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 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 我国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①信不信教的自由
②信哪种宗教的自由 ③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④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 既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 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三、 弘扬科学精神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 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 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 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 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 关系。
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共青团员 能不 能信仰宗教?
特点不同
作用不同
本质不同 政策不同
反对封建迷信活动 1、正常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宗教信仰 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
有整套的教义、教规 没有教义、教规和 有一定的制度 制度 有正式的组织和活动 没有正式组织和活 场所 动场所 受国家法律保护 起破坏作用,要制 止和取缔
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1 绝不允许境外任何宗教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 我国宗教事务。 • 2 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往,增进 与各国人民及宗教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 世界各平作出贡献。 • 3 坚持抵御并揭露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 政治和思想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三 弘扬科学精神
(1)原因: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项 重要任务
① 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宗教
我国的宗教概况2012

佛经 亚 洲
1.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主要起着消 极作用
(1)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 工具 (2)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 略扩张的工具
(3)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
(4)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宗教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1)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 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 发展产生过进步的影响 (2)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 作用 (3)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 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 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信教群众 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 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 是人民内部矛盾。(信教群众)
P128“想一想”:“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是否意味着宗教性质已发生变化?” •宗教本质是宗教的内在属性,社主义时 期,宗教虽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宗教 只要存在,其本质就仍然是人们对客观世 界的虚幻、歪曲的反映,仍然是唯心的世 界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本质 并没有改变。 如果本质发生了变化,宗教 也就不成其为宗教了。
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女数学家 ——希帕蒂娅。
宗教异端裁判所是13~19世纪天主教
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残酷镇压一 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 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包括一些进步思 想家和自然科学家。对被害者进行秘密 审讯和严刑拷打,然后处以监禁、流放 或火刑,据统计,在欧洲各国被教会迫 害致死的有500多万人。
15世纪以后,欧洲殖民主义者向外 扩张,派出一批又一批传教士到亚、非、 美洲各地,殖民者承认,在对外侵略中 “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个营的军队。”
非洲人说:“白人来这里时,只有 圣经,我们有土地;如今我们有了圣经, 他们却有了土地”。 问: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向外侵略扩 张中,宗教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章宗教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概要

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 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 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 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 死后祖先不相认。
古代宗教
•古代宗教产生的原因
反对等级(争取平等) 反抗压迫(追求自由) 反对战乱(渴望稳定)
•古代宗教的发展及原因
人民寻求心理寄托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古代宗教的作用
洗涤、平衡、满足人的心灵 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润滑剂
中国宗教学会第六次 全国会议暨“科学发 展观与宗教研究”学 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赣州宗教团体踊跃 捐款捐物 帮助受灾 群众渡难关
想一想: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 着宗教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虽然
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宗教仍然是人们对 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仍然是 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说,社会主义条 件下,宗教的本质依然没变。
信仰
神“安拉”(真主) 释迦牟尼(创始 及其旨意 人) 古兰经 佛经
基本经典 当代流行 地方
亚洲、非洲、西欧、 亚洲 北美
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 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 的世界观。
宗教所崇拜和信仰的对象都是虚假的,不 存在的。宗教所幻想、虚构的一切材料来 源于现实世界,只不过作了歪曲的反映。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 ,他说: 假如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长满 羽毛的。
一、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2、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 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3、当代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 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 产生地点 亚洲西部 上帝、耶稣 信仰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阿拉伯半岛 神“安拉” (真主) 古兰经 基本经典 圣 经 大的教派 天主教、东 逊尼派、 正教、新教 什叶派 流行区域 全世界 教徒人数 约15.7亿人 亚洲、非洲、 西欧、北美 约8.51亿人 佛教 公元前6-5世纪 古印度 释迦牟尼 (创始人) 佛 经 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亚 洲 约3.05亿人
中国的四大宗教宗教概述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15
五、我国宗教信仰状况
多宗教的国家,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 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国现有各种宗教 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 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 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 教院校74所。
特点:多种宗教并存、强烈的融合性、显著 的民族性,较强的务实性。
• 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成为虔诚教徒 的行为规范,客观上起到了调整人际关 系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
三、宗教的旅游功能
• (一)宗教活动本身的旅游吸引力
• (二)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
1、建筑文化
•
2
•
4、服饰文化
四、我国的宗教信仰政策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1、信仰与不信仰的自由; 2、宗教活动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 行; 3、各宗教一律平等; 4、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中国四大宗教 •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 原始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
崇拜等发展过程,是一种自发宗教(祈福、免祸) 目前,世界性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五性: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二、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二)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状况
1、地域性 2、中国的宗教具有显著的民族性,有许多少
数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同一个宗教。 3、多个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15
五、我国宗教信仰状况
我国当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国内往往将早期基督教 称作天主教;而将基督教新教称为基督教), 合称中国四大宗教。
反对宗教极端势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反对宗教极端势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当今世界,宗教多样性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宗教信仰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一些宗教极端势力的崛起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威胁到了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因此,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一、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宗教是人类信仰和崇拜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道德指引,对于个人的心理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宗教教义也可以成为民族凝聚力的来源,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但是,一些极端的宗教势力却利用宗教信仰的名义,推行极端的思想和行为,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们可能通过武装斗争、恐怖袭击以及极端主义的宣传来传播仇恨和暴力,这对于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反对宗教极端势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对于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宗教极端势力的存在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们的极端行为往往引发社会冲突与动乱,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其次,宗教极端势力的存在阻碍了民族团结的实现。
宗教信仰是一个个人的选择和个体的权利,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应该被尊重和接纳。
然而,宗教极端势力往往试图以强制手段推行自己的信仰,压制其他信仰的存在和发展,这不仅破坏了个人的自由,也破坏了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反对宗教极端势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社会进步需要稳定和和谐的环境,而宗教极端势力的存在带来了社会动荡和分裂。
只有通过反对宗教极端势力,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宽容、开放和进步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反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措施与方法为了有效反对宗教极端势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方法:首先,加强法律和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活动进行规范和打击。
第一章宗教的起源、本质和社会作用

