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法指导在新课标中,要求用代数式表达数量关系及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规律探究常常要求通过归纳特例,猜想一般规律,并列出通用的代数式。
这种问题在中考或学业水平考试中频繁出现,考生往往感到困难。
然而,只要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精心验证,就能解决这类问题。
一、数式规律探究数式规律探究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要求猜想其中的规律。
这种问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或纵比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数式规律探究是规律探究问题中的主要部分,解决此类问题注意以下三点:1.常用字母n表示正整数,从1开始。
2.在数据中,分清奇偶,记住常用表达式。
正整数…n-1,n,n+1…奇数…2n-3,2n-1,2n+1,2n+3…偶数…2n-2,2n,2n+2…3.熟记常见的规律n(n+1)/2、n(n+1)、1、4、9、16.n、1、3、6、10……2、1+3+5+…+(2n-1)=n²、1+2+3….+n=n(n+1)/2、2+4+6+…+2n=n(n+1)数字规律探究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观察法例1.观察下列等式:①1×1=1-。
②2×2=2-。
③3×3=3-。
④4×4=4-……猜想第几个等式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分析:将等式竖排:4545111-2222②2×=2-3333③3×=3-44①1×1④4×=4-n×n+1通过观察相应位置上变化的数字与序列号,易得到结果为:n²-n+1.规律,第①个正多边形需要用4个黑色棋子,第②个需要用8个黑色棋子,第③个需要用12个黑色棋子,依次类推,第n个需要用(4n)个黑色棋子。
)探索图形结构成元素的规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分析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是指通过观察数列、图形或数据等,在一定的规则下寻找并探究其中的规律性的问题。
这种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的类型可以分为数列规律、图形规律和数据规律三类。
一、数列规律问题:数列规律问题是最常见的一类规律探究问题。
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间的关系,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继续发展数列的下一项。
解题技巧:1. 观察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差值或倍数关系,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1, 3, 5, 7, ...这个数列中,每项相差2,可推测通项公式为2n-1。
2. 观察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乘积关系,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 6, 18, 54, ...这个数列中,每项之间都是前一项乘以3,可推测通项公式为2*3^n-1。
3. 观察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其他关系,如开方、乘方、递推等。
1, 2, 4, 8, ...这个数列中,每项都是前一项乘以2,可推测通项公式为2^n。
二、图形规律问题:图形规律问题是通过观察一系列图形的形状、数量、位置等特征,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继续绘制下一个图形。
解题技巧:1. 观察图形中的线段、角度、对称性等几何特征,找出图形的规律。
菱形图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可用来判断菱形的特征。
2. 观察图形之间的变形关系,如旋转、平移、翻转等。
向上平移一次得到下一个图形,可用来判断图形的规律。
3. 观察图形中的数字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如大小、顺序、重复等。
图形中重复出现的数字可能有特殊的含义,可以利用这些数字来推测规律。
解题技巧:1. 观察数据之间的数值关系,如加减、乘除、指数等。
一组数据之间的差值相等,可用来推测规律。
2. 观察数据之间的变化趋势,如递增、递减、周期性等。
一组数据呈现递增或递减的趋势,可用来推测规律。
3. 观察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比值、百分比、占比等。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教学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完整版)中考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中考规律探究题的解题方法数式规律探究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数式规律探究是规律探究问题中的主要部分,解决此类问题注意以下三点:1、一般地,常用字母n为正整数,从1开始。
2、在数据中,分清奇偶,记住常用表达式。
正整数…n-1,n,n+1…奇数…2n-3,2n-1,2n+1,2n+3…偶数…2n-2,2n,2n+2…3、熟记常用的规律①1、4、9、16...... n2②1、3、6、10……(1)2n n+③1、3、7、15……2n-1④1+2+3+4+…n=(1)2n n+⑤1+3+5+…+(2n-1)= n2 ⑥2+4+6+…+2n=n(n+1)⑦12+22+32….+n2=16n(n+1)(2n+1)⑧13+23+33….+n3=14n2(n+1)数字规律探究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观察法例1:观察下列等式:①1×12=1-12②2×23=2-23③3×34=3-34④4×45=4-45……猜想第几个等式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例2:探索规律:31=3,32=9,33=27,34=81,35=243,36=729……,那么32009的个位数字是。
