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北京市数学试卷评析

合集下载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2分)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它的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000米,将43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0.439×106B.4.39×106C.4.39×105D.439×103【解答】解:将43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4.39×105.故选:C.2.(2分)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3.(2分)正十边形的外角和为()A.180°B.360°C.720°D.1440°【解答】解:因为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所以正十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故选:B.4.(2分)在数轴上,点A,B在原点O的两侧,分别表示数a,2,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若CO=BO,则a的值为()A.﹣3B.﹣2C.﹣1D.1【解答】解:∵点C在原点的左侧,且CO=BO,∴点C表示的数为﹣2,∴a=﹣2﹣1=﹣3.故选:A.5.(2分)已知锐角∠AOB,如图,̂,交射线OB于点D,(1)在射线OA上取一点C,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PQ连接CD;̂于点M,N;(2)分别以点C,D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PQ(3)连接OM,MN.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COM=∠COD B.若OM=MN.则∠AOB=20°C.MN∥CD D.MN=3CD【解答】解:由作图知CM=CD=DN,∴∠COM=∠COD,故A选项正确;∵OM=ON=MN,∴△OMN是等边三角形,∴∠MON=60°,∵CM=CD=DN,∴∠MOA=∠AOB=∠BON=13∠MON=20°,故B选项正确;设∠MOA=∠AOB=∠BON=α,则∠OCD=∠OCM=180°−α2,∴∠MCD=180°﹣α,又∵∠CMN=12∠CON=α,∴∠MCD+∠CMN=180°,∴MN∥CD,故C选项正确;∵MC+CD+DN>MN,且CM=CD=DN,∴3CD>MN,故D选项错误;故选:D.6.(2分)如果m+n=1,那么代数式(2m+nm−mn +1m)•(m2﹣n2)的值为()A.﹣3B.﹣1C.1D.3【解答】解:原式=2m+n+m−nm(m−n)•(m+n)(m﹣n)=3mm(m−n)•(m+n)(m﹣n)=3(m+n),当m+n=1时,原式=3.故选:D.7.(2分)用三个不等式a>b,ab>0,1a <1b中的两个不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A.0B.1C.2D.3【解答】解:①若a>b,ab>0,则1a <1b;真命题:理由:∵a>b,ab>0,∴a>b>0,或b<a<0,∴1a <1b;②若ab>0,1a <1b,则a>b,真命题;理由:∵ab>0,∴a、b同号,∵1a <1b,∴a>b;③若a>b,1a <1b,则ab>0,真命题;理由:∵a>b,1a <1b,∴a、b同号,∴ab>0∴组成真命题的个数为3个;故选:D.8.(2分)某校共有200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时间t人数学生类型0≤t<1010≤t<2020≤t<3030≤t<40t≥40性别男73125304女82926328学段初中25364411高中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解答】解:①解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①(24.5×97+25.5×103)÷200=25.015,一定在24.5﹣25.5之间,正确;②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 15,60,51,62,12,则中位数在20﹣30 之间,故②正确.③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初中学段栏0≤t <10 的人数在 0﹣15 之间,当人数为 0 时中位数在 20﹣30 之间;当人数为 15 时,中位数在 20﹣30 之间,故③正确.④由统计表计算可得,高中学段栏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 0﹣15,35,15,18,1,当0≤t <10时间段人数为 0 时,中位数在 10﹣20 之间;当 0≤t <10时间段人数为 15 时,中位数在 10﹣20 之间,故④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2分)分式x−1x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1 .【解答】解:∵分式x−1x的值为0,∴x ﹣1=0且x ≠0, ∴x =1. 故答案为1.10.(2分)如图,已知△ABC ,通过测量、计算得△ABC 的面积约为 1.9 cm 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答】解:过点C 作CD ⊥AB 的延长线于点D ,如图所示. 经过测量,AB =2.2cm ,CD =1.7cm ,∴S △ABC =12AB •CD =12×2.2×1.7≈1.9(cm 2). 故答案为:1.9.11.(2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其三视图中有矩形的是①②.(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解答】解:长方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是矩形,圆柱体的主视图是矩形,左视图是矩形,俯视图是圆,圆锥的主视图、左视图是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带有圆心的圆,故答案为:①②.12.(2分)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P AB+∠PBA=45°(点A,B,P是网格线交点).【解答】解:延长AP交格点于D,连接BD,则PD2=BD2=1+22=5,PB2=12+32=10,∴PD2+DB2=PB2,∴∠PDB=90°,∴∠DPB=∠P AB+∠PBA=45°,故答案为:45.13.(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a,b)(a>0,b>0)在双曲线y=k1x上,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在双曲线y=k2x,则k1+k2的值为0.【解答】解:∵点A (a ,b )(a >0,b >0)在双曲线y =k1x 上,∴k 1=ab ;又∵点A 与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 ∴B (a ,﹣b )∵点B 在双曲线y =k2x 上,∴k 2=﹣ab ;∴k 1+k 2=ab +(﹣ab )=0; 故答案为:0.14.(2分)把图1中的菱形沿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如图2,图3所示的正方形,则图1中菱形的面积为 12 .【解答】解:如图1所示: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OA =OC ,OB =OD ,AC ⊥BD , 设OA =x ,OB =y , 由题意得:{x +y =5x −y =1,解得:{x =3y =2,∴AC =2OA =6,BD =2OB =4, ∴菱形ABCD 的面积=12AC ×BD =12×6×4=12; 故答案为:12.15.(2分)小天想要计算一组数据92,90,94,86,99,85的方差s02,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减去90,得到一组新数据2,0,4,﹣4,9,﹣5,记这组新数据的方差为s12,则s12=s02(填“>”,“=”或”<”)【解答】解:∵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常数后,它的平均数都加上(或都减去)这一个常数,两数进行相减,方差不变,∴则s12=S02.故答案为=.16.