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锁麟囊
说段京剧你听吗——《锁麟囊》观后感

说段京剧你听吗王萌萌登州富户薛氏门中之女薛湘灵许配周庭训,嫁前按当地习俗,薛老夫人赠女锁麟囊,内装珠宝甚多。
结婚当日,花轿在中途遇雨,至春秋亭暂避;又来一花轿,轿中为贫女赵守贞,因感世态炎凉而啼哭。
问清缘由后,薛湘灵仗义以锁麟囊相赠,雨止各去。
六年后登州大水,薛、周两家逃难,湘灵失散,独漂流至莱州,偶遇娘家老奴胡婆,胡婆携湘灵至当地绅士卢胜筹所设粥棚,恰巧卢员外正在为其幼子天麟雇保姆,湘灵应募。
一日,湘灵伴天麟游戏于园中,触景伤情,百感交集,顿悟贫富无常。
天麟抛球入一小楼,要湘灵上楼为其拾取,在楼上,湘灵找球时猛然见到六年前自己赠出的锁麟囊,不觉感泣。
原来,卢夫人即赵守贞,见状盘诘,才知面前的这位“薛妈”便是六年前慷慨赠囊的薛小姐,遂敬之如上宾,薛湘灵一家团圆并与卢夫人结为金兰之好。
薛湘灵不是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好姑娘,她挑剔,任性,敏感,心比天高。
挑选嫁妆时,最先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薛府仆人们,他们为了湘灵的嫁妆而人仰马翻,她就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简短地露了一个面,在全府人焦头烂额的辅垫下羞答答而又轰轰烈烈的出嫁了。
然而出门时的风和日丽,变成了春秋亭外风雨暴。
贫与富同在一个屋檐下避雨,直观的对比令她分外伤怀,于是她愿分一枝珊瑚宝,安赵守贞半世凤凰巢,并嘱咐仆人莫留姓名。
富家女子也许不知生计艰难,可是的心地是善良的。
之前的刁蛮形象此时变得十分可爱,平等、博爱的主题跃然纸上。
像薛湘灵这样家世好的女子,若非落难,可能真的没有什么机会去反思自己。
一场无情的水灾,使薛湘灵与母亲、丈夫、儿子骨肉离散,无奈之中到卢家做了保姆。
在看护卢家小少爷的时候,不禁想起自己的儿子,此时的薛湘灵内心百感交集。
我想,人的通病就是永远在幸福的时候不知珍惜,往往都在失意之后才会后悔,才会反省。
幸福的时候总觉得不够,想要更多,就像薛湘灵在出嫁前,对鸳鸯戏水的绣鞋的要求是“”一只要飞的,一只要游的”,还要“莫绣鞋尖处,提防走路磨”。
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对于生活的要求已经细致到了鞋尖上,是多大的排场,而谁又能想到几年之后自己便沦作了他人奴仆。
京剧锁麟囊主要内容【精品-PDF】

京剧锁麟囊主要内容【精品-PDF】
《锁麟囊》是中国古典剧目中的一部改编杂剧。
由张彝尊与温庭筠共同撰写完成,于1792年在上海剧台首演。
它的故事取材于《唐诗百钟罄》中的故事《白衣行》,其主要内容是北宋丞相李密对怀有偷情之女白衣行的苦心教化、责罚。
故事背景:洛阳秋,李密有三个女儿——梅香、绿珠和小衣行,他本是安徽定远县守县护府,远离家乡,心切相思。
他曾把他最小的孩子小衣行从家中接到洛阳去,在洛阳官府处接受教育,以燕恩益友和行乐促进师生情谊,希望子女成才。
一日,小衣行情不自禁去庭前木兰唱歌赋诗,李密亲自查看,发现此诗记载了小衣行和一位宫廷小宦邹心瑛之间的若有似无的情缘,又见邹心瑛叛逆无礼,便生怒,将小衣行关进锁麟囊内当铁案处分。
为挽回已破坏的子女品行,李密任命诗人李凝为小衣行教导上任,由李凝教导小衣行春秋历史、唐诗宋词以及诗文礼法,令小衣行仔细读书,多增学问。
这期间,小衣行表现出良好的听课习惯和上进心,最终于合理教育的力量下,改恶从善,完成小衣行的故事,也有助于当时的社会正道得到正确诠释。
锁麟囊让观众看到了父辈对子女的坚实陪伴、以及严苛戒律和明察秋毫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它向社会传达了正确内容的处理方式,如勤学苦练,遵从父母家规,以及子女尊敬父母的君子精神,以不折不扣的真情去培养子女,持守家庭道德,做母亲的必要教义。
戏曲锁麟囊观后感

戏曲锁麟囊观后感这戏一开场,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富家小姐薛湘灵那娇滴滴的模样,真真是演活了。
你看她在出嫁前挑嫁妆那一段,那小性子耍得可爱极了。
一会儿嫌这个不好,一会儿嫌那个不如意,就像咱身边那些有点小傲娇的姑娘。
她那婉转的唱腔,就像涓涓细流一样,流进了我的心里。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
