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总论第1次课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2024年度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1 2
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分析经济法与经济政策在调整经济关系中的相互 作用。
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的区别
比较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在调整对象、调整 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3
典型案例解析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经济法原则、制度在实践中 的运用。
2024/2/2
11
国内外比较与启示
2024/2/2
国内外经济法发展历程比较
跨境经济合作的定义与类型
包括跨境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等。
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经济合作日益频繁,规模不断扩大。
影响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跨境经济合作的发展。
2024/2/2
29
涉及经济法问题梳理与解读
01
跨境贸易法律问题
包括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贸 易争端解决等。
金融法律问题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 响投资和消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 稳定等目标。
产业政策
通过扶持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优 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区域政策
通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2024/2/2
24
政策工具选择及运用技巧
财政政策工具
包括政府支出、税收、 国债等,应根据经济形 势和政策目标灵活运用
2024年经济法基础第 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经济法概述与产生背景 • 经济法基本原则与制度体系 • 主体权利义务关系梳理与解读 •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要点剖析 • 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 • 跨境经济合作中经济法问题探讨

【学习课件】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学习课件】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完整版ppt
5
考核方式
课堂考查30%,考勤10%,期末考试60% 课堂考查以小组为单位(6人),根据小组回 答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总成绩进行排名,第 一名小组的成员课堂成绩为90-95分(百分 制),第二名85-95分,依次递减 总人数115(会计)/122(金融),共分 19/20个小组,其中有1个/2个小组人数为7 人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经济法
xxx
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
完整版ppt
1
课程基本信息
总课时:48/3学分 教材选用: 任荣明主编:《经济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0年版。
完整版ppt
2
课程目标
能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前述掌握的知识进行分 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将来从事经济类工作遵纪守法,避免法律风 险以及维护合法权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注会考试打基础。
每个小组设立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 的成绩评估
课堂提问采用轮流回答和竞答两种方式
完整版ppt
6
考核方式
每节课对考勤进行记录,全勤10分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判断题、名词解释、案例分析等, 占总分的60%。
完整版ppt
7
其他事项
课代表2-3名 职责: 1、联系老师与学生,互通信息 2、协助老师组织课堂活动 3、记录课堂考查成绩
在中国,法的渊源也称为法的形式渊源
完整版ppt
15
二、法的渊源
正式渊源:
非正式渊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5、地方性法规 6、特别行政区法律 7、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1、政策 2、判例 3、习惯
完整版ppt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1)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1)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

1929都是经济法领域的重要立法。

其实,相对于上述立法,“经济法”作为一个词语的出现要更早一些。

例如,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Morelly)和德萨米(Dezamy),就分别在其著作《自然法典》(1755年)和《公有法典》(1842年)中提及“经济法”的概念,他们都认为经济法是“分配法”;蒲鲁东也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经济法”的概念。

但他们所谈到的经济法与现代法学意义上的经济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对于经济法的研究较为深入;在美国、英国等英美法系国家,虽然一般不强调“经济法”之名,但也同样在财政、税收、金融、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法规范”。

事实上,只要是搞现代市场经济的国家,就离不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就需要有相关的经济法规范。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规范在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法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受到了广泛重视。

目前,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例l-11】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与经济有关的法,而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因此,经济法应当是很古老的。

【解析】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

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并不是很古老的;经济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到垄断阶段才产生的,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经济法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因此,不能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也不能由此认为经济法是自古有之的。

二、经济法的概念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2二段)上述经济法的概念表明,经济法作为现代国家解决特定领域里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凋整两类特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01经济法总论

01经济法总论
• 三要素说:
– 假定----法律规范中关于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 – 处理----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人们如何行为的部分。 – 制裁----法律规范中规定违反该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
律后果的部分。
2020/12/20
10
法律规范的分类:
• 命令性、禁止性、授权性规范----按照法律规范的 内容来分。
2020/12/20
27
(四)经济法产生的原因
• 1.经济原因
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阶段发展, 就要求国家要从社会总体利益出发,采取切实有效 的措施:一方面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克 服商品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来 解决商品生产经营者自身难以解决的商品经济的内 在矛盾(表现在市场失灵:垄断;外部效应;信息 偏在),所以在客观上促进了以国家干预为中心的 经济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力量兴起。
第1章 经济法总论
2020/12/20
1
本章教学内容:共5节
1.1 经济法基础概述 1.2 经济法的地位、体系、原则 1.3 经济法律关系重点 1.4 经济法基础知识重点难点 1.5 经济纠纷解决重点
2020/12/20
2
1.1 经济法基础概述
• 一、法学基础 • 二、法系分类 • 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及内涵 • 四、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 法与国家都是私有制、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们 有着共同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们都是同一经济基础的上 层建筑,为同一的统治阶级和经济基础服务。
– 法离不开国家,因为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也是由国家保证其 贯彻执行的。
– 国家也离不开法,因为统治阶级需要通过法去组织、建立国家机构, 规定它们的地位、职责权限和活动原则;需要通过法建立和贯彻各 项政治、经济制度。法也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最重要的工具,统治 阶级依靠法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 其他社会关系。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的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 是指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 独立享受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当 事人。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取得方式
法定取得 授权取得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范围 (1)各级国家机关 (2)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3)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4)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及公 民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2)诉讼时效种类
普通诉讼时效 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最长时效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3)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与延长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3.审判程序 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实行
两审终审制。 一般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执行
程序三个阶段。
第二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第三章 合伙企业法
一、概述 (一)合伙企业的概念
所谓合伙企业是指依照合伙企业法 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人订阅合伙协 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 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 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第三章 合伙企业法
(二)合伙企业法的适用 不适用合伙企业法的三种情形: 1.该法不适用于不具备企业形态的契约型
注意:个人独资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 期,就是个人独资企业成立日期。
第二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1.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2.权利 3.责任
第二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 1.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的方式。 2.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投资人

第1章经济法总论1.

