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第十章社会结构和教育制度
教育社会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教育社会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对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组织、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以下是教育社会学的知识与能力考点:
1. 教育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 分析教育制度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
- 探讨教育制度对社会流动性和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2. 教育政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 研究教育政策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和影响;
- 分析教育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及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 教育组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 研究教育组织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功能和特点;
- 探讨教育组织对个体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4. 教育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 分析教育实践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 探讨教育实践对社会发展、社会认同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以上是教育社会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的概述。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能够深入理解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对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新编教育社会学课件

(三)微观角度的研究
(四)综合角度的研究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
赛宾斯、华德、杜威
• 一、早起经典代表人物:马克思、孔德、韦伯、曼海姆、涂尔干
二、学科成型时期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的转移 (二)教育社会学的早期发展
三、社会学化时期
(一)研究范式的转型 (二)现代教育社会学的创立
3、教师角色实践
(二)教师角色社会化的阶段:1、教师预期社会化 2、教师继续社会化 (三)教师职业倦怠:1、职业倦怠的两种观点 2、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
3、职业倦怠的过程 4、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5、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四)影响教师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第二节
学生的角色与角色行为
• 一、学生的社会位置与地位
2、社会代表着与同事角色的冲突
(二)教师群体内部的地位差别 (三)性别与教师的地位 (四)教师与非教学人员
四、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与角色地位
(一)教师的阶层身份特征:1、向上流动性 2、利益集团性 3、多重身份性 (二)教师的只是与权力
五、教师角色社会化
(一)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1、教师角色期待 2、教师角色领悟
•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
(一)依据方法划分的研究范式
1、实证研究范式 2、人文研究范式
(二)依据研究角度划分的研究范式
(三)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
1、功能范式 2、冲动范式 3、互动范式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环 • 二、研究课程的形成
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社会学 从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四个角度分析
第四讲--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社会学》华师社会学-考研PPT课件

异质性和不平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精确地 加以测量。社会结构的差别与变化即可以通过 这两种形式的分化程度上的差别与变化反映出 来。
.
8
布劳定义下的社会结构,其变化形式有 如下几种:
社会位置本身没有变化,而在这些位置上的 人口分布则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会改变由 单一参数表示的不平等或异质性的程度。例 如收入不平等或种族异质性。
在劳动力结构方面,体力劳动者远多于脑 力劳动者,无文化层劳动者远多于高文化 层劳动者;
.
19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方面,基本上只依靠劳 动力密集;
在生产力地区结构方面,不同自然、地理 条件的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结构、生产组织 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法定的 或准法定的特殊社会阶层或社会集团。
.
3
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 出发点! ——迪尔凯姆
.
4
关于社会结构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最具代表 性观点是美国当代结构主义理论大师彼特· 布劳的结构变迁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结构的组成是指由个人 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或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据的 位置,以及他们之间表现出来的交往关系。
.
新参数出现或旧参数消失,从而改变参数框架本身。 如新国家、新宗教的诞生,或民族融合的实现等。
.
10
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 、群体和制度。
社会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的主体—— 人及其生存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 的存在方式。
.
11
社会结构一般表现为:
基础要素 (人口结构);
政治权力 中央与地
中心
方的关系
立法
地方官员 组织关系
中央政府 绝对控制
社会学第十章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构成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代表人物是T.帕森斯) 经济生产组织。例如,实业公司 政治目标组织。例如,政府机构和权力组织。 整合组织:这类组织主要涉及到调解和指导动机,为实 现社会制度的期望或促使社会各部分良好配合的组织。如 精神病院等。 模式维持组织:指那些具有“文化”、“教育”和“价 值承载”功能的组织。例如,教会和学校等。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第一产业组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包 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组织:指以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 包括工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 (1)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包括国家权力、行政、司法 机关等组织,各级各类党派组织,全国政协及各地办事处, 人民团体等。 (2)国家事业编制组织,指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文化、卫生等需要,经费实行预算 拨款的国家事业机构。包括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组织, 农、林、水利和气象等生产性组织等。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指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 运输和商业流通等活动、其产生的价值可用货币表现的相对 独立的经济实体,包括冶炼、农场、建筑业、铁路交通等
“霍桑实验”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 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 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 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 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 研究。
心理学家梅奥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 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工人生产效率与疲劳和单调感 等有关,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 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 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 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 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 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 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作用。
以下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通过培养人力资源和提供社会机会平等来推动社会变革。
2.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教育系统可能存在社会阶层、性别、种族等方面的不平等。
这些不平等可以影响个体的机会和社会地位。
3. 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制度与社会结构息息相关,教育的组织、内容和目标会受到社会需求和价值观的影响。
4. 教育与社会化:教育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个体可以融入社会,并接受社会价值观和规范的传递。
5.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就业密切相关,教育水平对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6.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和改革对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制定政策来引导和改善教育系统。
7. 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相互关联,教育传递和塑造着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认同。
8. 教育与全球化: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跨国教育合作和跨文化教育交流等。
以上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社会学