”这词儿从她嘴里唱出来,我仿佛能看到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又有点小忐忑的待嫁女子站在我面前。
再说说那个锁麟囊,这小物件可不得了。
它不仅仅是个漂亮的荷包,更像是一种命运的纽带。
薛湘灵把它装满珠宝当作陪嫁,这里面可都是她的富贵和娇宠。
可是啊,命运就是这么奇妙。
在一场大雨中,她的花轿和另一个贫寒人家的花轿在春秋亭避雨。
这贫寒人家的新娘赵守贞那叫一个可怜,因为家境不好,在花轿里哭得那是稀里哗啦的。
薛湘灵听着哭声,心生怜悯,就把自己珍贵的锁麟囊送给了赵守贞。
这一段在春秋亭里的唱段,真的是全剧的经典。
两个女子,一个富贵,一个贫寒,在小小的花轿里,通过声音和那锁麟囊,有了一种神奇的交集。
薛湘灵唱着“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这是多么善良又大气的举动啊,我当时就想,这姑娘心眼儿真好。
然后呢,故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开始转折了。
薛湘灵家遭遇变故,一下子从富家小姐变成了穷人。
她为了生计,只能到人家家里当老妈子。
这时候的她,受尽了委屈,可她还是保持着那份善良和坚强。
而另一边,得到锁麟囊的赵守贞因为这个宝贝的资助,过上了好日子。
命运又让她们相遇了,赵守贞认出了薛湘灵,这相认的场面也是感人至深。
赵守贞感恩图报,对薛湘灵那是好得没话说。
看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感叹,善有善报啊,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
这戏曲里的人物形象个个都鲜明得很。
除了薛湘灵和赵守贞,那些配角也都很出彩。
像薛湘灵的丫鬟梅香,机灵又俏皮,在旁边帮腔的时候,那小表情和小动作,把一个小丫鬟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还有那些富家的老爷夫人,贫寒人家的老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就像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卷。
京剧锁麟囊赏析

京剧锁麟囊赏析《锁麟囊》是一部经典的京剧剧目,它的剧情、唱腔、表演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锁麟囊》的赏析:1. 剧情紧凑,情节曲折:《锁麟囊》的剧情非常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该剧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女子薛湘灵,在婚期前夕,因一场大雨,在朱家花园中避雨,巧遇富家公子赵禄寒。
两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缘,最终定情。
然而,薛湘灵因误以为赵禄寒已经去世,被迫嫁给了他人。
后来,她得知赵禄寒未死,便带着自己的嫁妆——锁麟囊,去找他。
在路上,她遇到了赵禄寒的好友周大器,被其误认为是相貌相似的女子,最终得以与赵禄寒重逢。
整个剧情紧凑有力,情节发展合理且引人入胜。
2. 唱腔优美,表演细腻:《锁麟囊》的唱腔非常优美,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细腻。
该剧的唱腔融合了京剧的传统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既有韵味又富有时代感。
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舞台布景华丽,服装精美:《锁麟囊》的舞台布景非常华丽,服装也很精美。
剧中的场景布置和服装都非常考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审美取向。
这些精美的布景和服装也为演员的表演增色不少。
4. 寓教于乐,传递正能量:《锁麟囊》的故事主题是善良和爱情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保持善良和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
