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合集下载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而且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艾灸通过燃烧艾条或艾叶,将艾烟和热力引导到人体的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直接灸法直接灸法是最基本的艾灸方法之一、使用这种方法时,将艾条燃烧后,直接对准需要治疗或保健的部位进行热灸。

此方法适合于较大的平坦部位,如背部、肩部、腰部等。

直接灸法的优点是热力容易渗透到深层组织,对于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肌肤质量非常有效。

2.间接灸法间接灸法是将艾烟或热气导入容器,然后通过容器对特定部位进行灸热的方法。

这种灸法适用于一些平坦部位不太方便直接灸热的情况,比如手掌、足底等。

常见的间接灸法包括艾条灸、艾绒灸、艾包灸等。

相比直接灸法,间接灸法的灼烧感较小,对于敏感皮肤的人更适合使用。

3.导引灸法导引灸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经络或穴位进行灸热的方法。

经络灸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将温热的艾烟沿着经络走向进行灸热,以达到调理全身的目的。

穴位灸疗法则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指定的治疗。

导引灸法适合于以经络和穴位为基础的病症治疗和保健,如调理气血、改善消化功能、舒缓经痛等。

4.艾炙灸法艾炙灸法是将艾条经过特殊处理后燃烧,将灸热作用于特定部位以治疗或保健的方法。

与传统的艾条灸疗法相比,艾炙灸疗法更加温和舒适。

艾炙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美容保健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改善养分供应,改善皮肤质量等。

5.点燃灸法点燃灸法是将艾条点燃后放置在容器中进行灸热的方法。

这种灸法可以用于脚底、手掌等不易直接进行灸热的部位。

点燃灸法不仅能提供温度和热量,还能产生增加了热气和艾烟,更加有益于健康。

点燃灸法还可以与穴位灸疗法结合使用,通过点燃的艾条对特定穴位进行灸热,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总结起来,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艾香、热力和艾烟引导到人体特定部位,以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实用70种常见病治疗艾灸疗法大全收藏吧

实用70种常见病治疗艾灸疗法大全收藏吧

实用70种常见病治疗艾灸疗法大全收藏吧灸道百种常见病艾灸取穴配穴方案,对于中医和艾灸没有入门的,只能按照大家给的艾灸配穴表来依表配穴选学施灸法。

看似这么多病配相应的穴位复杂背后是否有选穴配穴规律可寻?有的,现在常用的中医选穴配穴的方法有近取穴(找邻居来帮忙)、循经取穴(找你的同门来帮忙)、随症选穴(谁搞你你就要针对性的选用什么穴位来搞它)、性能选穴(有不舒服人家来搞事,肯定有某方面虚了)、病因选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不舒服,受凉了就要排下寒气)、远取穴(找远方亲戚来帮下忙)等,这样就出来一组针对你的定制的穴位处方,才能尽可能使经络或艾灸效果最大化,明天将详细分享这几个常用的选穴配穴方法。

关注申申的头条号吧~~一、常见症状及杂病【头痛】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盗汗】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

【呕吐】身柱、上脘、内关、足三里。

【水肿】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水】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

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

【哮喘】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

【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百会、神阙、大陵、足三里、人中。

【惊厥】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井,可以多针少灸。

(精品)艾灸方法

(精品)艾灸方法

艾灸的注意事项 (2)艾灸疗法禁忌及意外处理 (2)艾灸的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 (11)艾灸养生保健的原理及禁忌说明 (13)尝试艾灸后的各种反应 (14)哪些疾病不能用艾灸 (16)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及手法 (18)艾灸疗法之灸法的补法/泻法 (20)艾灸疗法常用穴位 (30)九种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34)艾灸的注意事项施灸过程中如感觉太热,可适当将艾条抬高散热;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属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用艾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施灸。

中医提倡冬病夏治,虽然艾灸一年四季都适用,但在三伏天做效果最好。

艾灸的注意事项1、施灸后当天需避风寒,保持情绪平稳,饮食素淡为宜,切忌生冷厚味。

2、大饥大饱、劳累醉酒、情绪不宁时不宜施灸。

3、施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施灸后,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温开水(不能喝冰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5、施灸后,会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还会起红疹、水疱,有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

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施灸,很快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若症状持续,可至医院专科处理。

艾灸疗法禁忌及意外处理灸法虽然简便易行,但若不掌握其适应症及其操作方法,有时也会发生意外,故此施灸之前应适当地了解一些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灸法注意事项灸疗虽然法简方便,但在临床应用时,尚须注意以下各点,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1.施灸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疗之法,并取得患者的合作。