2、函数法例3、将一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n= (用含例4: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
练习:1、观察下列等式:1×3=12+2×1;2×4=22+2×2;3×5=32+2×3……请将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图形找规律

(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图形找规律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图形找规律1.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⑴填写下表: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 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 张呢?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人。
4.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分等分成两个面积为21的矩形,接着把面积为2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41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4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81的矩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提示的规律计算:=+++++++256112816413211618141215.把棱长为a 的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状,从上向下数,第一层1个,第二层3个……按这种规律摆放,第五层的正方体的个数是例8.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个数1 2 3 4 5 6 7…n32121 41 811611126.用黑白两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所示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1)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块;(2)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块。
……7.下列每个图形都是若干个棋子围成的正方形图案,图案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上都有)2(≥n n 个棋子,每个图案棋子总数为S ,按下图的排列规律推断,S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来表示。
……8.观察与分析下面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填空。
①5,9,13,17,,。
②4,5,7,11,19,,。
③10,20,21,42,43,,,174,175。
④4,9,19,34,54,,,144。
⑤45,1,43,3,41,5,,,37,9。
⑥6,1,8,3,10,5,12,7,,。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分析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是指通过观察数学题目或运算过程中的规律,探索问题的解题方法和相关数学规律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1. 数列规律探究问题:数列规律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问题,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确定下一个数或数列的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技巧:- 分析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规律,计算相邻项的差或比是否存在固定的规律;- 观察数列中的倍数关系,判断是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求和法:将数列中的数相加,观察是否存在数列和的规律;- 分析数列中各项之间的乘积是否存在固定的规律。
2. 几何图形规律探究问题:几何图形规律探究问题是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变化规律,确定下一个图形或各个部分的属性。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技巧:- 分析图形形状的特点,观察是否存在旋转、平移、翻转等操作;- 计算图形各个部分的长度、角度或面积的规律,通过计算得到的数值是否存在固定的关系;- 将图形进行分解、组合或简化,观察得到的新图形是否存在相似或等价的关系。
3. 运算规律探究问题:运算规律探究问题是通过观察运算过程中的规律,寻找运算结果之间的关系。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技巧:- 分析运算中各个数的特点,观察是否存在某种运算规律;- 运用代数表达式表示运算过程,并寻找代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尝试不同的数值进行计算,观察得到的结果是否存在固定的关系。