(2分)在矩形ABCD中,M,N,P,Q分别为边AB,BC,CD,DA上的点(不与端点重合),对于任意矩形ABCD,下面四个结论中,①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②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矩形;③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菱形;④至少存在一个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解答】解:①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连接AC,BD交于O,过点O直线MP和QN,分别交AB,BC,CD,AD于M,N,P,Q,则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故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故正确;②如图,当PM=QN时,四边形MNPQ是矩形,故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矩形;故正确;③如图,当PM⊥QN时,存在无数个四边形MNPQ是菱形;故正确;④当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时,MQ=PQ,则△AMQ≌△DQP,∴AM=QD,AQ=PD,∵PD=BM,∴AB =A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当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时,四边形MNPQ 是正方形,故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二、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1题,每小题5分,第22-24题,每小题5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28题,每小题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5分)计算:|−√3|﹣(4﹣π)0+2sin60°+(14)﹣1.【解答】解:原式=√3−1+2×√32+4=√3−1+√3+4=3+2√3. 18.(5分)解不等式组:{4(x −1)<x +2x+73>x【解答】解:{4(x −1)<x +2①x+73>x②,解①得:x <2, 解②得x <72,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2.19.(5分)关于x 的方程x 2﹣2x +2m ﹣1=0有实数根,且m 为正整数,求m 的值及此时方程的根.【解答】解:∵关于x 的方程x 2﹣2x +2m ﹣1=0有实数根, ∴b 2﹣4ac =4﹣4(2m ﹣1)≥0, 解得:m ≤1, ∵m 为正整数, ∴m =1,∴x2﹣2x+1=0,则(x﹣1)2=0,解得:x1=x2=1.20.(5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F分别在AB,AD上,BE=DF,连接EF.(1)求证:AC⊥EF;(2)延长EF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BD交AC于点O.若BD=4,tan G=12,求AO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BD,交AC于O,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AC⊥BD,OB=OD,OA=OC,∵BE=DF,∴AB:BE=AD:DF,∴EF∥BD,∴AC⊥EF;(2)解:如图2所示:∵由(1)得:EF∥BD,∴∠G=∠CDO,∴tan G=tan∠CDO=OCOD=12,∴OC=12OD,∵BD=4,∴OD=2,∴OC=1,∴OA=OC=1.21.(5分)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创新竞争力的综合指数.对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前40的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国家创新指数得分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分成7组:30≤x<40,40≤x<50,50≤x<60,60≤x<70,70≤x<80,80≤x<90,90≤x≤100);b.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在60≤x<70这一组的是:61.7 62.4 63.6 65.9 66.4 68.5 69.1 69.3 69.5c.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d.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69.5.(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17;(2)在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所对应的点位于虚线l1的上方,请在图中用“〇”圈出代表中国的点;(3)在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比中国高的国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小值约为 2.8万美元;(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下列推断合理的是①②.①相比于点A,B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②相比于点B,C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解答】解:(1)∵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69.5以上(含69.5)的国家有17个,∴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前40的国家中,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17,故答案为:17;(2)如图所示:(3)由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可知,在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比中国高的国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小值约为2.8万美元;故答案为:2.8;(4)由4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创新指数得分情况统计图可知,①相比于点A、B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合理;②相比于点B,C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合理;故答案为:①②.22.(6分)在平面内,给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A,B,C,如图所示,点O到点A,B,C的距离均等于a(a为常数),到点O的距离等于a的所有点组成图形G,∠ABC的平分线交图形G于点D,连接AD,CD.(1)求证:AD=CD;(2)过点D作DE⊥BA,垂足为E,作DF⊥BC,垂足为F,延长DF交图形G于点M,连接CM.若AD=CM,求直线DE与图形G的公共点个数.【解答】(1)证明:∵到点O的距离等于a的所有点组成图形G,∴图形G为△ABC的外接圆⊙O,∵BD平分∠ABC,∴∠ABD=∠CBD,̂=CD̂,∴AD∴AD=CD;(2)如图,∵AD=CM,AD=CD,∴CD=CM,∵DM⊥BC,∴BC垂直平分DM,∴BC为直径,∴∠BAC=90°,̂=CD̂,∵AD∴OD⊥AC,∴OD∥AB,∵DE⊥AB,∴OD⊥DE,∴DE为⊙O的切线,∴直线DE与图形G的公共点个数为1.23.(6分)小云想用7天的时间背诵若干首诗词,背诵计划如下:①将诗词分成4组,第i组有x i首,i=1,2,3,4;②对于第i组诗词,第i天背诵第一遍,第(i+1)天背诵第二遍,第(i+3)天背诵第三遍,三遍后完成背诵,其它天无需背诵,i=1,2,3,4;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1组x1x1x1第2组x2x2x2第3组第4组x4x4x4③每天最多背诵14首,最少背诵4首.解答下列问题: (1)填入x 3补全上表;(2)若x 1=4,x 2=3,x 3=4,则x 4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4,5,6 ; (3)7天后,小云背诵的诗词最多为 23 首. 【解答】解:(1)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1组 x 1 x 1 x 1 第2组 x 2 x 2 x 2 第3组 x 3 x 3 x 3 第4组x 4x 4x 4(2)∵每天最多背诵14首,最少背诵4首, ∴x 1≥4,x 3≥4,x 4≥4, ∴x 1+x 3≥8①, ∵x 1+x 3+x 4≤14②, 把①代入②得,x 4≤6, ∴4≤x 4≤6,∴x 4的所有可能取值为4,5,6, 故答案为:4,5,6;(3)∵每天最多背诵14首,最少背诵4首, ∴由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得,x 1+x 2≤14①,x 2+x 3≤14②,x 1+x 3+x 4=14③,x 2+x 4≤14④, ①+②+2③+④≤70得,x 1+x 2+x 2+x 3+2(x 1+x 3+x 4)+x 2+x 4≤70, ∴3(x 1+x 2+x 3+x 4)≤70, ∴x 1+x 2+x 3+x 4≤703, ∴x 1+x 2+x 3+x 4≤2313,∴7天后,小云背诵的诗词最多为23首, 故答案为:23.24.(6分)如图,P 是AB̂与弦AB 所围成的图形的外部的一定点,C 是AB ̂上一动点,连接PC交弦AB于点D.