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155)结合读、写、议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例谈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例谈唐山市开平小学于雪元2011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说:“就文本教文本,教得再卖力、再艺术、再别出心裁,也是死路一条。
语文课程根本就不存在纯粹的阅读教学:一切阅读课,都是写作课。
表面上是阅读,骨子里必须是写作课。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
它们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
我在中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与研究,使语用的目标得以落实,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以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1、仿写精彩段落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这举一反三即教育学上的学习迁移。
对于文本中的经典且精彩的段落可以设计仿写训练。
如教学《桂林山水》,围绕“山水”展开教学。
设计三个主要问题:(1)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2)哪些语句写出了这样的特点?(3)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把目光聚焦到“写法”上,实现由内容到形式的过渡。
为读写结合做好铺垫。
接着请学生也试着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排比句式”写法,抓住“一处景物的三个特点”来写一段话。
比如:小草、星空、树木、花朵等。
学生的仿写,也精彩纷呈,如:花园里的花儿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花园里的花儿真香啊,十里之外都闻得到;花园里的花儿真美啊,连蜜蜂蝴蝶都流连忘返。
在感悟文本精彩段落的表达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排比句式后,启发学生迁移运用。
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写见闻、运用切身感觉写感受,来把景物特点写具体。
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落实了语言与形式的“吸收”和“倾吐”。
实现了当堂实践一课一得、以篇达类的目标,真可谓言、意、法兼得。
2、补写文本“空白”“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创造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读写结合课(5篇范例)

读写结合课(5篇范例)第一篇: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的关键是找好读写结合的关键点,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指导点。
如:①句式仿写:人教版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人教版八上《芦花荡》—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
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人教版九上《星星变奏曲》──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②写法模仿:人教版七上《春》──仿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以《秋》为题,写一篇短文。
人教版七上《济南的冬天》──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人教版七下《音乐巨人贝多芬》──注意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
与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
学习人教版九上《杨修之死》一文,学习运用“插叙”写法,写一篇文章。
③词语的运用:人教版七上《羚羊木雕》“读一读,写一写”中有六个词语:“抹”“攥”“逮”“怦怦”“树杈”“寒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要求通顺合理。
④改写: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内容。
人教版八上《石壕吏》—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人教版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说?试写成一篇短文。
人教版九上《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⑤简单议论:人教版九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作者培根)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
作文阅读范例(共3篇)

作文阅读范例(共3篇)作文阅读范例第1篇假如可以,我会在一个舒适的午后,打开窗帘,捧上一本散发着油墨气息的书,依偎在树影斑斓的窗边,尽情地徜徉在散发着书香的世界里,宁静地沉醉在书香里叙述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里,沉醉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与书中的主旋律一起流泪,一起微笑,一起绚烂,一起感悟人生。
书中的每一个字就似乎一个个奇妙的音符,组成了我最爱的旋律。
我喜爱阅读,喜爱那些飘飘洒洒的文字,或句或段,或多或少。
书中纵观人间百态,或好或坏,或和善,或阴险,一个个奇异的瞬间在唇齿和耳际间定格,在记忆里印下很多个奇妙的文字。
假期里,我读《红楼梦》,为贾家地衰落而叹息、林黛玉的红颜薄命去落泪;我读《夏至未至》,为傅小司患病的阴谋而悲伤、立夏失去的友情而伤感;我读《妞妞》,心疼倍受熬煎的妞妞,可怜无能为力的父亲……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扣人心弦的情节,还有一次又一次心灵的净化,心灵的震撼。
阅读是这弹指间带给我无穷乐趣的天地,仅容于我。
阅读的纯洁撞击着心灵,在这天地间迸射出悠扬而又轻快的音符,汇成宁静的旋律,搭起一条通向阅读世界的旋律之桥。
有人说,阅读是平淡无味的,是无聊的,它只会消磨时间,铺张生命。
但我却赐予反对。
阅读是感情的渲泄,情感的提升,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灵的震撼。
阅读字里行间洋溢出的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这种情感,是精神毫无束缚的游览,是思想无穷无尽的腾飞,是心灵的呈现,是穿越一切的想象。
阅读,我最宠爱的旋律。
作文阅读范例第2篇青春是人生的春天。
----题记我爱青春,由于他赐予了我如风,如花,如草布满活力的性格。
时间犹如一个活泼可爱的音符,正编绘着一支欢快而美的青春歌曲,向我们迎面吹过。
它犹如一支竹笛,吹动我们的幻想;犹如一把二胡,拉开期望的一天……所以我们必需为我们的幻想而奋斗,拼搏来打造布满生气的舞台。
青春是一只自由拘束的鸽子,向着自我的幻想方向飞行,向着自我渴望的完善生活飞行……青春也是被关在笼中的鸟,想要飞却怎样也飞不高,由于他被一个坚固的'笼子困住。
以“阅读”为话题作文(思路+范文+点评)