第1章经济法总论1.
总论
➢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 第三节 法律行为与代理 ➢ 第四节 诉讼时效 ➢ 第五节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了解法的涵义、特征与形式;理解和体
会我国的法律体系;基本把握法人、代 理、等概念和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为 以后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掌握经济法 的概念、本质和作用,理解经济法调整 对象以及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 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一
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资格和能力。 只有具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资格的当事人,才能参与经 济法律关系,享受一定的 权利和义务。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 主体资格的认可:一般采用法律规定一 定条件或规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 确认。依法成立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也只能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范围内参与 经济法律关系,超越法律规定或认可范 围的,则不具有参与相应经济法律关系 的主体资格。
➢ 国际条约或协定能够成为我国经济法的形式, 必须是我国参加或承认的。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 5、经济法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经济组织法、经济管 理法、经济活动法
➢ 经济组织法:企业法律制度,包含企业法、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涉外企业法
➢ 经济管理法:国家在组织管理和协调经济活动中形成 的法律制度,是经济法的核心内容,包含:计划和产 业政策、财税和预算、基本建设、金融证券和外汇、 会计和审计、标准和计量、产品质量和价格、土地和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市场和特定行业管理等。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指国家在经济管理 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 系。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实务操作)第一节 概述(认识经济法)一、法的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什么是法汉字“法”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法”有神明裁判疑难案件之意第二,“法”有祛除不法行为之意第三,“法”有公平之意关于“律”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清未民初,把“法”和“律”连用,“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法”的含义:狭义的法或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广义的法或法律:指法的整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2、法的基本特征(重点)(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授权性规范)、应当做什么(义务性规范),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

法的概括性:又叫法的定型性,是指法的调整对象时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它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法律,通过制定形式形成的法律被称为成文法、制定法;另一种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称为不成文法。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派生出°普遍性”特征,即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暴力。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2016初级经济法 第1章总论 第1节法律基础

2016初级经济法 第1章总论 第1节法律基础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提示】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定主要看两个因素:
(1)年龄;(2)精神状态。与肢体是否残缺、智力高低等无关。
【案例】 (1)小张今年3周岁,智力超常: ( 2 )小王今年 20 周岁,先天腿部残疾,但精神状态 正常:
( 3 )小李今年 17 周岁,仍依靠父母供养在大学就读:
【例题 • 单选题】 张某在电脑专卖店支付7000元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下列各项中,属于该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电脑专卖店 B.支付7000元 C.张某 D.笔记本电脑 )。
【答案】B 【解析】(1)选项AC: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2) 选项B: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交付标的物的行 为”和“支付货款的行为”;(3)选项D:笔记本电 脑属于该买卖合同的标的物。
【例题 •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法人
B.发明
C.行为
D.荣誉称号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
【例题 • 多选题】 钱某、王某、贾某合伙购买房屋,与房地产开发商签 订买卖合同,下列各项中,属于该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 B.钱某
A.房地产开发商
( 3 )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
示行为(如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
发现埋藏物)。 (4)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分为单方行为与多方行 为。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甲订立遗嘱);多方法律行 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
【例题 •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A.购买汽车 C.缔结婚姻 【答案】ACD 【解析】(1)选项ACD:属于法律行为;(2)选项 B:属于法律事件。 B.爆发战争 D.书立遗嘱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总论第1次课
课件提纲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法学研究对象为:是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

包括中外经济法史;中外重要的经济法的制定与修订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情况;中外典型的经济法事例、案例;中外经济法学的学术史,中外经济法学的学术动态及研究成果。

二、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
在法学二级学科中的位置
与法理学的关系
与法学内部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法学是一门独立学科
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取决于经济法作为一个部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经济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将其定位于法学本科的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经济法学可作为独立的法学二级学科被许多高等院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三、经济法学的特点
(一)边缘性学科(综合性)
(二)新兴学科
(三)挑战性学科
四、经济法学的研究、学习方法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各类具体科学的方法
1、逻辑推理;
2、价值判断;
3、规范分析;
4、实证分析;
5、法社会学;
6、法经济学;
7、历史分析;8、比较法学。

上述方法均可被同学们尝试作为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
五、经济法学的体系构成
经济法学的体系及其构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经济法的体系和构成。

因此,经济法学的体系通常由经济法学研究对象的各部分组成,并依其内在规律进行安排。

经济法的体系不完全等同于经济法学教学体系。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在尊重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出于教学需要,对前者加以重新编排。

经济法学的体系包括总论与分论。

总论为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分论为经济法具体制度的理论。

本大纲侧重于经济法学总论,主要内容是: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经济法的特征与地位,经济法的理念与原则,经济法法律关系,经济法的实施,经济法的体系。

经济法的体系涉及一些分论内容。

复习与思考题
1、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谈谈你对经济法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的看法。

3、谈谈你对经济法学是一门挑战性的学科的看法。

4、你现在对经济法学的学科思想与学术精神理解到什么程度?
5、你能够理解、运用哪些经济法学的研究、学习方法?
6、如何认识经济法学体系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