小腾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线段PC,PD,AD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上的不同位置,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PC,PD,AD的长度的几(1)对于点C在AB组值,如下表:位置1位置2位置3位置4位置5位置6位置7位置8 PC/cm 3.44 3.30 3.07 2.70 2.25 2.25 2.64 2.83 PD/cm 3.44 2.69 2.00 1.360.96 1.13 2.00 2.83 AD/cm0.000.78 1.54 2.30 3.01 4.00 5.11 6.00在PC,PD,AD的长度这三个量中,确定AD的长度是自变量,PD的长度和PC 的长度都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画出(1)中所确定的函数的图象;(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PC=2PD时,AD的长度约为 2.3和4cm.【解答】解:(1)根据函数的定义,PC、PD不可能为自变量,只能是AD为自变量故答案为:AD、PC、PD;(2)描点画出如图图象;(3)PC =2PD ,从图和表格可以看出位置4和位置6符合要求, 即AD 的长度为2.3和4.0.25.(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y =kx +1(k ≠0)与直线x =k ,直线y =﹣k 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x =k 与直线y =﹣k 交于点C . (1)求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线段AB ,BC ,CA 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W .①当k =2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区域W 内的整点个数; ②若区域W 内没有整点,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令x =0,y =1, ∴直线l 与y 轴的交点坐标(0,1); (2)由题意,A (k ,k 2+1),B (−k−1k,﹣k ),C (k ,﹣k ),①当k =2时,A (2,5),B (−32,﹣2),C (2,﹣2),在W 区域内有6个整数点:(0,0),(0,﹣1),(1,0),(1,﹣1),(1,1),(1,2); ②当k >0时,区域内必含有坐标原点,故不符合题意;当k <0时,W 内点的横坐标在﹣1到0之间,故﹣1≤k <0时W 内无整点;当﹣2≤k <﹣1时,W 内可能存在的整数点横坐标只能为﹣1,此时边界上两点坐标为M (﹣1,﹣k )和N (﹣1,﹣k +1),MN =1;当k 不为整数时,其上必有整点,但k =﹣2时,只有两个边界点为整点,故W 内无整点; 当k ≤﹣2时,横坐标为﹣2的边界点为(﹣2,﹣k )和(﹣2,﹣2k +1),线段长度为﹣k +1>3,故必有整点.综上所述:﹣1≤k <0或k =﹣2时,W 内没有整数点;26.(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bx −1a与y 轴交于点A ,将点A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点B 在抛物线上. (1)求点B 的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 (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3)已知点P (12,−1a),Q (2,2).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A (0,−1a)点A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2,−1a ); (2)A 与B 关于对称轴x =1对称, ∴抛物线对称轴x =1; (3)∵对称轴x =1, ∴b =﹣2a , ∴y =ax 2﹣2ax −1a , ①a >0时,当x =2时,y =−1a <2, 当y =−1a时,x =0或x =2, ∴函数与PQ 无交点; ②a <0时,当y =2时,ax 2﹣2ax −1a=2, x =a+|a+1|a 或x =a−|a+1|a 当a−|a+1|a≤2时,a ≤−12;∴当a ≤−12时,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27.(7分)已知∠AOB =30°,H 为射线OA 上一定点,OH =√3+1,P 为射线OB 上一点,M 为线段OH 上一动点,连接PM ,满足∠OMP 为钝角,以点P 为中心,将线段PM 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线段PN ,连接ON . (1)依题意补全图1;(2)求证:∠OMP=∠OPN;(3)点M关于点H的对称点为Q,连接QP.写出一个OP的值,使得对于任意的点M 总有ON=QP,并证明.【解答】解:(1)如图1所示为所求.(2)设∠OPM=α,∵线段PM绕点P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线段PN∴∠MPN=150°,PM=PN∴∠OPN=∠MPN﹣∠OPM=150°﹣α∵∠AOB=30°∴∠OMP=180°﹣∠AOB﹣∠OPM=180°﹣30°﹣α=150°﹣α∴∠OMP=∠OPN(3)OP=2时,总有ON=QP,证明如下:过点N作NC⊥OB于点C,过点P作PD⊥OA于点D,如图2∴∠NCP=∠PDM=∠PDQ=90°∵∠AOB=30°,OP=2∴PD=12OP=1∴OD=√OP2−PD2=√3∵OH =√3+1 ∴DH =OH ﹣OD =1 ∵∠OMP =∠OPN∴180°﹣∠OMP =180°﹣∠OPN 即∠PMD =∠NPC 在△PDM 与△NCP 中 {∠PDM =∠NCP ∠PMD =∠NPC PM =NP∴△PDM ≌△NCP (AAS ) ∴PD =NC ,DM =CP设DM =CP =x ,则OC =OP +PC =2+x ,MH =MD +DH =x +1 ∵点M 关于点H 的对称点为Q ∴HQ =MH =x +1∴DQ =DH +HQ =1+x +1=2+x ∴OC =DQ在△OCN 与△QDP 中 {OC =QD∠OCN =∠QDP =90°NC =PD∴△OCN ≌△QDP (SAS ) ∴ON =QP28.(7分)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C 两边的中点,如果DE ̂上的所有点都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则称DÊ为△ABC 的中内弧.例如,图1中DE ̂是△ABC 的一条中内弧.(1)如图2,在Rt △ABC 中,AB =AC =2√2,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画出△ABC的最长的中内弧DÊ,并直接写出此时DE ̂的长;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0,2),B (0,0),C (4t ,0)(t >0),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①若t =12,求△ABC 的中内弧DE ̂所在圆的圆心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②若在△ABC 中存在一条中内弧DÊ,使得DE ̂所在圆的圆心P 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如图2,以DE 为直径的半圆弧DE ̂,就是△ABC 的最长的中内弧DE ̂,连接DE ,∵∠A =90°,AB =AC =2√2,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C =AC sinB =2√2sin45°=4,DE =12BC =12×4=2,∴弧DE ̂=12×2π=π; (2)如图3,由垂径定理可知,圆心一定在线段DE 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DE ,作DE 垂直平分线FP ,作EG ⊥AC 交FP 于G ,①当t =12时,C (2,0),∴D (0,1),E (1,1),F (12,1), 设P (12,m )由三角形中内弧定义可知,圆心在线段DE 上方射线FP 上均可,∴m ≥1, ∵OA =OC ,∠AOC =90°∴∠ACO =45°,∵DE ∥OC∴∠AED =∠ACO =45°作EG ⊥AC 交直线FP 于G ,FG =EF =12根据三角形中内弧的定义可知,圆心在点G 的下方(含点G )直线FP 上时也符合要求; ∴m ≤12综上所述,m ≤12或m ≥1.②如图4,设圆心P 在AC 上,∵P 在DE 中垂线上,∴P 为AE 中点,作PM ⊥OC 于M ,则PM =32, ∴P (t ,32), ∵DE ∥BC∴∠ADE =∠AOB =90°∴AE =√AD 2+DE 2=√12+(2t)2=√4t 2+1, ∵PD =PE ,∴∠AED =∠PDE∵∠AED +∠DAE =∠PDE +∠ADP =90°, ∴∠DAE =∠ADP∴AP =PD =PE =12AE由三角形中内弧定义知,PD ≤PM∴12AE ≤32,AE ≤3,即2+1≤3,解得:t ≤√2, ∵t >0∴0<t ≤√2.如图5,设圆心P 在BC 上,则P (t ,0) PD =PE =√OD 2+OP 2=√t 2+1,PC =3t ,CE =12AC =12√OA 2+OC 2=√4t 2+1 由三角形中内弧定义知,∠PEC ≤90°, ∴PE 2+CE 2≥PC 2即(√t 2+1)2+(√4t 2+1)2≥(3t )2,∵t >0 ∴0<t ≤√22;综上所述,t 的取值范围为:0<t ≤√2.。

