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方书法作品集锦
书法尺寸详细讲解

书法尺寸详解二尺中堂(68cm*32cm)三尺斗方(50cm*50cm)三尺中堂(100cm*50cm)三尺条幅(50cm*100cm)四尺三开(48cm*46cm)四尺对开(136cm*34cm)四尺斗方(68cm*68cm)四尺中堂(138cm*68cm)四尺对联(138cm*34cm)四尺横幅(68cm*138cm)五尺三开(85cm*50cm)五尺对开(160cm*43cm)五尺斗方(85cm*85cm)五尺中堂(160cm*85cm)五尺对联(160cm*43cm)五尺横幅(85cm*160cm)六尺三开(93cm*55cm)六尺对开(120cm*45cm)六尺斗方(93cm*93cm)六尺中堂(170cm*93cm)六尺对联(170cm*45cm)中国书画宣纸尺寸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⒊三尺加长:136×50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⒍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⒐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⒉八尺屏:234×53⒊八尺斗方:124(cm)×124(cm)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⒈一丈二尺:367(cm)×144(cm)⒉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⒊小一丈二:360(cm)×96(cm)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六尺:503×193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八尺:600×248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斗方书法格式书写

斗方书法格式书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斗方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也是最为简洁明了的一种书写格式。
斗方书法的特点是每个字的构成以四个方框为主,字形清晰,结构严谨,整齐美观,给人以简洁、凝练的感觉。
斗方书法虽然形式简单,但却是书法中的瑰宝,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优美之处。
斗方书法的基本格式是以四个方框为主,即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每个方框内分别书写一个笔画,通过相互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字形。
这种书写格式,既简洁又清晰,便于书写和理解,是一种很适合初学者练习的书写格式。
在斗方书法中,每个字的笔画构成都要符合规范,严格按照笔画的顺序和结构来书写。
一个“一”字的构成就可以用四个方框来表示:上下左右。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清晰地表达一个字的字形,并且易于辨认。
斗方书法的书写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在纸上画好四个方框,然后按照笔画的顺序和结构来书写,即可完成一幅漂亮的字体。
斗方书法不仅适合书写汉字,也适合书写其他文字,如英文字母、数字等,都可以用斗方书法来书写。
斗方书法不仅在书写上有很大的特点,而且在艺术欣赏上也很有魅力。
斗方书法的字体整齐划一,结构严谨,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一种简洁美感。
斗方书法的书写方式简单易学,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
斗方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独特书写格式,具有简洁明了、结构严谨、整齐美观的特点,适合初学者练习,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斗方书法,让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此篇文章共计378字】。
第二篇示例:斗方书法,又称纵横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特殊书写方式。
它不同于横排或竖排书写,而是以交叉的横、竖、撇、捺等线条交错组合而成,呈现一种独特的排列形式。
斗方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书法的国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斗方书法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当时人们使用竹简或木牍做书写材料,以纵横交错的方式书写文字,形成了斗方书法的雏形。
四字斗方书法作品欣赏

