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极地地区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 极地地区

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科考站:
。长城站 2.中山站:1989 年2月26日,在南 极大陆上建立了 规模壮观的中山 站。
中山站
1989年2月建成第二个南极科考站 ——中山站
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科考站:
3.昆仑站:2009年2月 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 陆考察站,南极昆仑站 正式开站。
。长城站 。 昆仑站
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
深 海 取 样
采 取 雪 样
对于我国,北极地区和我国的环境变化影响 是相当大的;尤其全球变暖对北半球来说,将 会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想一想:
如果你去极地考察,请 选择下列所需物品:
指南针、温度计、棉衣、棉 帽、沙漠鞋、手套 太阳镜、遮阳帽、雨衣、 冰芯钻探机、帆船
B

B、洋包陆
3、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A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东方站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学习目标
一、极地的海陆位置。 二、极地地区的环境、科 研考察、自然资源。 三、极地地区环境的保护。
独特的自然环境
极地地区的范围 和海陆位置?
北美洲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南极洲
陆包洋
洋包陆
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
观察南极、 北极气温
南极比北极 气温要低的多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
南极地区—世界最高的大陆
中山站
2009年2月建成第三个南极科考站 ——昆仑站(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科考站:
。长城埋藏着 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 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 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 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 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 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 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 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冰上作业
气象观测
收集陨石
南极洲水下考察
中国的南极考察
长城站: 1985年建立
中山站: 1989年建立
南极的主人-企鹅
可爱的海豹
世界最丰富的磷虾资源
南极海域的磷虾蕴藏量约为4亿吨~6亿吨。南极磷虾是 高蛋白质的食物,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同时, 它是南极海域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中心,是维持海洋生态 平衡的关键。
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 山约有一万多立方千米。
寒极和风库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以 下,极端气温达-88°C以下;
酷寒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以 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 米 /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干燥 烈风
南极的暖季
资源宝库
南极的矿产
思考 南极洲为什么会有煤矿?
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
蓝鲸是南极最大 的哺乳动物,也 是世界兽类之最。 南大洋中鲸的数 量和捕获量均占 世界各大洋的首 位。现存量100 万头左右。
中山站
位置: 南纬69度22分 东经76度27分
长城站
位置: 南纬62度13分 西经58度58分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 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 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 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 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 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 成煤层。
(一)世界最大的淡水库
★在南极地区冰雪世界中,一目了然的丰富资源便是 巨大的冰雪资源。据统计,在南极地区,冰雪总量之 和约达2700万立方公里,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
(二)丰富的生物资源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精品课件—人教版(七下)地理(30张)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精品课件—人教版(七下)地理(30张)

南 极 地 区
远眺长城站
中山站全景
企鹅排队走过中山站门前
中山站建干1989年1月
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 曼丘陵(69°S,76°E),有 各种建筑15座。
中山站每年可接纳越冬人员25 名,度夏人员60名。
中山站全景
泰山站
南极冰山——淡水资源宝库
钟老师地理课堂之极地地区
钟老师地理课堂之极地地区
北极主人北极熊

南极比北极气温要低的多








南极气温远低于北极的原因
1、海陆性质不同:南极以大陆为主,且冰雪 覆 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热量少,放出热量多, 而北极以海洋为主,海洋释放热量慢。
2、海拔高度不同:南极大陆号称高原大陆,平均海 拔2000米以上,受高度的影响,气温低。
3、洋流、人类活动等等………….
海豹
南极是盛产海豹的 地区。全世界有海豹34 种,约3500万头,南 极地区虽然只有6种海 豹,但的数量却有 3200万头,占世界海 豹总数的90%。产量居 世界第一位。
矿产资源北极地区黄河站黄 河 站 全 景
黄 河 站 极 昼 现 象
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身躯庞
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行走时肩高1.6米,体重可达半吨。 北极熊气力和耐力非常惊人,奔跑时速高达60公里,但不能 持久。它具有粗壮而又灵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 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
全球变暖导致极冰在减少,不仅仅影响到南北两极的动植物和 土著居民,也影响着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因此,保护极地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2023年中考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2023年中考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海域;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南极洲周围的大洋(顺时针排列):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地球自转方向: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温馨提示:极地地区的方向判读(1)东西方向判读:依据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2)南北方向判读:北(南)极点为地球最北(南)端,距离北(南)极点越近,越靠北(南)。

4.企鹅是南极特有的动物;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

5.南极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北极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稍多,风速比南极小。

6.南极比北极寒冷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北极周围是海洋,南及周围是陆地;②南极海拔高于北极;③南极被冰雪覆盖,冰雪反射太阳光。

(1)南极:固体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如磷虾、鲸、海豹等。

(2)北极: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如海豹、海狮、海象、北极狐等。

8.居民:(1)南极:南极大陆气候恶劣,无常住居民。

2)北极:北极有土著居民,是属于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和拉普人,以狩猪和捕鱼为生。

