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XX县生态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关于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构思如同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

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但对我来说,已经有了十年的时间去沉淀和积累。

让我用意识流的方式,把这个方案呈现出来。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环境监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掌握环境状况、制定环保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

2.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3.强化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

4.促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提升监测水平。

三、项目实施方案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组织体系(1)成立环境监测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

(2)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3)制定环境监测项目实施计划,确保项目进度。

2.完善环境监测基础设施(1)加强监测站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2)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提升监测精度。

(3)建立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3.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1)制定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开展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3)建立监测数据审核制度,规范数据发布流程。

4.强化环境监测信息公开(1)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发布监测数据。

(2)开展环境监测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测,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5.促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1)引进国外先进监测技术,提升我国监测水平。

(2)开展环境监测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

(3)鼓励企业研发新型监测设备,满足环境监测需求。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启动阶段:组建项目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实施计划。

2.项目实施阶段: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进信息公开,促进技术创新。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工作实施方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工作实施方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为维护生态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划定的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的区域。

为了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的有效实施,制定具体的指标体系工作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通过监测、评价和考核,全面了解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开展,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有效发挥。

三、工作内容1. 指标体系制定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县域内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适合的监测、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这包括气候、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的指标。

2. 监测网络建立在县域内建立监测网络,包括气象站、水质监测点、空气质量监测站等,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

确保监测点布局合理、密度适宜,能够反映出县域内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3. 数据收集和处理定期收集监测点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水质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等,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评价和考核根据指标体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和考核,制定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

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和比较,评估县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5. 信息公开和宣传将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宣传,增强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1. 召开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2. 建立指标体系和监测网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指标体系和监测网络布局,确保监测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同建立监测网络。

2024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2024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2024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网络基础建设1. 确定网络建设目标:建设覆盖全县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全面、准确、实时的环境数据收集和监测。

2. 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将全县划分成多个监测区域,每个区域设立监测站点。

在监测站点上安装传感器设备、监测仪器等设施,并建设通信基站和传输网络,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3. 构建数据中心:在县城建设一个专门的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数据中心应具备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实施方案二:监测设备配置1. 传感器设备:根据监测要求,选用适宜的传感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大气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用以监测各项环境指标。

2. 监测仪器:选用高精度、高可靠的监测仪器,包括但不限于气象站、水质分析仪等,用以定量分析和监测环境数据。

3.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包括传感器接口、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确保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实时传输。

实施方案三:网络管理与运维1. 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用以实现对网络设备、传感器设备和监测仪器的远程管理和监控,并能进行实时报警和故障排除。

2.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开发或购买适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用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建模,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系统。

3. 运维团队建设:组建专业的网络管理与运维团队,负责设备的维护、数据的管理和系统的运行,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

实施方案四:数据共享与应用1. 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供县内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并提供数据查询、下载和分析功能。

2. 数据应用与决策支持: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将监测数据与各项政策、规划和项目相结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3. 公众参与与宣传推广:通过建设公众参与平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监测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观测、测量和评价,以了解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变化规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效的环境监测实施方案,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与范围本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目的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为决策提供可靠的环境数据支持,并通过监测结果进行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

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与振动、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方面的监测。

三、监测目标与指标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要求,制定明确的监测目标和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PM2.5、PM10、SO2、NO2、CO等)、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VOCs等;2. 水环境:监测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如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等)、pH 值、溶解氧等;3. 土壤环境:监测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如砷、铅、镉、汞等)、土壤湿度、土壤酸碱度等;4. 噪声与振动:监测环境噪声等级、振动频率等;5. 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监测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种类、处理方式等。

四、监测方法与步骤根据监测目标与指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与步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监测点位:根据监测需要和环境特点,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数量;2. 采样计划与频率: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制定采样计划,并确定采样频率,确保样品的代表性;3.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包括现场采样、袋装采样、容器采样等;4. 样品保存与运输:采样后,对样品进行适当的保存和标识,并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5. 实验分析: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分析方法,并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数据图表,进行数据比对和评价,形成监测报告;7. 结果评估与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提出环境保护建议。

生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范文(必备4篇)

生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范文(必备4篇)