四字斗方书法作品欣赏古人是怎么写斗方的何为斗方幅式形状如斗,为正方形或准方形;幅面如旧时斗口大小,称为斗方。
但发展到现在,不论其大小,凡呈正方形或准方形的书法作品皆为斗方书法,当然它包含书法的属性:正文、题款及铃印。
在斗方书法作品中,书札一类值得深究,它可集中表现书者心态,凝聚书者学养、心性、意趣以及书法功力,几乎代表了作家最高艺术成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小书法,大大天堂。
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斗方作品:西晋陆机《平复帖》《平复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书的一封信札。
整体结构为章草独立形式,较偏长的字形上窄下宽,左高右低的攲斜状,却斜而能稳,别有趣味。
东晋王羲之《得示帖》、《二谢帖》、《丧乱帖》共一贴《得示帖》、《丧乱帖》,王羲之的代表尺牍。
开篇为行书,结尾为草书,行草穿梭其间,通篇一气呵成。
集中表现王羲之生动笔意、活泼的锋芒和洒脱的韵致。
整篇用笔神机莫测、变化无穷、气势跌宕、气脉连贯,彷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韭花帖》,五代书家杨凝式的行楷墨迹。
书法雅正,丰神洒脱,无不表达书者轻松愉快又潇洒闲适以及高昂的热情。
该作品独特的结字、章法打破行楷一成不变的模式,给人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
观赏此贴,结字因字取势,大小错落有致,疏密对比给人的冲击感强,在细节上如“实”、“察”等在基本结构上破坏其平衡,布置其格局;在字距、行距的处理上,给后人提供一种思考,疏朗旷远又相得益彰。
苏轼《北游帖》《北游帖》又,苏轼。
其书札沉着流畅、疏朗自在、高格雅致,具给人朦胧的意识空间。
布局时采用长短行或几行字小几行字大的办法亦或几行疏几行密的办法,从而增加书面的灵动感。
米芾《临沂使君帖》《临沂使君帖》又称《戎薛帖》,米芾。
整体形式上行气疏密、连断、攲斜等书法构成,其运笔刚劲强健,筋雄骨毅;从行楷到草、从中侧锋到草书用笔技巧转换。
动与静的结合、节奏的铿锵、恣意飞扬,无不显示书者沉着痛快、爽朗俊逸的风格。
临古法帖札八大山人斗方作品。
五言绝句斗方书法作品

五言绝句斗方书法作品一、五言绝句妙,斗方展奇巧。
就像星落纸,点点皆珍宝。
你看那“床前明月光”的斗方书法,字儿就像一个个灵动的小星星,洒在那方方正正的纸上,每一个字都透着灵气,仿佛带着月光的清辉呢。
二、斗方容绝句,五言意韵长。
似蝶舞花丛,翩翩入心房。
我见过一幅写着“春眠不觉晓”的五言绝句斗方,那些字啊,真就像蝴蝶在花丛里飞舞,看着它,那诗句的韵味就直往心里钻,感觉春天就在眼前了。
三、五言书斗方,墨香醉心房。
好比酒一觞,饮下满芬芳。
有次在朋友家看到他写的五言绝句斗方作品,那墨香一飘过来,哎呀,就像喝了一杯美酒似的,那满纸的芬芳啊,让人陶醉得不行,那字里行间都是诗意的陶醉。
四、绝句于斗方,五言绽华光。
宛如花盛放,观者皆惊忙。
我参加一个书法展的时候,一幅五言绝句的斗方书法摆在那。
哇,那些字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光彩夺目,周围看的人都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都露出惊叹的表情呢。
五、斗方载五言,笔意似流泉。
仿若琴音传,声声入耳边。
我自己写过一幅五言绝句的斗方作品,写的时候那笔意就像流淌的泉水,流畅又自然。
等写好挂起来看,又感觉那些字像是琴音在传递着诗意,好像真能听到声音似的,真是奇妙。
六、五言绝句妙,斗方小乾坤。
恰似梦之舟,载诗渡心魂。
我和一个书法爱好者聊天,他说五言绝句的斗方书法就像一艘梦之舟。
你想啊,那些五言绝句本来就充满意境,写在斗方上,就像小船载着诗,在人的心灵之海上航行,把诗意送到灵魂深处呢。
七、斗方纳五言,书法见情真。
岂同凡物论,宝气自氤氲。
我问老师一幅五言绝句的斗方书法作品为啥这么吸引人。
老师说,这斗方里容纳的五言绝句,那书法里蕴含着的可是书写者的真情实意啊,这能和普通东西一样吗?那上面自然就有一层宝气,就像有一层神秘的光环笼罩着。
八、五言呈斗方,墨韵意悠扬。
犹如风拂柳,柔意满纸张。
我在街边看到一个老人写五言绝句的斗方书法,那墨韵带着悠长的诗意。
那字写出来啊,就像风轻轻拂过柳树,那种柔和的感觉充满了整个纸张,看着就很舒服。
中国书法常见的九大作品形式(超全图文讲解)

