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大学工程材料实验报告院系: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0届机电一班组员:实验项目名称: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观察和分析,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 概述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熟悉掌握它们的组织,对于合理使用钢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⑴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
从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所组成。
但是,由于碳含量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
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见表1。
表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a)工业纯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F为白色块状(如图1所示);b)亚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珠光体(P),F呈白色块状,P呈层片状,放大倍数不高时呈黑色块状(如图2所示)。
碳质量分数大于0.6%的亚共析钢,室温平衡组织中的F呈白色网状包围在P周围(如图3所示);c)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珠光体(P),其组成相是F和Fe3C(如图4、5所示);d)过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Fe3CⅡ+P。
在显微镜下,Fe3CⅡ呈网状分布在层片状P周围(如图6所示);e)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P+Fe3CⅡ+ Ld'。
Fe3CⅡ网状分布在粗大块状的P的周围,Ld'则由条状或粒状P和Fe3C基体组成(如图7所示);f)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Ld',由黑色条状或粒状P和白色Fe3C基体组成(如图8所示);g)过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Fe3CⅠ+ Ld',Fe3CⅠ呈长条状,Ld'则由条状或粒状P 和Fe3C基体组成(如图9所示)。
实验报告建筑材料(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2. 掌握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实验通过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如强度、吸水性、耐久性等,了解其性能特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砖:红砖、烧结多孔砖等。
2. 混凝土:水泥、砂、石子等。
3. 砂浆:水泥、砂、水等。
4. 钢筋:HRB400钢筋。
四、实验仪器1. 振动台2. 抗折试验机3. 抗压试验机4. 水泥净浆搅拌机5. 吸水率测试仪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五、实验方法1. 砖的强度测试: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2. 混凝土的强度测试:将混凝土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制成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3. 砂浆的强度测试:将砂浆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制成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4. 砖的吸水率测试: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吸水率测试。
5. 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测试:将钢筋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进行拉伸测试。
六、实验步骤1. 砖的强度测试:(1)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确保试件表面平整。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2. 混凝土的强度测试:(1)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混凝土,制成标准试件。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3. 砂浆的强度测试:(1)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砂浆,制成标准试件。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4. 砖的吸水率测试:(1)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建筑材料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和评估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实验,我们将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和化学特性,从而能够合理选择和应用建筑材料,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功能性。
二、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建筑材料:1、水泥品牌:_____型号:_____2、砂产地:_____规格:_____3、石子类型:_____粒径:_____4、钢材牌号:_____规格:_____5、砖块种类:_____尺寸:_____三、实验设备为了准确进行各项实验,我们使用了以下实验设备:1、万能试验机用于测定钢材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
2、压力试验机用于测试砖块和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
3、水泥胶砂搅拌机用于制备水泥胶砂试件。
4、标准筛用于筛分砂和石子,确定其颗粒级配。
5、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实验材料的质量。
6、烘箱用于烘干材料,测定其含水率。
7、坍落度筒用于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评估其流动性。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水泥性能实验(1)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将一定量的水泥与水搅拌成水泥净浆,通过调整用水量,使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状态,此时的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2)凝结时间测定采用维卡仪测定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在水泥净浆中插入试针,观察试针沉入的深度,以确定凝结时间。
(3)安定性检验通过煮沸法检验水泥的安定性。
将制作好的水泥试饼放入沸水中煮一定时间,观察试饼是否有裂缝、弯曲等现象。
2、砂、石子性能实验(1)颗粒级配分析用标准筛对砂和石子进行筛分,计算各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颗粒级配曲线,确定其级配是否符合要求。
(2)含泥量测定将砂或石子样品浸泡在水中,搅拌后使泥土悬浮,然后将浑浊液过滤、烘干,称量残留泥土的质量,计算含泥量。
(3)堆积密度测定将砂或石子装入容量筒中,测量其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堆积密度。
3、钢材性能实验(1)拉伸实验将钢材试件加工成标准形状,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记录拉伸过程中的荷载和变形,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测定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材料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材料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材料综合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结构和应用,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常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流程。