在解决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善于利用数学工具和图形绘制,辅助观察和分析问题中的规律;- 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尝试将问题简化,找到其中的规律再进行推广; - 加强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公式的掌握,有助于发现问题中的规律;-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分析初中数学中,规律探究问题是一类需要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来找出数学规律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数字序列、图形变换、等式变形等方面,要求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字序列类问题数字序列类问题是初中数学中最常见的规律探究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推算出下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观察敏锐和逻辑推理能力。
具体的解题技巧如下:1.观察数字序列中的差值:有些数字序列是等差数列,差值相等;有些数字序列是等比数列,比值相等;有些数字序列可能是其他规律,需要用其他方法来找出。
2.找出数字序列中的特殊数字:有些数字序列中会有特殊的数字,比如首项为1的斐波那契数列,第三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3.归纳误差法:当已知前几个数字后无法确定规律时,可以假设一个规律并进行验证,找出规律的特点和一般性质,再用这个规律来验证后续数字。
二、图形变换类问题图形变换类问题通常涉及图形的旋转、翻转、平移、缩放等操作,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或一系列图形的变换找出其中的规律。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观察图形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分析。
具体的解题技巧如下:1.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有些图形在某种变换后会保持对称,比如旋转180度后还是原来的图形。
2.观察图形的放大缩小关系:有些图形在变换后会变成原来的图形的倍数,比如放大或缩小一定的倍数。
3.观察图形的平移关系:有些图形在变换后会平移一定的距离,比如向左或向右平移一定的格数。
三、等式变形类问题等式变形类问题通常要求学生通过等式的变形推导出另一个等式,并验证等式的等价性。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变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具体的解题技巧如下:1.使用性质和定理:根据等式的性质和定理进行变形,如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等;2.开展移项、约去等操作:通过移动变量的位置、约去相同因式等操作推导出新的等式;3.代入数值验证等式的等价性:可以代入一些具体的数值来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的解法指导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郭应龙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及所反映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根据一列数或一组图形的特例进行归纳,猜想,找出一般规律,进而列出通用的代数式,称之为规律探究。
在历年的中考或学业水平考试中屡见不鲜,频繁考查,考生大都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导致丢分。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精心验证”。
笔者认为:只要善于观察,细心研究,知难而进,就会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一、数式规律探究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数式规律探究是规律探究问题中的主要部分,解决此类问题注意以下三点:1.一般地,常用字母n表示正整数,从1开始。
2.在数据中,分清奇偶,记住常用表达式。
正整数…n-1,n,n+1…奇数…2n-3,2n-1,2n+1,2n+3…偶数…2n-2,2n,2n+2…3.熟记常见的规律① 1、4、9、16......n2② 1、3、6、10……(1)2n n+③ 1、3、7、15……2n -1 ④ 1+2+3+4+…n=(1)2n n+⑤ 1+3+5+…+(2n-1)= n2 ⑥ 2+4+6+…+2n=n(n+1)⑦ 12+22+32….+n2=16n(n+1)(2n+1) ⑧ 13+23+33….+n3=14n2(n+1)数字规律探究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观察法例1.观察下列等式:①1×12=1-12②2×23=2-23③3×34=3-34④4×45=4-45……猜想第几个等式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分析:将等式竖排:①1×12=1-12观察相应位置上变化的数字与序列号②2×23=2-23的对应关系(注意分清正整数的奇偶)③3×34=3-34易观察出结果为:④4×45=4-45n×1nn+=n-1nn+例2.探索规律:31=3,32=9,33=27,34=81,35=243,36=729……,那么32009的个位数字是。
分析:这类问题,主要是通过观察末位数字,找出其循环节共几位,然后用指数除以循环节的位数,结果余几,就和第几个数的末位数字相同,易得出本题结果为:32.函数法例3.将一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则a n=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分析:对结果数据做求差处理(相邻两数求差,大数减小数)正三角形个数:4、7、10、13 第一次求差结果相等,用一次函数y=kx+b第一次求差: 3 3 3 代入(1、4)(2、7)解之得:y=3x+1∴a n=3n+1例4.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