一、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的养料。
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
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
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
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
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
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情趣必须多读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能潜移地影响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
同时,作家是用感情用心灵去写作,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洞察是那么深刻。
请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一段关于阅读的故事,可以写自己阅读时的领悟,也可以写自己对读物的认识。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二、审题“阅读”这个话题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最为紧密,也能直接体现我们的语文素养,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写的题目。
作文材料比较长,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的内容,只提到文学作品,一是阅读的作用,主要是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一般而言,话题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不脱离话题的范围,都不算离题,但这决不意味着材料对话题没有限制作用。
无论是巴金的话,还是命题者的解释,或是作文要求“可以写一段关于阅读的故事,可以写自己阅读时的领悟,也可以写自己对读物的认识”来看,这里的“阅读”,都是指读书,而读书又是我们人人都有话可说的话题,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冒着偏离题意的风险,去写阅读自然,阅读人生。
三、整体情况1、年级均分:44.43,50分以上82篇,45-49分433篇,40-44分399篇,40分以下72篇。
2、主要优点:绝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理解题意,按照题目要求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清朝历史读后感范文

清朝历史读后感范文清朝历史读后感之所以看《清朝那些事儿》,得益于《明朝那些事儿》。
抱着一种很高的期望,翻开了《清》。
作者朱景晖以时间为序,对清朝各个年代的政治、军事、制度、文化、艺术乃至礼仪、饮食文化等,全方位的进展了解析。
以正史为第一手材料,以小说的文本方式,详尽讲述了一个个短小却血脉清晰的故事。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又分门别类地堆积起每个君王时代的逸闻秘史,系统、完整,塑成了一个个君王清晰立体的帝王生涯轮廓。
部分文本貌似戏说,却有铁的史实为依据、“靠山”。
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无论宏大抑或卑琐,全都穿越时间的大幕而来,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域中。
深刻而不失生活况味,轻松又携带着史料的真实面具。
于是,阅读在对冷漠森严的历史书卷想像中展开,却在极尽享受的故事体验的尽兴中完毕——读本的价值无须赘述!本书同一直热销的《品三国》一样,采用的都是通俗的语言,以小说的文本方式,以正史为鉴,讲述着众多大家熟悉却又陌生的动人故事。
清朝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有血腥,有文治武功,有丧权辱国,有板上钉钉的铁案,也有难求答案的谜雾。
清朝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
本书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讲述清朝历史,以精彩的故事演绎清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对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做了较为生动详尽的描述。
展现了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无论宏大抑或插琐,全都穿越时间的大幕而来,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域中。
清朝皇帝乱-伦惹下绝后之祸尽管文中对于各类事实描述的并不详尽,作者的初衷也就是作为老百姓的历史常识的推介,但却让我们对大清的概貌有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
在自己的心目中清朝是一个不争气的时代,它葬送了我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它埋没了我们华夏民族的荣誉与自豪。
所以从内心来说,对清朝是排斥的,对清廷是痛恨的。
唐代的繁荣,汉朝的安宁,似乎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就连残暴的秦始皇也有着他令人欣慰的一面,中华民族的统一有他不可磨灭的奉献。
阅读作文_初三作文.doc