生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xxx 第1篇一、工作目标为了提高全员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推进高速公路的环境管理工作,创建一个文明、卫生、健康的良好环境,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高速公路企业应以“环保、安全”为核心,把仁新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一条“理念新、质量优、环境美、特色强”的一流高速公路,实现“规范化管理、新理念设计、环保型施工、xxx品质”的典型示范工程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落实“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思想,促使项目部高度重视影响环保和质量的施工环境。

二、工作重点从抓基础入手,具体工作做到“四到位”,确保各项措施具体落实。

1、是组织领导到位。

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详细制定工作计划。

分工细致,目标明确,将各项指标分解到个人,落实到具体实处,确保环保工作有组织、有目标、有检查、有成效。

2、是创建制度到位。

各分部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纳入施工人员个人月度考核。

通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有效地促进和推动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3、是教育培训到位。

根据环保施工的实际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大家相关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各分部制定并落实详细的员工学习教育计划。

全面提高员工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利用班组会、月度工作总结会等集中时间,及时给员工宣传环保知识和高速公路企业创建方针、措施,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真正使全员投入到“环保”活动中。

4、通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全面与专项等一系列的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的制度,确保环保施工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三、具体工作(1)、临时工程与设施临时工程与设施是永久性工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永久性工程完工后应移去、拆除,其所占用的区域应进行清理或恢复原貌。

从以往工程实例看,由于临时工程多数位于路线范围以外,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匆忙撤场,对所占用区域的清理不够彻底,恢复原貌较难,因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比较明显的,必须从严控制。

1、我部按不同的类型和需要,对临时工程与设施进行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方案

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方案

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方案1. 背景介绍生态环境污染源是指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的源头,包括工业企业、农业活动、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方面。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管理这些污染源,制定一套系统的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的对象、方法、设备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和高效的方法来监测生态环境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2. 监测对象生态环境污染源的种类繁多,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不同环境媒介中的污染源。

因此,监测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大气污染源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主要针对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等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指标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2.2 水体污染源监测水体污染源监测主要涉及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监测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

2.3 土壤污染源监测土壤污染源监测主要关注工业废弃物、农药和肥料使用等对土壤的污染情况。

监测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如铅、镉等)、有机物含量、pH值等。

3. 监测方法和设备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现代远程监测技术。

3.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监测方法主要使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技术。

具体包括空气采样器、水样采集器、土壤钻孔设备等。

采集的样品将送至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

3.2 现代远程监测技术现代远程监测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测。

具体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土壤监测设备等。

传感器采集数据后,通过无线传输或互联网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污染源的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等信息,为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数据清洗和校正对监测数据进行清洗和校正,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环境监测平台实施方案模板

环境监测平台实施方案模板

环境监测平台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我们制定了环境监测平台实施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建立一套全面、高效、智能的环境监测平台,实现对空气、水质、土壤等多个环境要素的监测和数据管理。

2. 意义: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监测流程,提升监测效率和成本效益;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改善。

三、实施方案1. 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监测点、数据中心和管理中心相互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

2. 监测设备配置:选用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和传感器,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监测需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环境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 远程监控与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监测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及时支持。

5.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监测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实施步骤1. 系统规划和设计:对监测需求进行分析和调研,制定系统架构和监测方案。

2. 设备采购和安装:选型采购先进的监测设备,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3. 系统集成和调试:对监测设备和数据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运行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运行维护机制,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5. 数据分析和应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预期效果1. 监测数据准确性提升: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方案(精选7篇)

环境监测方案(精选7篇)

环境监测方案(精选7篇)环境监测方案怎么写?1、确定目标是制订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应将调查研究和预测技术这两种科学方法有机结合2、在拟制工作方案过程中,必须依靠智囊人物和运用智囊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从而使方案更趋完善3、起草多种可供选择工作方案时,要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和理论政策的依据,进行质与量,点与面的分析,做好可行性研究,提出建议方案。

或者通过对各种草案的分析、比较、鉴别、评估,在多种方案的基础上,集众智于一身,重新组合出一个新工作方案,作为最佳方案,供领导决断。

环境监测方案(精选7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

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监测方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环境监测方案1一、监测指标(一)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二)噪声(厂界)。

