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
6.2.3治 疗 发 生 腹 泻 后 不 可 盲 目见 泻 就 止 、见 泻 就 补 ,也 不 能 简单 对 症 治 疗 ,要 针 对 原 发 病 因实 施对 因治疗 。腹泻 仅是 一个 症状 ,发生 原 因很 多 ,针 对原 发病 因采 取 综 合治 疗 措施 ,如 补 充 电解 质增 强 体质 防脱 水 、抗 菌消 炎 、加 强环 境 清扫 与 消毒 ,清除 致病 因素 。如 目前 传染 性 胃肠炎 与流 行性 腹泻 没有 特 效 药 ,发 病 猪群 饮 水 中用 口服 补 液盐 (每 1千 克
6.2.2隔 离封锁 病 猪群 发现 腹 泻后 尤 其 是具 有 流 行性 、传 染性 的腹 泻 要 及时 的 隔离 病猪 或 者 封锁 某一 生 产 阶段 发病 猪群 ,尽 量 把疫 情 控制 在 最小 范 围内封 闭性隔 离治疗 。改变 常规 消毒 方案 为临 时性 消毒 方案 ,尤 其是排 泄物 的处 理 。
vvv .zgxmzs.com E-mail:jrxmsy@ 1 26.com
规 模 养猪
猪传 染性 胃肠 炎 的治疗 方案
潘耀 荣 ,邹 崇均 ,黎 日新 (广 西健 龙 动物 药业 有限公 司技 术部 专 家组 ,广 西北流 537400)
对本 病 的治 疗还 没有 特 效 的药 物 (西药 ),一 般 采取 对症疗法 。
菌性腹 泻 。如传 染性 胃肠炎 严 重 的病 猪呈 喷射 状排 出水 样 粪便 ;轮 状 病毒 感 染 的猪 下 痢 ,粪 便 呈 暗黑 或 黄 白色 ,较 腥臭 ;大肠 杆 菌一 般可 引起 出生后 1 周 内的 乳 猪发 生 糊 状 黄 色 或 白色稀 粪 等 等 一 些 症 状 来 定 性疫 病 ,有 条 件 猪场 最 好 要 结 合 实 验 室 诊 断 。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因以及防控建议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因以及防控建议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因以及防控建议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兽病,如果不及时遏制,会给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基于此,分析猪传染性胃肠病的病因,并围绕着病因提出防控建议,希望对我国广大养殖户群体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控建议;病因分析前言:自1946年,在美国第一次发现猪传染性胃肠炎后,该病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单就我国而言,猪传染性胃肠炎就带来了数亿元的经济损失。

故此,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因和相关防控策略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 TGE)一种常见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生猪患病之后,会出现呕吐、发热、脱水和腹泻等情况[1]。

传染性肠胃炎可以发生在各种年龄的猪身上,对于仔猪的影响尤其严重。

十日内的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死亡率高达100%,而成年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则几乎没有死亡的案例,但却很容易造成母猪流产。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发病率高、传播快的特征,猪舍内如果发生病例后,迅速传播,生猪相继发病,营养吸收受阻、造成脱水,使机体抗病能力明显下降,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对免疫等应激抵抗力差,若是猪舍没有在第一时间内使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就会使病猪发育迟缓,增加较大用药成本,减少养殖户经济收益。

三、发病原因(一)饲养因素就目前而言,部分养猪场的领导和饲养员严重缺乏科学饲养意识,为了节约饲料成本,其往往会将一些廉价的、低质的草料混入饲料中,这种草料进入猪体内后,会干扰猪肠道的正常活动,最后引起猪的胃肠炎症。

(二)环境因素除了饲料原因之外,猪场环境也是引起传染性肠胃炎的一大原因。

在寒冷的冬春两季,猪场的管理人员为了保持猪舍温度,往往采取封闭管理,长此以往,有害气体容易在猪舍中堆积,同时,猪舍内部湿气较大,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猪传染性肠胃炎。

除此之外,部分养猪场资金少,规模小,在冬天时难以负担猪舍的保温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作者:李叙涟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3年第06期作者简介:李叙涟(1988-),女,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动物产地检疫等工作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该病导致感染猪出现严重的腹泻,最终因脱水、身体衰竭而死亡;仔猪比成年猪更易感,死亡率更高。