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2.(4分)(2018•北京)据报道,某小区居民李先生改进用水设备,在十年内帮助他居住小区的居民累计节水3.(4分)(2018•北京)如图,有6张扑克牌,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点数为偶数的概率是()B∴从中随机抽取一张,点数为偶数的概率是:=4.(4分)(2018•北京)如图是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如图: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与左视图均为矩形,主视图为三角形,易得出该几何体的形状.解答:解: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矩形,俯视图亦为矩形,主视图是一个三角形,则可得出该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C.点评:本题是个简单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视图的相关知识,解得此题时要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年龄(岁)18 19 20 21人数 5 4 1 2A.18,19 B.19,19 C.18,19.5 D.19,19.5考点:众数;加权平均数..分析:根据众数及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年龄为18岁的队员人数最多,众数是18;平均数==19.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及平均数的知识,掌握众数及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6.(4分)(2018•北京)园林队在某公园进行绿化,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已知绿化面积S(单位:平方米)与工作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则休息后园林队每小时绿化面积为()A.40平方米B.50平方米C.80平方米D.100平方米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图象可得,休息后园林队2小时绿化面积为160﹣60=100平方米,然后可得绿化速度.解答:解:根据图象可得,休息后园林队2小时绿化面积为160﹣60=100平方米,每小时绿化面积为100÷2=50(平方米).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从图象中找出正确信息.7.(4分)(2018•北京)如图,圆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是E,∠A=22.5°,OC=4,CD的长为()A.2B.4C.4D.8考点:垂径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得∠BOC=2∠A=45°,由于圆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根据垂径定理得CE=DE,且可判断△O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E=OC=2,然后利用CD=2CE进行计算.解答:解:∵∠A=22.5°,∴∠BOC=2∠A=45°,∴CE=,∴CD=2CE=48.(4分)(2018•北京)已知点A 为某封闭图形边界上一定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其边界顺时针匀速运动一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线段AP 的长为y .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则该封闭图形可能是( )By=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9.(4分)(2018•北京)分解因式:ax 4﹣9ay 2= a (x 2﹣3y )(x 2+3y ) .10.(4分)(2018•北京)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m 的竹竿的影长为3m ,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25m ,那么这根旗杆的高度为 15 m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同时同地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设旗杆高度为x米,由题意得,=,解得x=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同时同地物高与影长成正比,需熟记.11.(4分)(2018•北京)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写出一个函数y=(k≠0),使它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有公共点,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y=,y=(0<k≤4)(答案不唯一).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开放型.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点坐标为(2,2),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过B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解:∵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B点坐标为(2,2),当函数y=(k≠0)过B点时,k=2×2=4,∴满足条件的一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故答案为:y=,y=(0<k≤4)(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12.(4分)(2018•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的伴随点.已知点A1的伴随点为A2,点A2的伴随点为A3,点A3的伴随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 n,….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A3的坐标为(﹣3,1),点A2018的坐标为(0,4);若点A1的坐标为(a,b),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点A n均在x轴上方,则a,b应满足的条件为﹣1<a<1且0<b<2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分析:根据“伴随点”的定义依次求出各点,不难发现,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8除以4,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点A2018的坐标即可;再写出点A1(a,b)的“伴随点”,然后根据x轴上方的点的纵坐标大于0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解答:解:∵A1的坐标为(3,1),∴A2(0,4),A3(﹣3,1),A4(0,﹣2),A5(3,1),…,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18÷4=503余2,∴点A2018的坐标与A2的坐标相同,为(0,4);∵点A1的坐标为(a,b),∴A2(﹣b+1,a+1),A3(﹣a,﹣b+2),A4(b﹣1,﹣a+1),A5(a,b),…,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点A n均在x轴上方,∴,,解得﹣1<a<1,0<b<2.故答案为:(﹣3,1),(0,4);﹣1<a<1且0<b<2.点评:本题是对点的变化规律的考查,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伴随点”的定义并求出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3.(5分)(2018•北京)如图,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ABC≌△EDB,则对应角相等:∠A=∠E.解答:证明:如图,∵BC∥DE,∴∠ABC=∠BDE.在△ABC与△EDB中,∴△ABC≌△EDB(SAS),∴∠A=∠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14.(5分)(2018•北京)计算:(6﹣π)0+(﹣)﹣1﹣3tan30°+|﹣|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四个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原式=1﹣5﹣+=﹣4.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15.(5分)(2018•北京)解不等式x﹣1≤x﹣,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求解.解答:解:去分母,得:3x﹣6≤4x﹣3,移项,得:3x﹣4x≤6﹣3,合并同类项,得:﹣x≤3,系数化成1得:x≥﹣3.则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简单不等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学生往往在解题时不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这一点而出错.解不等式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6.(5分)(2018•北京)已知x﹣y=,求代数式(x+1)2﹣2x+y(y﹣2x)的值.,求得数值即可.)17.(5分)(2018•北京)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m+2)x+2=0(m≠0).(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正整数m的值.,然后利用整数的整除性确定正整数=18.