阅读作文_初三作文阅读作文(一)“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历经,深邃。
”“阅读,是一种情怀——关照自然,渴望倾听,亲近生命,走入心灵。
”“阅读,是一种幸福——自然中小草、大树,人类中快意与波澜,都闪烁爱火花、情充溢,都会流露出笑宽慰、苦涩味。
庄子超脱,陶潜隐逸,岳飞壮怀,路遥奋力,都会给你一颗澄流澈之心、平静之心、充沛之心、向上之心。
”“阅读,使你如风,掠过千山万水,黄河黄山,长江长城,使你如燕,翔过绿色、蓝色与黄色家园,贪图西双版纳与大兴安岭,倾听雅鲁藏布与喜马拉雅。
”这是我读了时文选粹后感想,是《时文选粹》打开了我心灵,让我更知识渊博,让我更坚强勇敢!今天我坐在皎结月光下细细品位着时文选粹,我被书中《平分生命》所吸引,男孩妹妹患重病,小小年纪他就遭到了严重打击,因为爸爸早逝,妈妈又缠病在身,妹妹休克了,要输血,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输血,医生们显然会很惊讶。
当输完血时他竟又说出一番令人不可相信话----他要把自己100岁寿命平分给他妹妹,每人50岁寿命。
我看后又是多么感动,一个比我还小男孩把自己最宝贵生命平分给妹妹,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但从中我又看到了小孩坚强之举,他让我体会到人生命可贵,当但人志也要坚。
因此我说“《时文选粹》让我更知识渊博,让我更坚强勇敢!”《平分生命》只是《时文选粹》中一小片段,无数个真实感动人心故事还等着你翻阅呢!当你面对生活中痛苦和无奈时,请你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生哲理篇章,她会使你鼓起“大风起兮云飞扬”雄心;当你面对严峻考试时,请别忘了读一读那些浓缩着生命滋味佳作,它会给你插上理想翅膀;当你孤独,无聊时,请你读一读那充满活力杰作,它会使你青春活力,无比兴奋!又一个皎洁月色下,我阅读着。
阅读作文(二)今年暑假似乎和往常一样,因为我觉得有着和以往一样漫长暑假时光。
今年暑假又与以往暑假有着区别,因为今年暑假我是在学习与书海洋中度过,虽然这次没有像我们班多数同学一样出去旅游,但是在书海洋里畅游我依然觉得很快乐也过得非常充实。
语文阅读论文六篇

语文阅读论文六篇语文阅读论文范文1现代阅读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信息、熟悉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语文的课程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
阅读教学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留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详细化,导向是很明确的。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育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
为落实这一思想,我认为首先应从阅读的数量入手。
这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提倡同学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保藏并与同学沟通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以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二是为同学规定课外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学校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渐渐递加。
其次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其次,还应明确向同学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爱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美丽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同学终身的养分,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同学接受和表达力量的提高。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同学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在我校担当的课题《学校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讨论与实践》的讨论过程中,我作了一些探究和思索: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爱好并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年龄小,留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忱的时间很短,很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忱”。
小说写作指导结合读、写、议