猪传染性胃肠炎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预防需加强猪舍保暖通风,做好免疫接种;治疗可采用痢菌净注射液+小檗碱片,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猪传染性肠胃炎;診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3)06-0044-04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养猪生产中较为常见,常呈地方性、季节性流行,短时间内可传播整个猪群。

仔猪发病后死亡率较高,给猪场造成较大的损失。

因此,猪场应加强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的探索,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推动养猪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1 病原学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引起。

该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属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

根据基因组学划分标准,冠状病毒可分为“α、β、γ、δ”4个属。

目前已发现6种冠状病毒能够感染猪,其中4种为α属(包括TGEV、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一种为β属(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一种为δ属(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TGEV与其他冠状病毒属成员在形态特征方面基本保持一致,病毒直径85~200 nm,是一种多形性包膜病毒[1]。

形状以椭圆形、圆形为主。

在病毒的包膜表面,有一种类似花瓣样突起,长度为13~25 nm。

在低温环境中,TGEV可长期存活;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的肠道组织中,病毒半年内仍存活。

然而,猪粪中的TGEV在4 ℃环境下能够存活2个月,且具有传染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因分析及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因分析及治疗
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能通过直接接 触传播,另外繁殖母猪的乳汁当中也会夹杂有大量的病 毒通过哺乳,将该种病毒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 呼吸道吸入病毒。由于患病猪排出的腹泻物当中会存在 大量的病毒,污染周围环境之后可经口腔、鼻腔传播感 染。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康复猪带毒能超过8周以上, 是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从当前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的发 生流行现状来看,该类疾病常与大肠杆菌、轮状病毒、 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导致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的 临床症状逐渐加重,死亡率显著增高。不同养殖场疾病 发生流行率存在一定差异性,新疫区大多呈现爆发流行 态势,病毒传播速度较快,一周之内就可以传播到整个 年龄段的猪群当中,而老发病地区大多呈现地方性流行 或者间歇性发病流行,患病猪的数量不多,但由于养殖 场每年冬春季节会出生大量的仔猪,不断的补充新的易 感猪群,使得该种疾病在整个猪群中长时间存在。从发 生流行现状来看,该病的潜伏周期较短,一般在8~15 h,最长的在2~3 d,主要通过接触或者空气传播。
哺乳仔猪在养殖管理期间,养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 响猪的抵抗能力,是造成像传染性肠胃炎这类病毒性疾 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寒冷季节圈舍的防 寒保暖性,一定程度上对腹泻类疾病有直接的影响。很 多养殖户在冬春季节采用封闭化、密闭化的养殖管理模 式,保证了猪舍温度适宜,但是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 圈舍中的空气质量很容易恶化,使空气当中蓄积大量有 毒有害气体,再加上圈舍当中的湿度相对较大,会使得 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从而造成传染性肠胃炎的传播。 部分养殖场在规划建造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 圈舍规模相对较小,冬春季节没有能力做好圈舍的防寒 保暖工作,圈舍通风透光不良,仔猪很容易受到寒冷空 气的刺激,引发感冒降低身体抵抗力,抗病毒病能力也 逐渐下降。还有不少的养殖场,卫生清洁不合理,消毒 不恰当,导致整个养殖环境恶劣。对生猪养殖业来说, 猪舍是否干燥整洁,通风是否良好,空气是否顺畅,这 些都会对猪的健康生长存在直接的影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鉴别与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鉴别与防治

3、加强饲养管理 (1),保持栏舍良好的卫生环境,制定消毒计划,定时对栏舍及产房内外、饲养工具进行全面严 格的消毒杀虫,及时清理粪便和更换垫草,并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猪场,对进出人员、车辆等进 行消毒。 (2),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春冬季节,定期检修栏舍水电气等设备,提供温暖、干燥、通风、 适宜的养殖环境,避免产生应激反应。 (3),需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和干净的饮用水,合理科学饲喂,对于仔猪,保证其尽早吃上母乳, 而临产母猪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以满足母猪营养需求。 (4),做好检疫工作,尽量坚持自繁自养,若引种,需对引种地进行考察调研,没有疫病方可引 入,引入后需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保无病后合群饲养,并实时观察猪群健康动态,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隔离,并对病死猪进行无公害处理。
二、发病时间
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最多,夏秋季节发病较少。这是因为冬春季天气寒冷, 病毒易于存活和散播,此时也是仔猪生产的旺季,易感动物较多,极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该 病还常与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发生混合感染,而导致哺乳仔猪和断奶猪的死亡率增加。
三、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极短,一般为12~18h,最长也不超过3天。该病传染迅速,数日内可使 猪群大部分受感染。仔猪发病突然,先呕吐,继而发生急剧的水样腹泻。极度口渴,迅速脱水,常 在发病后27天内死亡。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亡率越高。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轻重 不一,通常仅有一至数日的不食,流泪,剧烈腹泻,有时可见呕吐。5至8天腹泻停止而康复,极少 死亡。有些哺乳的母猪,其仔猪染病,而其本身则无可见症状。该病毒对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特 殊的亲和力,故病毒进入机体后主要侵害胃肠黏膜上皮,而不侵害其他器官和组织。
4、猪传染性肠胃炎传染力强,死亡率高,严重制约着生猪的健康生长。因此,养殖人员需提高对 该病的预防意识,同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并提供干净、通风、干燥卫生的饲养环境,确保营养均 衡,科学饲喂,加强检疫,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减少疫病的蔓延与传播,从而保 障猪群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猪传染性肠胃炎(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严重猪病,具有急性、高死亡率、易于传播等特点。