(5分)(2018•北京)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小马自驾私家车从A地到B地,驾驶原来的燃油汽车所需油费108元,驾驶新购买的纯电动车所需电费 27元,已知每行驶1千米,原来的燃油汽车所需的油费比新购买的纯电动汽车所需的电费多0.54元,求新购买的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千米所需的电费.=解得:x=0.18经检验x=0.18为原方程的解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千米所需的电费为0.18元.点评: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出题目蕴含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19.(5分)(2018•北京)如图,在▱ABCD中,AE平分∠BAD,交BC于点E,BF平分ABC,交AD于点F,AE与BF 交于点P,连接EF,PD.(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AB=4,AD=6,∠ABC=60°,求tan∠ADP的值.考点: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BE,AB=AF,AF=BE,从而证明四边形ABEF是菱形;(2)作PH⊥AD于H,根据四边形ABEF是菱形,∠ABC=60°,AB=4,得到AB=AF=4,∠ABF=∠ADB=30°,AP⊥BF,从而得到PH=,DH=5,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E=∠AEB.∵AE是角平分线,∴∠DAE=∠BAE.∴∠BAE=∠AEB.∴AB=BE.同理AB=AF.∴AF=BE.∴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AB=BE,∴四边形ABEF是菱形.(2)解:作PH⊥AD于H,∵四边形ABEF是菱形,∠ABC=60°,AB=4,∴AB=AF=4,∠ABF=∠ADB=30°,AP⊥BF,∴AP=AB=2,∴PH=,DH=5,∴tan∠ADP==.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菱形的几个判定定理,难度不大.20.(5分)(2018•北京)根据某研究院公布的2009~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相关数据,绘制2009~2019年成年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数量统计表年份年人均阅读图书数量(本)2009 3.882018 4.122018 4.352018 4.562018 4.78(1)直接写出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2)从2009到2019年,成年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的数量每年增长的幅度近似相等,估算2019年成年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的数量约为 5 本;(3)2019年某小区倾向图书阅读的成年国民有990人,若该小区2019年与2019年成年国民的人数基本持平,估算2019年该小区成年国民阅读图书的总数量约为7500 本.考点: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表..分析:(1)1直接减去个部分的百分数即可;(2)设从2009到2019年平均增长幅度为x,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3)根据(2)的结果直接计算.解答:解:(1)m%=1﹣1.0%﹣15.6%﹣2.4%﹣15.0%=66%,∴m=66.(2)设从2009到2019年平均增长幅度为x,列方程得,3.88×(1+x)4=4.78,1+x≈1.05,x≈0.05,4.78×(1+0.05)≈5.(3)990÷0.66×5=7500,故2019年该小区成年国民阅读图书的总数量约为7500本.故答案为5,7500.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能从图表中找到相关信息并加以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1.(5分)(2018•北京)如图,AB是eO的直径,C是»AB的中点,eO的切线BD交AC的延长线于点D,E 是OB 的中点,CE的延长线交切线BD于点F,AF交eO于点H,连接BH.(1)求证:AC=CD;(2)若OB=2,求BH的长.,由,∴AF=,=,∴BH==(5分)(2018•北京)阅读下面材料:小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D=75°,22.∠CAD=30°,AD=2,BD=2DC,求AC的长.小腾发现,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通过构造△ACE,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 2).请回答:∠ACE的度数为75°,AC的长为 3 .参考小腾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 3,在四边形 ABCD中,∠BAC=90°,∠CAD=30°,∠ADC=75°,AC与BD交于点E,AE=2,BE=2ED,求BC 的长.根据相似的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D=AC,根据正切∴△ABE∽△FDE,∴=2,,.∴AC=AD=2AB=2DF=2∴BC=.五、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第25题8分)23.(7分)(2018•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2x2+mx+n经过点A(0,﹣2),B(3,4).(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对称轴;(2)设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C,点D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记抛物线在A,B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包含A,B两点).若直线CD 与图象G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求点D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令x=1求出y的值,即可确定出t的范围.代入得:解得:坐标代入得:解得:k=,b=0,x,的范围为﹣4≤t≤.24.(7分)(2018•北京)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直线AP,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E,连接BE,DE,其中DE 交直线AP于点F.(1)依题意补全图1;(2)若∠PAB=20°,求∠ADF的度数;(3)如图2,若45°<∠PAB<90°,用等式表示线段AB,FE,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ADF=25.(8分)(2018•北京)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M>0,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都满足﹣M<y≤M,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例如,如图中的函数是有界函数,其边界值是1.(1)分别判断函数 y=(x>0)和y=x+1(﹣4≤x≤2)是不是有界函数?若是有界函数,求其边界值;(2)若函数y=﹣x+1(a≤x≤b,b>a)的边界值是2,且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也是2,求b的取值范围;(3)将函数 y=x2(﹣1≤x≤m,m≥0)的图象向下平移m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的边界值是t,当m在什么范围时,满足≤t≤1?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有界函数的定义和函数的边界值的定义进行答题;(2)根据函数的增减性、边界值确定a=﹣1;然后由“函数的最大值也是2”来求b的取值范围;(3)需要分类讨论:m<1和m≥1两种情况.由函数解析式得到该函数图象过点(﹣1,1)、(0,0),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这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分别是(﹣1,1﹣m)、(0,﹣m);最后由函数边界值的定义列出不等式≤1﹣m≤1或﹣1≤﹣m≤﹣,易求m取值范围:0≤m≤或≤m≤1.解答:解:(1)根据有界函数的定义知,函数y=(x>0)不是有界函数.y=x+1(﹣4≤x≤2)是有界函数.边界值为:2+1=3;(2)∵函数y=﹣x+1的图象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a时,y=﹣a+1=2,则a=﹣1当x=b时,y=﹣b+1.则,∴﹣1<b≤3;(3)若m>1,函数向下平移m个单位后,x=0时,函数值小于﹣1,此时函数的边界t≥1,与题意不符,故m≤1.当x=﹣1时,y=1 即过点(﹣1,1)当x=0时,y最小=0,即过点(0,0),都向下平移m个单位,则(﹣1,1﹣m)、(0,﹣m)≤1﹣m≤1或﹣1≤﹣m≤﹣,∴0≤m≤或≤m≤1.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型.掌握“有界函数”和“有界函数的边界值”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评析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评析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评析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考试已经结束,很多关注中考的家长、学员们想要了解今年的试卷情况,下面给大家带来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的试卷解析。