中国书法常见的九⼤作品形式(超全图⽂讲解)中国书法常见的九⼤作品形式(超全图⽂讲解)启明按: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书法⽼师除了要教关于书法的⼀些书写技巧之外,还会讲授⼀些与书法作品相关的知识,甚⾄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会要求⼤家写⼀幅书法作品,很多⼈就会有疑问了,第⼀,我要写什么内容,这个我们今天不讲,第⼆,我要写个什么形式,是条幅呢还是中堂?这⾥,条幅和中堂便是书法作品形式的名称。
今天启明就将书法作品常见的书法作品常见的九⼤形式的相关知识整理在这⾥,主要包括条幅、楹联、中堂、⽃⽅、匾额、条屏、扇⾯、册页、⼿卷,这些都是⽐较传统九⼤形式书法作品形式,今后启明还会整理出⼀批当代⽐较流⾏的书法作品形式。
希望对⼤家有帮助。
的书法作品形式全⽂如下:⼀、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条幅是竖⾏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般为⼀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构思,⽴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然⽣动。
落款可写在末⾏正⽂的下⽅,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般不以正⽂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后⾯另占⼀⾏或两⾏,上下均不宜与正⽂平齐。
印章要⼩于款字,盖印⼀般需离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关于落款,启明推荐您读读这个⽂章《书画作品落款⽅法、落款常⽤词(附农历传统雅称及图⽂讲解)》这是启功先⽣的条幅作品《形端表正》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种是写成两⾏或三⾏的。
两⾏的格式。
左右两⾏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
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间的彼此呼应。
落款通常写在第⼆⾏的末尾,位置应略⾼于第⼀⾏末⼀个字。
款字可写⼀⾏或两⾏。
三⾏的格式,需注意三⾏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
落款可在末⾏下端,底端略⾼于⼀、⼆两⾏正⽂的位置;也可另⾏写款,款字应短于正⽂,上下不宜与正⽂平⾏。
另⼀种是居中写⼀⾏(少字数)的。
书写内容⼀般为格⾔、警句或⼀句诗词等。
书法格式详解,鉴赏

格式详解⒈斗方斗方书法臧贵中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3,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中堂书法作品[1]4。
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五年级上册书法教案-书法园地:书法幅式--扇面、斗方|人美版

-突破方法:开展分组练习,每组学生专注于一种特定的笔墨技法,如中锋、侧锋、枯笔等,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理解:学生对书法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理解较浅,难以体会书法艺术的深层价值。
-突破方法:结合历史故事、诗词等,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加深对书法艺术的文化认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扇面和斗方的基本概念。扇面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幅式,包括折扇和团扇;斗方则是一种方形的作品格式。它们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书法的审美和布局技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教材中的具体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扇面和斗方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布局和书写技巧展现书法之美。
最后,我感到本节课在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优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创作。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和消化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扇面和斗方书法的艺术魅力。我发现,当学生们亲自参与到书写实践中时,他们对书法幅式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对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布局、如何运用不同的笔法来表达情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课堂上,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尝试扇面书写时遇到了布局上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讲解和演示扇面的布局技巧。同时,我也发现个别学生在斗方书写时对整体的平衡感把握不准,这提示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要加强对此方面的指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书写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最新作品欣赏!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诗一首。 戊戌夏,刘洪彪。 草书小品50cm×50cm
浮云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诗一首。 戊戌夏日书于京北,刘洪彪。 草书小品50cm×50cm
汤显祖《送客萍乡》 宜春春酒凤箫回,暮雨朝云玉女堆。 归到笔花应五色,聪明泉上读书来。 汤显祖《送客萍乡》诗。 戊戌夏日书于京北,刘洪彪。 草书巨幅366cm×144cm
武功山古诗十首楷书卷 (正文略) 右录古代诗人吟诵武功山十首。 戊戌夏日作本年度楷书第三卷。 偶为之,心钝手生,且不择笔, 难得意矣。 刘洪彪并记。 楷书长卷500cm×34cm
大荒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诗。 戊戌夏日书于京北逆坂斋,刘洪彪。 草书小品50cm×50cm
微风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诗。 戊戌夏日书之于京北清河逆坂斋中,刘洪彪并记。 草书小品50cm×50cm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安稳清明联 安稳三更睡;清明一气存。 安稳三更睡,清明一气存。 戊戌夏月书于京北逆坂斋,刘洪彪试篆。 篆书对联246cm×31cm×2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