粘 技术 的研 究进 展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本论文从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出发,系统阐述了加热降粘技术存在的问题。
接着研究了解决的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稠油井,改质降粘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当今社会的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中对稠油井的开发要求也日益渐高。
因此,积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不断完善降粘技术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1、化学降粘降粘原理化学降粘是向原油中加入某种药剂通过药剂的作用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
目前对于任何原油,不管什么条件都能降粘的化学药剂尚末发现,只能对不同的原油物性和不同的油井生产情况,采取相应的降粘措施。
(一)、降粘原理蜡晶改进剂(降凝剂)降凝降粘对于石蜡基原油,由于原油中蜡含量高,引起原油凝固点高,此类原油在其凝固点以上温度时原油粘度并不大,而且对温度不敏感,但当温度降到原油凝固点以下时,粘度急骤上升,所以如能将原油凝固点降低,就能大幅度降低粘度。
(二)、重点介绍蜡晶改进剂作用机理蜡晶改进剂是一种分子结构中具有和原油中蜡分子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正构烷烃,并带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的作用是在熔点温度下分子排列发生变化,对石蜡结晶产生特殊改进作用,即在成核和蜡晶生长过程中阻止蜡晶的生长,或在生长中的蜡晶边侧结合上一个蜡晶改进剂。
其作用机理的解释可归纳为三点。
(1)、分散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以上析出,起晶核作用,成为蜡分子吸附生长的中心,使原油中生成的小颗粒蜡增多。
(2)、共晶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时析出,与蜡共晶,破坏石蜡结晶的方向性,生成分枝的“过滤残晶形态”。
(3)、吸附作用蜡晶改进剂在略低于析蜡温度以下析出,被吸附在蜡晶上改变蜡结晶的方向性,降低晶体间的粘附作用。
由于石蜡结晶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原油中的蜡和加入的结晶改进剂又是不同分子结构和大小的混合物,所以蜡晶改进剂的作用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用机理不同,蜡晶上存在的蜡晶改进剂分子位置不同,结晶形态也不同,原油的倾点,屈服值和表观粘度也不同,试验证明,蜡晶改进剂作为晶核或与蜡共晶时原油流动性好,而起吸附作用时流动性差。
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国内稠油资源丰富,先后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全国已探明控制储量约16×108t[1]。
随着常规油可开采储量的减少,国内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有效、经济地开采稠油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稠油高粘度和高凝固点,流动性差,不易开采。
降粘、改善其流动性是稠油开采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过程中采用的降粘方法主要有:物理降粘(加热降粘法、掺稀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加碱降粘、降凝剂降粘、表面活性剂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改质降粘法、微生物降粘法。
关键词:稠油开采;降粘技术;技术进展1导言我国的稠油资源丰富,但由于粘度高,流动性差,增加了稠油开采和集输的困难,为了改善稠油的开采和集输,必须研究稠油的性质和稠油的降粘工艺技术。
稠油之所以稠,主要是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胶质、沥青质含量越高,油的粘度也就越高,即油越稠。
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并不是单一物质,它们是结构复杂的非烃化合物的混合物,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溶于油,而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胶质的进一步缩合物,不溶于油,分子中稠环部分成片状。
2 稠油的性质特点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脱气原油,但通常都在1Pa.s以上。
相较于普通轻质原油,稠油有其自身特性:粘度高、密度大(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在50℃时,平均粘度为452029mPa.s);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粘度会对温度变化较敏感;O、S、N等杂原子以及Fe、Ni、V等金属元素含量较高,蜡含量低。
但我国部分油田如大庆、华北、中原等,其稠油蜡含量较高,大于10%。
3 稠油开采中降粘技术3.1加热降粘技术稠油热力降粘开采是应用了稠油对温度高敏感性,即稠油温度越高粘度越小,即应用工艺手段使稠油油层温度提高,胶质分子间、沥青质分散相间和胶质分子与沥青质分散相间通过氢键和分子纠缠而产生结构的作用力减弱,稠油中的结构被破坏,使粘度明显降低,提高油层流动性来开采稠油,在一定温度的范围内,温度升高稠油粘度将明显下降,即温度每升高10℃,稠油的粘度约下降一半;当结构完全被破坏时,稠油粘度就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得很小,即超过一定温度范围,温度继续升高,稠油的粘度降低很小。
稠油化学降黏剂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稠油化学降黏剂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张阳;安高峰;蒋琪;王鼎立;毛金成;蒋冠辰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24(31)1
【摘要】在双碳背景下,以热采为主的稠油开采技术如何经济、高效、绿色地提高稠油采收率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实现稠油油藏的商业开采,其本质是降低稠油黏度,提高流动能力。
文章系统分析了稠油的致黏机理以及各类降黏剂的降黏机理,总结了乳化降黏剂、油溶性降黏剂、纳米降黏剂的合成工艺,评价了不同降黏剂的优势与不足。
并对降黏剂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与展望。
对现有化学降黏剂的梳理有助于新型降黏剂体系的开发,提高稠油油藏开采效率。
【总页数】11页(P9-19)
【作者】张阳;安高峰;蒋琪;王鼎立;毛金成;蒋冠辰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公司;成都君辰鑫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5
【相关文献】
1.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2.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及其降黏机理研究进展
3.稠油降黏剂的降黏机理研究进展
4.稠油降黏机理及降黏剂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5.稠油降黏中不同种类降黏剂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稠油化学降黏技术实验研究

1 原 油样 品 与实验 用 品
进行 各项性 质 的测定 ( 结果 见表 1 。 )
表 1 稠 油 物性
,
取滨南 稠油 作为 油样 ,按 国家 有关标 准对 油样
2 4 界 面 张 力 的 测 定 .