这种正能量的主题也是《锁麟囊》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锁麟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京剧剧目,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通过欣赏《锁麟囊》,观众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感受到善良和爱情的力量,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浅析京剧《锁麟囊》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内涵

浅析京剧《锁麟囊》中的语言特征与文化内涵摘要经典之作《锁麟囊》讲述的是富家小姐薛湘灵出嫁之时赠送贫家女赵守贞一个装满宝物的红色绣袋,即全剧的线索和核心“锁麟囊”,两人多年后再次相遇时尽管境遇转换:富变穷,穷变富。
但最终因为双方的善良——赵守贞“知恩图报”,薛湘灵“好人有好报”,有了圆满的结局。
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语言刻画,不仅揭示了世态炎凉下人们的势利和凉薄,同样反映了人生中穷富的循环不定,在其“种善因得善果”的背后隐含着生命在本质上是平等的道理。
关键词:《锁麟囊》;语言特征;文化内涵;京剧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这种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 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 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 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1。
1939年,翁偶虹受约为程砚秋创作了《锁麟囊》,该剧于1940年4月29日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后,以其独有的唱腔和经典的艺术语言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一、初见时贫富悬殊的境遇下高超的语言艺术富家出身的千金薛湘灵和贫家女赵守贞在出嫁之日,恰好遇天落雨,俩人正好在春秋亭躲雨时碰上。
虽说是是穷者气不短“人虽贫穷,志气不穷”,在遭遇丫鬟梅香的挖苦嘲讽后,贫家女赵守贞终于是“如今被她耻笑,真真气煞人也”,忍不住痛哭出声。
这时轿中的薛湘灵听到后,凭着一颗真挚的心灵,对如今的境况进行了换位思考:【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
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
】〔别调〕异调。
新婚当笑,赵守贞却哭,所以说她“弹”的是“别调” 2。
原来人间自有其苦楚,不然明明是“鹊桥相会”的好日子,本应该含羞带怯,甜蜜地嫁人,怎么会流下如鲛珠般珍贵的泪水?这其中一定有其无奈之处。
同是嫁人,一方出嫁前还对嫁妆百般挑剔,另一方却触景伤情,心中忧苦以至于失声痛苦。
薛湘灵本着“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的单纯和善良,在得知原委后,她“满腹骄矜顿雪消”,原本因为出嫁有雨和耳边悲惨的啼哭所引起的烦闷顿时烟消云散:【人情冷暖凭空造,谁能移动它半分毫。
程派名剧《锁麟囊》唱腔赏析

臼, 布局是属于‘ 混合板式的布局法” , 即在【 西皮】 和【 二 黄】 两个声腔体 系中作了多种板式 和调性变 化 , 利用调 性 及旋律的速度和力度 对比丰富了唱腔 。 二. 充分 调动各种 音乐手段 . 通过不 同节拍不 同速 度
的相互连 接 , 造成节奏的强烈对 比 , 从而多层 次地展现 薛 湘灵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侧 面 , 我认为这是该剧 唱 腔的又一个明显特点。 《 锁》 剧人物众多 , 剧情波澜 起伏吗 , 悲欢 离合备成 佳 趣 。它无情的讽刺和鞭挞了社 会上一些势利小人 , 塑造了