二、科学考察1.南极考察:选在11~次年3 月,原因: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极昼期。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有长城站(无极昼极夜)、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在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北极考察:6-8 月份,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

3.方向判读: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

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

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1.存在问题过度捕杀鲸、海豹、海狮、海象等极地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开采加工石油、天然气等导致环境污染。

2.生态保护(1)各国加强合作,保护极地环境,例如在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该条约;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 课件(共6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 课件(共65张PPT)

2.南极洲的世界之最与别称 南极洲由于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特殊,形成了一系列的特殊现象和世界之最。 (1)“荒凉的大陆” 目前,南极大陆除考察人员之外,尚无人定居。 (2)“世界的冰库” 南极大陆的冰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平均覆冰厚度2 000多米,有的地方达 5 000米以上。这些冰如果全部融化,海平面大约会上升50~70米,那么,世界上许多沿海大城市,如上海、 加尔各答等将淹没海底。 (3)“世界的寒极” 绝对最低气温达零下88.3℃,是最冷的大洲。
(2)判断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地区:①据形状判读,距南极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与南极半岛相对。南极半岛东临大西洋,西临太 平洋。南极大陆最宽部分所对大洋是印度洋,印度洋西为非洲,东为大洋洲。②据特殊经线判断,0°经线穿 过大西洋、非洲;180°经线穿过大洋洲、太平洋。 北极地区:①据经线判读,0°经线西侧是北美洲,东侧是欧洲、亚洲。②利用格陵兰岛判读,格陵兰岛属 北美洲,以西部分是北美洲,以东是欧洲、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 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 的风速为33米/秒)。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 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酷寒
寒季时,南极内陆的气温一般在-70°C~-40°C之间; 暖季时,南极内陆的温度也在-34°C~-20°C之间。
干燥
“白色荒漠” 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烈风
“风库” 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企鹅
贼鸥
磷虾
海豹
读图,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南极和北极谁更冷? 南极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1.(图10.1: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图10.2: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1)原因:① 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② 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有“世界寒极”之称 (3)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4) 冰山 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5)南极地区因降水稀少,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因风力大被称为“风库”。

3、北极地区气候特征?绝大部分为大洋,气温不像南极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远不及南极。

4、极点定位和定向: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自转方向为东方。

5、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①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 ②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③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6、科学考察的宝地(为什么?):①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②原始的自然环境。

7、科考站:①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

②中国科考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

1989年2月26日建立。

昆仑站(2009年2月在南极最高点建立)北极科考站:黄河站(2004年7月建立)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

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③为什么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些;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北极科考为什么选在7月?) 8、极地地区的保护:(1)利用极地的原则:科学考察、和平利用、保护生态环境(2)条约:1959年12月,签订了《南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北极光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光
北极光
北极熊
北极熊
成年北极熊可以游泳四五十公里
北极燕鸥
因纽特人
粗矮的身材可以抵御寒冷,而细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极地冰 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这样的身体特征使他们有令 人惊叹的抵御严寒的本领。
因纽特人为每一头被猎 的鲸举行仪式、祈祷, 为它们的灵魂祝福。而 这种对自然恩惠的感激 之情常被我们这些代人 所淡漠。
爱斯基摩人 吃生肉、腐肉的人
全球变暖: 北极熊母子被困浮冰在海上漂流
全球气候变 暖已经严重 威胁到生活 在北极的北 极熊 .
全球变暖北极熊同类相残
北极联系大 西洋和太平 洋的两条捷 径第一次同 时融化了
如果冰一直按照现 在的速度融化,不 久船甚至可以直接 穿越北极。
梦幻的南极风光
南极企鹅
北美洲
格陵兰岛
北冰洋
欧洲
亚洲
北美洲
格陵兰岛
北冰洋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 南 美 洲
德 雷 克 海 峡
西

文森锋
南极洲 南极地区
大洋洲
大西洋 长城站 洋
太平洋
大洋洲

大肚瓶


履带车 在南极的冰雪世界里行驶很有安全感
冰雪高原
冰山
冰山
1、北极地区在 北极圈 以北地区; 南极地区在 南极圈 以南地区.
2、世界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 最冷的大洲是 南极洲 。 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 最冷的洋是 北冰洋 ;
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烈风。
•所以南极地区被称为?
南极企鹅
南极企鹅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课件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课件

