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中考地理试卷评析

合集下载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模拟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上合组织”,全称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今年6月9日-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据此完成1~3题。

峰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位置处于图中()A. aB. bC. cD. d2.“上合组织”,全称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今年6月9日-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据此完成1~3题。

此时,上海市()A. 昼长夜短B. 昼短夜长C. 昼逐渐变短D. 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3.“上合组织”,全称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今年6月9日-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据此完成1~3题。

结合图判断,关于该峰会举办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濒临渤海B. 濒临黄海C.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D. 淡水资源极为丰富4.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

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完成4~6题。

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A. 15°E,23.5°NB. 45°W,23.5°SC. 15°E,23.5°SD. 45°W,23.5°N5.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

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完成4~6题。

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 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B. 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C. 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D.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6.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分析】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解答】解: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故A正确。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通过地球仪看到这个过程;故B错误。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无法精准测量山地的海拔,无法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故C、D都错误。

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仪和地球运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如图为小明同学观赏“金光穿洞”后发的朋友圈截图和他手绘的颐和园游览图。

读图,完成第2﹣6题。

2.【分析】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解答】解:由题可知,观赏“金光穿洞”需要在晴天进行。

A天气符号为小雨;B天气符号为晴天;C天气符号为小雪;D符号为雾。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的解读,牢记即可。

3.【分析】地理常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涉及面广泛而多种多样,平时要注意积累。

【解答】解:谐趣园在颐和园北部,离桥洞较远,在十七孔桥上无法观赏到桥下全部桥洞的“金光”;通过小明朋友圈的内容可知,拍摄时“太阳快要落山了”,时间不在中午;朋友圈的内容中,拍摄时“太阳快要落山了”,时间为傍晚。

故选:D。

【点评】该题以小明同学观赏“金光穿洞”景观为背景,主要考查识图能力。

4.【分析】“金光穿洞”需要特走时间和特定地点才能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天气有关。

【解答】解:该题以小明同学观赏“金光穿洞”景观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和天气有关的知识;通过题目和所学可知,“金光穿洞”现象与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有关;观赏“金光穿洞”需要在晴天的天气情况下进行;故选项A符合题意。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四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1月B.7月C.2月D.9月2.该地的降水集中在()A.夏季B.冬季C.各月平均D.春季【答案】1.B2.A【解析】【分析】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1.读图可得,图中所示该地最热月是7月,其气温大约是25℃;故选:B。

2.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而在地球仪上画出来的。

读纬线和纬度示意图、经线和经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地球仪上,赤道与本初子午线相比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长度正好相等B.赤道长度稍长C.本初子午线稍长D.赤道是本初子午线长度的两倍2.赤道是A.划分经度的起点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90°纬线【答案】1.D2.C【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B.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C.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D.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我国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领土最东端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有关知识.2.读图,玲玲在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图,周二天气()A.晴天、最高气温36℃B.阴天、最低气温24℃C.多云、气温日较差10℃D.阴天、气温日较差10℃【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天气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人们往往通过天气预报来认识天气,如图可以看出,周二这一天的天气是多云,最高气温是34℃,最低气温是24℃,气温日较差约10℃,故选C。

3.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是A.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多B.临海、交通便利C.矿产资源丰富D.劳动力丰富【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高新技术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条件是邻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北京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的优势条件,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

4.太空中完成任务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时,需要降落在地面开阔,地势平坦且人烟较少的地区,符合这些条件的地形是()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内蒙古高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空气质量的好坏也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是淮安市一段时间的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最好的日期是()A.12.13B.12.12C.12.14D.12.152.下列对改善空气质量有益的是()A.城市汽车尾气排放B.秋收后燃烧秸秆C.煤炭的大量燃烧D.城市绿化【答案】1.B2.D【解析】【分析】1.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污染指数0-50一级优;二级51-100,良;三级101-150,轻度污染;四级151-200,中度污染;五级201-300,重度污染;六级大于300严重污染;读表格可知,空气质量最好的日期是12.12,故答案选B。

2.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更严重,故A错;秋收后燃烧秸秆,空气污染更严重,故B错;煤炭的大量燃烧,二氧化碳增多,空气污染越严重,故C错;城市绿化,减轻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故D正确;所以该题的答案选D。