2、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准穴位,令患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并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

3.腰背、腹部施灸,壮数可多:胸部四肢施灸壮数宜少;头颈部更少。

青壮年施灸壮数可多,时间宜长;老人、小儿施灸壮数应少,时间宜短,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颜面部,心区,大血管部和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

5种常用艾灸方法技巧艾灸可借助灸火的温热力及艾绒或其他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调整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发挥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的目的。

主要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补虚培本、清热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那如何使用艾灸呢?分享5种常用的艾灸方法和使用技巧。

1. 艾炷灸法。

将纯净的艾绒捏成圆锥形状,称为艾炷。

艾炷制作的方法一般用手指搓捻,用拇、食、中指将艾绒搓捻成上尖下圆底平的圆锥状,艾炷的大小视情况而定。

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艾灸的方法称为艾炷灸法,根据艾炷直接接触皮肤与否分为直接灸法和间接灸法。

直接灸法:将艾炷直接施置于皮肤上称为直接灸法,又称为“明灸”、“着肤灸”,古称为“着肉灸”。

间接灸法:艾炷不直接接触皮肤,而是用药物或其他衬垫物隔开放在皮肤上施灸称为间接灸法,又称为隔物灸,比如: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2. 艾条灸法。

艾条是取艾绒平铺在质地柔软而坚硬的桑皮纸或绵纸,将其卷成圆柱形封口而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的药物粉末,称为药条。

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病变位置进行熏灼的方法称为艾条灸法,又叫艾卷灸法。

3. 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1~3cm的艾条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

每穴每次可施灸3~5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

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人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多用于痹证、痿证。

4.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就是运用器械辅助艾灸的方式。

流传至今,较为常见的温灸器灸包括温灸盒灸和温灸桶灸,二者均具有诸多优势,如使用起来方便、安全,操作时既不影响工作生活,也避免了艾灰掉落烫伤皮肤的风险;可扩大皮肤艾灸的受热面积,也可以同时艾灸多处穴位。

5.艾灸技巧。

首先,艾灸时要掌握好量。

比如,对于阳证、实证、热证者,艾灸时间可短一些,阴证、虚证、寒证者则艾灸时间要长一些;作为养生保健时,艾灸时间可以短一些,但治疗疾病时,艾灸时间就要长一些。

驱寒艾灸的方法以及食疗法推荐

驱寒艾灸的方法以及食疗法推荐

驱寒艾灸的方法以及食疗法推荐艾灸是一种中医调养身体的方式,没病可以防病,有病可以治疗和根除,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很怕冷,那么这时候还可以用艾灸来驱寒哦。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驱寒艾灸的方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驱寒的艾灸方法灸神阙穴好取穴方法: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方法:可以使用方四孔艾灸盒,先逐渐适应,开始插两根艾条,然后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时候可以插四根艾条,循序渐进的施灸,每次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可以在神阙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自己适应为度。

也可以使用四罐艾灸罐施灸,时间是20-30分钟左右,也可以上下移动灸,包上毛巾施灸,热度已自己适应为度,不要灸的太过而发生灸疮。

功效作用:可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等症。

灸大椎穴好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方法:使用艾灸盒,每次施灸15-20分钟。

以自己适应为度,待身体适应后,可以逐渐延长施灸时间。

也可以使用单罐或双罐艾灸罐去灸大椎,时间可以在20-30分钟左右。

功效作用: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灸命门穴好取穴方法: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方法:使用单罐或双罐艾灸罐去灸命门,时间可以在20-30分钟左右。

功效作用: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可通经散寒、行气止痛。

灸足三里穴好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方法:艾灸足三里穴建议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

艾灸治疗大全

艾灸治疗大全

单阿姨单桂敏艾灸治疗大全艾灸说明1、艾灸总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那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2、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艾灸中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艾灸方法1、使用艾条直接灸。

(此方法不推荐,艾条燃烧的灰烬不小心会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2、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

艾灸时间:每个穴位20-30分钟内科艾灸篇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 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 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 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 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 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 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 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 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 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 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 关元,足三里尿潴留: 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 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 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1,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2,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妇科艾灸篇月经不调中极,关元,太溪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子宫肌瘤气海,关元,子宫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胎位不正至阴(小脚趾),足三里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颈椎,腰椎,外科艾灸篇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过敏性鼻炎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斑秃风池,头维美体,减肥,美容艾灸篇塑身万能穴曲池丰胸天宗,中府,太溪,膻中,乳根,少泽,肩井美容百会,阳白,印堂,下关,四白,迎香,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肝腧瘦脸四白,迎香,太阳,承浆,颊车瘦手臂曲池,外关,尺泽瘦腰/小腹天枢,水分,气海,肾腧,三阴交瘦腿/臀环跳,承扶,殷门,委中,血海,承山,足三里多种疾病,可以再这里找到答案单老师,我买了艾条和用具,正在灸。

