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案例
用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用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通过分析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探讨相关问题和应对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保障公众健康。
案例一:XXX食品公司污染案案发背景该食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产品受到污染,引发食品安全风险。
影响与后果- 多名消费者在食用该公司产品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其中部分病情严重。
- 公众对该公司信誉的信任度受到损害,产品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 政府监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和处罚。
- 该公司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
应对措施- 公司应立即停产并召回受影响产品。
-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卫生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 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和补偿措施。
- 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接受调查和支持监管工作。
案例二:XXX餐馆食品中毒事件案发背景该餐馆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导致顾客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
影响与后果- 多名顾客在餐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其中部分顾客病情危重。
- 餐馆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客流量锐减。
- 餐馆被政府监管部门勒令停业整顿,并接受处罚。
- 顾客提起法律诉讼,要求赔偿。
应对措施- 餐馆应立即停业整顿,清理和消除卫生问题,确保食品安全。
- 与受影响顾客进行沟通,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和赔偿措施。
- 餐馆经营者应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合规经营。
结论以上案例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力,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服务行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保障公众的权益和健康。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食品安全事件。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探讨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案例一:三鹿奶粉事件事件概述: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曝出含有致癌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尿路结石,引发了广泛的恐慌和愤怒。
问题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问题。
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导致问题奶粉在市场上长时间存在。
解决方案:1. 增加监管力度:加大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检查频率,确保食品企业严格遵守生产标准。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3. 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通过建立溯源体系,可以有效追踪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事件。
案例二:美国菜背心虫事件事件概述:2018年,美国爆发了一起菜背心虫疫情,该虫害食草作物,危害农业生产。
问题分析:这一事件揭示了农药使用不当和农业发展模式问题。
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忽视了对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1. 推广生物农药:加强对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风险。
2.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在种植过程中,加强对害虫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虫害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虫害对农作物的破坏。
3. 提倡有机农业:加强对有机农业的推广和培训,支持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方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案例三:日本福岛核事故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概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导致周边地区的食品受到辐射污染,引发了广泛担忧。
问题分析:这一事件揭示了核事故对食品安全的巨大威胁。
用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用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概述食品安全是关乎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全球贸易的增加,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也有所增加。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食品安全事故的案例来探讨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案例一:三鹿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即三鹿毒奶粉事件。
三鹿公司以添加有害物质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导致了大量婴儿患上尿路结石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这个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和愤怒,对中国乳业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案例二:美国邮寄花生酱事件2009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震惊全球的食品安全事件,即邮寄花生酱事件。
一家食品加工公司在其生产的花生酱中发现了沙门氏菌,导致超过700人感染,九人死亡。
这个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加工安全性的担忧,对整个食品工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三:欧洲无机砷米事件2017年,欧洲发生了一起关于无机砷米的食品安全事件。
大米中发现了超出安全限值的无机砷,可能导致慢性毒性和癌症。
这个事件引起了对食品进口质量的怀疑,并对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强化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生产加工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和监督,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 加强企业自律:企业应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优化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 提高消费者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警觉,培养正确的食品消费惯。
-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和信息交流,共同应对跨国食品安全问题。