PED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在环境中较为稳定,能在猪场中长时间存在。

因此,正确的诊断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PED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猪传染性肠胃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1.临床表现(1)出现持续性腹泻,粪便质地水样,排便频率增多。

(2)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生长缓慢。

(3)猪一般出现轻度或中度脱水,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

2.病理特征(1)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剥脱、变性、坏死,肠腔内积聚液体较多。

(2)小肠黏膜上的肠绒毛短缩,并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消失。

肠上皮细胞核变形、消失,肠腺器结构破坏。

二、PED的诊断方法根据猪的临床症状,PED的确诊通常是比较准确的。

例如,症状包括水样便、脱水、食欲下降等。

肝脏、脾脏、淋巴结等器官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PED的确诊,需要通过对组织样品进行病理学检查。

3.病毒学检测一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正常猪便便的结果是阴性,而感染PED病毒的猪的便便样本则为阳性。

三、PED的防治措施1.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猪场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环境,加强卫生消毒管理。

定期检测和消毒猪棚等,降低猪传染病的发生率。

2.合理饲养和营养管理猪场要坚持科学合理的饲养和营养管理方针,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并定期为猪接种PED疫苗。

3.隔离治疗对于 PED病毒感染猪,应及时隔离治疗,使用抗生素和营养药物进行治疗。

四、结语猪传染性肠胃炎具有极强的传染能力,一旦爆发容易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PED,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猪场管理者要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合理饲养和营养管理、及时隔离治疗来控制PED的发生。

同时,对于PED的医学工作者也需要密切关注PED 病毒的变异和流行趋势,这有助于更准确、及时地预测PED的发生。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猪传染性胃肠炎,通常缩写为PED,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这种病毒主要影响幼猪,尤其是出生后不久的幼猪。

猪传染性胃肠炎对母猪产仔期间和幼猪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干预控制病毒的传播,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下面将介绍关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1. 控制传染病毒传播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防止和控制病毒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场应该遵循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限制外部人员、车辆和设备进入养殖场,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对于患有PED病毒的猪只,应该立即隔离治疗以防止病毒继续传播。

2. 给予患者充分的饮食和水源患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幼猪往往会出现腹泻、呕吐和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在治疗过程中,要确保患者有充分的饮食和水源供给。

可以通过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以刺激幼猪的食欲,同时要确保水源的清洁和新鲜。

3. 使用抗生素治疗在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过程中,抗生素通常被用于控制并发的细菌性感染。

根据兽医的指导,可以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土霉素、氧氟沙星等。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要根据抗生素的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并遵循兽医的指导和监督。

4. 支持性治疗在治疗中,支持性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使用电解质补液、止泻药物、止吐药物等对症治疗。

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确保其正常的生命体征和行为活动。

5. 提高日常管理水平除了治疗方法,日常的管理也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饲养密度,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等,都会影响猪只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工作,确保猪只生活在一个干净、卫生和适宜的环境中。

在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合理的控制传染病毒传播、充足的饮食和水源供给、支持性治疗以及良好的日常管理都是非常关键的。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在猪群饲养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脱水,可感染各种日龄的猪,尤其是10日龄内的仔猪最易感,并且死亡率很高,几乎能够达到100%的死亡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越来越低,5周龄以后的猪只感染本病后死亡率会很低,架子猪和成年猪感染后几乎不会发生死亡情况。