——
西 安 大 清 真 寺伊
斯 兰 教
西安八仙庵 ——道教
宝 鸡 法 门 寺
佛 教
——
藏传佛教
印度佛教 胜地
洛阳龙门 大佛
河南鲁山 大佛
北京 —— 西什库教堂
哈尔滨基督教—— 南岗教堂
一、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1、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自然根源: (产生的根源)—自然压迫. 宗教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 和知识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在强大的 自然力面前产生的认识上的错觉。
诵读《古兰经》
讨论: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 的认知能力不断加深,宗教将何去何从?
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各国之间相互争战讨伐, 民不聊生,释迦牟尼所属的家族受到邻国威胁,朝 不保夕“积尸如莽、流血城池”的人间惨象,使释 迦牟尼判定世间“无常”。反思人一生生老病死, 无论贵贱都得死的命运,发出人生是苦,苦海无边 有悲叹,终于在20岁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踏上了探 索人生解脱的漫漫之路,35岁觉悟成道,并开始了 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此后,释迦牟尼开创的佛教 广泛传播于亚州许多国家和地区,佛教在中国的传 播发展达2000余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而为其始 末。
问: (1)原始人是如何解释自然现象的? (2)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解释? (3)材料表明了原始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原始宗教
It is only fear first in the world that made gods. -----Johnson
最早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众神的,无非是恐惧而已。 ——[英]约翰逊
皆以为神,单于曰:“吾有此女安可配 人,将以与天。”乃筑高台,置二女其 上,曰“请天自迎之”。经三年,复一 年,乃有一老狼,昼夜守台嗥呼。 其小女曰:“吾父使我处此, 欲以与天,而今狼来,或神 物天使之然”。下为狼妻,而 产子。后遂繁衍成国。
宗教的本质以及作用

宗教的本质以及作用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从其产生直至消亡,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需经历一个十分漫长曲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今天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宗教问题,就必须科学地分析评价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正确认识宗教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作用中的二重性,即积极性和消极性。
只要宗教有助于促进先进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它的作用就是积极的、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
依据这一标准,我们不仅能科学地评价宗教在历史上的社会作用,而且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宗教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随之对宗教制度的改革,使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宗教的社会作用相比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也有了不同。
首先,宗教界人士和中国共产党共同走过了长期的风雨历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党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党的真诚合作者。
宗教界人士已成为新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一部分。
其次,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许多人直接在生产第一线为国家创造着财富。
宗教界以自养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减轻了信教群众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与宗教社会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与宗教社会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宗教的本质、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观点入手,分析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一、宗教的本质与历史发展宗教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幻想的综合体,是人类对于自然、社会现象及人生的解释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具有历史的特殊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宗教逐渐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退出。
二、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首先,宗教是社会凝聚力的表现。
宗教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信仰系统,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
其次,宗教对于社会道德的塑造起到一定的作用。
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再次,宗教提供了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解答和安抚,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宇宙和生命意义的追求。
三、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尽管宗教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持批判的态度。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幻想的产物,它可以迷惑人们的认识,阻碍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入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维护和巩固既得的社会秩序。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寄生物,它依靠信徒的信仰和奉献维持自身的存在。
四、宗教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关注宗教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在社会进步和革命的进程中,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渐边缘化。
因为宗教信仰往往承载着旧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与新兴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相冲突。
然而,在一些社会转型或危机时期,宗教信仰可能重新滋长,成为一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力量。
五、宗教社会的问题在宗教社会中,虽然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人们一定的信心和希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宗教信仰可能导致人们对于现实的逃避,陷入虚幻的幻想之中。
其次,某些宗教组织可能滥用自身的权力,对信徒进行控制和操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引言: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人类社会、文化和个人生活
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宗教
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个人的影响。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指人们对于终极问题的关怀和思考,涉及对神秘力量、神、超
自然现象的信仰和崇拜。
宗教的核心是与超越人类生存尺度和能力的
存在有关,并试图解释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二、宗教的功能:
1.宗教提供人类对存在的解释:
宗教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例如:生命的起源、意义和目的。
宗教提供了一种超越人类知识能力的解释,满足了人类信仰神秘力量
和超自然现象的需求。
2.宗教提供道德指导:
宗教信仰提供一套道德准则和规范,指导人们行为。
宗教教义中所传
递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
3.宗教促进社会凝聚力:
宗教信仰有助于人们形成共同的信念体系和情感纽带,从而促进社会
的凝聚力。
宗教活动和仪式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共同参与的机会,增强
了社会团结。
4.宗教满足精神需求:
宗教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寻求心灵安抚和慰藉的方式。
宗教仪式、祈祷
和冥想等活动有助于人们从日常忧虑和困惑中获得平静和心灵的满足。
5.宗教提供个体认同和安全感:
宗教信仰使个人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个体提供一种安全感和寄托。
通过宗教的社群性和崇拜活动,个人能够与其他信徒建立互动,使其
在社会中找到归属感。
结论:
通过对宗教的定义和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在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宗教为人们提供意义、道德指导、精神满足、社会凝聚力和个体认同等方面的支持与影响。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同宗教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多元且复杂的,因此要保持平等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存在与表达。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应该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尊重个体信仰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