(三)☆如环评有破碎清洗工艺必须监测废水。

二、监测频率每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三、应急监测预案(一)目的为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经济损失,在事故处理和应急情况下,迅速及时地进行环境监测,制定以下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xxx有限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情况监测。

(三)基本原则及应急监测措施1、基本原则:本预案是xxxxxx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各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指挥部的具体指挥和领导。

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日常监测服从应急监测原则。

2、应急监测措施:(1)公司环保安全部门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后,按环境污染信息报送规定上报市环保局。

同时立即与市坏境保护监测站联系,及时判断可能的污染因未,进行应急准备,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别进行现场监测采样和化验准备工作。

①人员准备:技术人员现场x名,采样人员x名,化验人员x名,司机x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XX县生态环境监测方案一、环境质量监测(一)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省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由省厅委托的第三方运维单位承担。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自动监测站点供电、网络和运维人员的出入等基本保障,负责站房及周边20米范围内的维护管理。

(二)各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1.各镇空气质量监测由县局委托的第三方运维单位承担。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各镇自动监测点供电、网络和运维人员的出入等基本保障,负责站房及周边20米范围内的维护管理。

2.各镇空气自动站联网。

继续开展各镇空气自动站数据联网工作,2020年10月底前所有站点原始监测数据实时值传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此项工作有市站组织实施,县站完成辖区各镇站点的接入。

(三)降尘监测1.监测点位:县生态环境局五楼楼顶。

2.监测指标:监测降尘量。

3.监测时间:每月监测一次,每次采样周期30±2天。

4.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现场采样由县监测站负责,实验室分析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协助完成监测工作。

(2)依据《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GB/T 15265-1994)开展监测工作。

(3)采样点应选择集尘缸不易损坏的地方,并易于更换集尘缸,保证采样点在距离地面合理高度范围内。

如放在平台上,应距离平台1-1.5m,以避免平台扬尘影响,双缸平行采样。

(4)按月定期更换集尘缸一次(30±2天)。

取缸时应核对地点、缸号,并记录取缸时间(月、日、时),罩上塑料袋,带回实验室。

(5)大气降尘系指可沉降的颗粒物,应除去树叶、枯枝、鸟粪、昆虫、花絮等干扰物;每个样品所使用的烧杯、瓷坩埚等编号必须一致,并与其相对应的集尘缸缸号一并及时填入记录表中;瓷坩埚在烘箱、干燥器中,应分离放置,不可重叠;蒸发浓缩试验要在通风柜中进行,样品在瓷坩埚中浓缩时,不要用水洗涤坩埚,否则将在乙二醇与水的界面上发生剧烈沸腾使溶液溢出;当浓缩至20mL以内时应降低温度并不断摇动,使降尘粘附在瓷坩埚壁上,避免样品溅出;应尽量选择缸底比较平的集尘缸,减少乙二醇的用量。

5.样品报送:县环境监测站于每月底前向市监测中心站送样。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四)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千河桥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由国家委托的第三方运维单位负责运维。

分局负责国家自动监测站的地方协调等日常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保障工作。

(五)地表水水质手工监测:千湖(冯家山水库饮用水源地)属XX市地表水市控手工监测断面。

此项工作由市监测站承担,分局做好配合。

(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1.监测范围:按照《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方案的通知》(陕环办函〔2016〕11号)要求,开展县级以上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沈家庄水厂。

2.监测指标(1)常规监测:《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中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39项指标,并统计当月总取水量。

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2)全分析:《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93项。

3.监测时间(1)常规监测县城沈家庄水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采样监测一次(前后两次采样至少间隔4个月)。

如遇异常情况,则须加密监测,所有监测结果均报送市监测站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水质全分析县城沈家庄水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两年(偶数年)6-7月开展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4.质量保证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要求,加强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5.数据及报告报送(1)饮用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数据县监测站于7月15日及次年1月15日前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报告向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报送。

三、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七)国家网土壤例行监测:县站积极配合省、市完成土壤监测任务,集体详见土壤监测技术要求(另行发布)。

四、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八)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1.监测范围根据《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的通知》(环发〔2014〕125号)的要求,逐步扩大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范围。

