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纪念孔子诞辰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

合集下载

祭拜孔子学生发言稿范文

祭拜孔子学生发言稿范文

祭拜孔子学生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纪念伟大的先哲孔子先生。

作为孔子的学生,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发言,与大家分享我对孔子先生的敬仰和理解。

孔子先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伦理和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仁爱”、“礼让”、“诚信”、“忠孝”,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後人称为“圣人”,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集体祭拜孔子先生,就是为了向他致敬,纪念他对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

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孔子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孔子先生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他的名字叫孔丘,后人尊称他为孔子。

孔子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大成人,他对学习非常热爱,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

他曾游学于诸侯国之间,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他的徒弟,开办私塾教育,广泛收徒传道,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后来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学说获得了留世后世的认同,成为中国古代的名声和学问。

孔子先生有着丰富的学问和思想,他的学说主要集中在“仁爱”、“礼让”、“孝悌”和“忠信”上。

他认为人们应该具备仁爱之心,要以做人为根本,要在思想与行动上努力追求仁爱,全心全意地为他人着想,至少要以仁心待人;他还强调了礼让之道,提倡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注重了礼仪和守规矩,要尊敬长辈,尊敬师长,并且礼貌对待别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他还提倡了孝悌之道,认为应该尊敬父母,尊敬兄弟姊妹,要有孝心;他还重视忠信之道,要保持诚实守信,重视道德品行与诚实守信。

这些思想被后人引为圭臬,成为了传统的道德准则。

更重要的是,孔子先生提出的这些思想,不仅是他自己的学问,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通过后人的努力被广泛的传承下来,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思想,深入人民的骨髓之中。

2024年纪念孔子诞辰主持词

2024年纪念孔子诞辰主持词

2024年纪念孔子诞辰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和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75周年。

孔子,一个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人物,他的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

今天,我们以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向孔子致以最高的敬意。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伟人,被誉为“至圣先师”。

他努力追求道德的完美,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伦理观念,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之间的道德体系。

他的学说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卓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孔子的孔子思想以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世人所熟悉。

在尊重他人、关爱家庭、治理国家、和谐天下的理念下,我们从孔子那里汲取了许多启示和智慧。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孔子思想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教育观念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儿童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学习孔子思想,就是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历史的继承和传承,也是对未来的指引和启迪。

我们应该以孔子为榜样,践行孔子思想,培养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努力提高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素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孔子智慧的闪光点遍布我们的生活各个角落,在教育、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都能找到他伟大思想的价值所在。

孔子的心灵修养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他能够放下个人私利,追求公共利益,坚持“仁爱”、“礼义”的道德规范,成为人们尊敬的偶像。

同时,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也是非常深远的。

他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张培养人道主义,使人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注重道德的培养。

孔子诞辰2575周年,意味着孔子思想已经深入中国人民的心灵,并在人们的日常言行中得以体现。

我们应该怀着崇敬和感恩的心情,继续传承、发扬孔子思想,为推动国家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仪式孔子发言稿范文(3篇)

学校仪式孔子发言稿范文(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学校仪式,纪念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感荣幸能够代表全体同学发表讲话。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同学,向校领导、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倡导“以德治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今天,我们缅怀孔子,就是要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传承他的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首先,我们要学习孔子的“仁”思想。

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

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

其次,我们要学习孔子的“礼”思想。

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体现。

他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导我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

在校园里,我们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学习环境。

再次,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智”思想。

孔子认为,“智”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导我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孔子的“信”思想。

孔子认为,“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他提倡“言必信,行必果”,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在校园里,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说谎、不作弊,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学们,缅怀孔子,传承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国。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篇一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孔子诞辰》9月28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孔子被尊为圣人。

他不仅是儒学大宗师,也是中国教师的开山鼻祖。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方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

三十而立,孔子首创私学,在民间开坛设教,传授六艺。

其所招门徒,或世家子弟,或贩夫走卒,无论出身之高低贵贱,均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后继两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发。

“君子坦荡荡”,孔子亦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不是遁世主义者,也不是末世主义者,而是对人类怀着极大的热情与信心。

他的人文关怀并不局限于当时的华夏,孔子曾想去九夷居住,那是被人们认为极其落后的地区,他却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可见,孔子心中的“天下”已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九夷也早已超脱种族的概念,而是更多地具有“大同”的文化意义。

任何得以传承数百甚至数千年的伟大思想,往往自成体系,能被不同时代、各个阶级的人群接受,并为其所用;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内涵愈发丰富,不拘泥于一隅,大气而明阔。

孔子开创的儒家就是这样一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儒家学说,以仁为本;中庸之道,修齐治平;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文章,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泽被苍生。

当代社会,人们日日感叹时代变得太快,人心不古。

聆听孔子千年前的教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子周游列国,颠沛造次,却从未改变心中信仰,得以终成大器,垂范百世。

读孔子以参人生,于浮世中辛苦求生存的人们也能寻得一条君子之道——“仁以为己任”,在竞争中求发展,在欲求中守心灵一方平和,方能品味“乱世即盛世”的生命体悟。

国家强盛则文化繁荣,思想浩然则民族日新。

2020年最新纪念孔子诞辰日讲话稿精选三篇

2020年最新纪念孔子诞辰日讲话稿精选三篇

最新纪念孔子诞辰日讲话稿精选三篇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

孔子,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

下面是的孔子诞辰日讲话稿,欢迎大家前来查看。

【1】孔子诞辰日讲话稿9月28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

孔子被尊为圣人。

他不仅是儒学大宗师,也是中国教师的开山鼻祖。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方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

