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流体第一章、基本概念
热工流体动力学基础

【例】 如图所示,水泵汲入 管的外径为114mm,壁厚为4mm, 压出管的外径为88.5mm,壁厚 为4mm。在汲入管中水的流速 为1.5m/s。求在压出管中水的
流速。
【解】 已知,汲入管的内经D1=114-2×4=106mm,w1=1.5m/s,
D2=88.5-2×4=80.5mm,设在汲入管与压出管之间没有渗漏,
z1pg1 w 2g 12 z2pg2 w 2g22
伯努力方程
不可压缩的理想液体在等温流动过程中, 在管道的任一截面上,流体的静压能、 位能及动能之和是不变的。 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精品课件
(2)实际情况下的伯努力方程 实际流体有粘性,流动过程中有能量损失,能量方程:
z 1g p 1 1 21 2 z 2g p 2 1 2 2 2h L
输入机械能 H e15 (0 10)5 1 2 01 0 .24 (2 7.3 025 3.1 62 7 )50 11.9 7(P 1 7)3 a
精品课件
2.压头间的转换 (1)几何压头和静压头之间的转变
1-1和2-2的伯努力方程:
hg1hs1hg2hs2
因为 hg2(在下)>hg1(在上)
则 hs2<hs1
【解】 1000℃时烟气的密度为: 0(pp0)(T T1 0)
1.399994102 2730.27(k4g/m3) 1013225731000
1000℃时烟气的粘度为:
02T7C 3C2T7332
1.587105(1227 7311377)331 (2277 )32 334.9105(Pas)
精品课件
吸风管内风速
w 1 3 V F 6 1 3 0 4 V 6 0 d 1 2 0 30 4 6 3 9 .1 0 2 0 4 .3 0 2 0 3 .1 0 6 ( m 7 /s ) w 2 3 V F 6 2 3 0 4 V 6 0 d 2 2 0 30 4 6 3 9 .1 0 0 2 4 .4 0 2 0 2 .3 0 0 ( m 5 /s )
热工复习总结(北工大)

第一章 1.热力系统分类:(1)闭口系统:只有能量交换,而无质量交换(2)开口系统:有能量交换,也有质量交换。
(3)绝热系统:无热量交换。
(4)孤立系统:既无能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
2.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两个系统彼此必然处于热平衡。
3.比体积v=V/m=1/p 4.(热力)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重力场除外),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注意:必须同时满足热和力的平衡。
5.稳定: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稳定不一定平衡,但平衡一定稳定6.平衡:时间上均匀:空间上平衡不一定均匀,单相平衡态则一定是均匀的7.不平衡状态,在无外界影响下,会自发地趋于平衡。
平衡状态不会自发地破坏。
8.对理想气体:pv=RgT 状态方程f (p,v,T)=09.准平衡过程定义:若过程进行得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坏后自动回复平衡所需时间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显著偏离平衡状态。
或由一系列连续的平衡态组成的过程。
实现条件:压力差ΔP-0温度差ΔT-0准平衡过程有实际意义吗:既是平衡,又是变化,既可以用状态参数描述,又可进行热功转换10.可逆过程:三个条件(1)工质沿相同路径逆行。
(2)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3)外界也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
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可逆过程不可逆根源:不平衡势差和耗散效应11.关于过程功:功是过程量。
功的正负:当dv>0(工质膨胀),w>0,功为正,系统对外作功。
当dv<0(工质被压缩),w<0,功为负,系统消耗功。
热量定义:热量是热力系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另一种方式,在温度的推动下,以微观无序运动方式传递的能量。
12.熵的简单说明:熵是状态参数。
符号规定:dS >0,系统吸热时为正Q >0;dS <0,系统放热时为负Q <0。
物理意义:熵体现了可逆过程传热的大小与方向。
热工流体

第一章核燃料、包壳材料、冷却剂及其热物性1、固体核燃料按物理化学形态不同分为哪三种?压水堆常使用哪两种燃料?金属型、陶瓷型和弥散体型。
常使用金属型和陶瓷型。
2、压水堆常使用哪两种包壳材料?在稳态热工设计中,包壳外表面最高限制温度是多少?锆2、锆4。
外表面最高限制温度是350℃。
3、氧-铀原子比为2的二氧化铀的熔点是多少?二氧化铀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怎样?2800℃。
变化规律:以1600℃为界限,先下降后上升。
4、随着辐照和燃耗的加深,二氧化铀的熔点下降和热导率减小。
第二章反应堆内的释热1、反应堆的热源主要来自核裂变过程和堆内材料与中子的辐射俘获(n,γ)反应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每次核裂变在反应堆内总计产生200兆电子伏的能量,其中大约90%是在燃料元件内转化成热能的。