分析:对这组数据做求差处理:原数 1 2 5 10 17 26第一次求差:1 3 5 7 9第二次求差:2 2 2 2第二次求差结果相等,同二次函数y=ax2+bx+c 代入(1、1)(2、2)(3、5)解之得y= x2-2x+2=(x-1)2+1 ∴当=8时,y=50尝试练习:1.观察下列等式:1×3=12+2×1;2×4=22+2×2;3×5=32+2×3……请将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2.观察下列各式:21×2=21+2;32×3=32+3;43×4=43+4;54×5=54+5……设n为正整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
3.n(n≥1)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为。
4.已知:2+23=22×23;3+38=32×38;4+415=42×415;5+524=52×524…,若10+ba=102×b a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b= 。
5.已知下列等式:①13=12;②13+23=32;③13+23+33=62;④13+23+33+43=102…由此规律可推 出第n 等式: 。
二、图形规律探究由结构类似,多少和位置不同的几何图案的图形个数之间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并且还可以由一个通用的代数式来表示。
这种探索图形结构成元素的规律的试题,解决思路有两种:一种是数图形,将图形转化为数字规律,再用函数法、观察法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中直接寻找规律,常用“拆图法”解决问题。
拆图法例5.如图,由若干火柴棒摆成的正方形,第①图用了4根火柴,第②图用了7根火柴棒,第③图用了10根火柴棒,依次类推,第⑩图用 根火柴棒,摆第n 个图时,要用 根火柴棒。
分析:本例 ① 可拆为 即1+3=4(根)第②拆为 即1+3⨯2=7(根);第③图可拆为 即1+3⨯3=10(根)由此可知, 第⑩图为1+3⨯10=31(根),第n 个图为:(3n+1)根。
例6.按如下规律摆放三角形:则第④堆三角形的个数为 ;第(n )堆三角形的个数为 。
△ △ △△ △ △ △△△ △ △ △△△△△ △△△△△△△△① ② ③分析:本例中需要进行比较的因素较多,于是把图拆为横向和纵向两部分,就横向而言,把三角形个数抽出来,就是3,5,7…这是奇数从小到大的排列,其表达式为:2n+1;就纵向而言,发现三角形个数依次增加一个:第①堆有2个,第②堆有3个,第③堆有4个,所以第(n )堆的个数就为(n+1)个。
所以第n 堆三角形的总个数为:(n+1)+(2n+1)即(3n+2)个。
尝试练习:1.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1) (2)(3)这种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 2.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3.图(3)是用火柴棍摆成的边长分别是1,2,3 根火柴棍时的正方形.当边长为n 根火柴棍时,设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s ,则s = . (用n 的代数式表示s )4.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的方式铺地板,则第(3)个图形中有黑色瓷砖 __________块,第n 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__________块(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5.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 通过对此专题的复习和指导,我想你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别忘记课后注意巩固训练,展示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三、课外拓展: 1.探索规律:31=3,32=9,33=27,34=81,35=243,36=729……那么32008的个位数字是 。
2.观察下列等式:71=7,72=49,73=343,74=2041……由此可判断7100的个位数字是 。
3.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95,1612,2521,3632……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按此规律第七个数据是 。
4.已知a 1=1123⨯⨯+12=23,a 2=1234⨯⨯+13=38,a 3=1345⨯⨯+14=415……按此规律,则a 99= 。
5.已知112⨯=1-12,123⨯=12-13,134⨯=13-14……,则112⨯+123⨯+134⨯+…+1(1)n n += ;用相同思路探究:113⨯+135⨯+157⨯…+1(21)(21)n n -+= 。
6.如图5,每一幅图中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第2幅图中有3个,第3幅图中有5个,则第4幅图中有 个,第n 幅图中共有 个.7.如图,由等圆组成的一组图中,第1个图由1个圆组成,第2个图由7个圆组成,第3个图由19个圆组成,,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则第9个图形由_______个圆组成.第1个第2个第3个... (1)第2幅第3幅第n 幅图5…n =n =n =(((8.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第1个图形有6个小圆,第2个图形有10个小圆,第3个图形有16个小圆,第4个图形有24个小圆,……,依次规律,第6个图形有 个小圆.9.用边长为1cm 的小正方形搭成如下的塔状图形,则第n 次所搭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cm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10.如图10,已知Rt △ABC 中,AC=3,BC= 4,过直角顶点C 作CA 1⊥AB ,垂足为A 1,再过A 1作A 1C 1⊥BC ,垂足为C 1,过C 1作C 1A 2⊥AB ,垂足为A 2,再过A 2作A 2C 2⊥BC ,垂足为C 2,…,这样一直做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CA 1,A 1C 1,12C A ,…,则CA 1= , 5554C A A C第1个图形第2个图形第3个图形第4个图形…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图10。