I 剧 影 月 报 艺坛
程派名剧 《 锁麟囊 》 唱腔赏析
一 陈义强
《 锁》 剧是程派系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 它集程派唱腔之 大成 , 集 中地体现出程派唱腔幽咽婉 转 、 低 回曲折 、 蕴含锋 芒、 刚劲坚实的艺术特色 。 长期以来 , 它赢得 了广大群众的 喜爱 , 同时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 本文试对《 锁》 剧的唱腔音乐作一粗 略的探讨和分
段脍炙人口的【 西皮二六 】 ‘ ‘ 春秋亭外风雨暴” 接【 流水】 共五十六旬唱腔。旦角【 西皮二六】 腔, 就其基本腔特点来 薛湘灵助人为乐的善良性 格 , 同时也揭露 了社会病 态。从 看, 曲调丰富优美, 速度略陕于【 西皮原板】 , 一般可用戏曲 音乐上看 。 如果只用单一的唱腔板式显然 不足 以表现丰富
展, 节奏稳健 , 顿挫鲜 明 、 旋律 多在中音区进行 。 表 现出湘 排的层次分 明 。 环 环相扣 , 跳 出了传统 戏曲 中的俗 套和 窠
灵“ 怕年华舂去 渺 , 一样的心情别样娇 ” 的内在细腻 感隋。 第二段安排在湘灵看见“ 锁麟囊” 后, 唱腔节奏逐渐转
《锁麟囊》赏析知识分享

《锁麟囊》赏析在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锁麟囊》。
在我的印象中,京剧似乎只是一些咿咿呀呀的唱词,亢长无味的唱腔罢了。
我觉得京剧的名气全是由于中国对传统文化的支持,才硬撑起来的。
但是《锁麟囊》却带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我不是专业京剧迷,也没听过多少的京剧,但是我却想说一说我对《锁麟囊》唱方面的看法。
其实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剧中的许多唱词发音是挺奇怪的,像素白白(bó),出(chǖ)等,但是这些词在表演时却显得很流畅。
我看的是迟小秋版本的《锁麟囊》,而她是程派的传人,所以在剧中她的声音有些低沉含咽,我在第一次看时还以为她是个男性。
这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笑谈的,因为程派开派程砚秋是个男性,所以程派传人都会刻意学他的独特嗓音吧。
而这70多年前创作的剧本,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许多道德观念,如贫富不定、人生际遇难预知,因果循环、善因施恩终得果等。
在戏剧的开始,便出现了一大群忙活的下人,他们为了薛湘灵的嫁妆而忙里忙外,但是薛小姐却是总也不满意。
而她的唱词: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
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啊,手未操。
也充满了骄矜的味道。
老实说,薛家小姐的出场初印象是不太讨喜的。
而她又对薛良费尽心思挑来的锁麟囊挑剔责难,仔细观瞧,仔细选挑,锁麟囊上彩云飘。
是麒麟为何生双角?好似青牛与野飑。
是何人将囊来买到,速唤薛良再去一遭。
而与此同时,却有着一户贫苦人家也同时在忙着准备婚礼,可她们却不是在千挑万选,而是为了一份只是体面的妆奁而求亲告友。
贫富对比之感十分强烈,这也是全剧戏剧感的爆发点。
原本应该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新娘子却相遇了,因为出嫁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她们相遇在了春秋亭。
同样貌美、同样年轻、甚至同日出嫁的女子却因身家不同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遭遇。
这般对比,怎教赵守贞不触景伤怀,泣涕出声呢?这也正是这啼哭,引起了娇贵的薛大小姐的注意: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锁麟囊

锁麟囊《锁麟囊》是我非常喜欢的京剧大作,程大师及其弟子们温婉低回中蕴含无尽爆发力的唱腔和端庄凝重间腾挪翻转的身袖表演,韵味袅袅,总是令人观之未尽,如食甘饴;梅香、碧玉、胡妈、傧相几位丑行关乎世态百情的精诚演绎,也是我心性相惜、偏爱有加的因缘。