2.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印度尼西亚(甲地)有“火山博物馆”之称,该地位于哪些板块交界处()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D.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2.火山爆发时,当地居民还要注意防范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他们可能遇到的次生灾害不包括()A.海啸B.地震C.滑坡D.旱灾3.图中的乙地表示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据图中信息请你预测地中海的范围将()A.扩大B.缩小C.不变D.无法预测【答案】1.B2.D3.B【解析】【分析】根据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事例不能正确说明地球形状的是()A.月食的形状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C.“天圆地方”说D.站得高,看得远【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很多,如: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月食发生的过程、地球的卫星照片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月食、在海边观看由远方驶来的航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站得高,看得远都能说明地球是球形,“天圆地方”说是古代人民对地球的主观认识。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理解解答即可。

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我国耕地总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连年增长,主要原因是()A.农业技术水平提高B.交通运输条件改善C.市场需求增加D.气象灾害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耕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近年来,我国耕地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却连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

故选A。

【点睛】考查耕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关于北京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B.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D.四合院是老北京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关于北京的叙述,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旅游资源丰富,故A正确。

北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故C正确。

四合院是老北京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故D正确。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塔里木河的汛期为每年的7~9月,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带来了大量降水B.气温高,冰雪融水多C.蒸发量小D.农业灌溉需水量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塔里木河地处西北内陆.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7﹣9月)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内流河水量增多;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所以,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点,要理解记忆.2.峨眉山山脚海拔500m,气温28℃,山顶海拔3100m,则山顶的气温为()A.28℃B.12.4℃C.26.5℃D.43.6℃【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在山地,大致海拔每升高111米,气温约下降1.6℃.计算得出山顶的气温为:(3111m-511m)÷111×1.6℃=2.6℃,28℃-2.6℃=3.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的大陆相比更具有()A.大陆性B.季风性C.海洋性D.季节性【答案】C【解析】【分析】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征,主要特征是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全年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故选C.4.香港、澳门地处南海之滨,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香港各澳门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余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香港和澳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

5.关于下图中对①②③④农业的地区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地位于横断山区,西南的人工林区B.②地是珠江三角洲平原,水田农业区C.③地草场广布,位于内蒙古牧区D.④地属于我国北方的旱地农业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地位于横断山区,横断山区是我国西南部的原始天然林区,②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水田农业区,③是内蒙古草原地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④位于东北平原,为我国的旱地农业区。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试卷【附详细解释和答案、可随意编辑】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试卷【附详细解释和答案、可随意编辑】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在整理地理学习笔记时,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地球仪()A.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B.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C.精确测量出山地的海拔D.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2. 如图为小明同学观赏“金光穿洞”后发的朋友圈截图和他手绘的颐和园游览图。

读图,完成第(1)~(5)题。

(1)观赏“金光穿洞”现象的最佳天气为()A. B. C. D.(2)拍摄此照片可能在()A.谐趣园B.十七孔桥上C.中午D.傍晚(3)每年这个时段都有“金光穿洞”现象,与其形成有关的是()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天气④气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与首都城市职能中相契合的一项是()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科技创新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5)看了小明的朋友圈,小敏也计划去颐和园,为尽快到达十七孔桥,他应把导航目的地设置为()A.北宫门B.东宫门C.新建宫门D.南如意门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

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如图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C.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2)诗句“两岸猿声睇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A.长江中上游B.长江下游C.淮河下游D.黄河中下游(3)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A.四川省地形崎岖B.山西省交通不便C.云南省位于边疆D.贵州省晴天较多4. 如图是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

读图,完成第(1)~(3)题。

(1)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

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C.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D.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2)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A.a−c−d−bB.b−c−a−dC.c−a−b−dD.d−b−a−c(3)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我国国家公园的设立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推进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代表国家形象,展现中华文明,还可以开展环境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京市中考地理试卷评析
出品人:爱智康初中地理团队潘艳文老师2019年北京中考已经结束,地理学科的试卷评析如期而至。

2019年是地理学科参加中考的第二年,那么,与2018年相比,地理试卷的整体难度如何?试卷的整体趋势又如何呢?
(一)试卷整体结构、难度分析
今年的地理试卷题量与去年相同,选择题为40道,每道1分,共计40分,综合题为4道,共计50分,试卷总分90分。

试卷总体难度中等,但题目更加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考查的复杂度和深度增加,凸显高中化趋势。

(二)知识点分析
地理学科围绕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学科工具、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去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角度分析和归纳区域地理特征、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命题突出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考查分析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落实区域认知素养。