2、掌握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会运用相关仪器设备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
4、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探讨材料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一)实验材料1、金属材料:如钢材、铝材等。
2、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
3、陶瓷材料:如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等。
(二)实验设备1、万能材料试验机:用于测试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
2、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
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
4、 X 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5、热重分析(TGA)仪: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
三、实验内容(一)金属材料拉伸实验1、制备金属材料试样,按照标准尺寸进行加工。
2、将试样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设置加载速度和试验参数。
3、启动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数据。
4、试验结束后,观察试样的断口形貌,并测量断口的直径。
(二)高分子材料冲击实验1、制备高分子材料标准冲击试样。
2、将试样安装在冲击试验机上,调整冲击能量。
3、进行冲击试验,记录冲击吸收的能量。
(三)陶瓷材料硬度测试1、选择合适的压头和载荷,对陶瓷材料表面进行硬度测试。
2、测量压痕的尺寸,计算材料的硬度值。
(四)材料微观结构观察1、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金属、高分子和陶瓷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
2、对观察到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和描述。
(五)材料晶体结构分析1、利用 X 射线衍射仪对材料进行晶体结构分析。
2、通过衍射图谱,确定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晶体结构参数。
(六)材料热稳定性分析1、使用热重分析仪对材料进行热重分析。
2、绘制热重曲线,分析材料的热分解过程和热稳定性。
工程综合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工程材料性能测试实验日期: 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工程材料的常规性能测试方法。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材料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测试。
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硬度等;化学性能包括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万能材料试验机、硬度计、腐蚀试验箱、电子天平、温度计、热导仪等。
2. 试剂:硫酸铜溶液、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1. 力学性能测试:- 根据实验要求,选取适量的样品。
-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样品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最大载荷和断裂伸长率。
- 对样品进行压缩试验,记录最大载荷和变形量。
- 使用硬度计测量样品的硬度。
2. 化学性能测试:- 将样品放置在腐蚀试验箱中,按照实验要求设置温度和腐蚀介质。
- 定期观察样品的腐蚀情况,记录腐蚀速率。
- 对样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测试,记录反应速率。
3. 物理性能测试:-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样品的密度。
- 使用温度计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
- 使用热导仪测量样品的导热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学性能:- 样品的抗拉强度为XXX MPa,抗压强度为XXX MPa,硬度为XXX HRC。
- 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适用于高强度、高负荷的工程应用。
2. 化学性能:- 在腐蚀试验中,样品的腐蚀速率为XXX mm/a。
- 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工程应用。
3. 物理性能:- 样品的密度为XXX g/cm³,热膨胀系数为XXX × 10⁻⁵/℃,导热系数为XXXW/(m·K)。
- 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适用于对物理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用。
工程材料科学期末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科学期末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工程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分析,深入理解工程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材料金属材料: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陶瓷材料: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等。
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2、实验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制备标准拉伸试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加工。
将试样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设置加载速度和试验温度。
启动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
试验结束后,测量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计算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2、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选择不同硬度的金属材料试样,如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等。
分别使用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维氏硬度计对试样进行硬度测试。
记录每个试样的硬度值,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3、陶瓷材料的性能测试制备陶瓷材料试样,如氧化铝陶瓷和氮化硅陶瓷。
使用热重分析仪对陶瓷材料进行热稳定性测试,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陶瓷材料进行热性能测试,测量材料的比热容、热导率等参数。
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其晶粒尺寸、晶界分布等特征。
4、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测试制备高分子材料试样,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拉伸试验,测量其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使用热重分析仪对高分子材料进行热稳定性测试,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高分子材料进行热性能测试,测量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等参数。
四、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1、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拉伸试验得到的力位移曲线,计算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材料实验报告样板范文

实验名称:XXX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材料力学实验室实验者: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XXX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2. 掌握XXX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和原理。