孔子首创私学在民间开坛设教传授六艺。

其所招门徒或世家子弟,或贩夫走卒,无论出身之高低贵贱,均有教无类,不偏不倚。

后继两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发。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包括了政治、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

儒家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

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文化是民族的根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现实感受。

文化是民族的魂守护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家园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准则。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海纳百川乃大,地承万物乃昌。

中华文化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活力四射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

先贤圣哲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等伟大思想,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的精神境界,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不但留下了浩如烟海、泽及人类的文化典籍,还贡献了不计其数、深刻影响世界的发明创造。

在孔子像落成典礼上的讲话

在孔子像落成典礼上的讲话

在**孔子塑像落成仪式上的讲话县领导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2周年的纪念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在**中学隆重集会,举行孔子雕像的落成典礼及揭幕仪式。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中学孔子雕像的落成揭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举世敬仰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表示深深的敬意!**历史悠久,建县已有1500年,是崇文尚学之乡。

**中学作为我县的唯一一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我县教育的龙头学校。

近几年来,**中学坚持“德育作先导,全面育人,整体发展”的办学原则,努力践行“励志、笃行、厚德、博学”的校训,老师勤奋耕耘,苦心钻研,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取得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不断上升,教育管理迈上新台阶,连续四年被市教育局评为高考优胜单位等的好成绩。

就在**中学正在向着建设省一级优质学校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由我县热心教育的爱心人士**先生捐赠给**中学我们中华民族至圣先师孔子像,这真是给**送来了及时雨!选择在孔子诞辰日在这样一所学校举行孔子雕像落成暨揭幕仪式,意义重大,她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孔子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

孔子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全人类的精神导师。

这尊孔子标准像象征着我们老师的伟大品格、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诲人不倦的崇高职业道德。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建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十九世纪,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开始产生世界性的影响,美国著名诗人、哲学家爱默生称赞孔子是“全世界民族的光荣”。

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就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代名词,可以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孔子开始的。

今天**中学请来孔子石像,继承孔子的伟大精神,这种追远怀古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更值得全县所有的文化教育部门学习。

关于孔子的演讲稿2020最新

关于孔子的演讲稿2020最新

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出生于鲁国陬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一起来看看关于孔子的演讲稿2020最新,欢迎查阅!关于孔子的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一代智者万代师,被称为”至圣“的孔圣人孔丘,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在腐朽的世界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他坚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使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式,他贯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为人处世之道……那一句句论语,倾诉着他的心声,那一句句论语,凝聚着他的智慧。

哪怕相隔几千年,我们依旧聆听着他的教诲,我们懂得了”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中心,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中孔子的告诫,我们明白了”礼之用,和为贵,贤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中他的教导。

而那一条条论语中,最令我触动的,还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迷惑,这样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间红尘。

经历了太多,在谜题中徘徊,最终拥有了现在的成就,因为见过太多,所以自信,也不会被事情迷惑;而有仁德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忧愁,因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忧,见识过了风风浪浪,经历过了大风大雨,才有了如今的平静。

这样的人,哪怕天塌了下来,也只会安安静静的去补救;而那些有勇气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畏惧,有了勇气,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难再大,风浪再急,就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是因为勇气,有了支撑下去的信念,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危险,也会慢慢在他们心中的勇气下慢慢灰飞烟灭。

从古至今,成为圣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为心中的杂念,唯有孔丘,不仅见多识广,待人宽厚,更是无所畏惧。

或许我无法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论语,但是,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乱世中,依旧驰聘神思妙想。

xx最新精选纪念孔子诞辰校长演讲稿

xx最新精选纪念孔子诞辰校长演讲稿

xx最新精选纪念孔子诞辰校长演讲稿【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范文一老师们,同学们!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源泉。

崇尚孔子、推崇儒学,是认识民族特性、领会国人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孔子是泰山,高峻巍峨,万众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归之。

千百年来,我们不断地用其教诲去鼓励自己,去教育他人。

千百年来,我们也习惯了在《论语》的墨香中,感悟其中孕含的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人生智慧。

在他身上有一种大人格,大精神,大境界。

只要孝悌道德还在,孔子便是一盏灯。

只要礼义廉耻还在,孔子便是一面旗。

只要崇尚教化还在,孔子便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

何为经典?经典就是历经岁月洗历,纵千百年而流传的文化的精髓,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

不仅如此,中国人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也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沃土之中!为此,我们要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充满传统气息的文化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智慧的光华,知识的神圣。

读书启迪心智,滋养心灵,涵养人生。

我们要把实验中学打造成为师生不断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高的场所,打造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理想的旷野。

让我们研读经典,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人文之光净化心灵。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读圣贤书,走成功路;修君子淑女风范,树成才报国豪情!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把实验中学建成”合作校园,学习校园,文化校园”而共同努力!【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范文二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是要隆重地纪念一位圣人,他就是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纪念孔子诞辰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
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

下面是的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欢迎大家前来查看。

【1】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

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

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总之,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
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2】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温故而知新。

知识有前人传承的知识,也有今人创造的知识。

前人传承的知识积累了人们历史上对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今人创造的知识形成了人们应对时代问题的智慧和探索。

这两方面的知识对人类继往开来都十分重要。

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

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
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预祝会议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
【3】纪念孔子诞辰发言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认为,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

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

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

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

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
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

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要坚
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