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社会学一、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教育社会学发展;教育社会学理论基础;社会化与教育;社会结构与教育;社会问题与教育;社区与学校;教育组织社会学;教育知识社会学;教学社会学;社会变迁与教育等。
其主题涉及到了教育与社会系统之间几乎所有层面的问题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社会学可为教育活动、教育理论提供社会学依据,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关系◆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社会学一般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定义: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第二节教育社会学历史与发展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萌芽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成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转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取得了迅速发展可分为:理论奠基时期,学科成形时期,范式转换时期,学派争鸣时期,取向修正时期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背景:工业化促进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全新发展•教育学体系中与“个体本位论”相对的“社会本位论”的形成•社会学家对于教育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重视•代表人物:涂尔干、斯宾塞、杜威等二、学科成型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学科制度的成形•有三个主要标志:一是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二是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三是出版学术刊物•研究范式成形。
规范性研究范式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战结束至60年代中期•实证性研究确立。
功能主义研究盛行(p32)四、学派争鸣时期(60年代后至80年代中)•冲突论学派。
解释论学派五、取向修正时期•不同观点、不同取向的研究者之间交流。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存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922-1949创建时期•1949-1979停滞时期;1979到至今恢复重建时期•创建时期:翻译介绍国外,出版著作,开设课程•停滞时期:学习苏联,取消社会学及相关研究•重建时期:成产“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开设课程;建立学校团体,刊物等教育社会学发展趋势◆研究领域上,表现为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结合(社会发展的高龄化、信息化、国际化、学习化、价值多元化,社会问题增多,研究焦点突出学校教育范畴,拓展至社会教育领域◆重视国际比较研究及交流与理解(文化碰撞、文化冲突等导致新教育问题)◆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社会外部环境急变,导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产生新变化,如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人与人直接交流减少,不安、孤独第三节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一、教育的功能理论•基本观点:首先,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社会学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社会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的核心力量。
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资格证成为了很多教师必备的证书。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本文将围绕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社会学展开讨论,探究其内容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社会学内容概述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着眼点在于探究教育现象的社会因素与影响。
在教师资格证中,教育社会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教育的现象、功能和发展趋势。
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教育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社会则对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2. 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的是教育对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以及社会化过程中教育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社会化是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3. 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结构紧密相连,教育制度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机会的分配、教育不平等、社会阶层与教育等方面。
4. 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变迁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它着重关注教育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以及社会变迁对教育的需求和改革。
教师需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
二、教育社会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深入了解教育社会学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 强化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能够使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行列。
2.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教学的理论依据,帮助教师们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了解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目标,灵活运用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学课初一社会结构教案

社会学课初一社会结构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课教学内容为社会学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概念和基本理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功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结构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社会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关系;3. 了解各个社会结构要素的功能作用;4. 培养学生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定义;2. 社会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关系;3. 各个社会结构要素的功能作用。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黑板和粉笔;3. 教学资料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示意图片:描绘不同社会群体的图像)教师通过示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是由哪些不同的群体组成的?每个群体都有怎样的特点和功能?带领学生进入社会结构的学习话题。
Step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社会结构是什么?你对社会结构有何了解?”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和兴趣。
Step 3:社会结构的概念和定义(教师示意图片,呈现社会结构的定义)通过PPT课件呈现社会结构的定义:“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
”解释其中的关键词汇,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Step 4:社会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关系(教师示意图片,以图表形式呈现社会结构的组成成分)通过PPT课件呈现社会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关系的图表,包括人口、家庭、社会地位和社会机构等。
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Step 5:各个社会结构要素的功能作用(教师示意图片,以图表形式呈现各个社会结构要素的功能作用)通过PPT课件呈现各个社会结构要素的功能作用的图表,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各个要素的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Step 6: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供不同社会结构的案例,如农村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