命题的材料新颖生动,立足高远,着眼当前,联系生活,贴近实际,图文并茂,凸显全局观和开放性。

依托中考地理新课标,试卷的内容实现了考点高覆盖,涉及近百个细小的考点,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所有内容,重点考查基本概念、区域位置和分布、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人地协调观等主干内容,考点分布均衡。

(三)与2018年地理试卷对比
在2019年试卷中,也涉及到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这三大模块的内容。

与2018年相比,地球与地图模块的分值比较稳定,但选项考查的知识明显增多了,而且细化了,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区分,越来越注重学科工具的运用。

例如,选择题第1题,通过地球仪这一工具,考查了学生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和地球仪模型的相关知识。

从考察形式上来看,开始向北京高中地理试题靠拢,知识碎片化,内容情境化。

中国地理模块的分值比2018年减少了10分,但考查内容的复杂度和综合性增加了很多,知识交叉很多,整体来看难度加大了。

2019年中国地理部分依旧注重课本知识的积累与拓展,但越来越注重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和地理事物的分析等方面的考查。

例如,选择题第7、9、13和21题,都是考查不同区域背景下中国的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涉及区域位置和分布、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对学生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相对较大。

世界地理模块的分值有所增加,选择题对区域人文地理部分知识考查较多,涉及到传统文化、共同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知识较多。

从考查方法上,材料依旧紧
跟时事,主题鲜明,彰显家国情怀和大国自信。

在考查内容上,依旧考查学生识图析图、提取关键信息、触类旁通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整体来看与2018年差异不大。

(四)给2020届考生的复习建议
2020届是“五选三”的最后一届,鉴于中考地理试卷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

准初三的孩子们需要充分利用好暑假和秋季的时间复习,系统梳理课本知识,脚踏实地,切勿求快。

同时,在初三这一年中,要非常重视地理语言的规范性,锻炼自己的审题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知识梳理
地理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要认真且坚持,一定会有个好的结果,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临时抱佛脚,这种学习行为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树立自信心。

如果基础比较差,也不要怕,暑假期间可以做个时间计划表,着手开始复习。

前期复习可以先默写一下课本的章节目录,并尽可能多的进行知识点填充,建议孩子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而不是整篇文字,达到快速建立知识网络的目的。

秋季同步课,每个学校进度不一样,有的学校复习两本书,有的学校复习三本书,有的学校节奏快一些,会复习四本书,不管怎么样,孩子们一定要重视课本,课本里的文字和图片,都要会读会分析。

孩子们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和节奏,重点要锻炼审题和读图能力。

做题的时候,要深究每个选项,强化做题的策略,难点和易错点要进行积累,错题本不光能让孩子们重复复习知识漏洞,也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考前复习,希望孩子们坚持整理,题目在精不在多,但需要仔细进行分析和归纳。

2. 重视问答题
今年的一模、二模和中考试题中,问答题的数量和分值比2018年增多了,从类型上,主要包括客观地理事物的分析和开放性问题的设问,从思维逻辑上,有向高中过渡的趋势,开始倾向于高中地理的分析方法。

客观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描述、成因、影响和措施是需要孩子们长期积累、对比和运用的,一轮复习过程中这块要基本完成,后期还要多次进行强化,孩子们要敢于表达,勤于动笔,擅于总结。

通过大半年的思维强化和巩固练习,孩子们都会有较好的地理思维分析方法和答题逻辑。

3. 翻地图,翻地图,翻地图
地理课本图文并茂,地理学习也离不开地图。

同一张地图的考查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经常翻地图可以让同学们对一些地理事物有感知,审题读图的时候
能够快速锁定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会提高。

对地图的熟练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知识迁移的能力,读图和析图能力越强,知识迁移会更容易。

所以同学们要对读图引起重视,尝试自己描画或者打印空白地图去填充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帮助自己熟悉地图和图上信息。

4. 注重积累素材
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比如各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农事农时、各国的旅游业和一些较大尺度上的环境问题。

平时看一些社会新闻或者一些电影电视时,涉及到地理的知识会有很多,要多思考多发问,学会让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渗透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让地理学习生活化。

这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老师简介
潘艳文老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爱智康地理学科讲师,三年教学经验,熟知初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熟悉中学
生心理和地理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寓教于乐。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善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文化视野,锻炼地理思维,归纳答题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