总结而言,食品安全事故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必须通过强化监管、企业自律、提高消费者意识和国际合作来防范和应对。
只有确保食品安全,才能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Word count: {800} words。
食品安全案例

食品安全案例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不良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以下将介绍几个食品安全案例,以此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注。
第一起案例是2018年发生在中国的“疫苗案”。
据报道,一家名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的百白破疫苗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涉及数十万剂次的疫苗。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恐慌,也引发了对中国疫苗监管体系的质疑。
这次事件不仅损害了公众对疫苗的信任,也对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起案例是2015年发生在美国的“沙门氏菌食品安全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美国爆发了一起规模较大的沙门氏菌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数百人感染,甚至有人因此丧生。
这次事件引发了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全面检讨和升级,也提醒了全球各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不可掉以轻心。
第三起案例是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辐射食品安全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了辐射泄漏,导致周边农产品和水产品受到辐射污染。
这一事件不仅对日本国内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食品安全的质疑和担忧。
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食品安全,包括对受影响地区的食品进行严格检测和管控。
以上三起食品安全案例,充分展示了食品安全对于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不仅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权益。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也应当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生产出的食品安全可靠。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让人们放心食用每一份食品。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和食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造成食品受到污染或变质,导致食品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
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起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以警示人们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2018年,我国湖南省一家餐饮企业发生了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该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过期的食品原料,导致制作出的食品含有大量细菌和有害物质,造成多名消费者食物中毒。
经过调查和处理,该企业被责令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起事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
另外,2016年,我国上海市一家食品加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严重违反食品安全卫生规定,使用了劣质原料和添加剂,生产出的食品质量严重超标,导致大量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该食品加工厂被责令停产整顿,相关责任人被判刑。
这起事故不仅对消费者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对整个食品行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除了国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国际上也时常发生类似的事件。
2015年,美国一家食品公司的冷冻食品产品被检测出含有丙烯酰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
该公司不得不召回了大量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召回和公开道歉,以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然而,这起事件严重损害了该公司的品牌形象,也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产生了质疑。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事故给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企业应该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把关原料的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
消费者也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食用过期或质量有问题的食品。
只有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产品质量问题案例3篇

产品质量问题案例3篇案例一:某品牌手机电池爆炸事件2018年,某知名品牌手机因电池质量问题引发爆炸,导致多名用户受伤。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在于电池生产过程中,部分电池存在缺陷,导致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短路,进而引发爆炸。
事发后,该品牌紧急召回问题批次手机,并对受损用户进行了赔偿。
此事件给企业声誉带来了极大损害,同时也给消费者敲响了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
案例二:某电商平台儿童玩具安全隐患2019年,一款在电商平台热销的儿童玩具被曝光存在安全隐患。
该玩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劣质材料,导致玩具表面涂层脱落,儿童玩耍时容易误食。
经相关部门检测,该玩具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事发后,电商平台立即下架该产品,并对已购买的用户进行退款。
此事件引发家长对儿童玩具质量的关注,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案例三:某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事故2020年,某知名食品企业因生产环节卫生不达标,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多名消费者食用该企业生产的食品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调查,事故原因为企业生产车间卫生条件恶劣,生产设备消毒不彻底,导致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事发后,该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并对消费者进行了赔偿。
此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无小事,企业应严把产品质量关。
案例四:汽车制造商召回缺陷车辆在2021年,一家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因车辆安全气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宣布召回数百万辆汽车。
这些安全气囊在事故发生时可能会异常展开,射出金属碎片,对乘客造成伤害。
该问题被发现后,公司立即启动了召回程序,并对受影响的车辆进行了免费维修。