喜欢归喜欢,心中的疑惑总还是有的,总感觉有些地方很显得突兀,美而不足。
及至看了CCTV-11展播的、根据大师1954年实况演出的音配像,才明白可能是改编的原因,对剧情交待删减得过了,以至于对娴静淑慧的薛大小姐苛刻下人的表述不够明晰。
事实上,对充满期待的出阁,“不是我无故寻烦恼”,真真是“如意珠儿手未操”,最最应怜丽人心!封建时代对妇女的压迫,尤为强烈。
贫穷人家,为生计计,对女人的约束并没有十分讲究;贵为富家小姐,礼教的束缚则被发挥到极致。
养尊处优,生活上你尽可以任性;婚姻大事,则一定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于是,指腹婚,娃娃约,亲上亲,均有父母为证;李代桃僵,门当户对,攀龙附凤,全凭媒人捏拿。
一纸婚书,着红描金,流淌的有血,洒下的有泪;你明媒正娶,我三媒六证,点就了多少虚妄之苦,泯灭了多少人性良知。
深闺之内的湘灵小姐,可以不稀罕赤金链,可以不在乎白玉环,个人情感是压抑而空白的,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有的。
待嫁的表哥既不中意,父母之命又不可违,女儿家的心事谁人可诉,谁人能怜。
大喜当前,众人皆乐,唯伊心忧,积遣难排;使性子,耍脾气,全不顾闺阁端仪;强颜欢笑,作态作势,无非是心的挣扎,情的感伤,是抗议,是抒发。
一台锁麟囊,就是一个社会关系的缩影。
从梅香与薛顺、王青、胡妈、薛良的对话、神情,生疏远近,了然于心。
姑娘的心思,梅香虽蠢,焉能无知。
一些话,姑娘说不出,梅香来讲;一些闷气,拿我梅香来撒。
梅香是粗人,无所谓体面,无所谓矜持。
姑娘,你可要开心些;这么多人上上下下,可都是真心替您高兴;妈妈大爷哥哥弟弟,可记得姑娘的好,姑娘绝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我也会帮你们说好话的,理解万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字珠玑,从细微中窥见锁麟囊之艺术造诣
班级:食品1404 姓名:高恬宇学号:1410080416 作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或许在普通大众之中的知名度不像京剧大师梅兰芳那样高,但是作为梅兰芳的弟子,他的唱腔中虽然延续了梅先生的精髓,但却凭借着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自成程派,在京剧方面的造诣和贡献是无法磨灭的。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如《荒山泪》、《春闺梦》等,这些剧目都是程派悲剧的代表作,在京剧票友中流传极广。
而《锁麟囊》作为程砚秋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则与以往程派的悲剧戏曲不同,是一部标准的大团圆戏。
该局不仅在唱腔艺术方面在程派戏剧中独居魁首,文学品位之高在京剧剧目中也堪称执牛耳者,难得的是在不与传统技法和程式冲突的情况下,妙词佳句层出不穷,段落结构玲珑别致,情节设置张驰有度,可谓是字字珠玑。
《锁麟囊》整部剧将近2个多小时,可大致分为六折:“选妆奁”“春秋亭”“归宁”“朱楼”“三让椅”“大团圆”。
整部剧在对比衬托之中内容跌宕起伏,严丝合缝,即有着令人体味不尽的世态炎凉又因女主角薛湘灵的善良本性在不经意中带着几分温暖惆怅。
“选妆奁”一折刚上场的并不是女主角,反而是薛湘灵的贴身丫鬟梅香和负责购置嫁妆的家仆们,他们为了薛湘灵的嫁妆而奔走大街小巷只为能让小姐中意,闹得人仰马翻。
而薛湘灵却是左右都不满意,甚至对鞋子上的花纹也及其讲究:“鸳鸯要两只,一只戏水的,一只会飞的”还要“莫绣鞋尖上,提防走路磨”小姐虽未露面,可由此鲜明地从侧面烘托出一位对生活极其讲究甚至是挑剔的富贵小姐的形象,甚至让观众们在某种程度上会觉得她过于矫情,心生不喜。
然而当薛母与湘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后,湘灵则欣然接受了家仆为她挑选的锁麟囊花样,并略带娇羞地赏给薛良银子,由此前后对比把薛湘灵一个千金大小姐的娇憨、矜持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折薛湘灵开腔四平调,开始得极其简洁,在全府人焦头烂额的辅垫下羞答答的轰轰烈烈的出嫁了。
“春秋亭”一折中两个出嫁的队伍则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比。