(一)试卷整体结构、难度分析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延续了2018年的选择题(8道题)、填空题(8道题)、解答题(12道题)的出题形式,试题分值和题目数量和去年考查的一致。

但今年很多中考数学题目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整体难度与2018年相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了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试卷中体现出对中档题目的考查难度及灵活性明显增加,题型特点变化较大。

(二)重点知识点分析及分值占比题号涉及知识点难度(五星评定)5尺规作图、圆心角、等边三角形★★7不等式的性质、命题★★8统计中的中位数与平均数★★★★10图形的测量与面积计算★13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14利用方程思想解决菱形面积★★16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判定★★★21用统计图表分析数据★★★22三角形的外接圆尺规作图★★★切线的判定23统计表★★★★★24新函数探究动手操作★★★★25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一次函数与整点问题★★★★26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参数取值范围★★★★27作图、倒角、辅助线构造★★★★★28新定义:中内弧分类讨论思想(三)重点题型解读1、选择题第5题考查了尺规作图,不同于以往基础尺规作图,今年主要通过尺规作图总结出相应几何条件,转化成与圆有关的几何问题,对学生们的识图与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选择题第8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及可能性问题,考查了对统计图表的理解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特点是通过最不利原则总结出中位数可能在的范围,而不能直接计算出中位数的值。

3、第10题一改往年填空题考查范围题型,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测量、计算得出三角形的面积,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

4、第16题通过动手画图及平行四边形相关判定来解决问题,同时考查了对任意、存在、至少存在的理解。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附分析答案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附分析答案


美元;(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相比于点 A,B 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创新指数得分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加
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
②相比于点 B,C 所代表的国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提出“决
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日标,进一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位长度,得到点 C,若 CO=BO,则 a 的值为( )
A.﹣3
B.﹣2
C.﹣1
D.1
5.(2 分)已知锐角∠AOB,如图,
(1)在射线 OA 上取一点 C,以点 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 ,交射线 OB 于点 D,
连接 CD;
(2)分别以点 C,D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作弧,交 于点 M,N;
26.(6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y=ax2+bx 与 y 轴交于点 A,将点 A 向右 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B,点 B 在抛物线上. (1)求点 B 的坐标(用含 a 的式子表示); (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3)已知点 P( , ),Q(2,2).若抛物线与线段 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 图象,求 a 的取值范围. 27.(7 分)已知∠AOB=30°,H 为射线 OA 上一定点,OH h1,P 为射线 OB 上一点, M 为线段 OH 上一动点,连接 PM,满足∠OMP 为钝角,以点 P 为中心,将线段 PM 顺 时针旋转 150°,得到线段 PN,连接 ON. (1)依题意补全图 1;
组值,如下表:
位置 1 位置 2 位置 3 位置 4 位置 5 位置 6 位置 7 位置 8
PC/cm 3.44 3.30 3.07 2.70 2.25 2.25 2.64 2.83