五、写旁批
边读边想边旁批,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匪浅。如,教《不朽的失眠》(第五册)时,我以第一段作示范,边读边提出疑问并写出批注,接下去学生照葫芦画瓢,完成了对全文的阅读。然后,讨论交流自我理解的旁批,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小说中,我长期采用这种学生自主阅读+写作+讨论、评价的方法,学生已从中摸索出规律,在课外阅读小说时,也能依法炮制,收效颇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一、写人物评论
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凸现主题反映社会现实的,因此,小说人物就成了重要的写作点,人物评论就成了主要的写作形式。如,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以下举例均属此套教材)的《范进中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写作题:请你从小说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邻居中任选一个或一群形象来写人物评论,要求评论有点有据,评价全面,文题自拟。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写出了像模像样的人物评论。交流、讨论、评价时都很踊跃,文章和发言都能各陈己见,颇有见地,不仅深入剖析了人物特点,归纳了主题,而且对描写人物的手段及采用的对比、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都有精当的分析。这种通过写人物评论来学习小说的方法,比传统的教师引导学生剖析并给人物“贴标签”的方法要高明得多,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三、编写话剧剧本
对故事情节单一、篇幅短小、对话多的小说,宜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编成话剧剧本并分角色表演,然后分组及全班两个层级讨论评价。如,学习《变色龙》时,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编写剧本,分角色排练,集中表演,然后讨论评价,这样,既理解了小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种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常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环境备受学生青睐,但是,它一经被选入语文课本,学生的阅读兴趣常常就会倍减。
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溯其因还在于小说教学本身。
很多教师教小说,常常是按小说三要素把它分成几大块,然后逐块从理性上加以剖析。
这种教法看似遵循了小说自身规律,使得教学思路清晰,教师也便于把握,但是,它却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只对形象生动的小说本身感兴趣,而对理性的剖析却味同嚼蜡。
如何让学生既有浓厚的兴趣又达到阅读目标呢?笔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将阅读、写作、议论结合起来,在学生自我整体感悟小说的基础上,选准写作点写作。
为了与课文紧密相扣,写作前,学生必定会主动去认真研读小说,以写促读,以读助写。
写作结束后,分学习小组、全班两个层级展开讨论评价,以此明确阅读理解和评价写作质量。
在读写议三者中,写作是中心环节,因此,一定要找准写作点,以一点带动对小说的全面阅读理解。
一、写人物评论
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凸现主题反映社会现实的,因此,小说人物就成了重要的写作点,人物评论就成了主要的写作形式。
如,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以下举例均属此套教材)的《范进中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写作题:请你从小说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邻居中任选一个或一群形象来写人物评论,要求评论有点有据,评价全面,文题自拟。
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写出了像模像样的人物评论。
交流、讨论、评价时都很踊跃,文章和发言都能各陈己见,颇有见地,不仅深入剖析了人物特点,归纳了主题,而且对描写人物的手段及采用的对比、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都有精当的分析。
这种通过写人物评论来学习小说的方法,比传统的教师引导学生剖析并给人物“贴标签”的方法要高明得多,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二、续写
对原小说的故事情节为何要那样安排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续写然后与原情节比较的方法来明确。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第五册)时,笔者在学生自主整体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了几个续写题让学生选择写作:①我们全家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叔叔归来,假如有一次星期天,我们到栈桥上去散步,真的见腰缠万贯的于勒叔叔从大海船上走下来,故事会怎样发展呢?②假如在海轮上碰到的于勒不是卖牡蛎的而是海轮的主人,故事又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③假如归家后,
又突然收到于勒的来信,说他已成亿万富翁,不日将回家看望哥嫂,故事情节将会如何延续?写起后,交流、讨论:①对续写文写得怎么样进行讨论;②改动后与原小说比较,谁优谁劣,从而理解原文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
三、编写话剧剧本
对故事情节单一、篇幅短小、对话多的小说,宜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编成话剧剧本并分角色表演,然后分组及全班两个层级讨论评价。
如,学习《变色龙》时,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编写剧本,分角色排练,集中表演,然后讨论评价,这样,既理解了小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种能力。
四、仿写
主要是借鉴原小说的某一成功写法模仿着写。
如,教学《麦琪的礼物》(第五册)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欧?亨利巧妙构思情节特别是出乎意料结尾的方法,编一个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理解其构思之妙。
然后在班上交流评价。
五、写旁批
边读边想边旁批,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匪浅。
如,教《不朽的失眠》(第五册)时,我以第一段作示范,边读边提出疑问并写出批注,接下去学生照葫芦画瓢,完成了对全文的阅读。
然后,讨论交流自我理解的旁批,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小说中,我长期采用这种学生自主阅读+写作+讨论、评价的方法,学生已从中摸索出规律,在课外阅读小说时,也能依法炮制,收效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