薛家的队伍及其隆重浩大喜庆,薛湘灵的花轿也十分豪华,而贫苦的赵家,则连敲锣的小厮都因势利连锣都不耐烦敲,赵守贞的花轿也极度寒酸丝毫不像出嫁的花轿。
不久出门时的风和日丽,变成了春秋亭外风雨暴,贫与富同在一个屋檐下避雨,但是由于贫富差距现于眼前,贫富的对比则显得分外伤怀。
知道纵然是“新婚度鹊桥”,可世上并不是“尽富豪”,于是“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于是“叫梅香,莫把姓名你信口晓”。
多么难得,薛湘灵作为富家女子也许不知生计艰难,可是的心地确实是善良的,虽贵为千金,在第一折中各种任性挑剔,但此刻却极尽惜弱怜贫,慷慨解囊。
平等、博爱的主题跃然纸上。
把一个千金小姐的锦心绣口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此时的”莫把姓名你信口晓“则为后来薛湘灵在赵守贞家寄人篱下的情节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让人不得不感叹编剧翁偶虹的细腻心思和文化功底。
在充满着喜庆的大婚之后,第三折“归宁”上演,这一折中一大段低回婉转的散板唱腔与前面温馨美好的唱词形成强烈对比。
散板唱腔中夹杂着薛湘灵与胡婆的对白,此时薛湘灵的行头也由先前华丽的衣衫换成了蓝褶子长衫,与之前光鲜亮丽的形象形成对比。
此时的薛湘灵虽然落魄,可她的大家风范却未曾消磨,她善良的本性从未改变,在自己饥肠辘辘的迫境中依然能把好不容易得到的粥赠给更加需要的难民。
在卢家虽然为人奴仆却并未因困境而失去自己最基本的尊严。
“朱楼”一折彻底唤起了薛湘灵对曾经自己富贵之时的辛酸。
同样大小的孩子,都任性地吵着要一匹绿马,让薛湘灵误把眼前主人家的儿子认成与自己失散的孩子,此时的薛湘灵心中百感交集,一段快三眼唱腔充分展现了薛湘灵的复杂的心境。
在公子的要求下,薛湘灵不得不进入被禁止踏入的朱楼寻找玩具,不经意中发现当年赠送的锁麟囊,五味陈杂顿上心头。
第五折“三让椅”中被发现闯入朱楼的薛湘灵向卢夫人即当年的赵守贞叙述,回忆当年出嫁时的情景。
如同水墨画一般,当日里的那一幕就那样地迎面向你扑过来。
在赵守贞的盘问下,薛湘灵娓娓道出当年出嫁时遇雨的情景,两人一问一答,当年的情形又一次呈现在面前。
在每一节中穿插着赵守贞三让座的动作,表示薛湘灵的回忆证实了赵守贞的想象,先由旁座移到上座,再由上座移到客位,最后由客位移到正位,构思巧妙。
情节一次次攀升,丝毫不会让观众产生枯燥乏味重复之感。
而这三让椅的构思正是程砚秋在看到翁偶虹原本安排的一大段西皮原板后主动要求的,由此可见程砚秋不但在表演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在戏曲编写方面也拥有很高的造诣。
最后一折“大团圆”是薛湘灵和亲人们的重逢。
整部剧的基调在此由悲转喜。
此时的薛湘灵看到原本以为复不相见的亲人们,悲喜交集,羞惑并存。
“这才是今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
种福得福得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
这段[西皮流水]把薛湘灵一家劫后余生,积善成德的喜悦心情自然的表现出来。
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全剧就在这大团圆的高潮中结束。
在《锁麟囊》这出剧中,程砚秋创出了抑扬错落、疾徐有致、婉转动人的新腔,在三让椅一折中又有这样几句唱词:“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边厢,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
”,“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
”这种句式,在传统京剧里是根本没有的。
而程砚秋就依据文学描述和人物需要,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融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间情感和惊人美感,声情并茂,融唱腔与身段于一炉,这正是程派艺术与别派不同的独特引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