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法指导

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郭应龙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及所反映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一列数或一组图形的特例进行归纳,猜想,找出一般规律,进而列出通用的代数式,称之为规律探究。在历年的中考或学业水平考试中屡见不鲜,频繁考查,考生大都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导致丢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精心验证”。笔者认为:只要善于观察,细心研究,知难而进,就会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一、数式规律探究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数式规律探究是规律探究问题中的主要部分,解决此类问题注意以下三点:

1.一般地,常用字母n表示正整数,从1开始。

2.在数据中,分清奇偶,记住常用表达式。

正整数…n-1,n,n+1…奇数…2n-3,2n-1,2n+1,2n+3…偶数…2n-2,2n,2n+2…

3.熟记常见的规律

① 1、4、9、16......n2② 1、3、6、10……

(1)

2

n n+

③ 1、3、7、15……2n -1 ④ 1+2+3+4+…n=

(1)

2

n n+

⑤ 1+3+5+…+(2n-1)= n2 ⑥ 2+4+6+…+2n=n(n+1)

⑦ 12+22+32….+n2=1

6

n(n+1)(2n+1) ⑧ 13+23+33….+n3=

1

4

n2(n+1)

数字规律探究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观察法

例1.观察下列等式:①1×1

2

=1-

1

2

②2×

2

3

=2-

2

3

③3×

3

4

=3-

3

4

④4×4

5

=4-

4

5

……猜想第几个等式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

分析:将等式竖排:

①1×1

2

=1-

1

2

观察相应位置上变化的数字与序列号

②2×2

3

=2-

2

3

的对应关系(注意分清正整数的奇偶)

③3×3

4

=3-

3

4

易观察出结果为:

④4×4

5

=4-

4

5

1

n

n+

=n-

1

n

n+

例2.探索规律:31=3,32=9,33=27,34=81,35=243,36=729……,那么

32009的个位数字是。

分析:这类问题,主要是通过观察末位数字,找出其循环节共几位,然后用指数除以循环节的位数,结果余几,就和第几个数的末位数字相同,易得出本题结果为:3

2.函数法

例3.将一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

则a n=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对结果数据做求差处理(相邻两数求差,大数减小数)

正三角形个数:4、7、10、13 第一次求差结果相等,用一次函数y=kx+b

第一次求差: 3 3 3 代入(1、4)(2、7)解之得:y=3x+1

∴a n=3n+1

例4.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

分析:对这组数据做求差处理:原数 1 2 5 10 17 26

第一次求差:1 3 5 7 9

第二次求差:2 2 2 2

第二次求差结果相等,同二次函数y=ax2+bx+c 代入(1、1)(2、2)(3、5)

解之得y= x2-2x+2=(x-1)2+1 ∴当=8时,y=50

尝试练习:

1.观察下列等式:1×3=12+2×1;2×4=22+2×2;3×5=32+2×3……请将

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2.观察下列各式:2

1

×2=

2

1

+2;

3

2

×3=

3

2

+3;

4

3

×4=

4

3

+4;

5

4

×5=

5

4

+5……

设n为正整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

3.

n(n≥1)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为。

4.已知:2+2

3

=22×

2

3

;3+

3

8

=32×

3

8

;4+

4

15

=42×

4

15

;5+

5

24

=52×

5

24

…,若

10+b

a

=102

×b a

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b= 。

5.已知下列等式:①13

=12

;②13

+23

=32

;③13

+23

+33

=62

;④13

+23

+33

+43

=102

…由此规律可推 出第n 等式: 。 二、图形规律探究

由结构类似,多少和位置不同的几何图案的图形个数之间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并且还可以由一个通用的代数式来表示。这种探索图形结构成元素的规律的试题,解决思路有两种:一种是数图形,将图形转化为数字规律,再用函数法、观察法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中直接寻找规律,常用“拆图法”解决问题。

拆图法

例5.如图,由若干火柴棒摆成的正方形,第①图用了4根火柴,第②图用了7根火柴棒,第③图用了10根火柴棒,依次类推,第⑩图用 根火柴棒,摆第n 个图时,要用 根火柴棒。

分析:本例 ① 可拆为 即1+3=4(根)第②拆为 即

1+3?2=7(根);第③图可拆为 即1+3?3=10(根)由此可知, 第⑩图为1+3?10=31(根),第n 个图为:(3n+1)根。

例6.按如下规律摆放三角形:则第④堆三角形的个数为 ;第(n )堆三角形的个数为 。 △ △ △

△ △ △ △△△ △ △ △△△△△ △

△△△△△△△

① ② ③

分析:本例中需要进行比较的因素较多,于是把图拆为横向和纵向两部分,就横向而言,把三角形个数抽出来,就是3,5,7…这是奇数从小到大的排列,其表达式为:2n+1;就纵向而言,发现三角形个数依次增加一个:第①堆有2个,第②堆有3个,第③堆有4个,所以第(n )堆的个数就为(n+1)个。所以第n 堆三角形的总个数为:(n+1)+(2n+1)即(3n+2)个。 尝试练习:

1.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

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

(1) (2)

(3)

这种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 2.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

3.图(3)是用火柴棍摆成的边长分别是1,2,3 根火柴棍时的正方形.当边长为n 根火柴棍时,设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s ,则s = . (用n 的代数式表示s )

4.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的方式铺地板,则第(3)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 __________块,第n 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__________块(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5.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 通过对此专题的复习和指导,我想你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别忘记课后注意巩固训练,展示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课外拓展: 1.探索规律:31

=3,32

=9,33

=27,34

=81,35

=243,36

=729……那么3

2008

的个位数字是 。

2.观察下列等式:71

=7,72

=49,73

=343,74

=2041……由此可判断7100

的个位数字是 。 3.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95,1612,2521,3632

……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按此规律第七个数据是 。

4.已知a 1=1123??+12=23,a 2=1234??+13=38,a 3=1345??+14=4

15

……按此规律,则a 99= 。

5.已知112?=1-12,123?=12-13,134?=13-14……,则1

12?+123?+134

?+

…+

1(1)n n += ;用相同思路探究:113?+135?+157

?…+1(21)(21)n n -+= 。

6.如图5,每一幅图中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第2幅图中有3个,第3幅图中有5个,则第4幅图中有 个,第n 幅图中共有 个.

7.如图,由等圆组成的一组图中,第1个图由1个圆组成,第2个图由7个圆组成,第3个图由19个圆组成,,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则第9个图形由_______个圆组成.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 (1)

第2幅

第3幅

第n 幅

图5

n =

n =

n =

(((

8.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第1个图形有6个小圆,第2个图形有10个小圆,第3个图形有16个小圆,第4个图形有24个小圆,……,依次规律,第6个图形有 个小圆.

9.用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搭成如下的塔状图形,则第n 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cm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10.如图10,已知Rt △ABC 中,AC=3,BC= 4,过直角顶点C 作CA 1⊥AB ,垂足为A 1,再过A 1作A 1C 1⊥BC ,垂足为C 1,过C 1作C 1A 2⊥AB ,垂足为A 2,再过A 2作A 2C 2⊥BC ,垂足为C 2,…,这样一直做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CA 1,A 1C 1,12C A ,…,则CA 1= , 5

554C A A C

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

第3个图形

第4个图形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

···

图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