是 ① ,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③ 。
C国家和A国家均有广阔的森林,两
国的气候均以温__带__大__陆__性 气候为主。
7.阅读下图,完成要求。 ⑴图中所示是北极地区还是南极地区?请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图中所示的地区是南极,转动方向:顺时针 ⑵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大洲:① 大洋洲 ,② 南美洲 ,③ 非洲 ; 大洋:④ 印度洋 ,⑤ 太平洋 ,⑥ 大西洋 。
图10.1南极地区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成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 库”,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不足5 毫米;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大部分地区 却也是终年冰封。 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 -20 — -40°c之间,8月份的平均气温也是有-8°c。北极 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 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 南极,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冰天雪地的两极地区,也有生命的存在。严寒 的气候条件也使得那里的生命几乎都有特殊的生存 本领。每到暖季,成群的企鹅聚集在南极大陆沿海 一带,构成南极著名的自然景观(图10.3),如果 说企鹅是南极的象征,那么有资格代表北极世界的, 当然是北极熊了(图10.4)。
“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衬衣、 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 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面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
课后练习:读图填空题(1—7) 1.北极地区包括_北__冰___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洲、_欧__洲___、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2.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_南__极__地___区_,素有“ 冰__雪___ 高原”之称。 3.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冰__雪__高__原___ ” “白_色__沙___漠___ ”和“风库”。 4.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_北__极__熊____,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__企__鹅_____。 5.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 和昆仑站 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都在2月,因 为2月是南极的 暖 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
鞠凯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三个大问题。

首先介绍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式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致,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宁静,“极地地区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宁静的土地?“这是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3个问题一步步深入,会使学生从学习知识到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了解。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世界其他区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但是极地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巨大的差异,教师应注意不要让学生循规蹈矩地按照原来分析区域的方法认识极地地区。

另外,学生对学习本部分知识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让学生分析这些资料,从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出两极地区的范围,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并说两极地区明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2)认识极地地区主要自然资源,理解极地地区对科学考察的意义,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

(3)认识极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学习和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让学生到图上认识极地地区周围的地理信息,锻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3)培养并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的情感,并让学生认识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大,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极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对话,学生与媒体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环境对话
六、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并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成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同学们知道那是哪里吗?你对那里了解多少呢?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两极地区的认识,导入新课。

(2′)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自学问题,学生与文本对话(5′)
教师展示自学问题,学生结合提纲自主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学提纲中展示的问题。

此部分教材阅读量不大,图文资料适合,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阅读资料、提炼知识的能力。

1、试描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范围,并指出它们周围的海洋、大陆和大洲等。

2、北极和南极地区哪个地方更冷些,以至成为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3、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素有什么之称?这里以及附近海面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什么?除了严寒,这里还有什么称谓?你能用三个词总结概括南极地区的自然特点吗?
4、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哪里降水较多一些?哪个地方风速小一些?
5、两极地区都有哪些主要的生物?
(2)师生思维对话,检查点拨,探寻规律:(5′)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成果,让学生解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学生中间有质疑的,让学生互相补充评价,互相学习,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给予点拨、修正、归纳。

教师要注意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北极地区指北纬66.5°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南极大陆周围的大洋按照顺时针顺序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一些,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3、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这里以及附近海面主要的自然景观是冰山?除了严寒,这里还有“白色沙漠”和“风库”称谓?总结概括南极地区的自然特点就是“严寒”、“干燥”、“风大”。

4、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多一些,但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

5、南极的象征是企鹅,北极的象征是北极熊。

(学生与媒体对话)要求学生利用手中地图册,识别两极地区主要海洋、大陆和大洲等,并让学生利用教学挂图展示两极地区主要海洋、大陆和大洲。

锻炼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多项思维对话,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4′)
(生生对话,材料分析)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
1、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严寒?
2、南极风大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资料中获取知识、总结知识的方法。

(师生思维对话,总结归纳)(4′)
1、因为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高;南极地区冰层厚,反射阳光,所以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

2、由于南极冰盖中间高四周低,严寒的气候使冷空气大规模下沉,形成巨大高气压。

空气从高气压向外流形成大风。

(最大风速100米/秒,12级台风风速大约是33米/秒)
(巩固提高)《填充图册》填充两极地区主要海洋,大洲等,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
(4)学生与文本对话,自主学习提问(3′)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13—P116图文资料,自己提炼问题,提炼重要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生生对话,互相解疑,共同归纳(4′)
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教师予以点评。

1、两极地区有什么科学考察价值?两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我国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设立了科学考察站,试到图上找出南极地区的中山站和长城站,搜集资料查询北极地区黄河站的位置。

2、两极地区主要有哪些资源?南极地区有丰富的金属矿产、煤、石油能源,有大量固体淡水资源,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等;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6)学生与环境对话,拓展延伸,提高能力(4′)
有些国家为掠夺资源,破坏两极地区自然环境。

让学生结合平时所见所闻,交流一下你对两极地区的保护和和平利用有什么看法。

锻炼学生互相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认识极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课堂总结:
(学生与文本对话)给学生时间,独立整理、巩固、理解、消化本节课学习内容。

(3′)(师生思维对话)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重点让学生说出两极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并理解环境差异的原因。

(3′)
(四)课堂练习:(5′)
《伴你学》相关习题,反馈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九、板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南极圈以南,陆地为主 1、科考站:中山站,长城站,黄河站
2、周围: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资源:南极地区:
南极地区 3、严寒、干燥、大风北极地区:
4、企鹅
1、终年冰封,降水较多三、极地保护与利用
北极地区 2、海洋为主:北冰洋
3、北极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