发病猪或康复后的带毒猪只会通过粪便或分泌物向环境中排放病原体,成为传播本病的重要传染源[1]。

本病于1946年首次在美国发现,此后流行于世界各养猪国家和地区。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病的疫区不断扩大,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本病的发生还具有季节性,通常寒冷季节或产仔多的季节发病率较高。

随着饲养规模化发展,如果预防措施不利,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机理猪群感染本病的潜伏期会随着猪只年龄的增加逐渐延长,一般仔猪发病的潜伏期仅仅12~24h ,大龄猪只的潜伏期为2~4d 。

健康猪只可以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毒,无论病毒侵入是呼吸道还是消化道,最后都可以进入血液,定居在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损害肠道绒毛,致使绒毛缩短或萎缩,甚至上皮脱落,造成肠道分解或吸收营养的功能受到障碍或完全丧失,最终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症状[1]。

2症状与病变由于本病具有病程短、发病快的特点,通常仔猪会发生突然呕吐,在吃完奶之后就呕吐出来,随后出现严重腹泻,粪便稀薄如水,有的粪便中有没有消化的凝乳块,粪便颜色呈灰白色或黄绿色。

体温在短时间内开始升高,随着腹泻的发生体温有所下降,整个病程为2~4d 时间,刚出生的仔猪死亡率很高,即使治愈后的仔猪生长速度很慢,发育不良,饲料报酬较低,明显降低养殖效益,也常常被管理者所淘汰。

后备猪、架子猪和成年猪感染本病后因体质差异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通常发生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停止采食,极少数病猪发生呕吐和腹泻症状,有的急性腹泻呈喷状,粪便中携带有没有消化的饲料,颜色呈浅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肠胃炎(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简称PED)是由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简称PEDV)引起的猪类急性传染性肠胃炎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播的特点。

PEDV病毒主要侵犯幼猪,呈急性传染性,常引起高病死率,严重危害猪类养殖业。

它主要通过病毒粒子在变形病毒基因组特有的包膜蛋白的参与下,进入肠上皮细胞并复制繁殖,导致猪肠道感染性疾病。

目前PED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得到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对PED的诊断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PED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一、PED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1)幼猪普遍表现为急性水样大便,甚至出现血样大便,伴有腹泻、脱水、消瘦、食欲下降等症状。

(2)乳猪和非断奶仔猪感染PED后,临床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而断奶仔猪可表现出腹泻、脱水,但较不明显。

(3)母猪和育肥猪可出现轻微或无明显症状,但可通过症状轻微病毒携带者继续传染的特点,造成猪场内的PED传播。

2. 病理学
(1)病理学表现为肠粘膜出现糜烂、水肿,肠长增厚,肠腔充满黏液和血性分泌物。

(2)在肠上皮细胞中,可见到典型的小凸起病变,绒毛膜破坏、充血、水肿和出血。

3. 实验室检测
(1)采用RT-PCR技术进行病毒RNA检测,是目前诊断PED的首选方法。

(2)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PEDV 抗体水平,通过对比感染前后抗体滴度变化,可以判断PEDV的感染情况。

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1)加强猪场内的卫生管理,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保持猪场内的卫生环境。

(2)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定期检查猪场疫情,对于疑似感染PED的猪立即隔离处理。

(3)在猪舍门口放置消毒液,对进出猪舍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毒的传播。

2. 加强疫苗研发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PED的方法,因此将疫苗防疫作为PED的主要预防手段之一。

目前已经研发了PEDV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多种疫苗,为PED的预防提供了前提条件。

PED疫苗接种是预防PED的主要手段之一,能有效提高猪对PEDV的抵抗力,降低PED的传播风险。

3. 加强免疫管理
(1)对于幼猪,要加强对母猪的免疫管理,保证生产的仔猪吸取充足的初乳,提高抗体水平。

(2)对于生产猪场,要加强对成年猪的免疫管理,提高对PEDV的免疫力,减少传染风险。

4. 临床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PED的猪,采用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对症治疗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抗生素能够减轻继发性细菌感染,对症治疗则能够减轻猪的痛苦,提高病猪的存活率。

PED的诊断与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物安全措施、疫苗研发、免疫管理和临床治疗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加强对PEDV的监测,加强对猪场的管理,研发有效的PED疫苗,提高猪对PEDV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PED的传播和感染问题,减少PED 给猪类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