在现代大型压水堆设计中,往往取燃料元件的释热量占堆总释热量的97.4%。
2、堆芯体积释热率q v,c的定义?与哪几个参量有关?定义:堆芯内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堆芯体积内由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称为堆芯体积释热率。
与堆芯释热量占反应堆总释热量的份额、一次裂变释放的能量、可裂变核子的密度、有效微观裂变截面和中子注量率有关。
3、对于有限圆柱体的均匀裸堆,堆芯热中子注量率沿径向呈零阶贝塞尔函数分布,沿轴向呈余弦函数分布。
影响堆芯功率分布的主要因素:燃料装载、控制棒、水隙和空泡率和结构材料。
4、径向核热通道因子的定义是:热通道的平均热流密度/ 堆芯平均通道的平均热流密度轴向核热通道因子的定义:热通道的最大热流密度/ 热通道的平均热流密度热流密度核热通道因子的定义:以上两项乘积。
即为:热通道的最大热流密度/ 堆芯平均通道的平均热流密度5、慢化剂中热量的三个主要来源是裂变中子的动能、吸收裂变产物放出的β粒子的能量和吸收γ射线的能量。
压力容器或壁厚构件中γ射线能量的三个来源是裂变时瞬发γ射线、裂变产物衰变时放出的γ射线和中子俘获产物放出的γ射线。
6、停堆后释热包括剩余中子、裂变产物衰变和中子俘获产物衰变三个来源。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点的阐述

(压力形式)
(1-8)
1.2 流体静力学基本概念
变形得 p1/ρ+z1g=p2/ρ+z2g (能量形式)(1-9) 若将液柱的上端面取在容器内的液面上,设液面上 方的压力为pa,液柱高度为h,则式(1-8)可改写为 p2=pa+ρgh (1-10) 式(1-8)、式(1-9)及式(1-10)均称为静力学 基本方程,其物理意义在于:在静止流体中任何一点的 单位位能与单位压能之和(即单位势能)为常数。
1.2 流体静力学基本概念
图1.3 绝对压力、表压与真空度的关系
1.2 流体静力学基本概念
1.2.2 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
1.2.2.1 静力学基本方程
假如一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液体可认 为是不可压缩流体,其密度不随压力变化。在静 止的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其截面积为A,以容器 底面为基准水平面,液柱的上、下端面与基准水 平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z1和z2,那么作用在上、下 两端面的压力分别为p1和p2。
1.1 流体主要的力学性质
1.1.2 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1. 易流动性
流体这种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应力和抵抗剪切变形 的性质称为易流动性
2. 质量密度
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即ρ=m/V
3. 重量密度
流体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重量称为重度或容重,以γ 表示。γ=G/V
1.1 流体主要的力学性质
图1-8
1.4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因是直径相同的水平管,u1=u2,Z1=Z2,故 Wf=(P1-P2)/ρ (1-22) 若管道为倾斜管,则 Wf=(P1/ρ+Z1g)-(P2/ρ+Z2g) (1-23) 由此可见,无论是水平安装还是倾斜安装, 流体的流动阻力均表现为静压能的减少,仅当水 平安装时,流动阻力恰好等于两截面的静压能之 差。
《热工基础与设备》第01章-窑炉气体力学-120页PPT资料

05.01.2020
14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力学模型
§1.2 流体流动特征量
温度 ( ℃ ,K)
压力 (Pa ,N/m2 )
绝对压强P 相对压强Ps
PPa 0 正压 PPa 0 负压 PPa 0 零压
05.01.2020
15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力学模型
流速与流量
m/s,Nm /s
f
uF
d
dy
f F
分析: 阻力 耗能
d dy
阻力 耗能
d dy
** 温度对流体粘度的影响
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
u
d
dy
05.01.2020
11
粘性流体所产生的内摩擦力由牛顿粘性定律确定: τ=μdω/dy (N/m2)
式中 dω/dy:速度梯度,1/s; τ:剪切(应)力,N/m2; μ:粘度,也称动力粘度系数,N·s/m2即 Pa·s。
9
在已往的液体计算中,极少考虑大气的浮力, 而在窑炉中所存在的热气体进行计算时,务必 要考虑气体所受的浮力。
例如:在20ºC大气中对于1m3密度为 0.5kg/m3的热气体自重仅为 4.9N ,浮力则 为 11.8N ,故不能忽略。
05.01.2020
10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力学模型
流体的粘滞性及内摩擦定律(牛顿定律)
μ0和C值见表1.1。
05.01.2020