界 面 张 力 也 是 反 映 降 黏剂 特性 的一 个 重 要 参
下水 溶液 的表 面张力进 行 了测定 。
油 降黏剂 的乳 化效率 远远 大于其 他降黏 剂 。说 明要 形成 稳定 的乳 状 液 ,在 以 上 l 0种 降 黏剂 中 ,P 一 7 的用 量 是 最 少 的 ,达 到 同样 效 果 时 ,使 用 P 一
7 最 为 经 济 。
2 3 降黏 剂 对 稠 油 破 乳 的 影 响 .
关键 词 :稠油 ;化学 降黏 ;性能评 价
化学 降黏 技 术 是 一 种 很 有 前 途 的 稠 油 降 黏 方
法 。一种 良好 的化学 降黏技 术既 能大 幅度降低 原油 黏度 ,又 可 控 制 对 油 层 的 伤 害 ,而 且 成 本 费 用 低 廉 。以滨 南稠油 为研究 对象 ,通过 比较 降黏剂 的配 伍性 、乳 化效率 、降黏效率 及对破 乳脱水 的影 响等 评价 指标 ,从 1 0种 油 田现用 降黏 剂 中筛选 出 了 3 种 降黏效 果较好 的 降黏剂 ,并对 降黏剂 在不 同浓度
实 验 用 仪 器 : 51 型 恒 温 水 浴, 0
B OOKF E D 旋 转 圆 盘 黏 度 计 , KR S表 面 张 R IL US
力仪 。
实验 用 药 品 :P 。,P 6 一7 一 ,新 成 品 ,P 一
4 ,降黏 剂 1 5 0 ,P ,清河 降 黏剂 ,P , 一8 一2 草桥 降黏 剂 ,稠 油乳 化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earch Trends on Reduc ing V iscosity of V iscous Crude O ils by Chem ica l M ethods
SUN Hu i, ZHAN G Fu2sheng
从表 1可以看出 ,辽河 、胜利及委内瑞拉稠油饱 和烃含量低于 50% ,而胶质 、沥青质含量较高 ,饱和 烃与胶质沥青质比值较小 ,密度和粘度较高 。
稠油亦称重质原油 /高粘原油 ,目前国内外稠油 的分类标准不一致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我国对稠 油的开发日益重视 ,借鉴国外方法 ,综合考虑粘度和 密度 ,分类标准见下表 2〔1〕。
丙烯酸二十二酯 、马 来酸酐 、苯乙烯三元 共聚物 +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
沈阳化工学院
辽河高粘原油 (粘度 515Pa·s)
加量 4000mg/L,原油凝点下 降 12℃, 50℃ 粘 度 降 低 5617 %〔22〕
渣油降粘剂 XT21
丙烯 酸 十 二 酯 2丙 烯 中南工业大学 酸十六酯共聚物
Key words: viscous crude oil; chem ical viscosity reducer; emulsifying viscosity reducer; oil soluble viscosity reduc2 er; catalytic cracking
随着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储量丰富的稠油日 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稠油富含胶质和沥青质 ,粘度 高 ,密度大 ,流动性差 ,给其开采和集输带来很大困 难 。降低稠油粘度 ,改善稠油流动性 ,是解决稠油开 采 、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 。
质 、沥青质 )的混合物 ,当各种组分相对含量不同时 , 则原油物性不同 。表 1 列出了部分稠油的组成和物 性。
3 收稿日期 : 2005209208 作者简介 : 孙慧 (19822)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稠油降凝降粘方面的研究工作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技术是在降凝剂技术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降粘机理是 :降粘剂分子 借助强的形成氢键能力和渗透 、分散作用进入胶质和 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 ,部分拆散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的
聚集体 ,形成片状分子无规则堆砌 、结构比较松散 、有 序程度较低 、空间延伸度不大 、有降粘剂分子参与 (形成新的氢键 )的聚集体 ,从而降低稠油粘度 。 2. 2. 2 研究进展
(O il Field Chem istry Depar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 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s and the viscosity form ing mechanism of viscous crude oils we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trends on reducing viscosity by chem ical methods including viscosity reduction with emulsifying agents, oil2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s, catalytic aquathermal cracking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by m icrobe were reviewed. The p roblem s existing in vis2 cosity reduction by using emulsifying viscosity reducers and oil 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s were discusse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research idea of oil2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s for viscous crude oil was to synthesize new effective oil2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s with fused ring2aromatic group, polar/ active surface group or fluorinated active surface group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viscosity reducing effect.