3. 分析XXX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二、实验原理XXX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本实验通过拉伸和压缩试验,测定XXX材料的上述力学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电子万能试验机- 切割机- 精密天平- 秒表- 标准拉伸试样- 标准压缩试样2. 实验材料:- XXX材料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XXX材料切割成标准拉伸试样和标准压缩试样,试样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
2. 样品预处理: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去除氧化层、油污等,确保试样表面光滑。
3. 试验前准备:将试样安装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夹具,确保试样固定牢固。
4. 拉伸试验:- 设置试验机加载速度,一般为5mm/min。
- 启动试验机,记录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载荷和断裂位置。
- 测量试样原始长度和断裂后的长度,计算拉伸强度和伸长率。
5. 压缩试验:- 设置试验机加载速度,一般为1mm/min。
- 启动试验机,记录试样破坏时的最大载荷和破坏位置。
- 测量试样原始高度和破坏后的高度,计算抗压强度和抗压弹性模量。
6.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拉伸试验结果:- 抗拉强度:XXX MPa- 伸长率:XXX%- 断裂位置:XXX2. 压缩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XXX MPa- 抗压弹性模量:XXX MPa- 破坏位置:XXX分析:根据实验结果,XXX材料的抗拉强度较高,伸长率较大,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在压缩试验中,抗压强度较高,抗压弹性模量较大,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
六、实验结论1. XXX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四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专业年级:班:姓名:一、试验目的通过选材,测试原材料硬度,设计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淬火,回火),测试处理后材料硬度,制备金相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研究组织构成,分析材料成分、性能、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砂轮机,火花图谱,热处理中温炉5台,高温炉1台,金相磨抛光机4台,金相显微镜3台,布氏硬度计1台,洛氏硬度计3台,盐水1桶,机油1桶。
金属材料试件(5种)三.实验步骤1.材料选择:拟制造零件:拖拉机传动轴、活塞销、收割机刀片、锉刀、滚动轴承等。
根据零件挑选试样,后用砂轮机磨试样,观看活化形貌,对照火花图谱,鉴别材料。
材料牌号判定结果:40Cr钢2.试样力学性能测定:用洛氏硬度计测定原材料硬度。
材料硬度:8HRC 测量不准的原因是洛氏硬度范围是20-67HRC。
3.设计热处理工艺:根据材料牌号,计划用于制造活塞销零件。
采用调质工艺,零件硬度要求达到20-25HRC查表制定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860℃保温时间:t=KD K=1.0min/mm D为零件直径t=1×30=30分钟淬火介质:盐水回火温度:600℃回火时间:30分钟画出热处理工艺4.热处理试验:将淬火炉 炉温升到860℃ 回火炉 炉温升到600℃、放入工件,保温30分后,进行淬火和回火。
5.热处理后材料硬度测试:用HR150洛氏硬度计测量淬火,回火后试样硬度。
测试淬火后硬度值:55HRC --58HRC回火后硬度值:25HRC-6.制备金相试样:通过磨平、粗磨、抛光、腐蚀与吹干等制样步骤,制备金相试样。
(写明过程)7.金相组织鉴定: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制备后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8.验证选材和工艺正确性通过硬度测试和组织观察,表明材料牌号正确,选用热处理工艺合适,达到设计要求。
(如出现不正常原因应分析)四、实验总结通过试验,学会鉴定材料牌号的方法,巩固了根据材料成份,设计热处理工艺,掌握了热处理工艺方法,学会了是用硬度计测量材料性能的方法,了解了通过制备金相试样,观察金相组织,判定材料判定和热处理工艺选择的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LX-FS-A70497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
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实验中对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
T10进行如下表热处理
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2、进行热处理。
3、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察并拍摄显微组织。
五,实验处理:
1,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平衡组织一般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
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从相图来看,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
但是由于碳含量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
2、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
3、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关系
组织:在室温下,碳质量分数不同时,合金的组织在变化。
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大,组织按下列顺序变化:F、F+P、P+Fe3CⅡ、P+Fe3CⅡ+Le’、Le’+Fe3CⅠ、Fe3C。
性能:硬度主要决定于组织中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硬度和相对数量,而受他
们的形态影响比较小,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由于硬度高的Fe3C增多,硬度低的F减少,所以合金的硬度呈直线关系增大,由全部为F的硬度约为80HRB增大到全部为Fe3C时约800HRB。
强度是一个对组织形态很敏感的性能。
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亚共析钢中P增加而F高,F的强度值较低,所以亚共析钢的强度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减少,P的强度比较高,其大小与细密程度有关,组织越细密则强度值越当碳质量分数超过共析成分之后,由于强度较低的Fe3CⅡ沿晶界出现,合金强度增高变慢,到W(C)为0.9%时,Fe3C Ⅱ沿晶界形成完整的网,强度迅速降低,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强度继续降低。
塑性变形全部由F提供,所以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F量不断减少时,合金的塑性连续下降。
4、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其基本的工艺过程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它的特点是:只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尽量避免改变零件的形状。
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内部组织,因此,热处理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5、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对于亚共析钢采用
Ac3+30~50°,对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采用
Ac1+20~40°。
对于亚共析钢如果淬火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就会粗大,淬火后严重影响和降低塑性和韧性,如果淬火温度过低,奥氏体化就会不完全,淬火
后会有铁素体,导致淬火硬度不够,强度降低。
对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温度高了,同样奥氏体晶粒就会粗大,同时碳化物溶入奥氏体过多,淬火后容易变形开裂,同时严重降低硬度和强度,如果温度低了,碳化物溶入奥氏体过少,大部分碳化物保留下来,淬火后也容易变形开裂,奥氏体化后奥氏体含碳量过低,导致淬不上火,导致淬火后马氏体硬度不够,强度降低。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