这一事件引起了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让企业认识到,对于潜在的安全风险,必须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
案例五:知名家电品牌洗衣机质量缺陷2022年,一款由知名家电品牌生产的洗衣机因设计缺陷导致大量投诉。
消费者反映,洗衣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电机故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经过调查,公司承认了产品设计上的不足,并主动召回问题洗衣机,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维修或更换服务。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篇一:食品安全问题案例(392字)2006年11月12日,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
但当地养鸭户却表示,这种红心鸭蛋并不是出自白洋淀,正宗白洋淀产的鸭蛋心根本不红,而是呈橘黄色,主要吃玉米饲料。
据调查,石家庄平山县、井陉县的一些养鸭户和养鸭基地,在鸭子吃的饲料里添加了一种“红药”,这样生出来的鸭蛋呈现鲜艳的红心,而且加得越多,蛋心就越红。
当地人都把这种加了红药的蛋叫“药蛋”,自己从来不吃。
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含量最高达到了0.137mg/kg,相当于每公斤鸭蛋里面含有0.137毫克。
苏丹红分为Ⅰ、Ⅱ、Ⅲ、Ⅳ号,都是工业染料,有致癌性。
苏丹红Ⅳ号颜色更加红艳,常被用来做鞋油、油漆等工业色素,毒性也更大。
篇二:食品安全问题案例(439字)案例一:2005年6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
案例二: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案例三:2006年11月17日,上海媒体率先报道了山东产多宝鱼药残超标情况。
案例四:2007年4月,山东省日照市一养殖企业正式起诉台湾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在山东青岛的独资企业青岛统一饲料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产品“孔雀石绿”超标。
篇三:食品安全问题案例(828字)案例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安全环保科
LOGO
课堂守则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全国首例有毒瓜子 ❖ 2000年12月15日,
金华市卫生防疫站 在金华市区五里牌 楼农贸市场内查获 1500公斤的“毒瓜 子”。这些西瓜子 生产中掺了矿物油, 同时福建、河南、 广东、南京等地也 发现了“毒瓜子”。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2年5月21日,长春 市南关区东岭南街查获 一处用牛血和化工原料 加工假“鸭血”黑窝点, 销毁假冒劣质“鸭血” 及原料一千公斤。三名 制假人员被刑事拘留, 制假业主判处有期徒刑 八个月,两参与制假者 被判拘役六个月,并处 罚金一万八千元人民币。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8年10月30日,三 河市工商执法人员对一 血豆腐作坊进行检查。 在该作坊内查出4桶有刺 鼻气味的乳白色液体, 后经取样检测,含有高 浓度甲醛。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 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 量超标。这一事件使雀巢该品 牌奶粉在全国范围的撤柜。国 家标准对每100克奶米粉的碘含 量要求是30至150μg,而雀巢 的这种产品背发现含碘量达到 191微克到198微克,超过国家 标准的上限40微克。 过量食用 碘会发生甲状腺肿大。雀巢称 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儿童碘摄 入量的安全上限为每日800微克, 而该学会在2000年提出每日膳 食中碘的推荐摄入量,婴幼儿 为50微克,儿童为90~120微 克,成年人为150微克。
二次检验,抽取48份尿样,经检测全部为“瘦肉精”阳性,这批待北瘦肉精羊
❖
河北省昌黎县人民法院2011年3月29日宣判一起“瘦肉精”案件,昌黎县龙家店镇西
刁坨村38岁的农妇韩立荣违反我国食品卫生管理法规,明知“瘦肉精”是有毒、有害的
非食品原料且国家明令禁止给家畜喂食,仍故意给其饲养的育肥羊投喂,结果被追究刑事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浙江的金华火腿已有1200年 的历史了,算得上是“活文 物”,也被称为“世界火腿 之冠”。 2003年11月16日, “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 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 产企业在生产“季节腿”时, 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 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 敌敌畏。金华火腿的销量几 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 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 两年过去了,吉化公司中小学总校所属学校的三名学生莫名其妙地患上 了白血病,还有几十个学生身患脑痉挛、中毒性心肌炎、胃炎、十二指 肠球部溃疡、肝脾肿大等多种疾病。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2年2月,哈尔滨香 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 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 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 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 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 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 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 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 鼠咬。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河南第二批“瘦肉精”案公审
❖
河南省获嘉县8月9日公开审理第二批“瘦肉精”案,韩文斌等7名被告人以“非法经
营罪”分别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10年,并分别处以罚金。
❖ 雨润午餐肉事件
❖
素来以质量著称的全国肉制品龙头企业“雨润”,万万没想到会栽在午餐肉上。
2009年安徽省质监局曾经通报,阜阳“雨润”、合肥“腊味思”各有一批次午餐肉和腊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 《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 “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 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 产商为降低成本,用低廉 的玉米淀粉代替国家标准 中明确规定的绿豆或者豌 豆淀粉,并加入了可能致 癌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 用于增白,将会严重威胁 食用者健康 。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4年7月“陈化粮”事件曝 光,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 市场陆续发现一种被称作“民 工粮”的大米,其价格比一般 大米便宜逾三成,深受一些工 地老板、学校饭堂的青睐。这 种大米其实就是国家粮库淘汰 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 曲霉素,按照规定只能卖给酿 造、饲料等行业。黄曲霉素是 目前发现最强的化学致癌物, 试验显示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 仅为24周。