2019年中考北京中考数学真题评析

2019年中考北京中考数学真题评析

2019年中考北京中考数学真题评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当我看到2019年北京市中考试卷数学试题,第一感觉是2019年题目整体难度较2018年有所下降。

从近四年北京试题的难易程度可以看出北京市中考数学整体大小年的规律。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平均分预计将较去年有所提升。

本套试卷在保持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力度上,更加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体现了“实践与操作,综合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的命题特点,与中考考试说明中C级要求相呼应。

就具体题目而言,第8、12、22、23、24、25题依旧是比较难的题型,其他题型属于基础或者中档题。

笔者统计了近四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这几道题考查分布:图示今年中考数学试题,整体上呈现以下特点:特点一、题目总体难度降低,23题代数综合和25题代几综合等压轴题理解题意仍有一定难度,以体现试卷区分度,但试题总体难度相较去年有大幅下降。

特点二、题型设置上较以往有微调,例如第1、2题位置调整;第18题的一次函数综合体换成了一元二次方程;第19题回归对梯形的考察;第20题第问没有考察切线的证明等。

特点三、试题内容上趋于稳定,没有“偏难怪”题,除了25题中的新定义“关联点”之外,其他题都较为常规,较好的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命题主导思想。

特点四、从试卷中最直观反应出的是阅读量的减小,去年中考第25题占了一整页纸,阅读占了很大比重,今年题型仍然新颖,但阅读量明显减少。

特点五、计算量大幅下降,去年计算题19题、20题是几何计算题,有一定的难度,计算量普遍大,但今年的19题、20题不论解题难度还是计算难度都骤降。

特点六、填空第12题考察循环规律,与前2年的递进规律类型有所不同,当然如果重视观察能力和精确作图能力,也可以很容易发现四次变化后回到A1。

特点八、延续了去年和前年的改革方向,增加对圆的考察,例如选择题第8题、解答题第20题。

解答题第25题都涉及圆的知识。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答案}0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求法,确定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点A(a,b)在双曲线 上,∴k1=ab.∵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B(a,-b).∵点B在双曲线 上,∴k2=-ab.∴k1+k2=0.
{分值}2
{章节:[1-26-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分值}2
{章节:[1-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
{考点:准确数与近似数}
{类别:常考题}
{难度:2-简单}
{题目}11.(2019年北京)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其三视图中有矩形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答案}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①中长方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矩形,②中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矩形,③中圆锥的三视图都不是矩形.
{分值}2
{章节:[1-18-2-3] 正方形}
{考点:平行四边形边的性质}
{考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考点:矩形的判定}
{考点:菱形的判定}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
{类别:高度原创}{类别:易错题}
{难度:4-较高难度}
{
{题目}17.(2019年北京)计算: .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掌握绝对值的性质、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负指数幂是解题才能正确解答.
{分值}2
{章节:[1-18-2-2]菱形}
{考点:菱形的性质}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类别:常考题}
{难度:3-中等难度}
{题目}15.(2019年北京)小天想要计算一组数据92,90,94,86,99,85的方差 ,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减去90,得到一组新数据2,0,4,-4,9,-5.记这组新数据的方差为 ,则 .(填“>”,“=”或“<”)

名师解析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名师解析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名师解析2019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分析?2019年数学试题严格遵循普通中考考试说明,重视基础,不断拔高,选拔性强,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也保证了区分度。

①基础知识考察依然为全卷重点2019年北京卷较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整体内容和基本问题变化均不大,试题出题规律比较稳定,依然侧重于基础知识考核。

比如对于选择题:重点考察实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点。

填空题主要考察不等式组等概念。

大题与往常相似,依然是全等、四边形、方程、二次函数、圆等知识②侧重基础的同时考察了思维能力2019年北京卷数学试题,部分题目考察了综合能力,乍一看此题与我们平时所学题目类似,可是仔细看又有细微的变化,做到了稳中有变,对于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是一个比较好的考察,比如综合题目代数几何综合,既考查了二次函数又考察了几何综合,就属于此类问题。

③重点突出,创新新颖2019年北京卷的数学试题,部分题目设计非常新颖,比如选择题第八题,填空题12题都属于此类题型,回顾近几年北京试题,往往都会在重视基础的同事保证创新,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思维更加发散,而此类问题又往往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之前考核过推箱子问题,电脑程序设计问题,数字规律问题等等。

整体分析今年试卷,重难点突出,符合考试说明侧重的基本问题,在考核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增加部分综合性题目,保证了学生们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开拓思维能力,发散知识,是一套比较成功的试题。

一、试题的基本结构整套数学试卷共设25个题目,120分。

选择题部分,共8个题目,32分。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部分,其中填空题共4个题目,16分,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和综合题)共13个题目,72分。

这些与往年没有什么变化。

1、题型与题量全卷共25个小题,包括三种题型,其中选择题8个32分,填空题4个16分,解答题13个72分。

2、考查的内容及分布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几乎覆盖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列的主要知识点,并且对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函数、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与概率都作了重点考查。