艾灸养生九种实用的方法

艾灸养生九种实用的方法
(二)外敷药物:用麝香3克、蟾酥、桂枝、麻黄、雄黄、没药、乳香各5克,共研细末,加入适量白酒,调成膏状,贴敷穴位。主穴有内关(双)、气海、中极、三阴交(双),配穴有肾俞、膀胱俞、复溜等。病证轻者只用主穴,重者加用配穴,每3~4天换药一次。
(三)饮食疗法::(1)肉苁蓉羊肉粥:肉苁蓉30克、羊肉150~200克,洗净切片,加大米适量煮粥,加食盐、味精少许调味服食。(2)刀豆煲猪腰:刀豆10粒、猪腰一个切成小块,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加食盐少许调味,食猪腰饮汤。(3)当归牛尾巴汤:当归30克、牛尾巴1条,去皮洗净,切成效段,加水适量煲汤,加食盐少许,饮汤食牛尾。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金匮肾气丸:干地黄240克、淮山药120克、山茱萸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肉桂30克、制附片30克。以上药研细炼蜜为丸,每服10~15克,每日2~3次,早晚空服。或按原方比例,药物减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2.加减变化:腰膝酸痛无力者,可加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牛膝10克、破故纸10克,以补肾通脉;眩晕耳鸣甚者,加龟板胶15克、鹿角胶15克填精补髓;遗精甚者加煅龙骨15克、煅壮蛎15克、芡实15克收涩固精;小便频数或不禁淋沥者,加乌药10克、桑螵蛸10克、金樱子10克、莲子15克固摄缩泉,月经失调而周期紊乱者,加菟丝子10克、枸杞10克、龟板胶15克、鹿角胶15克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几种常用的艾灸基本操作方法

几种常用的艾灸基本操作方法

几种常用的艾灸基本操作方法艾灸,又被称为艾叶灸、艾绒灸,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将燃烧艾叶或艾条贴在人体特定穴位或疼痛部位,以温热刺激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寒驱湿、强身健体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保健、疾病治疗等方面。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艾灸基本操作方法:1.穴位灸法:穴位灸法是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燃烧的艾条对准人体特定的穴位进行灸烟熏灼。

选择穴位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病情选择适宜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中脘、气海等。

操作时,首先点燃艾条,然后用手拿住艾条,将其对准选定的穴位,快速、均匀地烧灼数下,每次大约5-1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穴位和人体不同部位的层次,需要控制艾条离人体的距离和灼烧的力度,以免过度灼伤皮肤。

2.线灸法:线灸法是一种将一根细线烧热,然后用热线进行刺激穴位或搅拌经络的方法。

操作时,首先选取细线(一般是含有银的温灸线),然后将细线点燃,待其燃烧时,用手拿住一端的线头,将另一端的热线对准选定的穴位或沿经络进行刺激或搅拌。

线灸法刺激时通过温热,可以达到舒筋活络、温通经络、祛寒活血的效果。

3.穴位黏贴灸法:穴位黏贴灸法是将点燃的艾条或圆片贴在特定穴位上,让其温热作用达到刺激和调理的效果。

操作时,首先将艾条或艾圆片点燃,然后用火熏灼一下艾条,使其产生一定的烟雾。

然后将烟熏过的艾条迅速贴在选定的穴位上,保持10-15分钟。

穴位黏贴灸法适用于面部、背部和四肢等部位的常见穴位。

4.艾卷灸法:艾卷灸法是将艾条捆扎成卷状,点燃后使其温热作用渗透到人体特定部位。

操作时,选择适量的艾叶或艾条,将其整齐地捆扎成卷状,然后点燃其一端,待其燃烧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的一端对准选定的部位温热作用。

艾卷灸法适用于大面积部位的温热刺激。

5.艾绒灸法:艾绒灸法是将燃烧的艾条点到搅拌棒或特制的刺激器上,然后用搅拌棒或刺激器对准选定的穴位或疼痛部位进行快速的拍打或按摩。

操作时,首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燃烧的艾条点到搅拌棒或刺激器上,用搅拌棒或刺激器对准选定的部位进行拍打或按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种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

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

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

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

《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

活人多亦。

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

”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

”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⑨一般强壮艾灸养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

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

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

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