13
表1.1 各种气体的μ0和C值
气体
空气
N2 O2 CO2 CO
H2 CH4 C2H4 NH3 SO2 H2O 发生炉煤气 燃烧产物
μ0×107 (Pa·s)
1.71 1.66 1.87 1.37 1.66 0.84 1.20 0.96 0.96 1.17 0.82 ~1.45 ~1.47
热工基础第01章流体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性质

d f
流体的密度 参考流体密度
根据物质的相对密度推测其消防特性
• 相对密度小于1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发生火灾不 应用水扑救,因为它会浮在水面上,非但不能 灭火,反而随水流散,扩大了火势,因此应使 用泡沫、干粉灭火。
一、流体的黏性概述
1.流体的黏性:流体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 黏性阻碍各流层或微团间的相对运动。
2.黏性作用而产生的力
黏滞力:流体各流层或微团间发生相对运 动而产生的内摩擦力。
附着力:流体与固体间的摩擦力。
3. 产生黏性的主要因素:液体是分子间吸 引力,气体是分子热运动。
黏性实验
流体流过壁面时流速分布
流体连续介质假设的合理性: 工程上所采用的一切特征尺度都 比分子距离大得多,分子间距可 忽略。 流体连续介质假设的局限性:
当所研究问题的尺寸小于或相当于 分子间距离时,假设不适用。
如:火箭在高空非常稀薄的气体中 飞行;高真空技术中。
第二节 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有一采暖系统如图所示。求泵出口水管体积流量和 锅炉出水管体积流量。
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 常用的流体工质有:水、空气、油等。
二、流体的特性
流体区别于固体的主要特性:流动性
流动性: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切力的性质
表现:
流体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向力; 流体无固定形状,由约束它的边界决定;
固体
液体
流体的运动和变形联系在一起。
气体和液体的异同
液体
• 液体和气体的不同点:
qv2,p2,t2
用户
锅 炉
热工基础(张学学 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式
数间的关系
交换的功量
w /( J / kg) wt /( J / kg)
交换的热 量
q /(J / kg)
定容 v 定数 定压 p 定数 定温 pv 定数
定熵 pvk 定数
v2
v1;
T2 T1
p2 p1
p2
p1
;
T2 T1
v2 v1
T2
T1;
p2 p1
v1 v2
p2 p1
1.理想气体:理想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理想气体分子之间
无作用力;理想气体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
碰撞。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克拉贝龙方程式)
PV mRgT
其中 R 8.314J /(mol K ),
或 PV nRT
RgΒιβλιοθήκη R M3.定容比热与定压比热。
定容比热 cV
wt
1 2
c f
2
gz
ws
当 p2v2 p1v1 时,技术功等于膨胀功。
当忽略工质进出口处宏观动能和宏观位能的变化,技术功就
是轴功;且技术功等于膨胀功与流动功之差。
在工质流动过程中,工质作出的膨胀功除去补偿流动功及宏
观动能和宏观位能的差额即为轴功。
7.可逆过程的技术功:
wt
2
vdp
6.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7.系统的分类: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功、热量)
工程流体第一章

考核方法、学习要求、答疑 考核方法、学习要求、
考核方法: 1. 平时考勤、作业成绩占20%; 考核方法: 平时考勤、作业成绩占20% 2. 期末考试占80%。 期末考试占80% 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 重点掌握 : 基础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 基本 重点掌握:基础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方程、 方程、基本应用 2. 按时 、 独立 、 认真完成作业 。 作业要求画图 , 按时、 独立、 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要求画图, 代入数据。 代入数据。 答疑:1. 随时、随地欢迎同学们交流; 答疑: 随时、随地欢迎同学们交流; 2.主楼F613热工教研室; 主楼F613热工教研室 热工教研室; 3.Tel:61772472(O) Tel:61772472(O) 12 4.Email:lwy@ Email:lwy@.
7
4、我国水利事业的历史: 我国水利事业的历史:
4000多年前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顺水之性,治 顺水之性, 4000多年前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 顺水之性 水须引导和疏通 秦朝在公元前256 前210年修建了我国历史上的三大 秦朝在公元前256—前210年修建了我国历史上的三大 256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 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灵渠)-明渠水流和堰流 古代的计时工具“铜壶滴漏” 古代的计时工具“铜壶滴漏”——孔口出流 孔口出流 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一书中提出流量等 清朝雍正年间,何梦瑶在《算迪》 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 于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断面平均流速的计算方法。 隋朝(公元587 610年 587—610 隋朝(公元587 610年)完成的南北大运河 隋朝工匠李春在冀中蛟河修建(公元605—617 隋朝工匠李春在冀中蛟河修建(公元605 617年)的 605 617年 赵州石拱桥——拱背的4个小拱,既减压主拱的负载, 拱背的4 赵州石拱桥 拱背的 个小拱,既减压主拱的负载, 又可宣泄洪水。 又可宣泄洪水。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第一篇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第一节工质及热力系统一、工质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能量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在热力过程中,完成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必须借助于某种工作介质---工质来实现。
工质并不直接参与能量的转换,只是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起媒介作用,即在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中,伴随工质热力状态的不断变化,使得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界面而发生能量的转换与传递。
二、热力系统根据热力学分析的需要,在相互作用的各物体中,选取某一范围内的物体作为热力研究的对象,称为热力系统或系统。
将与热力系统相互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热力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成为界面或边界。
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界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的。
图1-1 热力系统、外界与边界三、热力系统的分类根据界面上系统与外界间能、质交换的情况不同来分类:闭口系统:界面上无质量交换的系统(控制质量cm);开口系统:界面上有质量交换的系统(控制体积cv);绝热系统:界面上无热量交换的系统;孤立系统:界面上既无质量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因此绝对的绝热系统和孤立系统都是不存在的。
只有当系统与外界间的热量、功量、质量的交换无限小或该作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看作是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简化。
在热力学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系统。
像具有无限大热容的系统,他们在放出或吸收有限的热量时不改变系统的自身的温度,被称为热源或热库。
另外,若热力系统与外界可逆的功交换只有体积变化功一种形式,则该系统称为简单可压缩系统。
第二节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一、热力状态与状态参数热力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称为热力状态或状态。
热力状态是系统各种宏观物理特性的表现,能描述这种宏观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热力状态参数或状态参数。
该课程主要讨论的状态参数有温度(T)、压力(P)、比体积(v)或密度(ρ)、热力学能(U)、焓(H)、熵(S)等。
其中,温度(T)、压力(P)、比体积(v)或密度(ρ)是可以直接测量的,被称为基本状态参数;而其余状态参数不能直接测量,必须由基本状态参数导出,所以称为导出参数。
二、基本状态参数1、温度温度是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
从分子运动理论观点看,温度标志着物质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强烈程度。
为了使温度测量准确一致,就要有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
国际上规定热力学温标作为测量的最基本的温标。
它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制定的,与测温物质的特性无关,可以成为度量温度的标准。