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2019年北京市⾼级中等学校招⽣考试数学试卷⼀、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题3分)第1-10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个。

1. 如图所⽰,⽤量⾓器度量∠AOB,可以读出∠AOB的度数为(A) 45°(B) 55°(C) 125°(D) 135°答案:B考点:⽤量⾓器度量⾓。

解析:由⽣活知识可知这个⾓⼩于90度,排除C、D,⼜OB边在50与60之间,所以,度数应为55°。

2. 神⾈⼗号飞船是我国“神⾈”系列飞船之⼀,每⼩时飞⾏约28 000公⾥。

将28 000⽤科学计数法表⽰应为(A)(B) 28(C)(D)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

解析:科学记数的表⽰形式为10na?形式,其中1||10≤<,n为整数,28000=。

故选C。

a3. 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则正确的结论是(A)a(B)(C)(D)答案:D考点:数轴,由数轴⽐较数的⼤⼩。

解析:由数轴可知,-3<a<-2,故A、B错误;1<b<2,-2<-b<-1,即-b在-2与-1之间,所以,。

4. 内⾓和为540的多边形是答案:c考点:多边形的内⾓和。

n-??,当n=5时,内⾓和为540°,所以,选C。

解析:多边形的内⾓和为(2)1805. 右图是某个⼏何体的三视图,该⼏何体是(A)圆锥(B)三棱锥(C)圆柱(D)三棱柱答案:D考点:三视图,由三视图还原⼏何体。

解析:该三视图的俯视为三⾓形,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矩形,所以,这个⼏何体是三棱柱。

6. 如果,那么代数2()b aaa a b--g的值是(A) 2 (B)-2 (C)(D)答案:A考点:分式的运算,平⽅差公式。

解析:2()b aaa a b--g=22a b aa a b--g=()()a b a b aa a b-+-+=2。

7. 甲⾻⽂是我国的⼀种古代⽂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下列甲⾻⽂中,不是轴对称的是答案:D考点:轴对称图形的辨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评析
(一)试卷整体结构、难度分析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延续了2018年的选择题(8道题)、填空题(8道题)、解答题(12道题)的出题形式,试题分值和题目数量和去年考查的一致。

但今年很多中考数学题目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整体难度与2018年相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了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试卷中体现出对中档题目的考查难度及灵活性明显增加,题型特点变化较大。

(二)重点知识点分析及分值占比
47%44%8%
44%41%15%
(三)重点题型解读
1、选择题第5题考查了尺规作图,不同于以往基础尺规作图,今年主要通过尺规作图总结出相应几何条件,转化成与圆有关的几何问题,对学生们的识图与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选择题第8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及可能性问题,考查了对统计图表的理解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特点是通过最不利原则总结出中位数可能在的范围,而不能直接计算出中位数的值。

3、第10题一改往年填空题考查范围题型,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测量、计算得出三角形的面积,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

4、第16题通过动手画图及平行四边形相关判定来解决问题,同时考查了对任意、存在、至少存在的理解。

5、第21题散点图与去年中考第16题考查知识点有相似之处。

散点图是以一个变量为横坐标,另一变量为纵坐标,利用散点的分布形态反映变量统计关系。

整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6、第22题圆综合问题,2019年北京中考的圆综合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第一问的圆需要我们自己做出,涉及三角形外接圆的尺规作图。

第二问是一个比较常规的切线证明,梳理清楚条件,证明难度不大。

但因为出题的角度较新,所以很多孩子会比较不适应,从而出现失误。

7、第23题不同于往年的统计题型,需要孩子们对于题目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因为题目条件的表述有一定新意,在获取信息时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孩子们在题意理解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

8、第24题是函数探究题,与往年不同的是,没有直接给出自变量与因变
量是那条线段,需要我们自己判断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很多同学容易在这个问题上就会不知道如何分析,导致后面的描绘函数图象错误,从而无法解决第3问。

9、第25题是小函数综合题的位置,今年重点考查的一次函数与整点问题,第1问很简单,第2问的第一小问难度也不是很大,只要能准确确定A、B、C 的位置,正确画出图形即可解决,但最后一问难度远高于往年,能达到代数综合最后一问的难度。

10、第26题是代数综合题,跟往年出题的特点变化不是很大,第1问和第2问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考查角度较常规,难度不是很大。

最后一问是已知抛物线与交点个数,求参数取值范围问题,也属于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但需要学生对于参数a的取值符号进行分类讨论,同时注意点P的位置特征。

11、第27题是几何综合题。

第1问是常规作图,比较意外的是,第2问非常简单,不需要构造辅助线,只需一步简单的倒角即可证明。

第3问可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实现,线段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梳理清晰,整体难度较常规,和海淀二模的几何综合题有点类似的思想。

12、第28题新定义,定义了“中内弧”。

第1问需要先判断中内弧最长时圆心的位置,然后正确作图,这一问中圆心位置确定比较容易出现错误。

第2问涉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临界状态的确定,在确定临界状态时有一个相切的状态,比价容易误判。

第3问同样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其中一种情况还是需要确定临界状态后,求出参数值,然后判断范围;另一种情况可以借助函数思想,难度较大。

最后取值范围的确定也是一个易错点,需要取到的是两种情况下参数的最大范围而非交集。

(四)给2020届考生的复习建议
通过对2019年中考数学试卷整体的分析会发现中考题型趋势倾向于去模式化,对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数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考查增加明显。

同时考查了学生们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为此对2020届初三学生提出一些复习建议。

(1)回归教材:新初三阶段要注重知识的融合,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要求比较高,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

(2)培养习惯:培养总结题型的习惯,注重数学经验的累积。

(3)强化能力:强化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