输油管道时 , 传统的加热输送方法不能适应恶劣的 环境要求 ; 另外 , 西部新建管线长且地形复杂 , 人 烟稀少 , 也不宜采用加热方法降粘 。在这些情况下 , 化学降粘技术显示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 值得大力 推广 。
1 稠油的组成及其高粘机理
1. 1 组成与分类 原油是各种烃类 (饱和烃 、芳烃 ) 与非烃类 (胶
2 化学降粘方法研究进展
2. 1 乳化降粘技术 乳化降粘就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 ,使稠油或将
W /O 型乳状液转变成 O /W 型乳状液 ,从而达到降粘 的目的 。
2. 1. 1 机理〔4~6〕 乳化降粘的主要机理包括乳化降粘和润湿降阻
两方面 。乳化降粘中使用水溶性较好的表面活性剂 作乳化剂 ,将一定浓度的乳化剂水溶液注入油井或管 线 ,使原油分散而形成 O /W 型乳状液 ,把原油流动 时油膜与油膜之间的摩擦变为水膜与水膜之间的摩 擦 ,粘度和摩擦阻力大幅度降低 ;润湿降阻是破坏油 管或抽油杆表面的稠油膜 ,使表面润湿性反转变为亲 水性 ,形成连续的水膜 ,减少抽吸过程中原油流动的 阻力 。 2. 1. 2 研究与应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8·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第 13卷第 23期
使有一些文献报道 ,但大都成本较高 。因此 ,研究廉 价的耐盐 、耐高温的降粘剂是今后乳化降粘技术的一 个重要发展方向 。 2. 2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技术 2. 2. 1 作用机理
Vol. 13, No. 23 ·16·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Fine and Specialty Chem icals
第 13卷第 23期 2005年 12月 6日
稠油化学降粘研究进展
孙 慧 3 张付生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所 , 北京 100083)
摘 要 : 分析了稠油的组成及稠油高粘度形成机理 。综述了稠油化学降粘技术 (乳化降粘 、油溶性降粘剂降 粘 、井下水热催化裂化降粘 、微生物法降粘等 )的研究与应用 ,并对其降粘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探讨了油溶性降粘 技术和乳化降粘技术存在的问题 ,指出油溶性降粘剂的研究思路 :在降粘剂分子中引入稠环芳香基团 、具有表面活 性基团 、含氟表面活性剂基团 ,以提高降粘效果 。
工业上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降粘 、掺稀降粘 、 化学降粘 (乳化降粘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等 )等 。近 年来化学降粘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化学降粘技术对我国稠油的开采和输送具有特 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稠油储量丰富 , 但许多油藏因 区块分散 、含油面积小 、油层薄等原因不能经济地 用蒸汽吞吐或电热等方法开采 ; 在沙漠和海底铺设
2005年 12月 6日
孙慧 ,等 : 稠油化学降粘研究进展
·17·
原 油
辽河高升稠油 辽河辽阳稠油 胜利草桥稠油 委内瑞拉稠油
饱和烃 / %
2313 2114 1717 10169
芳烃 / %
2316 2214 2319 48103
表 1 部分稠油的组成和物性
胶质 / %
4813 5118 5415 21102
乳化降粘的关键是选择质优 、价廉 、高效的乳化 降粘剂 。较好的降粘剂应具有以下两个特性〔6〕: 第 一 ,对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性 ,能形成比较稳定的 O / W 乳状液 ,降粘效率高 ;第二 ,形成的 O /W 乳状液不 能太稳定 ,否则影响下一步的原油脱水 。
近年来 ,乳化降粘剂配方的研究十分活跃 ,这些 乳化降粘剂多根据协同作用原理采用多元复配型配 方 ,同时包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 。部分原油乳化降粘剂配方中还加入碱 、C1~4醇 、 生物聚合物和冰点抑制剂等〔7~8〕。
沥青质 / %
418 410 319 20126
饱和烃 / (胶质 +沥青质 )
密度 / ( g / cm3 )
0144
019421
0138
019016
0130
019926
0126
110124
凝点 / ℃
18 - 24
23 27
粘度 (50℃) / ( Pa·s)
23137 20142 64116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75
目前乳化降粘技术发展比较成熟 ,降粘率甚至可 达 99%以上〔9~10〕,在国内外稠油开采和输送得到广 泛应用 ,文献 〔11 ~17〕详细报道了国内外使用乳化 降粘剂降粘的情况 。 2. 1. 3 发展趋势
目前 ,虽然乳化降粘剂的配方很多 ,仍存在较多 问题 : ①采出液污水处理难度大 。目前的各种破乳脱 水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文献〔18〕报道了一种对 温度敏感的降粘剂 ,改变温度 ,原油乳状液中的水就 会自动脱出 ,为解决脱水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 ②虽 然乳化降粘剂的配方很多 ,但对稠油的选择性都很 强 ,主要原因是稠油组成的差异 。稠油组成如何影响 乳化降粘效果 ,乳化降粘剂的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如 何 ,至今仍未得到明确的答案 。 〔19〕 ③目前 ,能够用于 高温和高矿化度油藏条件下的乳化降粘剂还不多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