热力学温标的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开)。
把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即水的固相、液相、气相平衡共存的状态的温度作为单一基准点,并规定为273.16k。
因此,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是谁的三相点温度的1/273.16。
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规定摄氏温度有热力学温度移动零点来获得。
273.15t T K=- (1-1) 由式(1-1)可知,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并无实质差异,而仅仅是零点不同。
2、 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压力(即压强),即/P F A = (1-2)P---压力;F---作用于界面的垂直作用力; A---作用面积。
分子运动学说把气体的压力看作是大量气体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结果。
测量工质压力的仪器称为压力计。
由于压力计的测量元件处于某种环境压力的作用下,因此,压力计所测得的压力是工质的真实压力(或称绝对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叫做表压力或真空度。
图1-2当绝对压力大于大气压力(见图1-2a )时b e p p p =+ (1-3)式中e p 表示测得的差数,称为表压力。
如工质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见图1-2b )b v p p p =- (1-4)式中v p 也表示测得的差数,称为真空度。
此时测量压力的仪表较真空计。
绝对压力、表压力、真空度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
图1-3作为工质状态参数的压力应该是绝对压力。
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可用气压计测定。
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p a 。
1p a =1N/m 2工程中还采用其他压力单位,见表1-1。
表 1-1例1-1测得两系统内的表压力分别为0.015Mp a 和1.5Mp a ,当时气压计读数为0.1013Mp a ,试计算两系统的绝对压力。
解:110.0150.10130.1163g b p p p =+=+= Mp a 22 1.50.1013 1.6013g b p p p =+=+= Mp a3、 比体积与密度单位质量物质所占的体积称为比体积,即/v V m = (1-5)v---比体积,m3/kg ; m---物质的质量,kg ; V ---物质的体积,m3。
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kg/m3。
/m V ρ= (1-6) 显然,v 与ρ互成倒数。
第三节 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坐标图一、平衡状态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
只有在系统内或系统与外界之间一切不平衡的作用都不存在时,系统的一切宏观变化方可停止,此时热力系统所处的状态才是平衡状态。
二、状态方程对于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他处于平衡状态时,个部分具有相同的压力、温度和比体积等参数,且这些参数服从一定关系式。
这样的关系式叫做状态方程式,即T=T(p、v) p=p(T、v) v=v(p、T)三、状态参数坐标图由于两个参数可以完全确定简单可压缩系统的平衡状态,所以由任意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所组成的平面坐标图上的任意一点,都相应于热力系的某一确定的平衡状态。
同样,热力系统每一平衡状态总可在这样的坐标图上用一点来表示。
这种由热力系统状态参数所组成的坐标图称作热力状态坐标图。
常用的热力图有压容(p-v)图和温熵(T-s)图等。
注意,只有平衡状态才能用状态参数图上的一点来表示。
图1-4第四节热力过程的基本概念一、热力过程由于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热力系统由一个平衡状态经过连续的中间状态变化到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全过程,称为热力过程或过程。
任何热力过程中的始态与终态都是平衡状态。
如果始台与终态间发生的中间状态处处平衡,这就是平衡过程;如果中间状态中存在不平衡状态时,这就是不平衡过程,平衡过程中的每一热力状态]都具有确定的宏观特性,在热力状态图中可用一条确定的实线来描述其过程变化,在不平衡过程中,除了始态与终态可由确定的状态参数表示外,不平衡的中间状态是无法用确定的状态参数表示的。
同样,在热力状态图中也无法用确定的曲线来表示不平衡中间状态的变化。
但为了方便讨论不平衡过程的变化,则在始态与终态间用虚线连接来近似的描述。
二、准平衡状态一切过程都是平衡被破坏的结果,工质和外界有了热和力的不平衡才促使工质向新的状态变化,故实际过程都是不平衡的。