国家确定我县草碧镇草碧村为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村庄。

2.监测项目(1)环境空气质量:SO2、NO2、PM10、PM2.5、CO、O3等。

(2)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河流总氮除外)、表二的补充项目(5项),共28项。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质量标》(GB/T14848-2017)表1中39项常规指标。

可根据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两年(偶数年)开展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3)土壤环境质量:必测项目:pH、阳离子交换量;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等元素的全量(2018年8月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15618-2018))。

选测项目:基本农田根据实际情况监测特征有机污染物。

(4)地表水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项目(共24项)。

(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自行监测:年出栏生猪5000头(其他畜禽种类折合猪的养殖规模)及以上的有污染物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要求开展自行监测。

《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后,按照其具体要求开展。

3.监测方法:详见《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

4.监测频次: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水质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4次;土壤环境质量每5年的第1年监测1次。

5.质量保证:内部质控执行《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环发〔2014〕125号)。

6.数据及报告报送:县监测站负责现场采样,并于每年2月、5月、8月、11月前将样品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样品分析及编制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年度报告。

(九)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根据《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开展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农村“千吨万人”水质监测。

1.监测范围:张家塬镇郝家坡水库、南寨镇大沟水库、水沟镇三眼泉水库。

2.监测项目(1)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河流总氮除外)、表二的补充项目(5项),共28项。

(2)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表1中39项常规指标。

3.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1次,全年4次。

4.质量保证: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

5.工作方式:各分局组织开展监测。

(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1.监测范围: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所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XX县为草碧镇污水处理厂。

2.监测项目:必测项目: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选测项目:pH(无量纲)、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磷、粪大肠菌群。

3.监测频次:半年监测1次、全年2次。

4.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及有关要求执行。

5.承担单位:分局组织实施。

6.数据报送:分局每年6月、11月底前监测数据报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汇总并审核报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每年12月1日前,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质监测年度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正式报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十一)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县生态环境局配合省、市监测站严格按照《陕西省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方案》(陕环办发〔2019〕2号)的要求做好应急监测工作。

五、污染源监测(十二)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1.监测范围:按照省厅《陕西省2020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执行,名录未正式下发前,暂按《XX市2019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执行。

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按照执行的排放标准、环评及批复和排污许可等要求确定。

3.监测频次:对2020年重点排污单位全年至少监测1次,配合执法监测同步开展,对于监测超标的排污单位,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4.数据报送:县监察大队完成执法监测工作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陕西省污染源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上报,并及时将超标监测结果向县分局、市局、市监察支队上报。

5.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监测。

6.承担单位:县环境监察大队承担全县重点污染源的执法监测(含装载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监测站配合做好执法监测工作,将执法情况报送分局。

(十三)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专项检查1.监测范围:对全县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开展自行监测专项检查。

2.检查内容:检查内容包括:自行监测方案的制订,包括自行监测点位、指标、频次的完整性;是否按照自行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通过查阅自行监测原始记录检查监测全过程的规范性,原始记录包括现场采样、样品运输、储存、交接、分析测试、监测报告等;监测结果上报到“陕西省污染源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情况、公开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等。

委托社会检测机构开展自行监测的企业,必要时可赴实验室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可包括监测人员持证、监测设备、试剂消耗、方法选用、实验室环境等。

3.检查频次:分局自行监测专项检查至少每季度开展1次,全年不少于4次。

4.任务分工:分局牵头组织自行监测的专项检查,大队、监测站配合,检查比例不低于核发许可证企业总数的15%。

5.结果报送:分局编制季度自行监测检查报告,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15日前将检查结果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十四)排污许可持证企业自行监测信息联网1.联网范围: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

2.联网内容:企业在排污许可证核发后3个月内,将自行监测方案及自行监测数据上传陕西省污染源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联网。

3.工作方式:分局督促辖区排污许可证持证企业实施自行监测数据上报联网,定期检查企业自行监测开展及公示。

(十五)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检查监测。

按照市局《转发关于加强固定污染源废弃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的通知》(宝市环函〔2018〕76号)以及《关于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填报有关事项的通知》(陕环函〔2018〕133号)文件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