❖ 2004年4月30日,“大 头娃娃”事件曝光,安 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 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 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 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 亡,近200名婴儿患上 严重营养不良症。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国务院调查组通过卫生学调查证实, 不法分子用淀粉、蔗糖等价格低廉 的食品原料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 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 制造出劣质奶粉,婴儿生长发育所 必需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 矿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 但没有发现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 超标,也没有检出激素成分,基本 排除受害婴儿受到毒性物质侵害的 可能。长期食用这种劣质奶粉会导 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免 疫力下降,进而并发多种疾病甚至 死亡。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3年12月1日,杭州 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 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 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 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 料浸泡出来的“毒海 带”。不法经营者采用 “连二亚硫酸钠”和 “碱性品绿”等化工原 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 工。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3年12月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 监督局对佛山、江门两地的鱼翅开 心果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现场 查获用工业双氧水加工过的鱼翅成 品44.76公斤、开心果等干果类食 品成品54.3吨,和工业用双氧水 44.398吨。据被查获的地下加工点 工人称,其鱼翅成品销往广州一德 路等批发市场。专家介绍,工业用 双氧水含有重金属铅、汞、镉等有 害物质,如在人体长期滞留会引发 慢性中毒,甚至引发癌症。“毒鱼 翅”事件遭曝光后,引起广东海鲜 市场强烈震撼,作为高档滋补品的 鱼翅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食客对 鱼翅食品安全的质疑不断增加广东 鱼翅批发量下降90%,国内外客商 纷纷退货。
❖瘦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毒事件。 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 有瘦 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斗争。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双汇瘦肉精事件 ❖ 18道检验不检瘦肉精 ❖ 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
央视报道,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 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 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 2011年7月25日16时30分,经过长达八小时的庭审,河南 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河南“瘦肉精”案中的刘襄、奚 中杰、肖兵、陈玉伟、刘鸿林等5名犯罪嫌疑人一审宣判。 其中主犯刘襄制售“瘦肉精”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 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主犯奚中杰制售“瘦肉精”被依 法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主犯肖兵销售“瘦 肉精”被依法判处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主犯陈玉伟加 工、销售“瘦肉精”被依法判处1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从犯刘鸿林被依法判处9年。5名罪犯的非法所得予以收缴, 犯罪使用财物予以没收。
责任。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韩立荣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
万元。
❖ 隆回县瘦肉精案件
❖
2010年6月 ,湖南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瘦肉精”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
涉及16个省市。5月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 截至目前,在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的“瘦肉精”破案会战取 得重大战果,破获案件1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9人,收缴“瘦肉精”2.5吨,捣毁6 个研制“瘦肉精”的实验室,查处“瘦肉精”非法生产线12条,查封加工、仓储黑窝点 19个,查处生产、销售“瘦肉精”的黑工厂32家,摧毁了一个覆盖63个地市的特大制售、 添加使用“瘦肉精”犯罪网络,使“瘦肉精”的现实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肉检出含有禁用物质“瘦肉精”。《每日经济新闻》从安徽省质监局获悉,雨润集团已将
问题午餐肉全部召回并销毁,而合肥“腊味思”的该批次产品也未流向市场。
❖ 山东瘦肉精羊
❖
4月1日,由山东省庆云县运往河北省青县宰杀点待宰杀的198只绵羊,被河北省畜
牧局现场抽检出“瘦肉精”成分。2日,该省兽药监察所对查获的疑似“瘦肉精羊”进行
❖ 经过吉林省卫生厅证明,吉林市卫生局对此次豆奶中毒的技术评定结果 为:万方公司9月4日生产的豆奶,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指标分别超过豆 奶标准的3600倍和800倍,豆奶已受到细菌的严重污染。但家长们认为, 豆奶的污染不仅是细菌超标的问题,里面还有更严重的问题。11月14日, 四名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黑龙江省职业病医院求医,在尿检中四个孩子体 内的汞含量超出正常值三四倍。到11月19日,16名中毒学生也来此化 验,分别验出体内的汞、铅、砷等重金属超标。
❖ 10月23日凌晨,新发 地桥下,两位摊贩在销 售“鸭血豆腐”,他们 不接受赊账,只在现场 以现金的方式进行交易。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 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 48吨含有剧毒氰化物 的“毒狗肉”。这些狗 大多为土狗,很灵活, 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 毒杀。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1年9月3日,吉化 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 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 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 用学校购进的“万方” 牌豆奶后,6362名学 生集体中毒。至今,仍 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 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 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 2001年9月3日和9月4日,吉化公司中小学总校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 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一万余名学生在饮用学校统一购进的吉林市万 方科工贸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万方公司”)生产的豆奶后,6362名学 生集体中毒。
❖ 2002年8月9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了(2002)吉刑终字 第36号刑事判决书,终审判处当事人“万方公司”的法人代表周景山有 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并处罚金一万元,没收全部财产;其 他涉案人员孙英梅、王丽丛,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分 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五年,并分别处罚金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