若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坏后自动回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即所谓弛豫时间又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
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叫做准平衡过程。
三、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当热力系统在变化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可逆耗散时,系统及外界都能按原路线逆行至初态,并能完全恢复至各自的初始状态,这就是可逆过程;否则就是不可逆过程。
一个可逆过程,首先应该是准平衡过程,应满足热的和力的平衡条件,同时在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耗散效应。
这也是可逆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过程功和热量一、功的热力学定义在力学中把力和力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定义为力所作的功W=F*S (1-7)功的热力学定义:功是热力学系统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热力学中约定:系统对外界做功取正,而外界对系统做功取负,在法定计量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称为功率(W)。
图 1-5如图1-5所示为简单可压缩系统,设活塞在气缸里可作无摩擦运动。
气缸的端面面积为A ,缸内有1kg 气体,其压力为p ,比体积为v1,在p-v 图上可用1点表示他所处的状态。
如果气缸的气体在压力p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膨胀,推动活塞向右移动距离x 到达点2,气缸里的气体体积增大到v2,其膨胀过程在p-v 图中为一条横线1-2。
在活塞无摩擦的理想情况下,1kg 气体对活塞所作的功用w 表示,则()21w p x p v v =⋅A ⋅=- (1-8)其值大小相当于p-v 图中1-2过程线下面积。
对于实际膨胀过程往往是非等压过程,利用积分2212111nm w w pdv S=∆==⎰⎰ (1-9)由于功量可以用p-v 图中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所以p-v 图有称为示功图。
功量不是状态参数,而是与过程特性有关的过程函数。
在相同的始态与终态之间,过程曲线形状不同,过程线下的面积亦不同。
二、热量当系统与外界间只有功和热的交换时,不作为功而通过界面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这就是热量的热力学定义。
其中没有强调温差的作用,所以该定义同样适用于无温差的可逆传热过程。
热量的单位是J (焦尔),工程上常用kj(千焦)。
工程热力学中约定:体系吸热,热量为正;反之,则为负。
图1-6系统在可逆过程中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可由下式计算:q Tds δ= (1-10)2121q Tds -=⎰ (1-11)可逆过程热量12q -在T-s 图上可用过程线下方的面积表示。
热量使能量传递的度量,是过程量。
只有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才有所谓的功和热量,没有能量的传递过程就没有功和热。
第六节 热力循环一、 循环概说实用的热力发动机必须能连续不断的做功。
为此,工质在经历了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后,必须能回到原来的状态,作为工质在经过若干过程后,重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这样一系列过程的综合,叫做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全部由可你过程组成的循环称为可逆循环;若循环中有部分过程或全部过程是不可逆过程的,则该循环为不可逆循环。
在状态参数的平面坐标图上,可逆循环的全部过程构成一闭合曲线。
二、 正向循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循环叫做正向循环。
它使外界得到。
正向循环在p-v 图和T-s 图上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的。
正向循环的经济性用热效率t η来衡:1nett w q η=(1-12)三、 逆向循环将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循环叫逆向循环。
一般来讲逆向循环必然消耗外功。
逆向循环在p-v 图和T-s 图上都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逆向循环主要应用于制冷和热泵。
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的用途不同,即收益不同,故其经济性能指标也不同,分别用制冷系数ε和热泵系数ε’表示:2netq w ε= (1-13)1'netq w ε=(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